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笔者认为提高教师对被忽视幼儿的关注程度,更好的践行关注每一名幼儿的教育理念。在班级中,教师往往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受欢迎幼儿或被拒绝幼儿身上,教师应该提高对被忽视幼儿的关注程度,通过教师对被忽视幼儿的主动关注,进而改善他们的沟通行为。
第一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1.1幼儿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时期社会性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终身发展,因此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为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在社会领域提出“增强自信,培养幼儿乐群、友好的态度和行为”总目标,明确要求幼儿园要“引导幼儿参加游戏和各种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处的乐趣”“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必要的交往技能,学会和睦相处”等,强调高度重视良好人际环境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儿童社会性发展中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社会交往。社会交往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沟通是形成良好社会交往的前提,保持良好社会关系的关键。良好的沟通,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思想、情感等的相互传达,形成积极适宜的同伴关系,进行有效的社会交往,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但在一些幼儿园和家庭中,教师和家长只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导致幼儿缺乏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不懂得如何正确表达自己,见人不会说话,师幼、同伴关系也常会产生问题,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可见,尽早提高幼儿与人沟通的意识,培养幼儿与人沟通的能力,对幼儿性格的塑造、人格的养成乃至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1.2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1.1幼儿沟通行为相关研究
Light(1989)在对交际能力的研究中将沟通的功能概括为表达基本的需求、交换讯息、建立社会亲密感、参与社会例行活动等四类。②Stone和Caro-Martinez(1990)在研究了三十名自闭症儿童的自发性沟通行为后,指出可以将自发性沟通行为分为:身体接触、手势、发声、说话四类。沟通的功能分为要求、引起注意、拒绝、感想、提供信息、要求之事、表达情感、打招呼、及社交九种行为。①Ogletree,Wetherty(1992)简要概述了三种不同意图的沟通功能:其中包括规范行为,社会交往和共同注意。
1.2.1.2被忽视幼儿相关研究
(1)被忽视幼儿分类方法及特征的研究
国外对于同伴类型的研究出现较早,研究者依据儿童在同伴群体中的接纳程度和拒绝程度进行类型的划分,并且多采用同伴提名法对接纳程度和拒绝程度进行测定和量化。Cole(1982)对幼儿在同伴交往的地位进行研究,将幼儿分为五大类分别为受欢迎型、被忽视型、被拒绝型、矛盾型和一般型。Mash,E.J.和Wolfe,D.A.(2005)两位学者在研究被忽视幼儿这一类群体中指出,年纪较小的幼儿比年长幼儿更容易受到忽视,贫困家庭或单亲家庭的幼儿更容易被忽视,被忽视的行为表现在性别上也具有差异。③Long H(2008)在研究中表明在社会交往中的被忽视幼儿经常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性,如果遭遇失败就会产生退缩情绪,与其他同伴类型的幼儿相比,被忽视幼儿的交往范围会有所局限。④Sam Goldstein,Jack A(2011)在研究中将幼儿被忽视的形式分为教育、情感或身体三方面。⑤WooS(2013)认为被忽视幼儿与同伴交流沟通的频率较普通幼儿少,不乐于也不善于交往,而且比一般型幼儿的攻击行为更少。
............................
第二章理论基础
2.1布朗芬布伦纳生态学模型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了儿童发展的生态学模型,他指出人类发展的生态学就是对人与人直接生活的环境之间相互适应的科学。人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过程受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同时也受环境所处的大背景的制约。他认为儿童发展的生态环境由若干相互嵌套在一起的系统组成。首先是微观系统,指幼儿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这个环境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是环境系统的最里层。对幼儿来说,微系统包括幼儿的家庭、幼儿园和他的同伴关系。这个关系也是双向的,即微系统影响着幼儿的反应,幼儿也决定着微系统的特性。第二个环境层次是中间系统,即微系统之间的联系。指幼儿所处的家庭、幼儿园等环境之间的联系,包括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协作。例如幼儿在家中如果处在溺爱的地位,并且所有事情都会得到满足,那么来到幼儿园,一旦享受不到相等的待遇就会产生心理的不平衡,这样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反之,如果家园能够良好的配合互动,幼儿的发展可能达到最佳效果。第三个环境层次是外层系统,指那些幼儿没有直接参与却依然对其有影响的环境。如父母的工作场所、父母的朋友等等也会对幼儿产生影响。最后一个环境层次是宏观系统,指幼儿所处的国家和社会等大环境背景。上述各层次环境是相互影响的,所以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人”的特征,我们要考察某一现象或行为的产生的过程,才能看到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不仅仅是对两个因素各自作用简单相加。
因此对被忽视幼儿沟通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将不同角度的因素相结合来入手。此理论为后续研究中分析被忽视幼儿沟通行为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和提出相应对策提供借鉴和启示。
........................
