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会计稳健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综合考虑其他会计原则的前提下选择最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如果有明显的迹象表明即将发生亏损或者资产费用的支出则立即确认,但是在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收益一定能够获得或者收益已经发生则不能入账。会计稳健性作为重要的会计原则之一已经被广泛用于会计实务中,在我国,会计稳健性原则于 1992年底首次列入《企业会计准则》当中。到 2006 年,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将会计稳健性作为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之一,会计稳健性的地位再次得到肯定。财政部、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对会计稳健性问题也非常重视,始终要求企业使用稳健的会计政策。为了监督企业遵循稳健性原则,目前世界各国证券法普遍要求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独立第三方,对上市公司向外披露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以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然而,在证券市场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不乏有上市公司与审计第三方合谋来达到一些不为人知的目的。
本世纪初,安然、世通、施乐、帕马拉特等巨型公司的财务丑闻频频曝光,我国证券市场上银广夏、黎明股份、麦科特等一批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登峰造极。这些世界范围内连续发生的大规模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案件无不与低水平的会计稳健性相关,而较长的会计师事务所任期,会使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水平逐步下滑到较低水平,甚至完全违背会计稳健性原则,任意操控企业盈余。以世界通信公司为例,世通公司为了提高对外报告的盈利,将 2001 年第三季度计提的四亿美元坏账准备冲回,在 2001-2002 年间将总额达 38 亿美元的经营费用计入资本支出中,隐藏了公司 12 亿美元的亏损使当期经营业绩转亏为盈,世通公司的这些行为违背了会计稳健性原则。当时已为世通公司提供审计服务 10 多年的安达信公司,为了能够与世通公司继续保持长期合作,保住从世通公司获取的不菲的审计收入,对世通公司这种隐藏“坏消息”的动机予以“迁就”。安达信只是在向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和司法部门提供的 1999 至 2001 年审计工作底稿中轻描淡写地将世界通信评估为具有最高等级审计风险的客户。
......................
1.2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绪论。这部分简单的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路径和创新等。
第二部分,国内外文献综述。这部分包括对国内文献以及国外文献的回顾。主要涉及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事务所任期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以及事务所规模对任期与会计稳健性的影响。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归纳总结进行文献综述,对相关理论有全面了解。
第三部分,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论文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文章里提到的一些关键的概念做了一些界定。此外这个部分还涉及了论文研究所用到的一些理论,作者根据已有文献以及相关的理论基础提出了研究假设。
第四部分,实证研究设计。在这一部分主要涉及关键变量的选取、样本的选择与收集、模型的设计等。
1.2.1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绪论。这部分简单的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路径和创新等。
第二部分,国内外文献综述。这部分包括对国内文献以及国外文献的回顾。主要涉及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事务所任期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以及事务所规模对任期与会计稳健性的影响。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归纳总结进行文献综述,对相关理论有全面了解。
第三部分,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论文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文章里提到的一些关键的概念做了一些界定。此外这个部分还涉及了论文研究所用到的一些理论,作者根据已有文献以及相关的理论基础提出了研究假设。
第四部分,实证研究设计。在这一部分主要涉及关键变量的选取、样本的选择与收集、模型的设计等。
第五部分,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多元回归分析。由于选取的模型或者变量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因此最后还需要做稳健性检验才能确保最终得出的结论真实可靠。
第六部分,结论、不足和建议。在论文的最后一个部分作者根据前文的理论和假设的提出以及之后的第五章的实证部分对假设的检验结果,以及稳健性检验的结果等综合分析得出了论文的研究结论,对资本市场存在的现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最后对论文研究的不够充分的地方提出改进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2.1.1 对会计稳健性的研究
第六部分,结论、不足和建议。在论文的最后一个部分作者根据前文的理论和假设的提出以及之后的第五章的实证部分对假设的检验结果,以及稳健性检验的结果等综合分析得出了论文的研究结论,对资本市场存在的现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最后对论文研究的不够充分的地方提出改进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2.1.1 对会计稳健性的研究
会计稳健性原则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开始广泛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法,学者们才开始系统的研究稳健性。对会计稳健性的初始探讨始于会计稳健性存在和产生的原因以及会计稳健性的度量方法。1993 年 Watts 对会计稳健性做出了较为细致的研究,1997 年 Basu 提出了反向回归模型首次对会计收益的稳健性做了一系列的检验分析。之后就有大量的专家学者对会计稳健性进行考察分析,这一处理方法在会计领域活跃起来了,大量的研究成果随之而来。由于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很多,学者们从各种角度对会计稳健性进行了相关研究,大致归纳为以下三大方面:来自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企业董事会特征、那些人的背景等)、来自企业所处环境影响(契约、诉讼、税收、会计管制、政府干预、制度变迁等)、来自外部审计的影响(审计收费、注册会计师任期、事务所轮换、期限等)。
