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幼儿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儿童“作为人”发展的要求。但是在现代社会, 儿童教育“使成为人”的功能已被淡化, 知识、技能的发展成了现代教育的主题。当今教育存在着一种社会本位,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的模式化倾向:“儿童教育活动目的似乎只是把儿童培育成一个更加精密而高效的工具, 例如不断附加若干功能,不断加入升级优化语言的识别系统,而不是成为一个快乐、自由的生命;教育过程仿佛是超出必要的技术化和模式化的生产流程, 而不是对人的周全而合理的培养。”1于是,一方面,我们惊喜地目睹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 另一方面, 我们也十分忧虑地看到, 教育似乎越来越离开人的内心世界, 脱离了人生命的本质和意义。我国处于一个重大的变革时期,整个社会处于一种高度理性的状态。但是,将这种社会普遍存在的理性主义思潮,转化为教育思想带入幼儿教育的做法是否真得合适?实际上,对儿童生命助推加速往往来自于家长的这样一种初衷:让孩子将来少走弯路而缩短柔弱的成长期,通过加速的教育让尚处于蒙昧阶段的儿童早日进入成人的社会,进而获得更早,更多的发展机会。这样的教育思想是缺失了幼儿的教育,恰恰损毁了儿童生命的特殊价值。用这种方式教育出来的成人,回顾他的童年必伴随着深深的遗憾。教育并没有使他们的儿童期的生命感到美好和浪漫,反而让他们觉得生命处于被规划、被设定的轨道。所以,在目前的教育发展时期内,关于儿童生命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纵观中西方儿童教育思想发展与变革的历程,儿童教育与儿童生命观的关系一贯是唇齿相依的。作为教育者的成人,有的必定很迷惑,进行儿童教育的最终目的一定是儿童生命的全面成长,这还有必要研究吗?可是成人对儿童生命意义的体察,究竟领会到多少,作为儿童教育者的成人,有多少能够在尊重儿童生命的条件下进行教育的开展和指导。要处理这些问题,就必需认识到:对儿童生命的研究应该从儿童出发,只有对儿童生命的涵义和特征领会清楚之后,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才能创设正确、科学的儿童教育概念,进而引导教育实践的顺利进行。在思考过这些问题之后,一个人渐渐浮现在我的眼前——福禄培尔。
..........
1.2 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生命立场与幼儿教育思想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从生命角度出发,理解福禄培尔经典著作《人的教育》中所蕴含儿童作为“人“的价值与意义。福禄培尔关于儿童生命的深入认知,“为人民从新认识教育,认识教育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2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理论上,《人的教育》中所提出的教育遵循自然法则,从福禄培尔开始发现儿童生命中带有的本能性,对儿童的了解有了一个质的提升,在儿童观的价值层面展开了一次新的思想拓展。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加以整理和总结,包括《人的教育》一书的理论背景,儿童生命的本质属性,儿童生命发展的方式以及对我国教育的启发。人不仅仅的存在不仅仅是出于对于肉体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个体生命的存在方式以及拓展生命的途径,可以让人探索儿童生命的深层含义。本文试图以《人的教育》一书作为观察福禄培尔儿童生命观的一个窗口,从一个新的视角解读,拓展福禄培尔的对于儿童精神的理解,对于的福禄培尔教育思想的有更为深刻的挖掘,推动福氏学前教育理论探索。
..........
