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园中育师”本科实习模式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1900 论文编号:sb2019012416332424682 日期:2019-02-09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本研究通过大量的文献梳理并结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园中育师”教育实践的模式,为解决教育实习问题提供新的道路。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学前教育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专业的幼儿教师队伍是构建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前提。
1.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国家教育咨询委员、北师大资深教授顾明远(2015)认为办好教育需要许多条件,但最重要的是要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否则即使有最先进的校舍、最顶尖的设备、最优质的教材,也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也会对学前教育的质量产生影响。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在具备正确的儿童观、专业的知识、自我进修等能力的前提下,还应具备卓越的实践能力。幼儿园的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良好的学前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尤为重要,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因具备精良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实践能力不仅有助于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结合理论知识做到学以致用;还有助于幼儿教师正确分析和处理保教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情况。
对于师资队伍的培养,我国出台了相关的文件进行指导。例如: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第三条中明确指出:“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2011 年 10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师范生到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2012 年 9 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要求“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切实落实师范生到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制度。”2012年出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加强学前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
...........................

(二)研究意义
1.理论价值
本研究通过大量的文献梳理并结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园中育师”教育实践的模式,为解决教育实习问题提供新的道路。
“园中育师”教育实习模式的提出具有的理论意义有以下几点。第一,针对我国关于教育模式研究起步晚、发展快的现状本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完善了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模式和实践教育理论基础;第二,本研究拓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对职前教师专业培训提供了培训模式,为“准教师”向正式教师的转变提供了理论指导。
2.现实意义
本研究对于高师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基地的设置、实践课程的安排、实践环节质量的提高进行一定的完善和补充。
教育实践环节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幼儿教师培养中,高质量的教育实习是培养良好师资队伍的有效途径,应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关注。“园中育师”教育实习模式的提出其现实意义有:第一,优化教育实习模式,提升教育实习的效果。研究发现,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会从不同角度直接影响到教育实习的效果。“园中育师”实习模式为高师院校和幼儿园提出合理化的实习建议,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高实习质量,完成实习任务。保障教育实习活动顺利、高质量地进行;第二,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基地的设置、实践课程的安排、实践环节质量的提高进行一定的完善和补充;第三,加快“准教师”到“专业教师”的角色转变。教育实习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理论的活动,是人对事物的再认识。“园中育师”本科实习模式从实际出发,研究学生在幼儿园的实习活动中如何进行“园中育师”,以引起幼儿园和师范高校的关注。通过实证研究丰富教育实践中的指导策略,在活动中体现以学生为主,幼儿园和高效积极辅助的理念,使高校和幼儿园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教育实习的发展;第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行业的发展,以及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二胎的开放,幼儿园以及各种学前教育培训机构对专业型、熟练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园中育师”学前教育本科实习模式能够大幅度促进专业型、熟练型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输出,满足了社会对专业幼儿教师的需求,促进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

二、“园中育师”本科实习模式理论探讨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园中育师
“园中育师”实习模式是全新的实习模式,本研究在对其进行概念界定时借鉴了相似的理念。
胡碧霞和赵红霞(2015)认为,“高校——幼儿园”专业实践共同体是高校与幼儿园在互相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建设的、有助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新型组织。谢桂新(2015)认为,U-K 共生性合作的幼儿教师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了高师院校在理论知识上的优势,幼儿园在教育实践方面的专长,将二者有机结合,共同为提高幼儿教师的培养质量服务。危圣霞(2016)认为,“园校接轨,学教结合”的模式是教育实习在教学内容对接工作任务、实践技能对接岗位需求的必然趋势。
本研究认为,“园中育师”有以下几层含义:第一,将实习基地固定到幼儿园,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大学校园和幼儿园围绕提升实习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二者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实习生;第二,在课程设置上,区别于以往将教育实习活动作为学校教学的补充手段,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安排实习生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将教育实习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核心课程形成渐进的、全面的感知;第三,在实习时长的安排上,延长实习生在幼儿园实习的时间,使实习生有充足的时间在幼儿园中完成实习任务,深刻理解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完成“准教师”到“专业教师”的角色转变。
综上所述,结合以往研究着对相关概念的界定,本文研究者将“园中育师”定义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修习完一定的理论课程以后,由师范院校和教育实习基地共同合作,学生在幼儿园中通过参加幼儿一日生活,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实际操作,为学前教育师范生由准教师转变为合格教师的教育实践过程。本研究中“园中育师”的主要宗旨就是高校联合幼儿园或者教育实习基地,运用科学的实习模式,将高校、学生、幼儿园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从“准教师”向“专业教师”的转变。 
..........................

