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笔者通过实地观察与访谈,发现绘本阅读活动中幼儿不符合深度学习的问题以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据此尝试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希望为以后幼儿园内开展绘本阅读活动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帮助幼儿更好的阅读、学习与全面发展。
第一章绘本阅读活动与大班幼儿深度学习概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绘本阅读活动
绘本这种图书形式起源于外国,是由英文“picture books”翻译而来,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绘本”一词是从日本传来的,我国台湾也普遍使用这个称谓,所以很多学者把绘本也等同于图画书研究,虽然严格意义上说二者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在本论文中就不作此区分。
绘本是以图画为主,辅以文字的一种图书形式,有些甚至没有文字,全靠图画来传情达意,这也显示出图画的重要性,它并非是文字的附庸,并且图画书色彩丰富,故事有趣,很多绘本故事情节丰富并且还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兼具娱乐价值与教育价值,这对于尚未有成熟的识字能力与文字理解能力的幼儿来说具有天然的适用性与吸引力,是幼儿成长不可或缺的读物。
正因为绘本对于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如果能被充分利用,不仅可以让幼儿喜欢阅读,长久下来更是能发展幼儿终身受益的良好学习品质。但是对于学前儿童来说,由于身心发展还不成熟,绘本的很多深层含义不能完全领会,因此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条件和适宜的引导进行支持和引导,因此在幼儿园展开绘本阅读活动可以更加有效地让幼儿获得绘本的经验。
根据本研究的内容,笔者将绘本阅读活动定义为:幼儿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幼儿已有经验为基础,选取和提供适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绘本而开展的有计划的集体阅读活动,其中也包括幼儿自主阅读行为。
............................
二、大班幼儿在绘本阅读活动中进行深度学习的价值
绘本作为学界公认的优秀的教育资源,其本身具有的尊重儿童与为了儿童的宗旨就证明它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价值,而以绘本为基础的绘本阅读活动是幼儿园最常进行的教育活动,对于幼儿具有教育与娱乐的双重价值,但是如果没有教师有效的支持与引导,幼儿的目光往往停留在图像表面,很难自觉去思考图像以及伴随的文字有什么深层内涵,这样尽管简单轻松,但却浪费了绘本本身的价值,没有经过幼儿自己加工的阅读就是肤浅化、形式化的学习,而绘本阅读活动实施的应然状态与深度学习内涵是十分契合的,因此在绘本阅读活动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绘本价值,也可以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与能力,《指南》中明确表示,“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在前边的论述中我们界定了绘本阅读活动中大班幼儿深度学习的概念,并且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可以提升幼儿多方面的品质与能力。具体有四个方面:
(一)有助于提高幼儿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美国很多关于早期幼儿学习的研究中,学习的主动性是经常被提到的,这决定着幼儿是否可以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的效果。主动学习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反映个体需要的学习[1],幼儿的主动学习能力就是可以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并且可以保持注意力,坚持性较好。就像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时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将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建构起来的,特别是对于幼儿来说只有在学习中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才会真正地获得知识。
在绘本阅读活动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首要前提就是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在学习中能有较好的坚持性。首先,绘本本身就是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也是幼儿喜闻乐见的阅读材料,具有丰富的文本题材,有趣的故事内容和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情节以及精心设计的一些细节,故以此为基础展开的绘本阅读活动也对于幼儿有天然的吸引力,会增加幼儿学习时的趣味。比如大卫·夏农的《大卫不可以》,主人公就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他的一些行为经常受到妈妈的制止,这些事都是孩子日常生活可能会发生的事,幼儿很容易会产生联想,想到自己,这些情节虽然简单但是对于幼儿来说十分有趣并且熟悉,很容易使幼儿产生共情;比如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的每一页底部都有小老鼠一家,非常有趣;还有许多作者把文字的排列也变成奇形怪状的,从视觉上给幼儿增添了很多趣味。
................................
