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幼儿园大班绘画活动的行动之学前教育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65222 论文编号:sb2019010811515024459 日期:2019-01-18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本研究缘起于三方面:首先,幼儿绘画教育形成了对传统示范法的路径依赖,其它教育方法解决了幼儿绘画教育的一些问题,但还没有完全解决,幼儿绘画教育需要改革;其次是参观瑞吉欧教育世界巡回展引发研究者思考,瑞吉欧所倡导的项目教学是一种注重直观感受,教师和幼儿根据幼儿兴趣共同协商选择活动主题,由一个或一组或全班幼儿对主题进行深入探究的过程性课程模式,其与绘画创作三阶段理论如此契合,是解决我国绘画教育问题的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是研究者的个人旨趣。

一、幼儿绘画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绘画活动时间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
研究者在调研期间发现大部分幼儿园一周只有一次美术活动,部分建有美工室并请有专业美术老师的幼儿园每周在美工室有一次美术活动,在班级里两周一次美术活动,这些美术活动包括了绘画、手工与欣赏三个方面。幼儿园还有将美术活动弱化的倾向,遇到节日或者是外宾来访,大部分幼儿园都会选择停止美术活动,运用美术活动的时间排练节目或者接待来宾。幼儿园里开展美术活动的老师大部分都觉得美术活动时间少,虽然美术活动时间大部分都开展绘画活动了,但是绘画活动的时间还是很少。然而幼儿天生就热爱涂涂画画,这样短暂的绘画活动时间根本就满足不了幼儿的需求。下面是研究者一位老师交流的原话:
我认为幼儿美术课程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幼儿美术活动课程时间相对较短,一学期 30 左右。对于中大班幼儿无法完成完整作品,时间不充足情况下,我们分成阶段性教学。比如,树叶画,提前一天,材料准备,捡树叶,清洗,压平。讲解控制在 5 分钟左右,不做范例,多以 PPT 图片欣赏,讲解制作要点,幼儿发散性思维,自由创作。操作时间 25 分钟左右。总结、评价放在餐前活动。这样基本保证 1 小时或 80 分钟,能呈现完整作品。
幼儿要思维活跃,头脑中形象丰富,才有强烈的创作欲望,才能创作出具有创造性的作品。绘画活动时间少,直接就导致了教师在开展绘画活动的时候忽略或者减少了幼儿感知与欣赏的阶段,从而导致幼儿情感体验缺失,没有经验积累,头脑中没有形象,没有思维,最终的结果就是模仿一幅画或者乱画一气交差了事。
.........................

(二)绘画活动内容重计划轻生成
课程的生成性体现了活动的动态发展特征。它强调课程能超越事先的计划性,诞生于即时的情景、突发的事件中,也可以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兴趣、需要和提出的问题,适时向各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延展。①良好的活动内容往往是计划性和随机性共存的。如果活动开始前就制定一份详细的计划,活动过程完全按照计划进行,这样的活动很容易演变为传统的讲授模式;倘若活动内容真的没有计划,临时起意的活动,那也不正确。研究者在幼儿园调研期间得知幼儿园的绘画活动内容大部分都是事先计划好的,幼儿园有各年龄段的美术活动教材,活动的开展一般是选取活动教材中的内容;美工室的活动也是事先计划好了的,幼儿一进入美工室就开始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活动。当然,造成这一现象是有原因的,美术工作室老师告诉我:“幼儿绘画活动时间紧迫,如果不事先计划好并按计划进行,幼儿将无法创作一个作品;也不能等幼儿下次来继续创作,因为到美工室来的时间都是安排好了的,如果这个班级的幼儿时间延误了,那么下一个班级的时间就不够了;最重要的是美工室就我一个教师,分成了这么多的区域,班级的教师也帮不上忙,我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幼儿园老师告诉我:“平常工作很忙,班级幼儿又很多,管理起来不容易,除了班级里的事,平时还要完成幼儿园规定的例行任务,所以没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到幼儿随机生成的活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自主权较少,教师事先安排好了绘画活动的主题、内容、材料、方式,忽视了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灵感,整个活动缺乏生成性。
...........................

二、行动研究的准备阶段

(一)研究设计
1.选择研究现场
(1)研究园所的选择
由于前期在编写幼儿园审美教材的过程中认识了一位幼儿园专门的美术教师,故将前期准备阶段的观察选在了这位教师所在的幼儿园。暂且将这所幼儿园称为 A 幼儿园,这位美术教师称为 X 老师。A 幼儿园不仅是重庆市的一级示范幼儿园,还是一所美术特色园,积极从事创意美术活动的教研,且幼儿园有专门的美术工作室,美术材料丰富。X 老师年近四十,是从美术师范类毕业的专业美术教师,已经从事幼儿美术教育十几年了,对幼儿美术教育有自己的看法,在某区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比较有名。A 幼儿园的条件以及 X 教师的经验为研究者前期的准备提供了经验指导。
后期行动研究阶段,由于 A 幼儿园有自己的安排,不方便研究者进班做行动研究,故研究者在导师的推荐下到了 B 幼儿园。B 幼儿园是重庆市一级示范幼儿园。该院以“游戏精神、探究品质、审美体验、真情真知”为办园精神,园所环境优美,硬件设施完善,有专门的美术工作室,最重要的是欢迎研究者和实习生到幼儿园调研、学习。B 幼儿园开放的环境为研究者行动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2)研究班级的选择
参与本研究的班级是重庆市 B 幼儿园大三班,共有 36 名幼儿,其中男生 21名,女生 15 名。行动研究的合作者是 B 幼儿园大三班的两位老师:L 老师和 H老师。L 老师是主班老师,有十年的教龄,在班级从事幼儿科学、社会、语言领域的教育,将大三班的幼儿一直从小班带到了大班,幼儿都比较听 L 老师的话;H 老师是配班老师,有三年的教龄,刚来大三班两个月,之前一直在幼儿园的美术工作室任教,具有丰富的幼儿美术教育经验,但对本班幼儿的状况不是很了解。
........................

