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银行贷前尽职调查报告优化之财务管理研究——以W企业为例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8766 论文编号:sb2019012415490924679 日期:2019-02-09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本文从 A 银行贷前尽职调查报告的现状入手,通过 A 银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首先是财务指标使用方面,A 银行的贷前尽职报告中所使用的指标不具备代表性,部分指标没有重大实际意义,不能清晰表现出企业的财务现状。然后在 A 银行的贷前尽职调查报告中,对企业运营管理能力分析不足。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信贷风险是指银行因各种客观因素而导致在借贷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存在一定的潜伏期,同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对银行正常进行资金回收存在潜在威胁。而我国商业银行在对企业进行信贷风险的评估工作时,普遍采取手段是在对企业进行放贷之前,进行银行贷前尽职调查,并据此撰写报告。但是传统的贷前尽职调查报告存在数据陈旧、对企业分析不透彻,报告质量堪忧。调查报告内容跟不上企业发展,导致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因素加大。贷前尽职报告调查工作作为银行信贷业务的贷前基础工作,同时也是贷款审查和审批的重要依据,对决策人决定是否发放贷款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因此要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就必须及时跟进调查内容改进,多方收集信息,全面把握企业信贷申报材料的可靠性,企业资产的流向和引入以及企业盈利能力,这样才能保证银行按时回收贷款。因此,在银行贷前尽职调查报告中需要尽可能多的将融资企业或者借款个人信息真实地进行记录,并分析其风险点,利于作出贷款相关决策,才能有效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银行在对企业放贷之前,需对贷款申请企业进行严格审核,对企业现状、经营现状、市场营销能力、资产实力和市场发展前景等多因素进行全面详细审查,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汇总,记录归档。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得出结论,书写成报告的形式,供银行审查人员评估。本文通过分析 A 银行对 W 企业所进行的贷前尽职调查报告,发现其已经无法满足当下银行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的需求,且在 W 企业贷前尽职调查报告中出现的数据也存在着不少缺陷。比如说,W 企业作为 A 银行的总行级战略客户,但在现实情况中存在言过其实的现象-原调查报告中对企业财务分析部分只是将企业财务数据进行简单的罗列,而没有对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在对 W 企业的要素分析过程中,数据过于散乱,仅仅停留在层面上分析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在原调查报告中只是对 W 企业部分现象进行了非常简单的阐述,未能给出相应的调查结论,同时对 W 企业的整体现状在完整性上没有切实、客观的做出判断;本文将以 W 企业为例,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分析,对 A 银行的调查报告内容进行相应优化改进。使得改进后的报告能够成为银行可以采纳并且引为依据,为贷款的决策上给予支持。希望该案例能够为银行撰写贷前尽职报告提供模板,有效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强化风险管理等问题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

1.2 文献综述
为了全面了解相关知识,如风险辨别、财务数据调用和分析还有决策行为心理分析等专业知识,查阅了相关参考文献。通过阅读参考文献,使本文在了解市场现状和被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想要清晰调查出企业的实际状况,需要对企业的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真实反映出为其放贷需要承受多大风险。而财务分析作为贷前尽职调查报告撰写过程中的关键点,其也是信贷决策的重要信贷风险分析工具。行为决策理论则揭示出银行尽职调查人员出现种种错误的原因。感谢各位前辈分享的宝贵经验,为本文提供了更加准确科学的分析方法。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风险识别特点与报告质量改进方面
早在 2006 年,我国学者陈越通过分析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得出结论,认为贷前尽职调查是信贷过程中产生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进行贷前尽职调查的过程中的首要工作是,收集相关数据对企业风险进行分析。从调整调查方向入手,提高调查人员专业素质,才能更好地了解借款企业生产经营现状以及资金流动情况。通过掌握债务人的偿还能力等因素,才能够有效提升银行信贷质量,有效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我国学者刘莎莎 2006 年发表的论文中曾经指出,在我国当下商业银行领域中,对于贷款的审批比较严格。而对银行贷前尽职调查报告进行审阅分析,是银行了解企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在贷前尽职调查报告中,没能将当前借款企业资金以及运营存在的隐患予以清晰体现,将使得银行在为借款企业制定系统化资产投资风险防范手段时参考不足,而此对于银行开展授信融资工作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

