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在自由游戏中冲突行为的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9126 论文编号:sb2016070217255015750 日期:2016-07-07 来源:硕博论文网
一、问题的提出 
 
冲突,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冲突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需要同时存在,然而又处于相互矛盾的一种心理状态。冲突可以分为由内部需要引发的冲突、由外部需要引发的冲突、由内部需要与外部控制而引发的冲突这三大类。1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与认知发展一样,也是一个逐渐转换的过程,只不过社会性发展是由低到高的转换发展过程。因此,儿童的冲突行为向成人冲突行为的转变,是冲突逐步发生与发展的过程。虽然儿童的冲突行为不具有成人冲突行为的所有要素,但是也具有冲突行为的最基本特征,并且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幼儿的冲突行为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指学龄前儿童与他人交往中,当其观念、目标、期望、需求等不一致时,双方发生情绪、语言、行为等方面的冲突。在幼儿园中,幼儿与同伴的交往经常会有不同的形式,不仅有合作、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还有种种的冲突行为。幼儿的冲突行为是指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幼儿与同伴在互动时一方的言行触及了另一方的利益或者是违背了其意愿而引发的相互对立争执的情景。2由于当下一家基本上一个孩子,多个大人围绕这个孩子并给予他们最好的物质生活,担心他们受苦受累,他们被这样的爱包围着。然而也正是这样的成长环境造成了他们的自私,不愿意与别人共享资源,这些孩子经常会因为很多小事情而引起冲突行为,不善于与别人合作、分享。长期以往,幼儿的身心发展和社交能力都遭到危害。但是对于幼儿的冲突行为,我们也应该辩证的认识与理解,不应该只关注于表面文字上所表现出的消极形式,而应该深层次的探究幼儿冲突行为所带来的价值。幼儿的冲突行为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和家长应该正确对待和处理幼儿的冲突行为,帮助幼儿适应所处环境,去除“自我中心化”,使幼儿从小形成健康的人格心理,长大后更好的融入社会。只有这样辩证的看待幼儿的冲突行为,才能更深层次了解幼儿发生冲突行为的根源,有效地帮助为幼儿之间化解冲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关于幼儿冲突行为研究的发展
关于幼儿冲突行为理论的探讨已经有一段历史,相比较而言,国外对冲突行为的研究较早,内容资料丰富。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幼儿冲突行为进行调查,追溯原因并提出策略。国外的研究者认为幼儿的冲突行为具有着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短的特点。Hay3指出,1.5-5 岁的幼儿发生冲突的频率为平均持续 5 个回合,他还指出幼儿之间的争吵一个小时可以超过九次。Shantz4研究发现幼儿之间发生冲突的时间平均为 24 秒。Dimn 和 Munn5发现如果家里有两个学前幼儿,那么他们之间发生冲突为每小时平均七次。此外,Eisenberg 和 Garvery6发现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冲突对话有固定的形式。这些学者的研究都说明了幼儿冲突行为的经常性和短暂性。 
........
 
(二)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幼儿的冲突行为进行研究,揭示中班幼儿在自由游戏活动中冲突行为的现状及特征,从而具体分析中班幼儿冲突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目的是帮助教师和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有针对性地、合理地引导幼儿的冲突行为,让幼儿在冲突中收获成长,学会积极地与同伴进行交往,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本研究的完成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本研究将深入到中班幼儿交往的具体情境中,客观地呈现中班幼儿冲突行为的真实过程。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幼儿“自我中心化”和逐步社会化的发展过程,从而丰富幼儿交往行为的理论内涵,使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冲突行为有了更进一步地认识。在实际方面,一方面笔者希望教师和家长应努力为幼儿构建更为和平的环境,使幼儿之间减少冲突行为。另一方面希望教师和家长有针对性地、合理解决幼儿的冲突行为,帮助幼儿从小建立与同伴及成人之间的信任,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为幼儿以后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
 
