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婚姻质量、亲子关系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8556 论文编号:sb2021102119111538987 日期:2021-11-22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本研究发现,父母之间的角色平等对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所以对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家长建立平等的夫妻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父母要构建良好的夫妻关系,首先夫妻双方应该在思想上认识到婚姻是需要两个人共同付出努力维护的,要尊重彼此,正视对方在婚姻生活中的价值,两者的双向努力才能使婚姻质量得到提升。在过去我们长期受到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观念影响,认为男人应该在夫妻关系中占主导地位,女人的一切行为都应该以男人的要求为准,这种思想极大的打压了女人应有的尊严,夫妻之间难以会坦诚相待,婚姻质量必然不会太高。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1、幼儿心理健康关乎终身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是对各种人才的需求激增,同时对新时期的人才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当前社会不仅要求人们具有高超的智力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一专多能,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幼儿时期是形成个性心理特点的初步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身心会飞速发展,并逐步形成独特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对其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关于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诸多学者专家的关注,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
我国近些年来十分重视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就目前来看,在我国还是有大量的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俞国良(2005)采用自编 CBCL 量表对 457 名幼儿的心理健康进行测量,结果显示有大量幼儿产生了抑郁、攻击性、孤僻、不成熟等不良的心理问题,行为问题检出率高达 15.1%1。同样,赵丹等人(2020)对宁波市 443 名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幼儿占比高达 11.29%以上2。幼儿心理问题具有隐蔽性,相较于成人而言更难以察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不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或者忽视幼儿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雷东亚(2014)通过实际考察安徽省幼儿的健康成长状况,发现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一些幼儿存在冷漠、孤独等严重心理问题,然而幼儿园老师因为专业局限,并不能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问题3。
2、父母婚姻质量、亲子关系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但幼儿从出生开始到入小学前,接触最早、相处最多的人是父母,其生活活动的范围主要是由父母婚姻组成的家庭环境,所以父母婚姻关系和亲子关系对幼儿心理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王玉廷(2008)通过对济南市 400 多名幼儿焦虑状况进行调查,发现父母婚姻质量、亲子依恋与幼儿出现焦虑情绪有很大的关系,呈显著负相关4。溢出假设认为一般对婚姻比较满意的父母,会更好地接受孩子的情绪和行为,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理解,满足孩子的需要,进而更容易形成安全、亲密的亲子关系,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主要是在有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实证研究为依据,探索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如何以及揭示父母的婚姻质量、亲子关系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当前我国关于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较少,进行本研究不仅可以丰富父母婚姻质量理论和亲子关系理论,还将为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2、实践意义
目前,对于幼儿心理健康的问题已得到普遍的关注,很多研究者也越来越重视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因素的研究,而在实践中,很多父母意识不到自己的婚姻关系、与孩子的关系会对幼儿心理健康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所以探讨其中的关系并找到一些解决措施就显得非常必要,对幼儿和父母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帮助幼儿父母提高自己的婚姻质量,改善亲子关系,以便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
.........................

二、文献综述

(一)幼儿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1、幼儿心理健康的定义
虽然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进入到心理健康的研究当中,但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始终没有得到统一,因为每位学者所处社会背景环境不同,研究角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也不一样。卡普兰(Kaplan,L.)曾说:“许多研究者都想要对心理健康这个概念下定义,但这显然不是容易的,因为心理健康包含很多领域的内容,它不仅包含知识系统,还包括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是一个综合性概念5。”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国外学者相对国内学者偏理论化,麦灵格(Karl.Menninger)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与环境发生作用时,个体对环境快速并快乐的适应情况。即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人能更好的适应外部世界和环境,能够保持更平静的心态6”。而国内学者在对心理健康下定义时更强调操作性。刘文(2008)认为心理健康的人情绪稳定,工作快乐,乐于交往,自我悦纳,能切实面对问题,有效解决问题7。
关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定义是有别于中小学生以及成人的,因为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特殊性。美国 0 至 3 岁任务联合机构(Zero To Three Task Force)在 2000 年将幼儿心理健康定义为:在家庭、社区、文化的背景下,儿童从出生到 6 岁能适度表达自己的情绪,与他人形成亲密的人际关系以及具有探索环境、学习的能力,简言之,即情绪一社会一行为健康。万钫(1994)认为婴幼儿心理健康标准为智力发展正常,情绪稳定,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和谐,行为统一协调,性格特征良好8。刘林娇,龚超(2012)则指出,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幼儿产生的合理需求和愿望被满足后,情绪、认知、社会性等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状态,即幼儿感到满足,情绪稳定愉快,与人相处融洽,社会适应能力良好,聪明智慧得到适当施展9。
根据本研究使用的测评幼儿心理健康的量表内容,以及本研究的重点,并结合国内外学者心理健康的定义,本文将幼儿心理健康界定为“具有稳定、积极的情绪,健康的性格特征,良好的行为表现和习惯,能够尽快适应社会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态度”。因为心理健康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所以我们要用整体的眼光看待幼儿心理健康,不能因为幼儿心理单方面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就判定幼儿心理是健康的,也不能让因为某一方面表现不好就直接认为幼儿心理是不健康的。
..............................