(1)企业内部因素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1)企业内部因素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企业内部的股权结构,企业董事会的特征等因素都会都会对企业会计稳健性产生一定的影响。Fan & Wong(2002)对东南亚地区的股权结构和会计信息含量进行分析,最后得到的结果说明大股东手里的控制权越大,大股东就会和投资者进之间有更大的利益方面的冲突,大股东常常想多得到利益从而就会向外界发布各种企业盈利方面的消息,对于企业的一些不好的消息闭口不谈,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受到损害。Ahmed & Duellman(2007)认为企业董事会特征对会计稳健性产生影响,他们使用了三种方法对稳健性进行计量,将其他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对企业的董事所占的比例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做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部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的份额越大,审慎的处理方法被使用的越好;相反,如果内部董事占比高那么单位对稳健的处理原则运用越不重视。Donglin 等(2009)认为在公司中如果杠杆的水平比较的高,而最终股东的控制权利又没有那么高,并且管理部门的所有权集中度比较低,那么财务报告稳健性越高。
(2)企业所处环境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企业所处的法律环境与市场环境也会影响会计稳健性,如在欧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下的国家对待风险的态度会不同,因此对会计稳健性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Kellogg(1984)研究发现,企业高估资产和收益更容易招致审计师诉讼约是低估的 13 倍。而且法律诉讼对企业以及事务所的声誉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管理层与审计人员都会为了避免高昂的诉讼成本而提高财务报告的稳健性水平。Basu(1997)将 1963 年至1990 年划分为四个区间,在这四个区间内审计师承担的责任不同。结果显示 1966 年之后,如果集团被诉讼的频率越高,会计稳健性在集团内会越被重视。Ahmed et al.(2002)发现,由于债权人要承担企业风险以及不稳健的会计报告带来的投资风险,因此,债权人需要更为稳健的会计信息来降低其投资风险。表明,企业所有者和投资人之间的矛盾越多,会计信息越稳健。此外会计稳健性与企业税负大小也有关联,
(2)企业所处环境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Kim & Jung(2007)对韩国会计市场研究发现,财务报告的稳健性水平与企业的税负大小有正相关关系。
......................
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2.2.1 对会计稳健性的研究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不断深化以及稳健性原则在企业中的运用,我国学者也对此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得到了丰富的研究出成果。国内学者主要从企业内部因素影响、企业所处环境影响(契约、诉讼、税收、会计管制、政府干预、制度变迁等)、外部审计的影响(审计收费、注册会计师任期、事务所轮换、事务所任期等)等方面对会计稳健性展开论述。
(1)企业内部因素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3.1 相关概念界定.............. 12
3.1.1 会计稳健性的界定.......................... 12
3.1.2 会计稳健性的计量方法.................. 12
第四章 研究设计.......................21
4.1 变量定义...........................21
4.2 模型设计................21
第五章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23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23
5.2 相关性分析....................25
第五章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图5-1给出了事务所任期的分布情况,最小值为1年,最大值为23年,最长事务所任期与最短事务所任期之间相差22年,事务所任期为2-3年的占比最大。绝大部分事务所任期处于6年以内,本文认为这可能是受到监管机构所要求的签字注册会计师5年期强制轮换政策所带来的影响。

......................
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2.2.1 对会计稳健性的研究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不断深化以及稳健性原则在企业中的运用,我国学者也对此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得到了丰富的研究出成果。国内学者主要从企业内部因素影响、企业所处环境影响(契约、诉讼、税收、会计管制、政府干预、制度变迁等)、外部审计的影响(审计收费、注册会计师任期、事务所轮换、事务所任期等)等方面对会计稳健性展开论述。
(1)企业内部因素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我国学者从管理者团队的背景、财务总监权力等方面对会计稳健性进行的研究较多。张兆国等(2011)在研究时选择了中国 2007-2009 年间所有 A 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对单位管理层的背景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做了相关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表明:从全样本企业看,这些单位的管理人员的平均学历、平均年龄和平均任职年数对会计稳健性产生正向的影响;管理者团队的性别差异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不大,年龄、学历等差异对会计稳健性产生正向影响。刘永丽(2015)以我国 2007-2013 年间深沪两市 A 股企业数据,研究了财务总监权力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财务总监权力越大会计稳健性程度越高,财务总监的内部权力越大对会计稳健性越有利,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的财务总监权利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更大。宋在科、王思(2017)的研究发现如果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会计投资者保护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会越显著。肖彦裴、旭真(2017)研究了企业股权特征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国有资本持股比例的上升,会计稳健性呈倒 U 型趋势;当非公有持股比例高于国有持股比例时,非公有持股比例与会计稳健性负相关。
(2)企业所处环境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也有学者从我国会计制度的变迁、政府干预等外部影响因素对会计稳健性进行研究。曲晓辉、邱月华(2007)认为中国不断快速变迁的会计制度有助于会计稳健性的运用,他们选择了我国 1995-2004 年所有 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在1995-1997 年间 ,我国上市公司还不具有会计稳健性;1998-2000 年间《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 2001-2004 年间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普遍存在,但与会计制度的实施无关,在这期间上市公司的稳健性是由于“洗大澡”造成的。朱茶芬、李志文(2008)对我国 2001-2004 年 A 股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分析,对政府干预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做了相关研究,用了樊纲和王小鲁 2004 年编制的市场化指数和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分数对政府干预水平进行度量。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干预会降低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于成永、刘利红(2016)立足于市场竞争、货币政策等,研究会计稳健性。结果发现,市场竞争越激烈,公司越倾向于采用稳健的会计政策;越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越差的会计稳健性。
...........................
