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认知现状及改进策略思考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9666 论文编号:sb2023072810424150777 日期:2023-08-05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本研究主要借鉴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以及“海因茨偷药”故事,参考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强调高职院校不仅要致力于将学生打造成技术技能型人才,也要重视提升学生们的道德素质水平。近年来,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颁布也证实国家越来越重视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如《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1];《教育部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教职成[2021]3号)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德技并修,培养学生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2];《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指出,高职院校在育人过程中,要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4]。这些文件都表明,我国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出于单一的功利性追求,也强调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同时注重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大国工匠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前教育是我国终身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严格管理幼儿园教师队伍,要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培养热爱幼教、热爱幼儿的职业情怀[5];《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也指出,幼儿园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且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提出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大基本理念,其中师德为先理念要求幼儿园教师应当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6];《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指出,要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7]。这些文件也都表明国家在建设幼儿园教师队伍时,不仅关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非常重视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丰富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认知的研究。虽然我国关于道德认知、职业道德认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道德教育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具体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认知的研究仍存在着起步晚、成果少、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本研究以秦皇岛某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相关的研究。
1.2.2 实践意义
研究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现状,发现问题,明确造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该专业学生、教师、高职院校和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第一,对学生来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正确的职业道德认知有利于促进学生们对就业岗位职业道德要求的理解,帮助学生们做出正确的职业道德行为,利于学生们将来快速适应和融入职业生活,有助于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及入职后的职业发展。
第二,对老师来说,有利于帮助教师正确看待学生在职业道德认知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掌握学生们的认知情况,促进教师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教师在职业道德认知方面的教学工作上更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更多采用传统的理论讲解教学方式。本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认知实践知识的教授,探索和采取更多元和有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水平。
第三,对学校来说,研究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现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该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情况。通过研究,能够发现学校在职业道德认知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对策推动形成规范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认知教育体系。
......................
第二章 学生职业道德认知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职业道德认知现状调查问卷研制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

本研究以秦皇岛某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总结和分析,了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现状。笔者参考前人的相关研究以及调查问卷的设计,编制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认知现状调查问卷》。
2.1.1 职业道德认知现状调查问卷的设计及修订过程
问卷在大体上修改了五稿,细节上的修改则一直持续到发放给调查对象为止。
问卷第一稿确定了问卷在形式上分为前言和正文两部分以及问卷的主要内容。首先,前言部分介绍了此次问卷调查的目的,告知调查对象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并在结尾处感谢同学们的配合。第二,正文部分主要分为学生的基本情况调查、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认知情况调查以及道德认知阶段判断题三部分。在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认知情况调查部分,笔者结合权威网站公布的相关规范、文件和中国知网、读秀等学术平台上相关的学术论文和著作设计了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分为教师处理与自己、幼儿、家长同事和社会关系四个部分。在确定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这一部分,直接使用科尔伯格的“海因茨偷药”道德两难故事。
问卷的第二稿在形式上增加了结束语,再次表达了对参加此次问卷调查的学生们的感谢。在内容上,首先,在基本情况调查部分增加了可能会影响学生职业道德认知现状的家庭因素问题,如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等。第二,在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认知调查这一部分,将问题按个人与个人、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三个维度排列。
..................................
2.2 职业道德认知调查结果现状
本研究以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以及“海因茨偷药”的道德两难故事为基础,通过对该道德两难故事有针对性的改编,来测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道德认知状况,通过问卷的结果分析学生们的道德认知阶段。
由表2-5可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道德认知从整体上来看并不存在太大的差异性,基本上都处于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处于前习俗水平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16.0%,处于习俗水平的学生占28.5%,处于后习俗水平的学生占47.1%。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整体的道德认知水平相对来说较为成熟,但处于前习俗水平的学生人数仍然较多。而在选择不赞同的46名学生中,排除无效答案后,有29名学生都认为该教师违反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其他少数学生认为这是犯法的行为,或是违背良心的行为。这也说明,该专业的学生在对道德事件的处理办法进行选择和判断时,能够自觉用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来审视和思考。通过两难故事的测评,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道德认知整体情况较为良好,在道德和价值观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前教育论文怎么写
学前教育论文怎么写

.........................
第三章 学生职业道德认知现存问题原因分析 ............................... 47
3.1 学生个体原因 ........................................ 47
3.1.1 学生自我认同感较低 ............................... 47
3.1.2 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较低 ....................... 47
第四章 提升学生职业道德认知水平的对策 .............................. 55
4.1 利用实践优势,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55
4.2 学校承担责任,补足家庭教育的缺失 ................................. 56
4.3 高职院校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学校教育效果 .......................... 57 
第五章 结语................................ 63 
第四章 提升学生职业道德认知水平的对策

4.1 利用实践优势,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对提高职业道德认知水平以及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归根结底内因才起决定性作用,能够决定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最终发展如何的还是学生本身。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许多学生并不擅长于学习理论,也不擅长于参加理论知识的考试,所以对理论学习的兴趣不足。而且不少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就读之前,就已经经历过无数次的知识测试,但多次未得到满意的成绩使得他们对学习的自我效能感降低,所以也容易出现学习兴趣低、不愿意学习的情况。因此,要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低下的问题,学校可以利用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认知的教育。这能够使学生在接受传统职业道德认知的思政课程教育的基础上,也能让学生接受到更有亲和力的职业道德认知教育,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第二,提高学生对于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职业认同感是学生们在将来从事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的情感支撑,也是学生提高职业道德认知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基础。学校应该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在平日的学习之外多组织关于幼儿园教师有关的技能大赛、才艺表演等邀请学生自愿参加,让学生对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进行体验,增强学生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喜爱度,在实践中增强对职业的自豪感,进而增进职业认同感。第三,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确定学生职业道德认知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的程度上,不能以一贯的书面式试卷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在考前对相关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取得的成绩也并不代表学生对这些知识都有所理解。而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并不擅长理论学习,无法取得优异的成绩也会使得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下降。同时,这种考核方式也会让学生对职业道德认知课程产生抵触的情绪。
...................................
第五章 结语
学术界对各阶段、各专业学生道德认知和职业道德认知相关问题的研究一直都比较重视,但是目前聚焦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认知上的研究仍然比较少。本研究主要借鉴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以及“海因茨偷药”故事,参考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研究,了解到学生们总体的职业道德认知状况较好,但仍存在职业道德认知知识掌握不全面;职业道德认知判断能力不足、无法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和体系和职业道德认知意志薄弱容易动摇等问题。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不够自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高;学校的职业道德认知教育方式不够灵活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家庭教育不足;学生易受社会环境和网络虚拟环境中的不良风气和舆论的影响。因此,要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对传统职业道德认知教育理念的优化。采取学生更喜欢的方式进行授课和考核;利用实践优势,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补足家庭教育的缺失;根据现存问题,采取针对性、个性化的教育。再次,优化校内文化环境,杜绝不良风气,净化校内的网络环境。
总而言之,要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水平,需要学生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