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费谢尔认知异质性理论的中班幼儿简笔画学前教育教学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62044 论文编号:sb2020061510020231567 日期:2020-06-16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中班幼儿因其生理、心理尚未发展成熟,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又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因而表现在简笔画绘画中也存在很大的异质性,每个幼儿对于简笔画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所呈现的绘画作品也是千差万别的。而幼儿教师在实际简笔画教学中经常容易忽略这一点,出于轻视幼儿的能力发展,亦或是对于简笔画教学的认识不够的原因,千篇一律地采用范画的教学方法,致使简笔画教学效果不佳,幼儿的各方面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正是看到了上述简笔画教学的弊端,文章从实际教学出发,扎根科学教学理论,在实际教学问题的基础上,利用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为中班幼儿简笔画教学提出了一整套优化方案。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学前教育的发展
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要求与学前教育教学质量不能满足国家要求的现实矛盾。
自 2015 年我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以来,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社会民众的重视。2019 年,国家颁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中,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公办园,加快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①“二胎”政策和国家对于学前教育阶段的不断重视,将使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迎来另一个发展的春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幼儿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为幼儿提供适时可行的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者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
而据相关部门统计,截止到 2016 年,我国幼儿教育的普及率基本达到 90%以上,基本满足了广大适龄幼儿的教育需求。而普及率虽然在近几年内有所提高,但一些质量好的幼儿园依然供不应求,民办幼儿园的增多,非规范化的管理,使得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好的幼儿园始终供不应求,“入园难”成为很多家庭幼儿面临的一大问题,也正说明了广泛提高幼儿园的质量,建立优质幼儿园已成为广大社会民众的迫切需求。
1.1.2 简笔画自身的价值意义
简笔画作为艺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生动形象,灵活多变,对于幼儿艺术水平的提高和美学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幼儿教育内容划分为五大领域,又具体提出了幼儿在各领域的发展目标,把幼儿艺术教育提高到了与幼儿健康、语言、社会、科学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重视艺术教育的发展,将艺术教育融入到幼儿成长的方方面面,实现各个领域的融合,将成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发展目标。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讲,认知异质性在生命早期就已经存在,它是个体对于环境的影响呈现不同的反应,从而产生的差异性表现。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而在同一年龄阶段,对于同一技能的掌握,也会因为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异性表现。
本文在认同中班幼儿简笔画认知发展异质性的基础上,利用认知发展异质性理论中“学习每一专项技能都要从从单一到对应再到系统”的理论,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对中班幼儿简笔画教学进行一定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希望在承认幼儿学习差异性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适合所有中班幼儿的简笔画学习的路径,从而为幼儿简笔画教学提供一定的经验支持和方法借鉴,使幼儿可以更好地发展。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的方式,从认知异质性的角度审视中班幼儿简笔画教学,发现教师在中班幼儿简笔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由于教师的不正确的教学方式使得幼儿在学习简笔画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中班幼儿简笔画作品进行分析,探索出中班幼儿简笔画发展的水平差异,为幼儿简笔画发展提供阶段性理论,丰富幼儿简笔画发展的相关理论,帮助后续研究明确方向,提供思路和借鉴,弥补当前中班幼儿简笔画教学研究现状的不足。
1.2.2.2 实践意义
本研究可以改善中班幼儿简笔画教学的现状,为幼儿教师提供可行的简笔画教学策略,从而促进中班幼儿简笔画教学的发展。中班幼儿学习简笔画的差异性,表现在认知领域,则为对于简笔画认知发展的异质性,而正是由于每个幼儿在认知发展上的差异性,导致幼儿在学习简笔画的过程中,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本次论文正是在承认中班幼儿简笔画发展差异性的基础上,对中班幼儿简笔画教学提出了分阶段组织教学方式的策略,从而能够使幼儿更好地学习简笔画,改善中班幼儿简笔画教学现状。
图 1-4 论文研究路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

