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研一笔者在幼儿园做观察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个案例,幼儿在做科学区《让小灯泡亮起来》的记录时,一个小朋友用圆圈的大小来表示小灯泡亮度,另一个小朋友用圆圈外面辐射的线条的疏密程度来表示小灯泡的亮度,还有个小朋友则是用圆圈里涂画的阴影部分面积的大小来表示小灯泡的亮度。不同的孩子有着如此不同的记录方式,笔者深刻的体会到了幼儿记录的奇妙之处,灵活的运用记录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之后笔者又阅读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当读到一群4-5 岁的孩子在做“超级市场”主题活动时,对项目教学中儿童的记录更觉得震撼,由此笔者产生了对幼儿记录的极大兴趣。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中描述到: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孩子的一百种语言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保护和促进儿童一百种语言的发展呢?《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记录,并与他人交流分享。鼓励幼儿用绘画、照相、做标本等办法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 然而,幼儿到底有没有能力做记录,能做到什么程度,记录对幼儿的发展到底有哪些意义,目前幼儿园让幼儿做记录的现状如何?在与幼儿园教师交谈时,笔者明显感觉到一线幼儿教师也存在相似的困惑。
.........
二、研究意义
纵观已有研究可以发现,目前理论界对于幼儿记录方面的研究甚少,仅有的研究也停留在科学活动中的记录方面,并且浅尝辄止。可见幼儿做记录并未引起理论界的关注。本研究并未禁锢于科学活动,而是对幼儿全部活动的记录进行研究,从而扩大了幼儿记录的研究视角和范围,并对现有研究做一延续和补充。 幼儿做记录的开展是幼儿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和科学教育观念的体现,笔者试图证明幼儿做记录的能力和意义,提高教师对幼儿记录的认识和理解,为教师开展和实施幼儿记录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目前,幼儿做记录活动的开展现状并不理想,开展幼儿记录活动的幼儿园并不多,教师对幼儿做记录存在很多质疑,但是又苦于找不到可以参照的资料,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和对教师质疑问题的梳理,为幼儿教师提供可借鉴并且有针对性的经验,使其在实践中更得心应手。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记录的诸多方面进行研究,以转变和丰富教师的认识,从而更好的实施幼儿做记录活动。
二、研究问题
本研究将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1. 幼儿做记录开展的现状如何?教师对幼儿做记录的能力和意义有怎样的认识?记录的开展现状和教师对幼儿做记录的能力和意义的认识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2.分析幼儿做记录的能力,即幼儿能不能做记录?能做哪些形式的记录?能做到什么程度? 3.分析幼儿做记录的意义,即幼儿做记录有没有意义?有什么意义?幼儿的记录作品有什么利用价值?
三、研究对象
(一)访谈对象
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取开封市公立省级示范园、公立市级示范园、公立普通园、私立市级示范园、私立普通园的教研主任进行访谈,以了解不同性质幼儿园幼儿做记录活动开展的状况和教师对幼儿做记录的认识。研究者之所以选择教研主任进行访谈是因为教研主任相对于园长和教师来说比较了解整个园所教学开展的现状,可以提高访谈的效率。 本研究选取了来自河南省郑州市五个市辖区(金水区、二七区、管城区、惠济区、上街区),四个县级市(新郑市、登封市、新密市、荥阳市),一个县(中牟县)的国培教师进行访谈,每个地区随机抽取 3 名,共计 30 位教师,以了解不同地域幼儿园幼儿做记录活动开展的现状和教师对幼儿做记录的认识。
(二)个案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河南省开封市某公办省示范性幼儿园的一个大班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一方面是因为该幼儿园是我们学校的合作单位,另一方面是因为该幼儿园的领导和教师正在进行幼儿做记录活动的探索和教研,而且研究者从研一就经常到该幼儿园进行见习,并参与了该幼儿园将近一年的教研活动,该幼儿园的领导和教师也给予了研究者极大的支持和鼓励,愿意进行合作研究,这符合质的研究中伦理道德规范中自愿的原则。经过一年的教研活动,研究者发现该幼儿园大二班有一位教师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经常自发的对教学进行各种改革和尝试,最重要的是该位教师对幼儿记录的探索也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是该幼儿园进行幼儿记录实施研究的牵头人员,于是研究者决定选取大二班的 27 名幼儿作为研究的对象。而且该教师也希望通过短期的合作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提供可操作性的方法,并在合作研究之后继续做好后续研究,然后把这种方法推广到幼儿园的其它班级,这也符合质的研究中伦理道德规范中的公平回报原则。并且大班幼儿的能力也相对较强,研究者希望研究出幼儿做记录能力的最大程度,以增强教师对幼儿记录能力的信心,在推广的过程中也可以加大教师的尝试范围。
................
