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达股份有限公司私募股权融资财务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7844 论文编号:sb2020042710150330692 日期:2020-04-29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对企业融资问题进行分析时,应结合现代融资理论来比较分析。在选择融资模式时,必须基于企业自身的条件,寻求一种更快捷更适合的融资方式。(2)针对高校控股的股份制改革企业的特殊性,在融资过程中如何保证国有股权的稳定性,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也是本文关注的重点。企业发展需要外部资金,但也要保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所以要尽可能考虑到融资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合规性。如果私募股权融资方案只是理论探讨,不具备实际操作的可能,或涉嫌违规,那就不是可取的融资方式。(3)在企业融资方案设计时,企业应该实事求是,不能夸大企业融资能力,也不能过于保守,要基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有效的融资策略。这样才能做出适合本企业的方案,同时也是能被投资者认可的方案。(4)在企业融资时,企业不能以先入为主的思想主导全局,不能只想着如何让对方付出的更多。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直接造成私募股权投资者的相对弱势,所以企业也应该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尽量为其减少风险,促成融资,达到共赢。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在我国,高等学校主要有三个功能,教育、科研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正是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特定需求下产生了校办企业。校办企业是将科学理论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试验田,担负着科教兴邦之重任。
上世纪 50 年代,我国高校开始效仿前苏联创办实习工厂,到了 80 年代,实习工厂逐步向国有企业转型,经历了孕育、创立、发展三个阶段。校办企业的定位也从学校的试验机构,转变为将科学理论应用到实际生产的重要阵地。2005 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为校办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开展多元化的融资,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改制后的校办企业通常固定资产较少,想通过银行贷款融资授信额度较少,通过进入资本市场 IPO 融资,又难度大、周期长,那么能否在银行和资本市场之外找到新的融资方式,就变得非常值得研究。私募股权投资源于美国,是投资者通过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对企业注资的一种投资方式,并且在企业经历一段发展过程后,通过一些交易形式溢价出售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获取利润,如通过公司上市在二级市场出售股票、或者公司直接赎回股份的方式。近几年,随着投资领域的拓宽、投资总量的扩大,我国的私募股权市场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私募投资者开始关注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融资资格的限制比其他融资方式更低,操作方式更灵活。作为有高校科技背景的校办企业,在这个特殊的转型时期,自然也容易吸引到私募投资者的青睐。但私募股权融资的资本运作过程依然相对复杂,包括筛选投资者、制定融资模式、融资谈判、签署协议、融资管理和退出等环节,每个过程都具有一些不确定性,都可能致使融资计划无法实施。所以,通过对校办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分析,并设计出具有可行性的实施方案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可以提高融资的成功率和融资效率。
...........................

1.2   研究意义
私募股权融资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 70 年代,美国华尔街着名投资银行 Bear Stearns Cos.的三名银行家 Jerome Kohlberg、Henry Kravis 和 George Roberts,合伙组建了一家以企业收购、企业重组为主营业务的投资公司 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 L.P.,该公司通过买卖企业股权为其客户实现投资收益。私募股权融资作为一种中长期融资方式,融资主体通常是具有高速发展潜力的企业,通过股权的预期溢价吸引私募投资者。融资企业除了获得所需的发展资金,还可以获得投资方先进的管理经验,优化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企业声誉,扩宽市场渠道。在融资企业稳步发展的同时,私募投资方也通过股权升值获得收益,实现共赢。
由于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私募股权融资也起步较晚,国内学者和企业家对企业融资的态度更倾向于银行债务融资,认为只有从制度改革开始,建立健全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加强政府扶植力度,完善资金融通和风险补偿机制,才能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对于私募股权融资的研究,主要是案例分析,对于私募股权融资的实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操作方法,对于股权结构复杂的校办企业,可参照性不强。私募股权投资者通过入股企业后,发挥自身的优势帮助企业成长,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企业获得所需要的资金和先进管理经验等优势的同时,也势必会引入一些风险:
第一,私募投资者的逐利性,决定了他们并不太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
第二,退出机制给企业埋下了一定隐患,即如果预期目标未能达成,资金还会从企业撤出,给企业带来短期资金压力,造成经营风险。
第三,私募投资者为最大程度控制投资风险,会要求融资企业签订一些限制性条款。
.....................

