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加强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在新时期的诉求
热爱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劳动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加强劳动教育是新时期的一项重点任务,既要纵向贯穿大中小学阶段,也要横向贯穿于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1,使得劳动教育的实施更加全面与规范。新中国成立之初,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宗旨。2同样,在新时期背景下,劳动教育被纳入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系统当中,也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的使命。在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生活教育的有效开展,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劳动教育,它是幼儿的生活内容以及幼儿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意见》当中有关劳动教育的活动开展虽指向大中小学阶段,但学龄前阶段开展劳动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其是其他学龄段乃至未来人生的奠基时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劳动是人作为人与动物相区别的特征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手段。3为了适应未来瞬息万变的社会,幼儿需要在劳动实践当中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重视劳动教育是新时期教育的重要特点,家庭教育应该以此为教育契机,为幼儿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后疫情下的幼儿家庭劳动教育面临的挑战
疫情期间难得的共同居家生活是对亲子关系的一种考验,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契机,也是家庭劳动教育的最佳期。父母是幼儿情感和劳动习惯培养的第一人,在三种最为典型的家庭教育场景中,“虎妈”“狼爸”式的父母,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线上满堂灌”,结果差强人意;“精心呵护”式父母,无法掌握呵护度,错失对幼儿独自生存能力尤其是突发灾难的应变能力、承受能力、责任感等的培养与教育机会;“理智型”的父母,他们会精心设计、引导幼儿力所能及地承担起家庭的各种责任,借此难得的机会培养幼儿独处、自理能力,提高抗击未来不可抗拒因素的“免疫力”。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本论文基于相关研究成果,综合使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 A 市大班幼儿家庭劳动教育现状进行实地研究。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在现有的理论研究中,对劳动教育的探讨主体倾向于中小学生以及高校学生,对于学龄前的幼儿群体的劳动教育研究十分缺乏,且已有成果多是从学生角度来探究劳动教育的,从家庭视角下切入劳动教育的探究也比较少。因此,探讨家庭劳动教育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家庭劳动教育的科学内涵,创新探究视角助推劳动教育及家庭教育在教育理论研究中的发展与完善。 2.实践意义 当代社会,部分家长的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存在严重片面性,园内的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常流于形式,归根结底是观念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 A 市大班幼儿家庭劳动教育实证研究,帮助家长、教师反思劳动教育的不足,为幼儿劳动教育开展提供操作指导和案例借鉴,为推进家园共育的深度提供可行的实践路径。
..........................
第二章 大班幼儿家庭劳动教育的现状
一、家长对家庭劳动教育的认识
(一)家长对“学”与“劳”的态度与认识

.............................
二、家庭劳动教育的实施内容
(一)大班幼儿家庭劳动知识与技能
当问及家长有关选项作为家庭劳动教育的内容时,选择自我服务的劳动(如,穿脱鞋袜、整理衣物、洗手、叠被子)的家长达到84.96%,55.69%的家长选择为集体服务的劳动(如,日常家务、餐前分发餐具),而种植饲养劳动和手工劳动分别占比32.52%和47.97%,由此可以看出,自我服务劳动在家庭劳动教育内容中占主要地位,而种植饲养劳动开展最少。
自我服务的劳动具有单向性,主要包括穿脱鞋袜、整理衣物、洗手、叠被子、自主进餐、叠毛巾、收拾玩具等活动;有84.96%的家长选择自我服务劳动作为现阶段幼儿家庭劳动的内容,认为幼儿能够自己独自穿衣服、进餐、洗手、叠被子。
以叠被子为例,大多数幼儿是具备叠被子技能的,但是家长代劳现象严重。C家长表示:我和孩子爸爸每天是要上班的,之前有教过孩子怎么叠被子,但是每天早上起来时间都很赶,小孩子的动作又很慢,还要刷牙洗脸、收拾书包,如果等孩子自己收拾完毕,孩子上学要迟到,我们上班也要迟到了,所以来不及。
其次是为群体服务劳动能力,为集体服务劳动具有明显的利他主义,具体表现为爷爷奶奶做些跑腿的事情、帮助家长饭前分发餐具、家务劳动等活动;有55.69%的家长选择将为集体服务的劳动作为现阶段幼儿家庭劳动的内容,认为大班阶段的幼儿具备为群体服务能力,实际观察发现大班幼儿为群体服务的能力不强且获得为群体服务的劳动机会很少。
然后是手工劳动能力,有37.80%的家长选择将手工劳动作为现阶段幼儿家庭劳动的内容,家长表示手工劳动能力是虽然是从小发展的,到大班这个阶段也都具备,但是难易程度不同,孩子提不来兴趣,现阶段还是比较欠缺的。
最后是种植饲养劳动技能,包括饲养小动物、定期给花草浇水、施肥、拔草等活动,32.52%的家长选择了该项。但也有家长表示,幼儿存在“三天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最后照顾动植物成了家长的事。
............................