第三章 幼儿做记录的能力 ......... 15
一、幼儿记录形式的可能性分析 ......... 15
二、幼儿记录内容的可能性分析 ......... 40
(一)轶事性活动记录内容的可能性 ..... 40
(二)流程性活动记录内容的可能性 ..... 45
第四章 幼儿做记录的意义 ....... 54
一、记录本身的意义 ........ 54
二、记录作品的利用价值 ....... 62
第五章 幼儿做记录被严重忽视和低估的现实 ..... 75
一、幼儿做记录被严重忽视的现实:记录的实施状况 ........ 75
二、教师对幼儿做记录的认识 ...... 77
(一)教师对幼儿做记录概念的认识 ..... 77
(二)教师对幼儿做记录意义的认识 ..... 78
(三)教师对幼儿做记录能力的认识 ..... 79
第五章 幼儿做记录被严重忽视和低估的现实
一、幼儿做记录被严重忽视的现实:记录的实施状况
在开封市五所幼儿园中,三所公办幼儿园让幼儿做记录,两所民办幼儿园没有让幼儿做记录,其中一所民办幼儿园在以前评比的时候准备的有让幼儿做记录的材料,但是平常并无实施。通过对 30 位国培教师的访谈,研究者发现幼儿做记录的开展情况与幼儿园所处地理位置也有关系。市中心幼儿园让幼儿做记录的现象比较普遍,县级市、县城和农村没有让幼儿做记录的情况。可见,幼儿做记录还没有引起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注意。研究者通过对让幼儿做记录的幼儿园教师的访谈得知,幼儿园让幼儿做记录的频率很低,一般是一学期 4-5 次左右。幼儿的记录多集中在科学活动中,姑且不论科学活动在幼儿园实施的频率如何,幼儿做记录的频率并非与科学活动的频率一致,在科学活动中,很少一部分老师会主动的让幼儿做记录,大部分是在教研领导指导这节课该让幼儿做记录了,教师才让幼儿去做记录,或是在有观摩课的时候才设计活动让幼儿做记录,在平常的活动中能省则省,存在一种做给园长看的心理。由于观摩课一般是一个月一次,所以说幼儿做记录也基本上是一个月一次,由于时间隔得比较长,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改进,所以每次观摩课都会出现与上次同样的问题,幼儿做记录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
结论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幼儿有能力做记录。经过对幼儿记录形式的可能性分析和幼儿记录内容的可能性分析,可以发现大班幼儿是有能力做以下形式记录的:物品替代式、书面式记录(绘画、数字、符号、图表、连线式、粘贴、图书制作式);封闭式、开放式记录;结果性、典型性、程序性、统计性记录。从幼儿记录作品的内容可以看出,大班幼儿的记录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其中,在轶事性活动记录中,幼儿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能够很好的理解并遵守教师的指导语进行记录。第二,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记录,把现实和想象分开。第三,可以对事件进行记录。第四,可以抓住重点和本质内容进行记录。在流程性活动记录中,幼儿能够提取重点内容进行记录,幼儿记录的内容一般包括:操作的材料、成品(也即是活动的结果)、使用的工具或材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记录成品时,幼儿记录的水平从具体到抽象分为以下几个层次:把平面的成品完全平移到纸上、把立体的成品转移到纸上、把成品的一部分画在纸上、把数量相对缩小之后画在纸上、把成品的关键特征画在纸上、把成品的关键特征用符号记录下来。
第二,幼儿有必要做记录。记录本身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在幼儿得出结论前唤起记忆,使评判较为客观;提升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和科学素养;帮助幼儿确立任务意识,增强活动的目的性和持续性;提供重新检视、反省的机会,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印象;给予幼儿表达的空间;增强幼儿存在感;有助于同伴学习;促进幼儿自主性学习,完善教师教学。记录作品的利用对于幼儿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记录作品可以用来交流分享、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提供给教师一种新的视角来了解幼儿、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供幼儿回顾以往的经验、留下幼儿成长的足迹。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