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保千里财务舞弊案例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3263 论文编号:sb2022012511405543346 日期:2022-02-03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本文通过对保千里财务舞弊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财务舞弊动因的产生是遵循动机、机会、借口三因素的舞弊三角理论的。结合舞弊三角论的保千里的舞弊案例,可以针对舞弊产生的动因进行针对性治理,并有助于从源头上采取措施,减少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公司通过控制高管持股比例,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可以降低舞弊产生的动机;通过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健全董事会职能、增强监事会作用、加强审计委员会的建设和提高外部审计水平能够有效减少舞弊机会;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市场上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就包括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自资本市场出现以来,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问题就一直存在着,财务舞弊这种不负责任的违法行为,给各方面都带来了许多危害,首先,财务舞弊的信息不对称性给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带来了损害,其次,财务舞弊行为的存在本身就违背了证券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仅破坏了市场的机制,同时也使其他企业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并使经济的发展受到了阻碍。所以,财务舞弊的治理问题已经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随着乐视网的涉及巨大金额和复杂关联方的财务舞弊事件的爆发,另一个关联方迷雾重重的上市公司也逐渐走入大众的视线,这家公司就是保千里。保千里财务舞弊事件的爆发轰动了 A 股市场,涉案金额之大,关联方之多使得防治财务舞弊事件发生的这一话题再次回到大众的视线之中。本文就是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以舞弊三角理论为基础,对保千里财务舞弊案例进行了研究。
财务管理论文参考
财务管理论文参考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以舞弊三角理论为基础,对保千里财务舞弊案例进行研究,来达到洞悉保千里财务舞弊的手法并得出启示和借鉴的目的,帮助投资者更好的识别财务舞弊的手法,进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改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警示会计审计从业人员,促进会计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并且维护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1.2.2 研究意义
财务舞弊对上市公司自身发展和资本市场效率都存在着巨大危害。上市公司的财务真实性影响着投资者的投资走向,财务报表是广大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经营情况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渠道,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行为。所以,在舞弊三角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保千里财务舞弊案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理论意义
会计专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会计舞弊的方法变得越来越复杂,然而防止和控制这类舞弊的技术的发展却远远不及财务舞弊的技术,防治措施的缺失使上市公司获得财务舞弊的机会。因此,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件的研究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分辨财务舞弊的方式,从审计理论和实践多方面的角度探讨防止和打击财务舞弊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建设上市公司的监管机制,加强上市公司审计准则的执行,补充和执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制度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首先,研究财务舞弊案例可以更好的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有助于帮投资者们理清识别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思路,提高投资者对财务报表的分析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投资风险,防止投资者因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作出错误的投资决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其次,研究财务舞弊案例有助于在现有基础上改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情况。目前,许多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环境薄弱,内部控制机制缺失,内部控制系统效率低下,以及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名存实亡都为财务舞弊提供了巨大的机会。通过对保千里财务舞弊案例的研究,可以警醒公司管理层,使他们认识到内部治理的重要性,有助于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再次,研究财务舞弊案例有利于促进审计行业健康发展。近年来,由于会计师和审计师的原因,出现了许多财务舞弊案件。会计师不遵守职业道德,参与财务舞弊,审计师审计工作浮于表面,受利益驱使。因此,通过对保千里财务舞弊案例的研究有助于提醒会计师和审计师注意职业道德,并且能够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最后,研究财务舞弊案例能够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有助于其进行有序发展。由于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晚和我国国情的特殊性,我国的证券市场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通过在舞弊三角理论的基础上对保千里财务舞弊动因进行研究,并由此得出启示和借鉴,有助于维护证券市场环境,推动证券市场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

第二章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理论概述

2.1 财务舞弊的相关概念
2.1.1 财务舞弊
对于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美国注册舞弊检查师协会(1993)将财务报告舞弊定义为“对重要事项或者会计数据进行有意图的、蓄意的错误报告或者遗漏报告,以误导他人,进而在全部信息可获得的情况下,导致报告使用者改变其判断或者决策”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中,将财务报告舞弊定义为“故意在财务报表中错报、漏报以欺骗财务报表使用者”。美国公众监督委员会(1994)定义财务报告舞弊为“公司高层管理者参与的、通过欺骗性地报告财务信息,以错误传递信息或恶意侵害他人利益的行为”。桑希尔和韦尔斯(1993)强调财务报告舞弊是针对篡改和伪造财务报表的行为,这些行为通常是在高管层面进行的,并且较多涉及对于公司利润和资产的高估。马尔福德和科米斯基(2002)提出与 AICPA 相似的财务报告舞弊定义。此外,现有一些学者认为财务报告舞弊和管理舞弊具有同等含义,可交互使用。埃利奥特和威林厄姆和罗伯逊(1980)认为,之所以把财务报告舞弊和管理舞弊视作等同,是因为大部分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是发生在管理层,由管理者参与或者授权实施的。而雷扎伊(2002)则认为管理舞弊包含财务报告舞弊。雷扎伊(2002)指出这种定义更多关注公司外部受害者,并将财务舞弊定义为“蓄意的错报或者漏报与财务报表有关的会计数字或者会计信息,以试图蒙蔽和欺骗财务报表使用者,尤其是投资者和债权人”。
综上可见,财务舞弊是一种不道德的、蓄意的犯罪行为,通过歪曲能够影响外部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和债权人)决策过程的会计信息,来达到满足自身、公司内部人员(如高层管理者)或实际控制人(如大股东)利益的目的。
2.1.2 盈余管理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盈余管理一直是财务会计类和管理类研究者广泛关注的研究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针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学术界仍然没有达成共识。主要的分歧点来自不同学者对盈余管理是否合法的认定以及盈余管理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的关系存在不同的意见。戈埃尔和撒克(2003)认为,盈余管理的目的就是使财务报告信息反映公司管理层所期望的盈余,而不是公司真实的盈余,而这个过程就是欺骗外部利益相关者,因此盈余管理是舞弊性质的;
.......................