第二章绘本阅读活动中大班幼儿深度学习的问题审视与原因分析
一、幼儿自主阅读缺少教师引导,目的性不强,阅读流于形式
学前期是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特别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即将进入小学,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是非常必要的。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可以进而养成他们自主获得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也是幼儿进行深度学习的要求,即有目的地进行自主阅读。但是研究者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大班幼儿的自主阅读习惯并没有很好。
例如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先进行自主阅读时,最开始幼儿还可以感兴趣地读,但是没一会很多幼儿就显得有些随意和盲目性。很多幼儿只是简单把书翻翻,并没有一种很投入的状态,或者和别的小朋友说话,而教师在让幼儿进行自主阅读时没有对幼儿设定明确的目标,而在幼儿有些松懈的情况下也并没有进行引导,大部分情况是在让幼儿安静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是难以进行深度学习的。
我在课下访谈了几位教师,首先问了他们对于深度学习的一些看法:
访谈记录1:
我:您了解过幼儿的深度学习吗?
教师1:我有了解一点,看过一些幼儿在游戏中进行深度学习的文章。
我:那就您的了解来看幼儿的深度学习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1:深度学习它应该是一种比较深入的学习,幼儿能够比较投入,而且能够获得更加具有价值的东西,获取的东西也比普通的学习更多,他的注意力应该也会比较的集中,比较的专注,全身心投入其中的。
访谈记录2:
我:那您认为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幼儿可以进行深度学习吗?
教师1:按理说应该可以,因为绘本它特殊的形式,比如说她比较醒目的色彩,比较生动的语言,还有其他的一些有趣的形式,符合儿童的审美,还有他们的一些认知特点,所以就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兴趣,那他就能够深入其中,所以是有助于他深度学习的。但是在课堂上不知道如何去引导,因为比如在自主阅读的时间,有很多孩子们会没这么认真去读,这样应该也不能叫深度学习吧。
...............................
二、缺乏教师支持,幼儿难以完整讲述绘本内容且语言表达不生动
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绘本阅读对于幼儿有重要的发展价值,被公认为是幼儿早期教育的最佳读物,图文并茂的绘本对幼儿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皆有很强的提高和辅助作用[2],所以绘本不仅可以供幼儿阅读获得认知的发展,丰富且贴近幼儿的生活,能获得情感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而且绘本都有故事情节,幼儿可以身临其境地去体验故事的情节,可以通过一些活动表现出来以发展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这个作用是多方面的,因此如果幼儿可以在阅读活动中对绘本的故事内容进行深度理解和学习,可以用丰富的词汇或句子把整个故事内容概括并讲述出来,那么才有利于幼儿提高叙事能力,进而在需要的时候进行经验或者情感的迁移。
通过观察幼儿园的集体绘本教学情况,发现多数幼儿在阅读中都很难完整地讲述绘本内容,讲述语言也比较寡淡,词汇不丰富,句子经常是不完整的。教师也没有重视采取方法引导幼儿用生动的书面语言讲述绘本内容。
在案例一中,幼儿浩浩拿着一本图画书《没关系,没关系》在很认真地看,我过去之后,发现浩浩真的是在一个字一个字地在读,旁边的幼儿告诉我说“老师,浩浩特别厉害,上面的字他都认识”,我问浩浩喜不喜欢这个故事,浩浩摇了摇头,我问他:“为什么不喜欢还读这本呢,”浩浩说;“因为这本书我读过,里面的字我都认识”。我继续问他:“浩浩,这个绘本讲了个什么故事呀?”浩浩先是摇了摇头,后来就简单地嘀咕了几句:“讲了爷爷总是说‘没关系没关系’……”。然后就跑到一边去了。其实这个故事的很多关键情节都没有讲述出来,句子也没有说完整,并且绘本中的很多生动的词汇和句子他也没有用到。
学前教育论文怎么写
.............................