(二)行动要解决的问题
幼儿园绘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很复杂,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包括外部因素(社会环境、空间、师资力量等)和内部因素(绘画教育的目标、理念、内容、方法等)。研究者和合作教师、导师在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追本溯源的论述后,确定了本次行动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运用项目教学法开展的绘画活动如何体现绘画活动内容的生成性
绘画活动不是传递固定知识体系的载体,应该是一种师幼共同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幼儿全面发展的一条跑道。计划性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幼儿探索性的欲望,哪怕教师事先计划的内容多么完整,多么好,幼儿也总能偏离教师事先计划的路线,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走。马拉古奇曾说:“我们知道的是,与幼儿一起共事,是三分之一确定,以及三分之二的不确定和新事物”。因此,我们的绘画活动内容要转变以往重视计划的观念,要注重活动内容的生成性。项目教学法实际上是一种“生成课程”,但又绝不是毫无准备的突发奇想。在运用项目教学法开展绘画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事先的假设和整个项目活动的发展预测作为基础,并且教师与幼儿都要参与到假设与预测中,活动的主题要来自幼儿和成人的日常生活,幼儿本身的兴趣尤为重要。项目总会随着活动的开展而不断发生变化,此时不必拘泥于原定的假设,而要关注幼儿现时的兴趣与需要所在,进行相应的调整,生成新的更适合幼儿的绘画内容。
........................
三、行动研究的过程与分析.....................47
(一)行动研究实施阶段概述........................47
(二)行动研究第一阶段..........................51
(三)行动研究第二阶段................68
四、行动研究的结论........................81
(一)运用项目教学法开展的幼儿绘画活动具有动态生成性..........................81
(二)持续的探索能够促进幼儿绘画的深度学习..........................82
五、研究对幼儿园大班开展绘画活动的启示...........................87
(一)应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探索,使浅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87
(二)应丰富幼儿的直观体验与感性认识,积累经验与素材.................88

四、行动研究的结论

(一)运用项目教学法开展的幼儿绘画活动具有动态生成性
回顾“千变万化的树叶”以及“绘画与文字”两个项目活动的全过程,研究者发现实际实施的活动与研究者之前预设的活动 50%不一样(参考行动研究过程预设活动与实际活动表格),50%预设到的活动在实施的时候也调换了顺序。幼儿与研究者的想法不一样,研究者想要在项目活动中尽可能多的探索不同的绘画材料,不同的绘画方式,然而,幼儿并不这样想,他们在研究者引入绘画主题之后,就想按照自己的兴趣来探索。研究者并没有生硬的将幼儿的思路拉回原来预设的轨道,而是顺着幼儿的兴趣点作为绘画活动的出发点,为幼儿提供创作的环境与指导。实际上,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总是会生成很多的灵感以及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些都是艺术上宝贵的生成资源。例如有幼儿在观察拓印树叶的过程中突然把颜料弄到了树叶上,就想要在树叶上作画而不是用水彩笔将树叶的形状拓印在纸上,研究者以及参加项目活动的幼儿采纳了发现问题幼儿的意见,我们开始尝试在树叶上作画,但是普通的水彩笔画在树叶上很快就被弄掉了,我们又尝试将丙烯颜料涂抹在树叶上晾干,这个过程持续了一周,最终发现在涂上丙烯颜料的树叶上可以画出美丽的图案。当我们的探索有了一个好的结果之后,那位得到肯定的幼儿很开心,并且在接下来的探索活动中表现很出色。

......................

结语
运用项目教学法开展幼儿绘画活动能够促进幼儿绘画能力更好的发展,但是需要足够的时间,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也很高,教师不仅要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还能够陪伴幼儿一起探索。
本研究发现了运用项目教学法开展幼儿绘画活动对解决幼儿绘画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有帮助,为其他幼儿园运用项目教学法开展绘画活动提供了方法上的帮助,同时也为幼儿园开展绘画活动提供了启示。
本研究将项目教学法的理论运用到绘画教育的实践中,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首先,研究者没有在展开行动研究前和 B 幼儿园的幼儿以及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而是展开行动研究之后再慢慢熟悉起来,会影响行动研究初始效果;其次,由于时间的限制,每一个主题的项目绘画活动都在半个多月的时间结束了,没有能够将主题更加深入探索下去; 最后,作为行动研究执教者的我,由于受到本身的水平和经验的限制,不可避免从个人主观的角度出发看待事情,从而影响到研究结果的信度。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研究者将继续探索,希望能够对运用项目教学法开展幼儿绘画活动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