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故事重复中注意力变化范文研究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0 论文编号:sb2021042513573335297 日期:2021-05-10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研究是一个准实验研究,以研究者支教所在班级的全体幼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样本非随机抽取,代表性不是很强,同时未将幼儿的性别和年龄等因素纳入实验考虑范围内,因此实验的结果不够精确,需进一步改进。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发现,幼儿是很喜欢重复这件事的,为了探寻幼儿在重复活动中注意力的变化情况,本研究经过反复斟酌,决定对幼儿园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活动——故事教学中的重复活动进行研究。研究者在中国知网中检索有关故事教学中故事重复时幼儿注意力变化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发现对幼儿园故事教学中故事重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故事重复阅读,关于幼儿重复观看故事视频的研究并未检索到,但是在幼儿园故事教学中,让幼儿重复观看故事视频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领域。研究者在广泛地梳理和研究幼儿注意力理论的基础上,借鉴施春雅设计的《学生阅读专注力观察表》,并加以改编形成了《幼儿园故事教学中幼儿重复观看故事视频时幼儿注意力观察表》,将幼儿在重复观看故事视频时的注意力分散表现确定四个操作性定义,分别是:发呆,出声,做小动作和其他一些补充行为。同时,研究者通过对前期的调查研究,最终确定了以《负米养亲》、《丑小鸭》和《小鸽子》作为实验故事材料。在实验时,研究者全程进行完全参与式观察,和被试一起观看故事视频,不干预,不打断,并在被试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实验过程进行拍摄。最后,研究者通过对实验视频的记录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是一个准实验研究,研究者在怀宁县金穗幼儿园大一班顶岗支教一学期,在任教阶段,以任教班级的全体幼儿(11 男 12 女)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故事教学中幼儿重复观看故事视频时其注意力变化研究。这些幼儿年龄最大的是 5 岁 5 个月,最小的是 4 岁 2 个月,平均年龄在 5 岁。
本研究所使用的《幼儿园故事教学中幼儿重复观看故事视频时注意力观察表》,参考施春雅(2010)所设计的《学生阅读专注力观察表》,再依据本实验的需要修订而成,将四大主要的目标注意力分散行为定义如下:
1.发呆:指幼儿眼神空洞,视线离开活动目标物——故事视频,且目光停留在其他无关事物上超过 5 秒(注:故事中说完一句话的时间大约 5 秒左右)或每次时间少于 5秒但总次数超过 3 次。
2.出声:指未经允许而主动与他人交谈或自言自语、发出与活动无关的声音超过 5秒或每次时间少于 5 秒但总次数超过 3 次等等。
3.做小动作:指未经允许用手去触碰与活动无关的物体或他人,或随意离开座位超过 5 秒或每次时间少于 5 秒但总次数超过 3 次等。
4.其他:出现上述行为之外的与活动无关的分心行为时间超过 5 秒或每次时间少于5 秒但总次数超过 3 次。
研究者通过观看实验时拍摄的视频,对研究对象进行逐一检测计分,对实验中幼儿的专注与不专注行为进行计分,专注的行为计为 1,不专注的分心行为计为 0,以上四种不专注的分心行为若在观察过程中出现,则将该目标行为所属的代码栏后划计一次。最后,研究者依照此专注力观察表上的记录次数进行次数统计以及数据分析。
.......................

二、研究过程

(一)实验无关变量的控制
无关变量是指除自变量和因变量外的所有变量,它不是实验时所需要研究的对象,但却影响着实验结果,因此,在实验中要注意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本研究在开展实验之前,对实验中可能存在的无关变量进行了排查,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
首先,在实验材料方面,一方面,为了排除被试对实验故事的熟悉度对幼儿注意力的影响,在开始实验之前,研究者对被试进行了调查,以确定实验时使用的故事对所有被试来说都是全新的,未接触过的。另一方面,为了排除不同年级的幼儿能够保持注意力的时间存在的年龄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本研究统一选取幼儿园大班幼儿作为实验的对象,根据魏曙光等人的研究 5-6 岁的大班幼儿能够保持注意 15 分钟左右,所以此次试验选取的三个故事长度均在 5-7 分钟左右,完全在被试者能够保持注意的时间段内。
其次,在实验人员方面,为了避免研究者对实验的影响,研究者在新学期伊始,以新教师的身份进入被试班级,在与被试相互熟悉一个月后,才开始预实验。正式实验时,研究者完全参与实验,每次实验时,研究者都在固定的位置和被试一起观看故事视频,对实验过程完全不干预,以还原被试最真实的情况。同时,为了避免不同幼儿之间的相互影响效应带来的实验误差,每次实验时,被试的位置都是固定的,与研究者的相对位置也是固定的,参与实验的人员也是固定的(除个别被试因特殊原因无法参与实验的情况外)。并且在每次实验开始前,研究者都会组织一次集体上厕所和喝水,并提醒幼儿及时增减衣物等,以避免实验过程中相关生理需要对实验过程产生影响。
最后,在实验过程方面,为了避免实验这件事本身所带来的新奇性对被试的影响,此次实验的全过程都是在幼儿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在架设实验器材时,研究者借助幼儿园开展国庆活动拍照的契机,将摄像机架在了活动室前方,同时为了降低摄像机所带来的新奇性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摄像机进入活动室的前一个星期,每次开展活动前,研究者都借口为小朋友们拍摄照片打开摄像机,逐渐降低了摄像机给小朋友带来的影响,一个星期后,在被试不知情的情况下正式开始实验视频的拍摄。并且每次实验的时间一致,活动室的物理环境一致。
表 3-3 《小鸽子》
........................