第三章绘本阅读活动中大班幼儿深度学习的支持性策略..................................45
一、改善幼儿自主阅读的不良现状,激发幼儿阅读的主动性...............................45
(一)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有效提问,加强幼儿阅读主动性与目的性...........45
(二)重视绘本阅读指导,及时解决幼儿的困惑和提问...............................47
结语.....................................58
第三章绘本阅读活动中大班幼儿深度学习的支持性策略
一、改善幼儿自主阅读的不良现状,激发幼儿阅读的主动性
在上述分析中,笔者认为大班幼儿在绘本阅读中进行深度学习要有目的地根据教师的提问保持注意力和积极的情绪去阅读,但是因为教师缺少有效指导和提问,是导致幼儿自主阅读情况不令人满意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改善幼儿当前自主阅读中的随意性无目的性,我认为可以从设计有效提问与加强教师阅读引导两方面进行:
(一)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有效提问,加强幼儿阅读主动性与目的性
“有效提问是诱发幼儿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幼儿学习兴趣的大门。”[1]在本研究中“有效提问”是指可以激发出幼儿好奇心与探索欲的开放式问题,可以让幼儿思考后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并不是指一些“是不是”“好不好”的封闭式问题,这种问题比较枯燥,难以激活幼儿思维。有关研究者指出,开放式提问与深度学习都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动性[2],教师的提问是为了引导幼儿发现问题的实质,并不再是为了所谓的“正确答案”,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回答,激活思维,深度学习本身也是强调高阶思维,因此开放式问题可以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的。这是引领幼儿进入绘本深度学习的前提,因为有了明确的任务,也就是给了幼儿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更深入地投入到绘本学习当中,在有关学者针对幼儿园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方式进行了研究,认为开放式的提问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思考,如果教师想要幼儿开动脑筋思考或者积极地探索时,就可以进行有明确目的进行提问[1]。因此在幼儿自主阅读前,教师设定明确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幼儿主动性,帮助幼儿进行深度的绘本学习。
在实际观察中教师一般会直接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阅读……好不好啊,你们看看讲了什么故事”,这样他们经常会出现阅读开始时比较兴奋,但是没一会就变得比较浮躁,翻书、换书,整个过程也比较盲目性地在进行,这就是在阅读前缺少教师的有效提问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
.......................................
结语
深度学习重视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能力,新旧经验的建构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理解能力,这也是符合《纲要》《指南》中对于幼儿教育的要求,对于幼儿后续的发展会产生长远的作用。而绘本阅读活动基于绘本这一幼儿最喜欢的阅读材料之一有着天然的优势来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与发展,但是由于认识与实践的偏差,绘本阅读活动往往浮于表面,幼儿很难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深度学习。因此,本研究以绘本阅读活动为基点,对于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展开研究。笔者通过实地观察与访谈,发现绘本阅读活动中幼儿不符合深度学习的问题以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据此尝试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希望为以后幼儿园内开展绘本阅读活动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帮助幼儿更好的阅读、学习与全面发展。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的观察访谈等,得到以下总结:
首先,通过笔者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大班幼儿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深度学习的问题主要有:幼儿自主阅读时缺少目的性,流于形式;幼儿难以完整讲述绘本内容,讲述语言不生动;故事创编机会少,创编缺少逻辑性与结构性;幼儿缺少经验与情感迁移,忽视迁移的领域融合性这四个方面这些问题的发现指引我去找寻原因,笔者发现幼儿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实现深度学习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教师的改善与指导。最后,笔者在分析原因后,针对问题与原因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改善幼儿自主阅读现状,激发幼儿阅读主动性,其次理清故事脉络,提升幼儿的叙事能力,再次重视创编的形式多样性与逻辑性,加强幼儿的想象建构能力,最后是注重在领域融合中进行经验与情感迁移,引导幼儿学以致用。
受本人研究能力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研究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研究方法的选择比较简单,缺少更多量化研究与数据,理论也有待丰富和完善,提出的策略也有待深入讨论和实践,笔者以后会在学习与工作中更加努力进行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