(二)父母婚姻质量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1、父母婚姻质量概述
关于父母婚姻质量的定义,国外关于婚姻质量的界定分为两种流派,首先是主观派,认为婚姻质量主要通过夫妻双方对婚姻的自我感知和主观判断来表现,是个体对婚姻生活的满意程度和幸福感;另一种则是客观派,认为婚姻质量是夫妻双方的外在表现,由夫妻双方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可以观察的行为和活动所决定的,是可以被评估测量的,是可以通过双方婚姻表现的外在特征进行评价研究的。我国学者叶文振(2000)等人认为婚姻质量的高低应该包含主观感受与客观表现两个方面,认为婚姻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指“双方的物质生活、情感生活、闲暇生活、性生活及他们之间的凝聚力在某一时期的综合考量情况”36。
结合本文的研究内容,参考使用的测量婚姻质量的量表,本研究认为婚姻质量是夫妻双方在婚姻生活中对其的满意程度和夫妻之间两者关系的外在表现,包括两者相处模式、夫妻交流以及解决冲突的方式等方面的综合情况。
关于婚姻质量的测量,当前在学术界经常使用的是 FOWERS 和 OLSON 编制的 Olson 婚姻质量问卷(1985),该问卷能够根据夫妻在婚姻生活中的外在表现进行深入详细的分析,根据不同的角度和情况来判断婚姻关系的强度,识别婚姻关系出现哪些问题,需要进行额外的干预,因此被引用次数较多。
关于婚姻质量的高低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西方的专家和学者通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最终构建了两种理论模型,分别是婚姻综合模型和婚姻控制模型。综合模型强调从多个方向出发研究父母婚姻质量差异原因,探究对婚姻质量可能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而控制模型则主张由某一特定的因素出发,研究各种单一特定的维度分别对夫妻关系质量产生哪些影响。我国也有学者对夫妻婚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例如徐安琪曾对不同地区的六千多名已婚者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从夫妻两者的年龄、学历、性格、气质类型和替代意识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研究37。
表 2 问卷信度分析(N=225)
表 2 问卷信度分析(N=225)
.....................

三、研究设计............................................... 10
(一)研究目的和内容........................................... 10
(二)研究方法.................................................11
(三)研究对象.................................11
四、研究结果.............................................. 13
(一)父母婚姻质量、亲子关系与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 13
(二)父母婚姻质量、亲子关系与幼儿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分析....................... 23
(三)父母婚姻质量、亲子关系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回归关系分析....................... 25
五、讨论....................................... 26
(一)父母婚姻质量、亲子关系与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差异讨论................... 26
(二)父母婚姻质量、亲子关系与幼儿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讨论....................... 30
(三)父母婚姻质量、亲子关系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回归关系讨论....................... 31