第三章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2也有学者从我国会计制度的变迁、政府干预等外部影响因素对会计稳健性进行研究。曲晓辉、邱月华(2007)认为中国不断快速变迁的会计制度有助于会计稳健性的运用,他们选择了我国 1995-2004 年所有 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在1995-1997 年间 ,我国上市公司还不具有会计稳健性;1998-2000 年间《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 2001-2004 年间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普遍存在,但与会计制度的实施无关,在这期间上市公司的稳健性是由于“洗大澡”造成的。朱茶芬、李志文(2008)对我国 2001-2004 年 A 股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分析,对政府干预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做了相关研究,用了樊纲和王小鲁 2004 年编制的市场化指数和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分数对政府干预水平进行度量。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干预会降低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于成永、刘利红(2016)立足于市场竞争、货币政策等,研究会计稳健性。结果发现,市场竞争越激烈,公司越倾向于采用稳健的会计政策;越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越差的会计稳健性。
...........................
3.1 相关概念界定.............. 12
3.1.1 会计稳健性的界定.......................... 12
3.1.2 会计稳健性的计量方法.................. 12
第四章 研究设计.......................21
4.1 变量定义...........................21
4.2 模型设计................21
第五章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23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23
5.2 相关性分析....................25
第五章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图5-1给出了事务所任期的分布情况,最小值为1年,最大值为23年,最长事务所任期与最短事务所任期之间相差22年,事务所任期为2-3年的占比最大。绝大部分事务所任期处于6年以内,本文认为这可能是受到监管机构所要求的签字注册会计师5年期强制轮换政策所带来的影响。

本文按事务所任期长短将相关数据分为三个样本组,其中短任期组是事务所任期等于1-3年,中任期组是事务所任期等于4-6年时,长任期组是事务所任期等于7年及以上,表5-4的左半部分是三个组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本文的一个研究目的是找到适合我国市场的事务所任期,因此右半部分是事务所任期为4-6年组与事务所任期为1-3年组的分析对比,以及事务所任期为4-6年组与事务所任期为7年以上组的对比分析,与本文的假设H2及H3相符合;其中,长事务所任期组中大所占的市场份额最低;在短事务所任期组中上市公司的规模最小、总资产净利率最小、上市年限最短、资产负债率最低。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经过作者的理论与实证分析,证实了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稳健性。在双方初始接触阶段,审计师对客户的各方面信息都不甚了解,为了免于诉讼,他们偏好于稳健的政策并会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在双方经过多次合作以后,审计师开始偷懒,容易在执行审计程序时产生习惯性的思维,走固定的审计流程,对客户的谨慎程度降低,忽视客户可能出现的新风险。此时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审计师实施的程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绕过重点审计领域进行盈余操纵,降低报表稳健性。也就是说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与事务所任期呈负相关关系。
大所与小所相比较而言,由于大所在业务承接、业务执行和质量控制方面都会更加谨慎、保持更高的独立性,从而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稳健性有更高的要求。在与客户长期的合作过程中,大所能够保持足够的独立性,能够及时阻止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合谋的情况较少。在审计流程方面,大所的审计人员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严格执行审计程序,随时关注上市公司可能出现的新风险,有针对性的设计新的审计程序,因此具有更高的风险控制能力。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下降程度较低。
因此,实施会计师事务所的轮换政策对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已有研究对于事务所风险控制问题涉及较少,本文为审计师事务所风险控制策略提供了实证证据,同时也为审计师 5 年期强制轮换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略)6.1 研究结论
经过作者的理论与实证分析,证实了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稳健性。在双方初始接触阶段,审计师对客户的各方面信息都不甚了解,为了免于诉讼,他们偏好于稳健的政策并会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在双方经过多次合作以后,审计师开始偷懒,容易在执行审计程序时产生习惯性的思维,走固定的审计流程,对客户的谨慎程度降低,忽视客户可能出现的新风险。此时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审计师实施的程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绕过重点审计领域进行盈余操纵,降低报表稳健性。也就是说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与事务所任期呈负相关关系。
大所与小所相比较而言,由于大所在业务承接、业务执行和质量控制方面都会更加谨慎、保持更高的独立性,从而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稳健性有更高的要求。在与客户长期的合作过程中,大所能够保持足够的独立性,能够及时阻止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合谋的情况较少。在审计流程方面,大所的审计人员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严格执行审计程序,随时关注上市公司可能出现的新风险,有针对性的设计新的审计程序,因此具有更高的风险控制能力。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下降程度较低。
因此,实施会计师事务所的轮换政策对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已有研究对于事务所风险控制问题涉及较少,本文为审计师事务所风险控制策略提供了实证证据,同时也为审计师 5 年期强制轮换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