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本研究结合观察法与访谈法对Y市G幼儿园中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了研究,根据《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手册》中将教学行为划分为三个维度,分别为讲授行为、引导/要求实践行为和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反馈行为,共16项具体行为。
第一章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Y市G幼儿园为观察园,研究者在本科期间多次到该幼儿园进行实习,对该园非常熟悉,便于观察、访谈和收集数据。本研究对该园进行了四个月的实地调研,选取幼儿园中一班、中二班和中三班的6位教师为观察对象,共观察32个音乐教学活动,分别四种音乐教学活动类型,各占8个。中班幼儿教师的基本情况见表1-1。
研究者选择中班音乐教学活动的原因如下:在实习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年纪年龄比较小,所以他们开展的音乐教学活动次数比较少,能开展的音乐活动类型也比较局限,大多数时间只进行歌唱活动,老师简单的带领幼儿带唱,开展音乐欣赏活动更是少之又少。幼儿园大班主要为幼小衔接做准备,进行音乐活动次数也有限。中班每周都会开展各种类型的音乐活动,因此研究者选择了中班音乐教学活动进行了研究。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
..................................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整理的过程中,了解已有研究中关于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的特点,从而确定本研究的重要价值,撰写相关的文献综述,厘清理论基础。并且,根据相关文献界定本研究的相关概念。
(二)观察法
本研究采用非参与式观察的方法,研究者不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但由于采用半分钟间隔时间取样法,需要间隔30秒记录一次,对观察到的教学行为进行编码记录,为了防止遗漏细节,在征得教师同意的情况下,以旁观者的身份、运用手机等辅助设备进行录音录像,并在调研之初就准备好的观察记录表中对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记录,观察记录表详见附录一。
(三)访谈法
本次访谈的对象为中班的6名教师,根据研究需要自行编制的访谈提纲,在征得教师的同意下,对访谈过程进行全程录音。由于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到的只是教师的表面行为,对于教师教学行为产生的真正原因并不明确。因此,通过与教师交流了解到影响幼儿园教师教学行为因素有哪些,更深层次地了解产生行为的真正原因,从而后续才能更好地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访谈提纲详见附录二。
............................
第二章研究结果
一、教授行为
由表2-2可知,教师教授行为共642次,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直观说明/演示行为共出现186次,占比28.97%;其次是教师讲授音乐知识行为共出现168次,占比为26.17%;对有关音乐知识的提问行为共出现80次,占比为12.46%;启发幼儿的想法和看法行为共出现63次,占比为9.81%;听幼儿对有关音乐知识提问的回答行为共出现60次,占比为9.35%;听幼儿对自己想法的回答或表述共出现48次,占比为7.48%;教师听幼儿提出与音乐知识有关问题的行为共出现37次,占比5.76%。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发现,在G幼儿园中班音乐教学活动中出现频率最高为教师直观说明/演示行为、讲授音乐知识行为和对有关音乐知识的提问行为,可见这三种教学行为在教师讲授行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以下将从具体行为出现的频率从高到低进行详细分析。
学前教育论文怎么写
..............................
二、引导/要求实践行为
(一)引导/要求实践行为各维度的分析
在实际的观察过程中,笔者发现教师在帮助/建议/解释的教学行为中帮助行为出现次数最多,共出现37次,占比51.39%;排在第二的为建议行为,共出现21次,占比29.17%;最后为解释行为,占比为19.44%。通过与教师的访谈了解到使用帮助行为最多的原因,教师D:“在教学活动中幼儿遇到困难时,有的时候时间不够用了,我就直接选择帮助幼儿完成。如果时间允许呢,我会给予幼儿一些建议,比如在韵律活动中幼儿做不出动作,那么我就会给他们建议让他们看看其他小朋友怎么做的呀。”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当幼儿遇到困难会气馁,教师的鼓励可以使幼儿完成活动,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同时也可以树立幼儿的自信心。由表2-6可知,在G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听幼儿有关困难或帮助的陈述行为共出现25次,占引导/要求实践行为的10.10%。
根据音乐教学活动中观察到的情况,教师可以进行言语鼓励和动作鼓励两种方式。言语鼓励是教师音乐教学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鼓励方式,即教师对幼儿说:“加油,你一定可以的!”、“没关系的,你再试一试”等语言。另一种则是动作鼓励,即教师对幼儿微笑、点头等行为。
............................
第三章讨论与分析...............................33
一、幼儿园中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33
(一)教师直观示范语言成人化......................33
(二)教师知识讲授重点不明确.......................34
第四章教育建议与研究反思..........................46
一、教育建议............................46
(一)树立正确的音乐教学观念..........................46
(二)提高教师的音乐教学能力..............................47
结论.................................53
第四章教育建议与研究反思
一、教育建议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发现学习理论,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愉悦、轻松的情境,以幼儿为本,让幼儿自己发现、探索、思考和操作,能够自由地发挥和创造,让幼儿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因此,本研究主要提出以下六点教育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音乐教学观念
观念决定行为,一位幼儿园教师拥有什么样的观念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幼儿园教师良好的音乐教学行为基础是要树立正确的音乐教学观念,只有在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念指引下才会正确的开展音乐教学活动。
1.以幼儿为本
杜威倡导以幼儿为中心,《指南》中明确指出,要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但是,通过对G幼儿园的观察发现该园中班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授知识的行为较多,倾听幼儿的行为较少。教师要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以儿童为中心,而不是教师一味地进行讲授知识,不要过分强调统一性和正确性,当在出现幼儿的想法与教师的想法不一致时,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法,以包容的态度接纳不同的声音,要给予幼儿表达自己感受的机会。教师应该成为儿童学习的促进者,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的环境,让儿童去感知、去表现、去创造。并且教师要鼓励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以成人的思维去禁锢幼儿的想法。比如在韵律活动中进行舞蹈动作创编时,要给予幼儿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进行思考,发现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地引导。
同时,也要尊重幼儿的差异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叶子是一模一样的,同理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人。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不要因为有些幼儿不会或者是反应慢教师就不耐烦,每名幼儿的发展水平都是不同的,有的慢有得快,每名幼儿的性格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开朗有的内向。因此,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待不同的幼儿。
................................
结论
本研究结合观察法与访谈法对Y市G幼儿园中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了研究,根据《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手册》中将教学行为划分为三个维度,分别为讲授行为、引导/要求实践行为和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反馈行为,共16项具体行为,得出以下结论:
一、幼儿园中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总体情况。共统计教师教学行为1056次,第一,教授行为出现次数最多。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直观说明/演示行为、教师讲授音乐知识行为次之,教师“听”的行为出现次数很少。第二,引导/要求实践行为排在第二。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引导/要求实践行为,帮助/建议/解释行为次之,最少的是听幼儿有关困难或帮助的陈述行为。第三,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反馈行为出现的最少。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对音乐活动结果的一般性表扬行为,对音乐活动结果的具体肯定行为次之,最少的是对音乐活动结果的具体否定行为。
二、幼儿园中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1.教师直观示范语言成人化;2.教师知识讲授重点不明确;3.教师多以封闭式提问为主;4.教师缺少对幼儿的倾听;5.教师鼓励幼儿行为较少;6.教师以一般性表扬为主。
三、幼儿园中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内部因素主要有:1.教师的音乐教学观念;2.教师的音乐教学能力;3.教师的基本音乐素养;4.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外部因素主要有:1.幼儿园的师生比例失调;2.幼儿园对音乐活动的重视程度;3.幼儿园提供音乐培训机会较少。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