(二)高师教育实习模式的历史演进
中国的教育传统历史悠久,但师范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仅有一百余年的历史。我国经历了从仿照国外的教育实习模式到国家统一制定实习模式,再到各高师院校对教育实习模式的自主探索的道路,随着师范教育的不断改进与发展,教育实习也随着师范教育的不断变革而变化,并体现出师范教育的特点。
1.教育实习的历史回顾
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的教育事业造成了严重破坏,师范院校的教育和教育实习的进行被迫停滞,严重影响了师资力量的产生,导致我国基础教育落后的局面。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实习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传统教育实习的恢复期(1978-1984)、传统教育实习的调整期(1985-1996)、传统教育实习的变革期(1997年以后).
1978 年 10 月,为了提高师范教育的质量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师范教育步入正轨并做出了相应的整顿和提高。与此同时,教育实习方面的问题也受到人们的关注,在 1980 年 6 月的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出:“教育课程应当积极恢复,充实和加强,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也应着手恢复。”此时,我国高师院校教育以及教育实习得以恢复。
随着师范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师范教育的深入研究,高师教育得到较大的发展,教育实习也随着师范教育的发展有所改善。但传统的实习模式的弊端在运行过程中日益凸显,其运行模式已不适应师范教育的发展,国家颁布了相应的政策对实习模式进行调整,例如:1987 年 9 月国务院转批国家教委《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工作的报告》,主张提高实习质量,建设好实习基地,并指出改进实习工作是学校的责任。13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和传统实习模式弊端凸显的背景下,高师院校开始探索新的教育实习模式。80 年代中期及以后出现了“顶岗实习模式(1986 长春师院)”、“回县实习模式(1995 唐山师专)”、“分配后实习模式(1987 黑龙江绥化师专)”等。这些实习模式大都是针对传统实习模式的某一方面或者某几方面的不足来进行调整。
............................
三、“园中育师”本科教育实习的模式构想 .............. 24
(一)“园中育师”的总体设计 ..................... 24
(二)“园中育师”的实习内容 ................ 25
(三)建立“园——校”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方式 ............. 36
(四)“园中育师”实践路径 .......................... 40
四、结语 ..................... 44
(一)研究结论 ............ 44
(二)研究不足 .................... 45

三、“园中育师”本科教育实习的模式构想

(一)“园中育师”的总体设计
“园中育师”本科实习模式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弱的现状,提出三阶段式学习,“四位一体”强化的实习设计。
三阶段式学习是指“园中育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实习模式分为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三个阶段;“四位一体”是指实习目标一体化、实习内容一体化、实习评价一体化、实施方式一体化。实习目标一体化:通过教育实习,提升幼儿园准教师的实践能力。实习内容一体化:以《标准》为要求,制定校本化的实习内容,在实习的三个阶段中实习的内容相互衔接相辅相成,实习内容为实习目标服务。实施方式一体化:将幼儿园和高师院校结合起来,共同建立教育实习基地,便于管理和帮助本科生完成实习课程。实习评价一体化:围绕提升实习生的实践能力的共同目标,以幼儿园、高师院校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再加上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形成合理完善的多元评价方式。从三个方面形成合力,帮助实习生在教育实习活动中逐渐提升自身能力,积累实践经验。
.........................

四、结语

(一)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