五、讨论

(一)父母婚姻质量、亲子关系与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差异讨论
1、父母婚姻质量的现状及其差异讨论
(1)父母婚姻质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根据幼儿父母在婚姻质量量表的得分结果发现,父母婚姻质量整体良好,与刘阳丽(2019)的研究结论一致,她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父母婚姻质量高于中等水平65。
从各个维度来看,“婚姻满意度”维度得分最高,这说明父母对自己的婚姻关系较为满意,婚姻质量会相对较高,因为他们在面对家庭时更愿意付出努力,面对琐事时会少一些埋怨,交流沟通更加顺利,婚姻会更加和谐。这也与孙丽岩等人(2002)的研究结论一致,婚姻满意度越高,婚姻的质量往往越高66。“性格相容性”维度得分最低,说明大部分父母对配偶的行为方式不是特别满意。本研究选取的调查对象年龄居 31-35 岁最多,占比 44.1%,26-30 岁次之,占比 26.7%,说明调查对象多是“80 后”,大部分“80 后”父母恋爱时间短,闪婚现象较多,结婚前并没有特别完全了解对方的办事风格、行为方式的特点,婚后双方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慢慢暴露在对方面前,导致对对方的一些习惯不满意。
(2)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父母在婚姻质量上的差异讨论
从表 5 的差异检验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父母在婚姻满意度、解决冲突方式、子女和婚姻、角色平等性维度以及婚姻质量总体上都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学历对于婚姻质量影响很大,综合结果来看,本科、硕士及以上高学历父母婚姻质量得分相比于其它学历父母较高。
夫妻婚姻关系实质上是夫妻两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相处模式、夫妻交流以及解决冲突的方式等方面的综合情况,高学历的父母在学校经过十几年的学习,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个人修养与素质也比较高,与配偶沟通交流能力相对更强,能够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在处理家庭冲突问题时也相对更加理性,对婚姻的关系理解的更加深入,持有更理智的看法,对子女教育抚养也更有科学性,而文化程度较低的父母在婚姻过程中可能更不善于维护两者的关系,也容易将婚姻问题看为难以启齿的问题,面对冲突时可能会不知所措或者轻浮应对,因此从整体上来看,本科、硕士及以上高学历父母的婚姻质量相比于低学历会更好,这与王海雷(2018)的研究结论相一致,认为学历会影响父母婚姻质量,高学历的母亲婚姻质量好于初中及以下等其他较低学历的母亲67。
表 3 问卷效度分析(N=225)
表 3 问卷效度分析(N=225)

...........................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父母婚姻质量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父母婚姻质量在家庭经济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2、亲子关系整体趋于和谐,亲子关系在幼儿性别、父母职业、父母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3、幼儿心理健康总体上趋于良好趋势,幼儿心理健康水平在幼儿年龄班、幼儿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
4、父母婚姻质量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呈显著的负相关,父母婚姻质量越高,幼儿越不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障碍问题,幼儿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亲子关系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呈显著的负相关,父母与孩子关系越和谐,幼儿越不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障碍问题,幼儿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父母婚姻质量与亲子关系呈显著的正相关,父母婚姻质量越高,与孩子的关系越和谐。
5、父母婚姻质量和亲子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父母婚姻质量的子女和婚姻维度与角色平等性维度、亲子关系的亲子依恋维度与反应性维度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有显著性的负向预测作用。
本研究发现,父母之间的角色平等对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所以对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家长建立平等的夫妻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父母要构建良好的夫妻关系,首先夫妻双方应该在思想上认识到婚姻是需要两个人共同付出努力维护的,要尊重彼此,正视对方在婚姻生活中的价值,两者的双向努力才能使婚姻质量得到提升。在过去我们长期受到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观念影响,认为男人应该在夫妻关系中占主导地位,女人的一切行为都应该以男人的要求为准,这种思想极大的打压了女人应有的尊严,夫妻之间难以会坦诚相待,婚姻质量必然不会太高。另一种近年来形成的女权思想同样不利于婚姻质量的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思想的不断提升,人们认识到男尊女卑的错误,不断为女性获得应有的公平地位努力。但当前一部分女性错误的理解了男女公平的内涵,产生了诸如“女性为男性传宗接代,男性不仅要养家糊口努力工作,家务劳动也必须承担,自己却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错误观念。以上两种思想观念都没有认识到夫妻关系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都只考虑自己在双方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和利益,忽视了对方的需求,这种相处模式下难以有良好的婚姻质量。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