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兴趣是学习的引导者,带着兴趣去学习是一种享受。因此,很多研究者提倡以兴趣为中心,例如比利时心理学家及儿童教育家德可乐利就非常重视儿童的本能与兴趣,主张用兴趣来激发儿童的本能。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幼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看到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在日常生活中儿童喜欢在家里看动画片,动画频道可能成为他们唯一观看的电视节目,动画片也成为幼儿的伙伴。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诙谐幽默、动作夸张、表情丰富等特点,这些特征能吸引幼儿的眼球、使其注意力长期集中,此外,幼儿还能无意识地模仿动画片中的某些行为。有的研究者发现将动画片运用到幼儿园科学活动中,通过这种方式激起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科学探索的能力,让幼儿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自然地学习科学知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作为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性文件,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①可见各种不同形式教育资源对于幼儿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动画片作为社会网络资源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价值,对于提升幼儿教育活动效果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那么如何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这是值得幼儿教育研究者思考的问题。幼儿教育应将社会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在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科学活动应按照幼儿科学活动的要求把动画片充分利用起来,既能提升幼儿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又能促进幼儿认知水平的发展。 目前,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的相关研究并不多。现实中,不同幼儿园对科学教育的内容要求不同,许多幼儿园教师在选择科学教材时,一般以绘本和幼儿园资源整合包作为科学教学内容的主要选择方向,为了扩大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范围,本研究将动画片引入到幼儿园科学集体活动中,力求为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科学教育资源。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动画”最早发源于 19 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兴盛于美国,中国动画起源于20 世纪 20 年代。对于动画的定义,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动”是指事物改变原来的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跟‘静’相对。“画”是指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绘画出来的图形。“动画”是指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画出来的图形有动画效果。①《日本大百科全书》对“动画”一词的阐述是指将那些本体不会动的图画、木偶等等,每次逐渐变化其形态拍摄一格(有时是多格),这样反复地拍摄使之看上去能动的一种影视的总称。②世界动画组织在 1980 年南斯拉夫的萨格勒布会议上,关于动画曾作出这样的定义,认为动画艺术是指除使用真实之人或事物造成动作的方法之外,使用各种技术所创作出来的活动影像,是以人工的方式,所创造出的动画影像。”这里是将动画定义为技术所创的动画影像。 无论是何种定义,动画都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达形式,片中包含了文学、音乐、绘画、漫画、摄影、技术等。 “动画片”的英文表述为,“ The film gives life”或“Film”。萨杜尔将动画片解释为以画平面上的图画或者立体的偶以及物品作为拍摄对象的电影。①而在动画业界人士看来,动画片通常指“以图画和各种不同的图像用艺术来表现情节和塑造形象的动态影片”。②动画片又叫动漫,英语中也称为卡通即活动漫画,是以图画表现人物形象、戏剧情节和作者构思的影片,它是美术电影中最基本的形式,采用逐格摄影(又称定格摄影)的方法,将一系列相互之间只有细微变化而动作连续的画面拍摄在胶片上(电视动画则摄录在磁带上),然后以每秒 24 格的速度放映出来,连续放映时,由于视觉残像原理能获得形象活动自如的艺术效果,充分发挥了真人实物所难以表达的夸张和幻想。本研究认为动画片是指动画制作者用手绘或软件工具制作出虚拟角色,并赋予虚拟角色动作、表情和声音,然后将这些与背景及故事情节组合,从而制成动画电影,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体传递给观众观赏的影片。该影片有较强的趣味性,动作夸张、表情丰富,从而使观赏者由内而外产生幽默感,深受儿童喜爱。
............
第二章 情况的诊断与研究的设计
第一节 情况的诊断
动画片的选取要求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动画片适合幼儿的角度和动画片适合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角度分析。 一方面从动画片适合幼儿的角度,即动画片是否能激起幼儿的兴趣。幼儿主体差异性表现出对动画片的喜好各自不同,从网络中的点击量得知幼儿喜好的动画片类型有国产动画与也有国外动画。这些动画片都具有以下特征:角色造型幽默风趣、声音创作拟人化、剧本创作的梦幻世界、题材立足于本国文化、剧本与教育相结合、制作手法融入科技元素等等。这些特征在众多动画片中显示出来,如:迪斯尼动画片《猫和老鼠》角色造型幽默风趣,汤姆猫常常以大眼睛、挑着眉毛、咧着大嘴的形象出场,显得滑稽又大大咧咧。日本动画片《多啦 A 梦》声音创作拟人化、剧本创作给受众无限的想象。国产动画片《熊出没》题材受本国文化的影响,主角熊二的配音使用北方方言,剧情设计突出亲情的重要性,场景创作体现本国的地域特征,展现了长白山的重要性和北国风土文化特征。这些动画作品成为网络中点击量最多的动画片,深受幼儿喜爱,因此在动画的选取方面应当注意选择能符合幼儿喜好,激发幼儿兴趣的动画片,将动画的激趣作用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以动画来教学、促学,使幼儿乐学。
..........