(二)预实验
在进行正式的实验之前,研究者于 2019 年 9 月金穗幼儿园开学时以教师的身份进入了该班级,与被试相处一个月左右,在彼此已经非常熟悉的情况下,进行了预实验。
预实验使用的是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视频,故事视频全长 7 分 22 秒,共883 字。此故事视频呈现以讲述为主,一边呈现动画内容一边配以及时的语言描述,无人物对白。故事的语言丰富,语调悲怆,感情饱满,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有效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故事的整体难度不大,大班幼儿易于接受理解。
预实验安排在每周二和周四上午的 9:40-9:55,在开始实验之前先组织幼儿根据其自身需求进行如厕和喝水,并提醒幼儿及时增减衣物,待幼儿全部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研究者通过日常的引导语“小朋友们请坐好”来引导小朋友们将注意力转移到老师身上。接下来研究者根据重复次数的不同,幼儿对故事理解程度的不同来有针对性的对接下来的实验活动进行引导。
在小朋友们第一次观看故事视频时,老师会通过故意跟小朋友们卖关子的方式来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跟小朋友们说“今天啊,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但是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呢,老师先不说,老师啊想请小朋友们用你们那双灵敏的小耳朵自己去听一听,然后再请小朋友们来告诉老师,这个故事说了什么”,接着播放故事视频。在之后小朋友们每次重复听故事之前,老师会根据小朋友们上次看故事视频之后的反应,提出一到两个问题来帮助小朋友们回忆故事内容,对回想不起来或小朋友们的回答有争议的地方,老师不进行直接的评判,而是请小朋友们自己再好好看一遍,看完之后再请小朋友们自己说一说。在小朋友们重复观看故事视频时,研究者提出的问题包括:“故事中出现了几个人啊?他们分别是谁?”、“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小女孩一共点燃了几次火柴啊?”、“小女孩在点燃火柴时分别看到了什么?”、“小女孩在点燃火柴时为什么眼前会出现这些东西呢?”、“你听完这个故事之后有什么感觉?”等。
表 3-1 《负米养亲》
.........................

三、研究结果....................... 19
(一)幼儿在每次重复观看故事视频时的注意力情况...................19
(二)幼儿在重复观看处于不同时间安排的故事视频时注意力情况........................22
四、讨论...........................27
(一)故事重复次数对幼儿重复观看故事视频时注意力的影响................................27
(二)故事的不同时间安排对幼儿重复观看故事视频时注意力的影响....................27
五、建议.............................29
(一)科学确定故事教学中重复的次数............................29
(二)合理安排故事教学的教学时段...........................29

五、建议

(一)科学确定故事教学中重复的次数
幼儿喜欢重复的东西,但是这种重复不是没有限度的。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在幼儿重复观看故事视频的过程中,进行 2-4 次的重复时,幼儿的注意力保持情况是最理想的,相应地幼儿的学习效果也更好。因此,广大的幼儿园教育一线工作者在平日的故事教学中一定要走出坚决不重复或过度重复的误区,根据故事的时间安排、幼儿的注意力特点等,适度重复。并且在重复时,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反应,及时调整计划,对幼儿感兴趣的注意力保持情况较好的故事视频素材可多次重复利用,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作品。当发现幼儿对当前故事兴趣低落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及时停止重复或变换重复的形式等,具体的重复次数应以幼儿的活动反应为主,因地制宜,灵活变通。
其次,重复并不是数量的堆积,虽然幼儿每次重复观看的故事视频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在教师进行重复时应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即用不变的故事视频为幼儿呈现不一样的内容,使幼儿在每次观看故事视频时其关注点有所侧重,例如在幼儿重复观看《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视频时,教师可以借助观看视频之前对幼儿进行引导的契机,向幼儿提出相应的问题,在幼儿第一次观看前,可以请幼儿仔细找找故事中有几个角色,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等浅显的问题,在幼儿重复观看之后,教师根据幼儿的理解程度,向幼儿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如“故事中的小女孩擦亮了几根火柴”、“为什么小女孩擦亮火柴时会看见火炉、餐桌、奶奶”等,幼儿教师甚至可以请小朋友们对该故事重新命名,请小朋友们演一演这个故事等,加深小朋友们对所看视频的理解,最大程度的挖掘故事的价值。
........................

六、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本研究是一个准实验研究,以研究者所在的教学班级的全体幼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样本非随机抽取,研究过程的变量控制也不是很严格等,对实验的结果可能会产生影响。本研究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别故事选材难度偏大
研究中使用的故事材料《负米养亲》,是由文言文简化而来的,故事中有很多超出大班幼儿理解范围的词句,如“山路崎岖”、“百里之遥”等,使幼儿理解起来十分费力。
2.研究样本非随机抽取,代表性不是很强
本研究是一个准实验研究,以研究者支教所在班级的全体幼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样本非随机抽取,代表性不是很强,同时未将幼儿的性别和年龄等因素纳入实验考虑范围内,因此实验的结果不够精确,需进一步改进。
3.研究过程中变量的控制不是很严格
为了还原真实的教学情境,在每次让幼儿重复观看故事视频之前,教师都会使用相关的指导语,来引导幼儿更好的关注活动内容,而这些指导语在内容上有所不同,因此在指导语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方面控制的不是很严格,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4.观测和计算的过程还存在一定的误差
本研究通过使用自制的《幼儿园故事教学中重复观看故事视频时幼儿注意力检测表》对实验的视频进行分析记录,在分析记录的过程中,研究者主观参与的部分较多,被试是否出现注意力分散情况是通过研究者的观察判断得来的,远没有通过借助眼动仪等先进设备得来的结果精确科学,难免会存在一定的人为误差,进而使研究的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