2.2哈里斯群体社会化理论
同伴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哈里斯在社会化具有情景特异性的假设基础上提出了群体社会化理论。他认为幼儿的同伴群体是幼儿社会化发展的主要环境动因,幼儿依据所在团体的行为规范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也正是这样的过程使幼儿形成了与其他群体不同的行为。幼儿社会化是通过学习逐渐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也就是在幼儿园中与同伴互动并被接纳的过程,是一种高度依赖环境的学习形式。幼儿社会化在不同情景下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主要源于同伴群体,家庭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逐渐减弱,同伴群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同伴交往中,由于频率、方式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接纳水平,而这种不同的接纳等级会对个体发展产生长远影响。
被忽视幼儿在同伴关系中被接受和被拒绝程度都相对较弱,所以被忽视状态的幼儿在社会性发展上更容易存在问题,同伴的缺失会对幼儿造成负面影响,变得自卑、内向,甚至反社会等。此理论为后续研究中分析被忽视幼儿沟通行为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和提出相应对策提供借鉴和启示。
学前教育论文怎么写
.............................
第三章延吉市D幼儿园Y中班被忽视幼儿沟通行为现状分析............................15
3.1观察对象的选取...........................15
3.2现状分析.....................................16
第四章延吉市D幼儿园Y中班被忽视幼儿沟通行为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26
4.1存在问题.........................26
4.2影响因素分析............................30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35
5.1结论..............................35
5.2建议......................................35
第四章延吉市D幼儿园Y中班被忽视幼儿沟通行为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4.1存在问题
为了更能突出发现被忽视幼儿沟通行为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将Y中班被忽视幼儿与受欢迎幼儿的沟通行为进行比较。对比分析情况如下:
4.1.1沟通对象不均衡,缺乏与同伴间的交流沟通
对延吉市D幼儿园Y中班被忽视幼儿与受欢迎的幼儿沟通行为对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发现,被忽视幼儿与教师、同性同伴、异性同伴之间的沟通行为比例较之受欢迎幼儿不均衡。(见表4-1)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
从表4-1可以看出,Y班被忽视幼儿与同伴之间的沟通行为比率为35.94%,明显少于受欢迎幼儿与同伴之间的沟通比率68.86%。如观察记录所示:
观察时间:7:50
观察场域:区域活动
观察对象:昱昱
观察记录:幼儿进入幼儿园后,还没有开始早餐之前,会有一段时间供幼儿进行区域活动。到指定时间后,教师会弹奏整理玩具的音乐,幼儿自动整理好区域,出来排队洗手取餐。但这天其他幼儿都在有序的整理玩具,排队洗手取餐时,昱昱不仅不整理,而且还拒绝同区域的静静整理区域。不一会儿,两名幼儿都哭了起来。教师发现后进行干预,静静对教师说:“他不让我收玩具”,教师安慰好静静让其离开区域洗手取餐。然后单独与其沟通,但由于班级还有其他幼儿需要管理,只能让昱昱暂时坐在区域里等待。在其他幼儿入座后,教师再次单独询问,得知因为其还没玩够,不想离开区域。
......................................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幼儿沟通行为对于促进幼儿的沟通能力,发展其语言表达和社会性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围绕中班被忽视幼儿的沟通行为进行观察研究,以延吉市D幼儿园Y中班被忽视幼儿为主要研究对象,观察其在教学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中沟通行为的现状,分析其特点、问题及影响因素。通过研究主要形成以下结论:
(1)延吉市D幼儿园Y中班被忽视幼儿沟通行为对象以教师居多,同伴偏少;被忽视幼儿沟通行为类型以被动为主,运用语言沟通多于非语言沟通;被忽视幼儿沟通行为目的以要求为主,引人注意次之,共同活动最少;被忽视幼儿沟通行为存在较多结果失败的情况。
(2)延吉市D幼儿园Y中班被忽视幼儿存在以下问题:沟通对象不均,缺乏与同伴间的交流沟通;主动交流意识不强,缺乏沟通积极主动性;复杂性沟通行为较少,缺少以社会性为目的的沟通行为;沟通行为无法被同伴注意,效果不佳。
(3)不同家庭结构、家长的教养方式、教师对被忽视幼儿的关注程度、认可程度,班级环境等都影响着延吉市D幼儿园Y中班被忽视幼儿沟通行为,沟通能力以及社会性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