第三章 大班幼儿家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22
一、大班幼儿家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 22
(一)家庭劳动教育价值认识片面,颠倒了本体与工具的地位 ........................ 22
(二)家庭劳动教育内容单一取向,割裂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 ........................ 23
(三)家庭劳动教育方法指导欠缺,加深了幼儿与劳动的间隔 ........................ 24
第四章 改善当前大班幼儿家庭劳动教育的对策 ................................... 30
一、更新家庭教育理念,重视劳动育人价值 .................................. 30
二、激发幼儿劳动兴趣,讲授科学劳动方法 ................................ 30
三、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鼓励幼儿参与劳动 .................................. 31
第三章 大班幼儿家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大班幼儿家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劳动教育价值认识片面,颠倒了本体与工具的地位
1.家庭劳动教育让位于智育,二者的被重视程度失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向良好态势发展,教育的投入与产出比提高,在“高考指挥棒”“文凭风”的带动下,“白领”、“金领”也成为人们心目中追求的理想职业。其中一项关于家长对幼儿未来理想的工作期望的调查,希望未来从事非体力劳动的家长占60.8%,有 54.07%的家长认为幼儿的学习会受到家庭劳动的影响。有超过 30%的家长不赞同对现阶段的幼儿进行家庭劳动教育。由此可知,大班幼儿家长更加偏重于智育,认为智育比劳动教育更重要。“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在家长思想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进而扎根。家长们更多愿意展示幼儿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艺术形象,却隐匿了幼儿洗碗倒垃圾的生活形象。重智轻劳,家庭劳动教育让位于智育,二者的被重视程度失衡,忽视了劳动教育的内在潜隐价值。
2.家庭劳动教育偏重于幼儿自我服务的劳动,忽略了服务集体能力的培养
从调查中发现,从认知上当前大班幼儿家长知道家庭劳动教育很重要,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对于劳动和家庭劳动教育的认识还不充分,部分家长直接将纯粹的家务活认为是劳动,单纯的认为家庭劳动教育只是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而对于服务集体的劳动等,家长则没有纳入考虑的范围。日常教育方面,由于家长对于家庭劳动教育认识不深,致使幼儿对于家庭劳动产生误解,参与服务集体、服务他人的劳动较少,更多参与的是自我管理类的劳动。而家长也是比较重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认为幼儿能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已经很不错了,从而对服务集体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第四章 改善当前大班幼儿家庭劳动教育的对策
一、更新家庭教育理念,重视劳动育人价值
家庭教育理念作为劳动行动的先导,直接影响幼儿的劳动行为,家长应走出家庭教育观念的误区,调整好自己的教育心态。“活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家庭劳动教育倡导教育者要有“研究的精神”以及“积极的态度”。作为实施家庭劳动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家长也需具备这种品质,大自然大社会都是实施家庭劳动教育的活教材。
首先,改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树立“以幼儿为主体,以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劳动育人观。根据调查结果分析,部分家长片面地将幼儿的成功定位于是否学习成绩优异,而有无良好的劳动素养并不是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作为家长,要清楚认识到劳动教育是与德智体美四育并重,五育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幼儿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劳动观贬抑劳动价值,形成了严重的体脑分工阶级分层,束缚了人性的发展。“脑力劳动者”是社会需要的人才,“体力劳动者”同样也是社会需要的人才,二者只存在分工的不同,并无贵贱之分。重拾曾被边缘化的家庭劳动教育,保证“五育”齐头并进,必须要改变以智育发展为导向,轻视甚至忽视劳动教育的不良心态。
其次,家长要重视自我教育,重新审视当下的家庭教育,重视劳动的育人价值。周围“重要他人”对幼儿的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启蒙作用,因此,家长需要厘清劳动教育的内涵,深化对于劳动的科学认识。劳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对现阶段的幼儿来说,劳动,不仅包括自我管理与服务的劳动,也包括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劳动,适时适量的劳动会给幼儿的心智带来很多的愉悦感,对于塑造幼儿良好的品性、开发智力、增强体魄都有重要作用。劳动本身也是一种自我教育,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家长应在幼儿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劳动的基础上逐渐引导其为他人、为集体服务,服务不是劳动的重点,重点是在劳动中感受生活,在劳动中收获成长与进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