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论文研究背景
根据兰邦市场研究有限公司所做的中国手机市场调查报告可知,现行手机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欧美手机,韩国、台湾、美国手机风头正劲,而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却不容乐观,对国产手机的未来指名购买率正急剧下降。消费者未来购买手机时首选国产手机的仅达13.0%,远远低于样本中使用国产手机34.1%的比例。现在使用国产手机的消费者,其未来购买意向正逐步转向欧美或日、韩、台品牌,国产品牌手机的忠诚度及认可度都比较低。从手机零售终端及消费者协会获得的信息表明:现行的手机质量问题投诉量高位徘徊。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品牌手机的质量极不满意是顾客指名购买率急剧下降的主要因素。
国内消费者从购买国外手机的消费习惯转变为购买国产手机,这是国产品牌手机的一次胜利,但如果国产手机生产厂商忽视质量,国内的手机消费者的选择将会再次转变为购买国外品牌,企业这时要把消费者从国外品牌手机消费中重新拉回来,将付出更多的成本和代价。因此,国产品牌手机企业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刻。由于手机生产牌照的放开,加上山寨手机的迅速繁荣,生产手机的厂商越来越多,市场上现有几百个手机品牌,消费者可选购对象日渐繁多,甚至是达到了眼花缭乱的程度,价格从400元到几千元不等。这使得各型号手机在市场上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存货管理及快速周转更加重要,因此,手机制造商的财务分析也显得尤其重要,为管理层提供及时、实用、有深度和预见性的财务分析报告,以克服因技术性进步和产品时尚性渐弱等多种因素给公司带来经营困境,获取同业竞争优势及对市场预见性的信息支持,有助公司降低经营成本、减少销售渠道不必要的产品销售成本和销售费用,以达到共享管理带来的效益,实现长期的战略合作,由此提升分公司的在管理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好的企业财务分析可以使企业在运转良好的时候防患于未然,在状况欠佳时提出预警预报,以免企业一步步进入病态,在企业进入病态时能够找到恢复企业良胜运转的途径。任何企业的兴衰存亡都有它一定的环境,这就决定了企业财务分析体系要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结合所处行业、地区和企业的特点进行设计。作为以手机销售为主的KJ集团分公司,加强分公司的经营管理,如何提升财务分析能力,为分公司经营及整个销售渠道提供相关财务管理方面的支持,成为手机类各公司的必做且应不断完善之事。
1.2研究的意义
本文以深圳KJ集团销售分公司为研究对象,在经营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对财务分析进行改革、完善,使财务分析在经营决策和产品销售战略中充分发挥作用,利用相关财务管理与分析理论,作者试图设计适合于KJ集团分公司管理与发展需要的财务分析体系,揭示分公司经营管理中的渠道库存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和潜在危机,提出改善方案,以使公司能在竞争中获得长期优势,达到渠道畅通,降低尾机的清理费用(尾机,指产品已不再生产,但公司库存中或销售渠道中仍未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存货),控制渠道经营风险,实现多赢局面。进而推而广之,为同类企业提供借鉴。
1.3研究方法
本文以经济核算信息为起点,以财务资金分析和渠道库存运营能力分析为中心,对KJ集团分公司的财务分析进行展开,对KJ集团分公司所采用的财务分析体系及分析指标进行分析,以得出其体系的有效性,以及具有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的财务分析体系与分析指标,以更能充分揭示分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潜在危机,为有关公司管理层提供充分、及时、有效的决策依据。按照财务分析所探究的历史情况和现状分析,对KJ分公司财务分析的研究可从以下两条主线着手:
(1)本文以实证分析研究为主,以KJ集团分公司为实例,对其财务分析进行实质性研究,通过KJ集团分公司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信息,利用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等分析方法,对KJ集团分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财务分析和研究,找出其强势与弱势,找出更适合分公司管理的财务分析方法,找出目前分公司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需注意的问题。
(2)本论文的分析一直遵循这样的原则:在有效资本市场条件和市场机制下进行的财务分析研究。换言之,财务分析中各种量化指标的基础是假设市场为有效市场,研究是在信息的披露足够充分,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得到充分信息为前提进行的。
第2章相关理论综述
2.1公司组织理论
公司是指其所有资本由股东出资构成,并且以营利为目的依据法律设立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公司具有行为能力、民事权利能力,公司的股东以其所持股份或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而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根据公司法成立的企业法人。公司的定义中主要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司是依据法律设立的
“公司依据法律设立”有以下三个含义:
(一)公司成立时应依据相关的法律,即公司法、其他公司成立或经营管理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依据公司法成立的,比如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依其他法设立的,比如主要经营烟草类批发的公司就必须依据《烟草专卖法》成立,并取得许可证方能成立。