二、Z 幼儿园大班教学活动中动画片的运用现状
从 Z 幼儿园大班已有的动画片的运用现状来看,研究者在 Z 幼儿园长期观察动画片在大班的运用,得知 Z 幼儿园五大领域中涉及到动画片的运用频率由高到低的排列顺,首先为语言领域,语言领域为动画片运用频率最高的领域,动画片中的人物对话可以引导幼儿学会倾听,理解动画片中人物对话及常用语言,并通过动画片的故事情节的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动画片在 Z 幼儿园语言领域中表现较为常见,教师将其作为教学资源开展语言活动。其次为艺术领域中的音乐,音乐活动的相关视频涉及到动画片人物的歌唱表演,通过观看动画片,幼儿模仿动画人物学习唱歌。最后,使用频率低的领域为社会领域、科学领域及健康领域。 从动画片在 Z 幼儿园大班的运用情况可知,动画片在 Z 幼儿园的科学领域几乎很少涉及,甚至没有尝试过。关于这个问题,研究者对大班的相关教师进行访谈,L1 为大一班的主班老师、L3 为大二班老师、L4 为大三班老师.
..........
第三章 行动研究的实施 ..... 22
第一节 动画片在认识自然资源活动中的运用 ....... 22
一、行动的初次实施——《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 ...... 22
二、行动的再实施——《有趣的袋鼠》 .... 27
第二节 动画片在认识自然现象活动中的运用 ..... 31
一、 行动的初次实施——《滴水不漏》 ......... 32
二、 行动的再实施——《神奇的瓶子》 ......... 36
第三节 动画片在认识现代科技产品活动中的运用 ....... 40
一、 行动的初次实施——《手机为什么能通话》 ....... 40
二、行动的再实施——《油烟机为什么喜欢吸油烟》 .... 44
第四章 结论及讨论..... 48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 48
第二节 问题的讨论 ..... 50
一、幼儿园科学集体活动运用动画片的优势问题 ........ 50
二、幼儿园科学集体活动中运用动画片可行性的思考 .... 51
三、幼儿园科学集体活动运用动画片中存在的困难 ...... 52
第三节 研究建议 ....... 53
第三章 行动研究的实施
在活动设计准备工作完成的基础上,研究者于 2015 年 9 月 18 日至 12 月 20日在 Z 幼儿园大一班开展为期三个月的行动研究,对于实施的具体行动内容及活动方案,研究者与大一班教师进行了反复讨论与修改,达成共识。实施过程环节始终遵循:“计划一一行动一一反思一一再计划一一再行动一一再反思”的行动历程。
第一节 动画片在认识自然资源活动中的运用
本研究以自然资源中的动物为科学探究内容,将动物作为个案研究,以便更好地研究科学活动中的自然资源。通过动画片使幼儿对动物产生兴趣,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建立起保护动物的责任感,引起幼儿对动物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行动的初次实施《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设计属于无法直接接触的科学内容范围,通过科技媒体帮助幼儿获得间接经验。行动的再实施《有趣的袋鼠》为了解决行动的初次实施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完善动画片在认识自然资源活动中的实施。动画片《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主要通过动画片的形式将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熊供观众欣赏,动画内容包含以下几点:首先描述了北极熊的外貌特征,此外重点解释了北极熊不怕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北极熊毛发的作用可以吸收紫外线和阳光保存热量;其次介绍北极熊的生活环境和生存习性;最后描述了波斯人对北极熊皮毛的利用,比如可以将皮毛做成鞋子、衣服或者作为礼物相互曾送。
...........
结论
动画片的主要来源于幼儿园已有的动画片、市场上可购买的动画片、网络动画和电视动画。来源方式多样化,教师可根据幼儿园的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动画片。可以从已有的动画片筛选出适合科学集体活动的动画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也可考虑幼儿园的经济实力,从市场上采购科学类动画片,市场上可购买的动画片专门针对幼儿园科学教育而设计;教师也可以选择网络动画片,直接从网络上下载符合科学集体活动的动画片,既方便又省时;也可以从电视上直接观看,电视动画每天播放的时间是固定的,不能由教师决定播放时间,因此电视动画的缺点较明显。每一种选择方式有其优点也有缺点,本研究认为网络动画是四种方式中最有效的选择方式。从网络中获得相关动画片,形成动画片部分资源。主体式适合运用在幼儿无法直接接触到的科学内容中,通过观看动画片从中学习间接经验。而辅助式适合运用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内容,在活动过程中发挥情景导入和结论验证的作用。两种运用方式的在活动中没有具体的界限,无论运用何种方式都需要考虑该活动的整体性。本研究在“动画片在自然资源中的认识”中采用主体式,通过观看动画片了解北极熊的外貌特点和生活习性、生活环境,辅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北极熊毛发的作用。通过动画片帮助幼儿理清学习思路,从而获得科学经验。“动画片在认识自然现象和现代科技产品中的认识”中采用辅助式,辅助式在活动过程发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对幼儿的探究结果加以验证,幼儿通过观察、分析、对比的学习方式提升认知发展的综合能力。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