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与市场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公司的财务会计信息对公司在金融市场上的表现影响愈发的明显。但在金融市场日益繁荣的今天,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财务造假和舞弊的现象不断出现,包括像安然、施乐以及时代华纳等一些知名的大公司出现了重大的财务舞弊的问题,这些公司受到了严厉的出发,甚至一些进行财务舞弊的公司由此而倒闭,严重挫伤了投资者对这些公司的信心。随着进行财务舞弊的公司层出不穷,政府监管机构、市场参与者以及学术界在内的相关各方对公司财务造假和舞弊现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以美国为例,政府的监管部门建立了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这个委员会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国相关的立法机构也出台了关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萨班斯法案 404 条款。404 条款要求所有上市公司要及时准确的对外披露相关的信息,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防范内部控制带来的财务风险等,加强外部审计的作用……这些都表明了人们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日益重视,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成为了共识。对于我国来说,随着股票市场的建立,使得很多企业得到了发展需要的资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来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上市公司也面临着着很多严重的问题,财务舞弊行为层出不穷就是其中的焦点。包括像银广夏、秦丰农业、科隆电器等大型的公司出现了财务造假,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国内的学术界和实务界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日益增多,认为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在防范公司会计造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试图为中国上市公司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和防范财务舞弊提供政策性的建议。财政部相继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基本规范》,对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和相关要求予以明确。2010 年 4 月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证监会以及银监会等相关的监管部门颁布了加强内部控制的操作指引,以更好地推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减少财务舞弊现象的发生。通过以上论述发现,内部控制有效性、产权性质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并财务舞弊产生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本文将在实证部分对此进行论证。产权性质是否会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财务舞弊之间的关系产生何种影响?在目前国内的学术界,还没有对这方面进行相关的研究。基于此,本文试图在研究内部控制有效性、产权性质分别与财务舞弊之间关系的前提下,进而探讨产权性质在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财务舞弊之间关系中是否具有调节作用。
1.1.2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层出不穷的财务舞弊现象,促使了国内学术界对于财务舞弊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在立足国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学者主要探讨了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财务舞弊之间的关系以及像公司治理等变量对财务舞弊有何影响等;中国独有国有经济体制,对于产权有大量的研究,但对于产权性质对财务舞弊的影响不多,更不要说在以产权性质作为调节变量来研究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财务舞弊之间的关系研究。本文就是以产权性质作为调节变量,来探讨中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中,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财务舞弊之间关系的强弱。这丰富了对于内部控制和财务舞弊之间关系的研究,为中国特有的国有经济体制下的内部控制和财务舞弊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内部控制有效性相关文献
2.1.1 内部控制有效性相关研究
SOX法案于2002年颁布后,美国的学术界才出现对内部控制实证大量研究,此前由于各种衡量方法的不成熟,对内部控制的实证研究不多( 如Krishnan2005;Bronson 2006 )。对内部控制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缺陷。比如公司内部组织机构的不健全、会计信息计量和编报的不确定性、用于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资源投入、内部控制监督力量和公司治理水平。二是影响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因素。如Tanner(1992);Gibbins等(1990);Healy&palepu(2001);Ashbaugh-Skaife 等( 2006);如Krishnan (2005);Franklin 等( 2007);Goh ( 2007)。第三方面主要是有关公司内部控制与公司财务舞弊行为之间关系的影研究。Aquila(1998)研究发现企业高管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财务舞弊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而通过该研究发现公司领导层来自公司方面业绩以及行为规范的压力对财务舞弊的影响不是很明显。Herman son(2000)研究了使用财务报告的不同群体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认知情况,发现减少或者防止企业财务舞弊的行为需要公司有效的内部控制。第四方面的研究主要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不足所带来的影响研究。主要是有关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信息披露质量,如Irving ( 2006),Beneish 等( 2008),Hamersley( 2008);研究涉及审计延迟和审计师变更、审计费用与内部控制风险,如Raghunandan& Rama(2006),Li( 2007) ,Hogan & Wilkins ( 2008 ) ;研究内容涉及权益资本成本与内部控制缺陷,如Ogneva等( 2007);还有诸如Leuz et al ( 2007,2008) ,Costelloand Wittenberg - Moerman ( 2011)等通过实证研究有关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引起的经济后果。
在国内的学者对公司内部控制研究中,采用实证方法进行的研究不多,大部分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上,如程安林等(2013)、付增贵(2012)、吴国萍等( 2008)、方红星等( 2007 )、蔡吉普( 2005 )。在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中,陈关亭等(2003)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该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水平,所以企业为达成内部控制的目标,必须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水平。尤建勇(2005)以会计信息质量为研究视角,探讨了公司内部财务控制和公司治理之间存在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力公司和领导者对内部控制缺乏认识都有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缺乏信度;而公司薄弱的内部控制体系也是造成公司治理结构缺乏合理性的重要因素。程晓陵、王怀明(2008)通过实证研究来探讨上市公司治理与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关系。贺欣(2007)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研究了会计报告可靠性与内控有效性之间的关系。贾旭(2009)亦通过一定的方法建立了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数,来对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还探讨其与财务信息质量之间存在的关系。陈汉文( 2008)认为,企业要实现组织的目标需要完善的内部控体系作保障,还对比了风险基础法和详细评价法两种用来衡量和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手段。沈菊琴等(2012)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发布的内部控制报告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并且能够在股票市场上会有所反应;成长性、盈利性越好的公司发布内部控制报告的意愿越强。方红星等(2013)通过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低,就越有可能变更会计事务所以及相关的审计师;当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达到一定程度和有效性,高质量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具有替代关系。