2《人的教育》一书的理论背景
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充满了对儿童生命的感悟和理解。就福禄培尔眼中看来,“人的生命是充满创造力的生命”40,而人所受的教育也是一种受到善与美被激发和引导的过程。受到善与美的激发和引导,首要的一点就是唤起儿童生命中的自由。福禄培尔把儿童生命的第一要义定义为自由。儿童从襁褓中出现的第一刻,父母就应当对把儿童的生命作为需要被尊重和认识的第一位,通过符合儿童生命规律的方式释放儿童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打造令儿童放松舒适的环境促进儿童发展和表现自己,主动感知外在世界和自我生命的价值,最终得以完善自我的生命活动。《人的教育》一书所表现出对儿童生命的关怀也就体现于此。探索《人的教育》中所体现的生命立场,应当从与之有关的哲学思想中挖掘其相关的理论背景因为想得知一个研究对象的思想基础和基本态度,必须要对这个研究对象的理论基础有所认知。下文主要从福禄培尔的统一体理论、“绝对自我”与“绝对统一性”、性善论、生命价值论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2.1统一体理论
福禄培尔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基督教家庭,他曾经对自己的过往评述道:“基督教领域的灵魂生活使我感受到了更高一级的精神的存在。”41他在《人的教育》的一开头就对基督教领域的最高精神进行了无可附加的赞美:“有一个统一体在一切事物中存在着、作用着、主宰着,这个统一体即是上帝。”42他对于这个统一体理论极为看重,统一体理论也成为了其生命立场的儿童教育观中的起点。他曾有过对统一体理论更为精准的表述:我的一切教育概念都是基于统一理论的,乃至我的教育理论的存废,都依赖于我的统一体理论。与其逻辑缜密的神学推论同时发生的,还有福禄培尔对于自然万物的领悟和探索,这两者都是福禄培尔对于统一体理论坚信不疑不基础。福禄培尔在日常的生活总中学习了大量自然知识,例如:生物,物理,化学等等。在这些大量的生活实践下的总结里,福禄培尔得到了一个神学色彩极其浓厚的结论:宇宙中所有的现象都是按照一个统一的规则和方式进行生成的。这个结论使福禄培尔发觉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具有统一的关联性。福禄培尔之后办学生涯中,他认为宇宙所中所具有的一切均是都是生于统一体,终于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就是人类生活的所有价值。福禄培尔通过对神学中统一体的理论迁移到了儿童教育中去。自然万物可以根据对统一体的自然倾向从而获得美好的生成,儿童作为自然万物的一部分也一定可以通过对自然万物的类似原理获得更加完善的成长。44具体的方式就是利用自然,通过自然,研究自然,了解自然。在《人的教育》中,他讲述了教育在其统一体理论下真正定位:“教育即领导个体通自我觉醒的方式去朝向完美至善的统一体的趋近,并体现出详尽的路径。”45福禄培尔对人与教育的关系通过对神秘的“统一体”连接起来,并运用教育的方式达到他心目中那片“神的世界”。
.........
2.2 “绝对自我”与“绝对同一性”
虽然福禄培尔的教育信仰根植于神学中,但是之所以福禄培尔的思想没有被传统的基督教教育所同化,是因为他的教育信仰还来来自于另外的一片肥沃土壤:德国古典哲学。1799 年,福禄培尔就读于耶拿大学哲学院,求学于费希特与谢林门下。福禄培尔的思想在这两位老师的教导下受益匪浅。费希特提出了“绝对自我”。费希特认为“绝对自我”是世界的根源,感性认知是无法认识世界的,必需依靠他提出的“直观理性”来认识世界。46谢林设计了一个自然与人类共建的思维产物,一个阶梯状的体系。该体系存在着最高原始基性的“绝对同一性”,该体系的内的一切都在向精神攀升。“精神就是可见的精神,精神就是不可见的自然。”47他们的哲学观点给予了福禄培尔的教育哲学的培植了更加深厚的土壤。上帝在于传统的基督教哲学家看来是神圣而不可触及的,上帝精神更可谓“天威难测。”但在深受德国古典哲学影响的福禄看来,第一,人类本身就是上帝的“作品”,上帝的精神就根植于人类生命中,我们可以通过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上帝的所思所想。正如我们可以通过一首柔情似水的词透过岁月的浪潮看到诗人的思念与深情一样。第二,“人”作为上帝的作品。作品的价值在于呈现作者的思想和精神,而不是被改造。所以人的教育目的在于呈现统一体的思想,同样不是被改造。开启人类生命的意义暗码才是“人的教育”的核心。
.........
3 儿童生命的原色与危机...... 16
3.1 儿童生命的原色....... 16
3.1.1 儿童生命的自然性........... 16
3.1.2 儿童生命的活动性........... 17
3.1.3 儿童生命的发展性........... 17
3.1.4 儿童生命的创造性........... 18
3.2 儿童生命的危机....... 19
4 教育应当守护儿童生命...... 22
4.1 重视儿童生命本能............. 22
4.1.1 认识儿童的本能..... 22
4.1.2 强化儿童的精神力量....... 23
4.2 自由教育 .......... 23
4.2.1 尊重儿童的身体自由....... 23
4.2.2 尊重儿童的意志自由....... 24
4.3 自我教育 .......... 24
4.4 创造性教学..... 26