第 2 章   吉达股份有限公司融资现状及融资需求分析

2.1   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2.1.1   公司基本信息
吉达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 1981 年,前身是一家校办企业,在 2010 年完成股份制改革后,注册资金 1000 万元,其中国有股占总股本的 30%,自然人股份占总股本的 70%。公司以提供通信技术服务为主业,多年来一直服务于广大通信企业,提供涵盖核心网、传送网和支撑网等全网络层次的通信网络勘察、设计、施工、维护和优化的综合性技术服务。
公司服务的主要客户均为知名的大型通信企业,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基础电信运营商,以及华为、中兴、阿尔卡特等通信设备厂商。公司成立之初,主要为吉林省内通信运营商提供技术服务,公司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加大技术投入、加强人才培养,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公司业务规模和行业声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公司已经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甘肃、广州等省市开展了通信技术服务业务,业务地域的拓展丰富了公司的客户结构,也提高了公司在行业内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在行业内部的竞争优势。
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公司的管理架构也在逐步健全。目前公司设置总经理 1人;副总经理 3 人,分别负责市场经营、项目管理和日常行政工作;机关科室设有办公室、财务部、市场经营部、人力资源部、工程管理部、技术中心;生产部门根据项目的地域性划分为八个分公司,分别负责各地区所承揽的工程项目。
图 2.1  吉达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机构图
............................

2.2   公司经营现状
2.2.1   公司财务状况
吉达股份有限公司 2012 年、2013 年度经营状况良好,主营业务收入稳步增长,资产逐步增大,未来发展空间良好。随着业务范围的持续扩大,公司的总资产也有显著提高,从 2012 年的 1.78 亿元增长到 2013 年的 2.11 亿元,上涨了 18%,但由于行业特点,应收账款也从 1.23 亿元增长到 1.46 亿元,应付账款从 0.79 亿元增长到 0.83 亿元,造成现金流较为紧张的局面。近两年的资产负债表如下表 2.1 所示。
表 2.2  吉达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
............................
 
第 3 章   吉达股份有限公司引入私募股权融资的方案设计 ............ 18
3.1   筛选私募投资机构 ............................... 18
3.2   公司估值议价 ...................................... 32
第 4 章   吉达股份有限公司私募股权融资的实施与保障 ................. 36
4.1   私募股权融资实施要点 ........................ 36
4.2   私募股权融资保障措施 .................... 37

第 4 章   吉达股份有限公司私募股权融资的实施与保障

4.1   私募股权融资实施要点
吉达股份有限公司私募股权融资方案完成后,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要点。
4.1.1   成立证券事务部
由于本次私募股权融资前,吉达股份有限公司从未涉足过金融资本市场,所有资金类业务操作均有财务部完成,而目前财务部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能满足私募股权融资的要求,所以需要从企业外部聘任一些专业人才组成证券事务部。证券事务部不仅可以为本次私募融资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而且也为以后外部融资和 IPO 提前做好准备。证券事务部至少包括三类专业人员,财务专业、证券专业、法律专业。
4.1.2   投资者的选择
在投资协议中,私募投资者通常会要求提名一名董事会成员,并具有一票否决权,一方面为了掌握企业运营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由于私募投资者往往缺少对企业、行业的深入了解,从企业角度来看是正确的决策,但从私募投资者角度来看风险过高,投资方代表就可能行使一票否决权阻止决策生效。从这一点上看,公司管理层与私募股权投资者很容易产生对立面,非常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所以,公司应深入了解投资者的背景和成功案例,力求最终实现双方共赢的结果。
.........................

结论
本文以吉达股份有限公司为背景,通过优序融资理论对高校控股的股份制改革企业的私募股权融资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和企业估值方法设计了一套私募股权融资方案。最后,提出该融资方案的实施要点和保障措施。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在对企业融资问题进行分析时,应结合现代融资理论来比较分析。在选择融资模式时,必须基于企业自身的条件,寻求一种更快捷更适合的融资方式。
(2)针对高校控股的股份制改革企业的特殊性,在融资过程中如何保证国有股权的稳定性,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也是本文关注的重点。企业发展需要外部资金,但也要保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所以要尽可能考虑到融资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合规性。如果私募股权融资方案只是理论探讨,不具备实际操作的可能,或涉嫌违规,那就不是可取的融资方式。
(3)在企业融资方案设计时,企业应该实事求是,不能夸大企业融资能力,也不能过于保守,要基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有效的融资策略。这样才能做出适合本企业的方案,同时也是能被投资者认可的方案。
(4)在企业融资时,企业不能以先入为主的思想主导全局,不能只想着如何让对方付出的更多。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直接造成私募股权投资者的相对弱势,所以企业也应该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尽量为其减少风险,促成融资,达到共赢。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