2 A 银行的贷前尽职调查报告的现状与问题

2.1 A 银行贷前尽职调查工作现状
2.1.1 A 银行贷前尽职调查概要
所谓的贷前尽职调查工作就是指借款企业从向银行申请贷款之日起,银行通过一定渠道,对贷款申请企业进行的一系列的安全度预测的工作。通过对所调查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划分和汇总,最终完成银行贷前尽职调查报告。贷前尽职调查是银行进行信贷工作的必要任务,是银行把控信贷资金风险安全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银行决策贷款发放的重要依据。本文小节主要是通过对贷前尽职报告中的主要内容、特征、要求进行剖析,为下文中 A 银行对 W 企业的贷前尽职报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2.1.2 A 银行贷前尽职调查工作流程
当前 A 银行在进行贷前尽职调查工作的整体安排是这样的:
(1)首先,银行业务部门接到了企业的借款申请,由该部门进行相关资料的整理以及初步的分析、审核。
(2)在业务部门进行了初步审核之后,银行尽职调查人员经过与企业进行协商之后,进行实地尽职调查取证,主要以企业提供的财务指标为框架,对其中的指标数据进行详细的核对,对资料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3)通过现场以及非现场的方式,结合银行尽职调查报告模板要求对借款申请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数据以及非财务信息进行反复收集、完善、验证,最后将核实验证后有事实依据的相关数据和信息,依照银行贷前尽职调查报告的格式和尽调工作的其他要求撰写银行贷前尽职调查报告;
(4)将经过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核后的贷前尽职调查报告及在贷前尽职调查过程中收集验证后的相关材料,一并递交银行贷款审查部门。 
...........................

2.2 A 银行贷前尽职调查报告总体情况
2.2.1 A 银行贷前尽职调查报告主要内容
A 银行原贷前尽职调查报告的撰写过程中,主要参考企业的年度财务报表中的数据以及企业提供的其他材料信息。通过尽职调查了解企业现状,综合分析当前企业的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形成尽职调查报告,为银行贷款审查决策者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原调查报告主要包括七个大的方面的内容:
(1)借款需求背景:即简单介绍借款申请企业的借款原因及借款额度,期限等要素内容。
(2)借款申请企业分析,主要包括:?借款申请企业概况以及发展历史情况。?借款申请企业的处的行业分析。?借款申请企业管理状况,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架构、主要管理人员简介等。4、经营情况分析:主要包含企业前三年的经营收入、利润来源以及企业上下游客户稳定性分析。
(3)借款申请企业财务状况分析,主要包括:①企业近三年和最近一期的财务报表主要科目的对比以及主要科目的明细介绍。②财务指标分析:包括偿债能力指标,即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分析,即存货周转率、应收应付账款、预收预付账款周转率指标;③盈利能力指标分析,即主营业务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指标;④借款申请人银行负债及或有负债情况。
(4)保证企业担保时,分析内容基本与借款申请人一致。若为抵押或质押担保的情况,对抵质押物进行介绍说明。
(5)借款申请额度的测算、用途及还款来源分析,即通过模板中的公式对企业的资金需求进行测算。对借款申请人的借款用途和还款来源进行说明。
(6)融资风险分析:即综合前述分析内容从借款申请人融资对外担保情况、企业的综合经营情况、行业前景等不同纬度进行综合分析。
(7)调查结论:综合前述内容对借款申请人的整体情况做出判断,得出初步的调查结论。
...............................
3.A 银行对尽职调查报告的分析和改进 ........................... 15
3.1 贷前尽职报告财务因素部分的分析和改进 .......................... 15
3.1.1 W 企业财务基本情况分析和改进 .................... 15
3.1.2 W 企业财务能力分析改进 ....................... 23
4.A 银行贷前尽职调查报告的改进效果 ..................... 32
4.1.从行为决策理论解度诊断报告撰写人员犯错的原因 ....................... 32
4.1.1 锚定效应的影响 .................... 32
4.1.2 证实偏好的影响 ...................... 32
5.结论与展望 .................... 37

4.A 银行贷前尽职调查报告的改进效果

4.1.从行为决策理论解度诊断报告撰写人员犯错的原因
所谓的行为决策指“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产生决策的过程”,其基础条件就是必须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之上。学者杨建梅在《行为决策及理论研究的发展过程》论文当中就明确表明,决策者在进行判、选择的时候,对于信息的处理机制以及收缩内外部环境的影响的程度有不同之处。且在实际的决策当中,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尽相同,其对事务的认知方式也是不同的,这也导致了不同的人所犯的错误的也不尽相同。
本节结合 W 企业贷前尽职调查报告中所运用的行为决策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尽调人员在撰写尽职调查报告过程中对相关指标进行判断的过程进行分析,并与 W 企业调查报告的调查人员进行访谈调查,从而了解到调查结果产生的原因。
4.1.1 锚定效应的影响
通过对 W 企业现金流分析、获利能力及偿债能力的分析,得出的结果与为改进的 W企业尽调报告中对 W 企业的偿债能力、现金流分析、运营能力分析结果,出现了明显的偏差。而导致这一结果的发生主要是客户经理“锚”定评估值时出现了偏差,从而致使报告中不能显示出 W 企业的客观真实现状。并且在尽调人员在对 W 企业进行偿债能力的分析时,尽调人员片面的获取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速动比”三项指标进行对比。且这三个指标中,流比和速比是静态指标,只揭示除该企业在一年内还债所导致了资产所需要变现的比例,但却不能反映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要想了解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尽调查人员除需获取该公司的资负比,还需获取利息偿还倍数。而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如果企业借来的资产比赚取的资金更多,只要通过资产负债率来看,就能看出公司的偿债能力不错,而在实际工作中,银行更看中的是企业自有资金的偿债能力。
..............................

5.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