2.2 财务舞弊理论研究
2.2.1 舞弊三角理论
美国会计协会和美国注册舞弊检查师协会前任主席史蒂文▪阿伯雷齐特(1995)在分析财务报告舞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时,支持舞弊三角理论。他认为财务舞弊是由三个因素构成的:压力/动机;机会;自我合理化借口。就像氧气、热量和燃料通常被认为“火三角”一样,缺少上述“舞弊三角”中的任何一员,财务舞弊行为都不会成功。在财务舞弊中,每分别两个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雷扎伊(2002)用“3C”模型来解释舞弊三角理论中的动机、机会和理性程度,这“3C”分别是条件、公司结构和选择。首先,对于条件,他认为财务报告舞弊只有在舞弊人权衡利弊之后才会发生,也就是舞弊人认为财务报告舞弊所带来的收益能弥补舞弊所发生的成本(通常是舞弊被发现的可能的后果成本)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当公司在承受了来自持续盈余恶化、公司业绩下滑、行业业绩不景气或整个经济低迷的经济压力时,其更有可能发生财务舞弊。其次,对于公司结构,他认为财务报告舞弊通常是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授权或者实施的。最后,对于选择,他认为当环境压力和公司结构都不是重要因素时,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也可能仅仅是由于出于自身的野心、缺乏道德观念或不正常的激励等,而将财务报告舞弊作为一种战略手段来达到满足自身利益的目的。
财务管理论文怎么写
财务管理论文怎么写
................................

第三章 保千里财务舞弊案例背景介绍.........................19
3.1 中达股份介绍..................................19
3.2 保千里介绍.............................................19
3.3 保千里借壳上市过程...................................19
第四章 保千里财务舞弊案例分析.........................20
4.1 财务舞弊的动因分析.............................22
4.1.1 舞弊动机分析.......................................22
4.1.2 舞弊机会分析................................22
第五章 案例的启示与借鉴............................. 47
5.1 降低舞弊动机................................................47
5.1.1 控制高管持股比例.......................................47
5.1.2 引导企业健康发展..................................................47

第五章 案例的启示与借鉴

5.1 降低舞弊动机
舞弊动机是舞弊行为发生的源头,若能够从源头扼杀动机,舞弊概率将会大大降低,因此降低舞弊动机是控制财务舞弊行为发生的最好办法。
5.1.1 控制高管持股比例
高层管理者持有公司股票最早起源于美国发达资本市场,然而,它常被称为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通过使高管持有公司股票来激起他们的工作欲望,可以增加他们与股东利益的一致性,从而激励他们更努力地工作以增加公司和股东财富,如果股东对经理层工作不满意,他们至少可以通过卖股票的方式来表达不满。而另一方面,就近些年安然、世界通等大公司爆发出的财务舞弊行为来看,高层管理者持有公司股票也会导致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当高层管理者持有较多公司股票时,会增加高层管理者操纵股票价格的动机。高层管理者利用各种手段维持或提升公司股票价格,会使其直接受益,财务舞弊行为便是手段之一,而财务舞弊行为的成本主要来自被发现后的违规成本。如果公司的治理效率较低导致舞弊被发现的可能性较小,或舞弊被发现后的违规成本较低,那么,对于功利的经济人来说,在收益远大于成本的情况下,其极有可能选择财务舞弊手段。
在本案例中,正是因为庄敏持有较多的公司股票,使庄敏产生了通过进行关联交易来侵占公司资产的动机。在今后的公司管理中,公司可以通过控制高管的持股比例来降低舞弊动机,从源头上降低财务舞弊发生的概率。
5.1.2 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无论企业产生财务舞弊动机是因为上市压力还是业绩压力,都是因为企业本身实力不够而导致的。而在企业实力不够的情况下,管理层不专注于发展自身而是通过舞弊手段粉饰报表,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发展趋势。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国应该顺应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调整并完善会计制度与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奖惩体系,对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进行扶持,提倡建立绿色市场。通过这些方式来正确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为企业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针对这几年上市公司频发的财务舞弊事件,本文选择了近年来影响比较大的保千里公财务舞弊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保千里财务舞弊的手段进行了分析,并基于舞弊三角理论,从动机、机会、借口三个方面来分别对保千里财务舞弊案例进行分析,并从这三个角度分别提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防范对策。
通过对保千里财务舞弊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财务舞弊动因的产生是遵循动机、机会、借口三因素的舞弊三角理论的。结合舞弊三角论的保千里的舞弊案例,可以针对舞弊产生的动因进行针对性治理,并有助于从源头上采取措施,减少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公司通过控制高管持股比例,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可以降低舞弊产生的动机;通过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健全董事会职能、增强监事会作用、加强审计委员会的建设和提高外部审计水平能够有效减少舞弊机会;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可以有效消除舞弊借口的产生。只有从诱发舞弊动因产生的三个因素入手,公司内部和外部监管机构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防止财务舞弊行为的产生,减少公司舞弊问题,规范公司行为,为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们提供一个健康的投资环境。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