第 3 章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18
3.1 理论分析 ......................... 18
3.2 提出假设 ......................... 20
第 4 章 研究设计.................... 23
4.1 样本选择 ......................... 23
.2 变量选取 ......................... 24
4.3 模型构建 ......................... 26
4.4 统计工具与方法 ............. 27
第 5 章 实证分析.................... 28
5.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 28
5.2 多元回归分析 ................. 29
5.3 LOGISTIC 回归分析 ......... 30
5.4 稳健性检验 ..................... 33
结论
本文以 2009 沪深两市的数据为样本,来探讨内部控制有效性和财务舞弊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产权性质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财务舞弊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经过数据处理和假设验证得到如下结论:
(1)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不足的企业更有可能进行舞弊。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向前推进,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对内部控制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内部控制有效性不足的企业在对企业风险评估与控制、信息披露和环境监测等方面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比较好的企业存在着较大差距。内部控制有效性涉及内控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沟通和监管五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可能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不利就会使企业面临潜在的风险,内控环境差、信息沟通和监管不利就有可能会发生代理问题,导致企业进行财务舞弊来为少数人谋取利益。如果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在利益的驱使下,企业的管理者就有可能铤而走险,为了某种利益动机进行财务舞弊,发布不实信息,误导投资者或者蒙蔽监管者,产生道德风险。
(2)与非国有上市企业相比,国有上市企业进行财务舞弊的可能性更小。在本文的假设 2 中,提到国有企业更有可能进行财务舞弊,主要在于:在现在国有企业制度安排中,国有上市企业的产权仍然不明晰,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的现象,代理成本很高,容易导致财务舞弊的发生。这与本文的实证结果不一样,可能的原因在于:虽然国有上市企业由于自身产权的特殊安排,但随着对国有企业的改革的深入以及公众民主意识的提高,对于国有企业的关注和期待日益提高,相关管理国有企业的政府部门面对新的形势,不得不对有关国有企业的问题做出快速响应,这也加大了有关政府部门对于国有企业的监管和治理,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就是对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国有上市企业发生财务舞弊的动机也没有其他企业强,国有企业在当今社会经济体制中获得了大量的资源,比如银行贷款和补贴等。因为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位置,尤其是在经济环境波动中,国有企业成为政府部门保护的重点对象,陷入财务困境的机会相对较小;国有上市企业大部分都是政府委派的官员,如果国有上市企业公司发生舞弊,会来自外界强大的舆论压力,对企业管理层的仕途晋升也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来说国有上市企业进行财务舞弊的可能性较小。
(3)通过对交互项的实证检验,证明了产权性质在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财务舞弊之间的关系存在着负向相关的关系,否定了假设 3。在民营企业中,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财务舞弊之间的负向关系更强。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民营上市企业在所有上市企业的比重日益增大,但也出现了民营企业财务舞弊集中的现象。民营上市企业一般在资产规模以及资源可获得性方面较国有上市企业有较大差距,在现在中国的融资体制之下,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渠道不顺畅,这就使上市融资成为民营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途径,这就是上市民营企业进行财务舞弊的动机更加强烈,为了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通过财务舞弊,进行误导投资者的虚假信息,获得很高的市值来为企业筹集资金。还有,在市场发展很不完善的今天,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市场待遇有很大的差距,不公平竞争的事件时有发生,为了在与国有企业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获得投资者和市场监管者的认可,通过财务舞弊来为企业获得短期利益。由于企业规模和资金等的限制,在企业管理和规范性上,民营企业也有待提高,导致了不少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以及缺乏内部控制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Aquila. Is the Control Environment Related to http://sblunwen.com/zjcwgllw/ Financial Reporting decisions[J]. 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1998,( 8) : 472-478.
[2] Ashbaugh-Skaife H.,Collins D.W,Kinney W.2008.The Effect of SOX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Their Remediation on Accrual Quality.TheAccounting Review,2008,83: 217~250.
[3] Beasley M: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 een the Board ofDirector Composit ion and Financial St at ement Fraud[ J ] .T he Account ingReview , 1996, 71( Oct ) : 443- 465.
[4] Beneish DM.Incentives and penalties related to earnings overstatements thatviolate GAAP[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9,74:425—457.
[5] Chan KC,Farrel BR,Lee P.Earings management of firms reporting material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R].working paper,AICPA,2007a.
[6] Chih-Yang Tseng.2007.Internal Control,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andFirm Performance.Simth School of Business.
[7] Doyle J.,Ge W.,McVay S, 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44:193~223.
[8] Eng L,Mark YT.Corporate governance voluntary disclosure[J].Journal of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3,22:325—345.
[9] Hermanson. An Analysis of the Demand for Reporting on Internal Contro[lJ].Accounting Horizons,2000,( 7) : 85-114.
[10] Jensen M. The modern indust rial revolution, exit , and thefailure. Df internalcontrol syst ems[ J] . Journal of Finance, 1993, 48: 831- 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