(二)公司成立时必须符合公司法所规定的相应条件;
(三)公司成立时必须按照公司法的规定程序,履行法律规定的申请、审批、登记等手续。
第3章 深圳KJ集团分公司概况及财务......................27-32
3.1 深圳KJ集团分公司概况...................... 27-28
3.1.1 深圳KJ集团公司简介...................... 27
3.1.2 深圳KJ集团分公司简介...................... 27-28
3.2 深圳KJ集团分公司财务分析制度...................... 28-30
3.3 深圳KJ集团分公司财务分析指标...................... 30-32
3.3.1 获利能力分析指标 ......................30-31
3.3.2 营运能力分析指标 ......................31
3.3.3 成长性分析指标...................... 31
3.3.4 销售费用专项分析...................... 31
3.3.5 销售折让与折扣专项分析 ......................31-32
第4章 深圳KJ集团分公司财务...................... 32-40
4.1 历史财务分析数据的收集与形成...................... 32
4.2 改进前主要财务分析指标计算...................... 32-35
4.2.1 获利能力分析 ......................32-33
4.2.2 营运能力分析...................... 33
4.2.3 成长性分析...................... 33
4.2.4 销售费用专项分析...................... 33-34
4.2.5 销售折让与折扣专项分析...................... 34-35
4.3 资产负债表内容的分析...................... 35-40
4.3.1 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 35-38
4.3.2 利润表结构分析......................38-40
第5章 深圳KJ集团分公司财务分析...................... 40-45
5.1 经营环境变化对财务分析的适应性要求...................... 40-41
5.2 现行财务分析存在的不足 ......................41-45
结论
本文分析了分公司作为一个经营参与者的特征,采用了财务分析中的比较法、结构分析等方法,对分公司的财务数据和统计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一套对于销售型分公司这一特殊经营体的分析体系和方法,其与普通法人企业所作财务分析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分公司要考虑总公司的库存和资金周转,总公司却又不同于其他法人企业的供应商,同时要考虑分公司辖区内销售渠道中各商家的经营情况,既要实现总部的销售目标,又要保持整体销售渠道的良性运转,分公司的更多精力要放在对于渠道的经营管理和分析上,充分挖掘企业和渠道商的潜力。
通过基于销售渠道的财务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现金管理严格,对于收到的货款能及时划回总公司,提高总公司的整体资金回笼速度和使用效率,应收账款周转也较快;分公司本身的存货周转率较高,但从实质上看,渠道库存的跌价风险由分公司承担,因此更关键的是要分析渠道库存的整体周转情况,对于渠道库存周转率和结构的分析充分说明,分公司的渠道库存管理较差,周转速度较为缓慢,存在较大的跌价风险和补差损失,甚至严重的可使部分销售渠道受损,当分公司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渠道问题时,已有渠道可能会崩溃,在产品选择面如此广博的今天,经销商有可能会退出公司的销售链条,后果不堪设想。分公司的产品毛利实际上不低,但由于零售速度较慢,渠道库存管理跟不上导致利润回吐,为了消化前期库存会加大促销的人力物力投入,销售折让也比较大,从而使产品毛利在报表上反映出来比较低。各区域销售能力不平衡,导致各区域销售费用与实现的销售收入、产品销售结构、区域销售实现的利润等都存在较大差别,说明分公司在销售管理方面落后,或者说销售类人员的工作效率较差。
综上所述,分公司在诸多方面都有待改进,加强渠道库存管理,使渠道库存无论是总量上,还是在区域分布、产品结构上都要更加合理,优化渠道库存在各区域的产品销售结构,在保证分公司所有的渠道库存高效运转的同时,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提高销售费用使用效益,成为一个具有较强销售能力与渠道经营管理能力的分公司。
参考文献
张先治.财务分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7-10
周颖,艾辉.存货周转率与存货资金周转率比较.财会通讯•综合.2009,50-57
张燕,张樟德.最实用的118种财务分析工具.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3-297
陈明坤.精益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75-184,288-312
夏宽云.战略管理会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10-146
温素彬.管理会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12-118
吴世龙,吴育辉.CEO财务分析与决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75-158
(美)LeonardSoffer,RobinSoffer.财务报表分析估值方法.肖星,胡谨颖,陈晓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5-110
K.R.苏布拉马尼亚姆,约翰•J•怀尔德.财务报表分析.宋小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40-310
明张学谦.会计报表分析原理与方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3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