二、研究方法
 
对中班幼儿在自由游戏中冲突行为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观察法以及案例分析法。
 
(一)研究对象
以大连市沙河口区某幼儿园中班的 16 名女孩,9 名男孩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程序
对大连市沙河口区某幼儿园中班的幼儿进行为期 30 天的的观察,收集到中班幼儿冲突行为发生事件 90 例。采用录像观察记录幼儿在自由游戏活动中的表现,观察的场所为幼儿平时游戏活动的场所, 主要分为室内和室外。室内主要是观察幼儿在区域自由游戏中发生的冲突行为。室外主要是观察幼儿在户外自由游戏中发生的冲突行为。观察结束后,及时地整理观察记录并填写观察表。观察表主要包括自由游戏活动的类型、冲突发生的时间段、冲突双方的性别、冲突的起因、冲突的解决策略、冲突的结果和冲突的持续时间几方面。此外,在研究的过程中辅用案例分析法。案例研究的对象为幼儿园中班的然然和毛毛,对这两名幼儿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观察,主要是观察两名幼儿在自由游戏活动中发生冲突行为的表现。记录的方法主要采用轶事记录法,对收集到的资料采用定性分析。
...........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 8
(一)冲突行为的发展特点 ........... 8 
(二)冲突行为的影响因素 .......... 14 
四、教育建议 ..... 16 
(一)应为幼儿提供宽松的游戏活动环境 ........ 16 
(二)对于中性冲突结果,教师应鼓励幼儿自主解决冲突 .... 16 
(三)教师应适度干预幼儿的冲突行为 .......... 17 
(四)家园配合,共同努力 .......... 18 
 
四、教育建议
 
在幼儿园中,幼儿之间发生冲突行为的事件比比皆是。作为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冲突行为给予有效地指导,对幼儿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许多教师和家长在面对幼儿冲突行为时,为了维护秩序,直接对幼儿的冲突行为进行控制,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幼儿的冲突行为。因此,笔者根据对中班幼儿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相关建议。
 
(一)应为幼儿提供宽松的游戏活动环境
这里的环境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物理环境,主要包括班级的空间布置、活动材料的摆放、玩具的充足等方面。幼儿所在的班级最好空间场地较大,活动材料摆放合理,这样幼儿会很少因为外在的环境因素而引发冲突。教师也应尽量满足每个幼儿在游戏中有玩具,当玩具不充足时,教师应鼓励幼儿学会共同享用玩具。心理环境,主要是教师应该注意在日常的游戏活动中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氛围。根据中班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学会共同合作,减少冲突行为的发生。如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可以鼓励不同区域活动的幼儿共同完成游戏任务,让幼儿体会合作的快乐。教师也可有心地记录拍下幼儿共同合作时的照片,贴在班级中的照片墙上,让幼儿共同欣赏,共同讨论,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只要这样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和心理环境,幼儿方可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成长,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冲突行为。
.........
 
结论
 
首先,教师应该经常与家长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如通过信息交流或家长座谈等形式,目的是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努力,帮助幼儿改正不良的行为,逐步养成优良的品格。其次,教师应帮助家长树立正确对待幼儿冲突行为的理念,让家长明白对于幼儿来说,冲突行为只不过是幼儿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无需以成人的角度理解冲突行为。当下,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性格强势,经常因玩具争抢而发生冲突行为。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和家长应正确引导。当玩具充足时,教师和家长应尽量引导幼儿在一起玩,共享玩具。当玩具不足时,引导幼儿轮替交换玩,学会礼让和互助。当幼儿想与对方交换玩具时,应引导幼儿尊重对方,不可强制对方。当幼儿之间发生冲突行为时,家长不应该不问青红皂白一味指责幼儿,而应该将发生冲突行为的幼儿分开,等幼儿情绪真正稳定下来再作出判断。家长应该根据冲突的起因给予幼儿不同的处理,但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引导幼儿相互理解和谦让,通过冲突建立更深的情感。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