5《人的教育》中生命立场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29
5.1 关注儿童生命,让儿童“动”起来.... 29
5.2 保护儿童生命,让儿童“立”起来.... 30
5.3 延伸儿童生命,启发儿童“自觉”.... 31
5.4 回归儿童生命,引导儿童“自创”.... 31
5《人的教育》中生命立场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在 17 世纪的德国,传统严苛的宗教教育让儿童受到了巨大的压制。福禄培尔曾经谈过,教育应当让孩子有更自由的 发展,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充分的舒展,让他既感到教育者对他的爱,但是又可以自由自在得表现自我而不受束缚。实际上我们今天的教育并非缺乏先进的理念,只是缺少为儿童登高一呼的教育教育家。《人的教育》中不断为儿童的生命进行的呐喊,不断坚定教育者守卫儿童生命的决心,是值得赞扬和效仿的。杜威曾说:“福禄培尔对儿童的关怀,是近代教育理论中使生长概念得到普遍承认的最有效力量。”1因此学习具有生命立场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了解什么是儿童,怎样尊重儿童的大有裨益的。
5.1 关注儿童生命,让儿童“动”起来
儿童在婴幼儿时期就对富有生命力的生物感兴趣,例如小猫小狗,并且对于走出房门,走向户外极富兴趣。所以,在对于儿童进行教育时,提供一个窗明几净,高大宽敞的屋子,在阳光和温度合适之时,儿童应该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自然环境中,呼吸新鲜的空气,玩捉迷藏,玩角色类游戏。游戏是儿童生命的快乐之源。游戏的方式既可以使儿童的生命得到表现,也可以让外界的知识通过游戏走入到孩子的内心中,使孩子获得愉悦。充沛的游戏时间可以挖掘儿童对快乐的感触。在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对快乐源泉的正确认识会对整个人的全部观念产生各式各样的触动。如果儿童在早期生命中游戏的宽度和广度得不到保障,那么就很有可能在未来的生命中扭曲儿童各项心理表征。除了游戏产生“动”,有目的性的“劳动”也可以产生“动”。劳动可以将知识和技能的 连接变得更为紧密。知识的获得不仅仅是一个或几组单词的熟记,知识的真正获得是通过充分的实践产生的。只有通过知行合一的过程,才能使学习变得有效。有的教育思想中将“粗苯”手工劳动和“高级”的智力劳动划分得泾渭分明,但实则不然。具体来说,“手和思想有着持续地练习,思想演练、纠正和改善劳动过程,手把认真细致的结果传递与思想,劳动促进人的智力成长,教人思维顺畅链接行动,深入认知各类问题和征象等一些指尖无法直接得出的允从关系。”2福禄培尔提出,任何的适宜的劳动都会让孩子感受到愉悦并让孩子感受到头脑的力量和肢体的力量,加快了与外界的互动。
........
结语
鲁迅和钱玄同发生过一次论战,大意是阴郁的旧时代如同一个丝毫不见亮光的黑房,黑房里面皆为即将闷死之人。钱玄同主张在这些这些人中须有一个进行呐喊,唤醒大家打破这个黑屋子。鲁迅认为这个黑屋子过于坚固,是不可能打破的,呐喊反而会让屋内的人耗费精力,让他们的死亡更加痛苦。钱玄同反问鲁迅:“只要呐喊,就绝非没有打破这个黑铁屋的希望。”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革命者手中,这个黑铁屋终究被打破。当前我国的幼儿教育,由于各种原因,某些理念某些实践扔处于黑铁屋中,我们也需要一阵冲锋号来唤醒我们的幼儿教育的新生。这声冲锋号,福禄培尔以儿童生命为立场出发的教育观也许是其中最嘹亮的一个音符。福禄培尔的幼儿教育思想是一种基于生命立场下的幼儿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的儿童的生命起步,从儿童的生命立足,成全儿童的更好的生命,用教育去激发儿童生命中最美好的一部分并加以扩散。教育是一项必须敬畏生命的工作。这种以敬畏生命的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正式把儿童对的对于自身的生命和在生命历程中遇到的种种经历内化为自身的生命。基于生命立场的教育对于生命的体验和关怀可以引导儿童把生命视为人生的最高最求。在提倡“生命立场的教育”已经成为了很多研究者重视的领域,而福禄培尔的贡献绝对是不可磨灭的。福禄培尔基于生命立场的儿童教育观的特色在于对孩子本来生命的理解的认同,教育理应促进孩子发扬他们成长过程中原本的活力与发明欲望。他认为儿童以儿童特有的生命存在于世界上是重要的。儿童无需向成人生命进行跨越,无需用成人生命中背负的种种意义与价值充实自己的生命。在儿童的生命中,万物有灵且美,万物生而平等,儿童生命之可贵在于感受自己生命的美好,通过纯洁的心灵感受身为的世界,发展自己的生命体验,享受生命的美好和纯美。而基于生命立场的,要以有趣而富有意义的生命体验作为教育设置的根本指向,让儿童体会优美。在儿童生命成长中,教育者也应当在教育中表现自我的生命能量,和孩子们共同享受体验生命美好的过程。“教师应当彻底融入孩子,忘掉自己,像小孩子被他脑海中的童话仙境吸引一样。”1教师要想做儿童生命的解放者,先要做自己解放者,帮助儿童在未来的生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王国,可以独立面对未来的风风雨雨。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