2.1 认知异质性理论
2.1.1 理论缘由
在认知心理学领域起奠基作用的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他的一系列研究对欧洲乃至世界各地的教育学、心理学研究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人无完人”,物也一样,任何事物的存在,有伟大、卓著的一面,也就存在瑕疵、纰漏之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皮亚杰的理论受到了更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一些针对其研究不足和缺陷的理论开始层出不穷。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就是费谢尔(Kurt Fischer)提出的“认知异质性”理论。
2.1.2 理论内容
费谢尔(Kurt Fischer)(1998),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主要研究人的脑、心理和教育及其之间的联系,并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的著作,如《受教育的脑:神经教育学的诞生》、《人类行为、学习与脑发育:非典型发展模式》、《人类行为、学习与脑发育:典型发展模式》、《阅读障碍的心理、脑与教育整合研究》、《行为、思想、情绪的动态发展研究》等,他也许是第一个对认知功能的异质性问题加以特别关注的新皮亚主义者。
他以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领域的普遍性”为着眼点,提出了与之观点相悖的认知发展异质性理论。他认为:“发展是儿童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把环境的作用提到了与儿童自身建构同等重要的位置,既然环境的作用如此重要,不同个体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那么同质的个体由于不同环境的作用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这样就产生了个体认知功能的异质性,②称为“认知异质性”理论。
在此观点的基础上,费谢尔进一步提出了“动态技能理论”(Dynamic Skill Theory)主张要将生物和环境的因素整合起来,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个体的多样化发展进行分析。费谢尔指出,认知发展与复杂技能的获得有联系。技能的发展是由有机体与环境共同决定的,也即只有在环境支持时技能才能发展到最佳水平,儿童的认知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反之,则不能。③并把技能学习水平的发展分为三个层次、十个水平④(如表 2-1)。
表 2-1 费谢尔的动态技能理论(从个体出生到 30 岁)
...........................

2.2 中班幼儿及其发展特点
2.2.1 中班幼儿的概念
广义上的学前期是指个体从出生到升入小学前的这段时间,即 0-6 岁,而狭义的学前期是指从 3 岁到 6 岁,即幼儿进入幼儿园的时段,一般而言,3-4 岁为小班,4-5 岁为中班,5-6 岁为大班。但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由于各地区的教育水平层次不齐,导致幼儿的入学年龄以及各班幼儿年龄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大部分幼儿园,中班幼儿年龄大部分在 4 岁-5 岁多一点,有的会在 4.5 岁-5.5 岁甚至 6 岁,还有的班级会有 5.5.-6.5 岁的幼儿。因此,考虑到这些客观原因以及幼儿本身绘画水平方面的差异性,笔者将本次研究中的中班幼儿定义为 4-6 岁年龄阶段的幼儿①。
2.2.2 中班幼儿生理发展特点
因为绘画主要运用幼儿的手部及手脑协调的能力,在此,笔者对于中班幼儿生理发展特点的研究,主要限定于幼儿的手部、腕关节以及大脑的研究。
2.2.2.1 中班幼儿大脑的发展
根据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的相关研究,幼儿发育到 3 岁时,脑重量达 1011 克,约为成人脑重量的 60%;到 4-5 岁时,脑的发育已达成人的 80%;②7 岁时约 1200 克,已经约为成人脑重的 90%(成人脑重为 1400-1500 克)。①可以发现,幼儿的大脑重量的发展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到学前期(3-6 岁),特别是学前后期(5-6 岁),幼儿的大脑基本发育成熟。此外,3-4 岁也是幼儿脑部神经系统生长最快的时期,到了 6 岁左右,幼儿大脑半球的一切神经传导纤维几乎都髓鞘化了。这时,外界刺激可以很快地由感官沿着神经传导到大脑皮质高级中枢,儿童的反应日益精确。
................................
 
第三章 中班幼儿简笔画教师教学现状调查...................................23
3.1 调查方法及对象......................................23
3.1.1 问卷调查法.......................................23
3.1.2 实地观察法.....................................23
第四章 中班幼儿简笔画教学幼儿学习现状调查......................................34
4.1 实地观察.................................34
4.1.1 观察对象.....................................34
4.1.2 观察方法..................................34
第五章 基于认知异质性理论的中班幼儿简笔画作品分析.........................45
5.1 编订作品评价表............................................45
5.2 中班幼儿简笔画中的认知异质性表现............................... 45

第七章 基于认知异质性理论的中班幼儿简笔画教学实验验证

7.1 研究思路
介于笔者最初的调查研究就是从 F 幼儿园和 B 幼儿园进行实地考察开始的,无论是从对整个幼儿园的熟悉程度,还是从幼儿与教师的相互关系上来说,都比较适合笔者在此进行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因此,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笔者对比选取了这两所幼儿园中的其中一所班级人数相近、幼儿学习水平相差不大的幼儿园——F 幼儿园,以这所幼儿园中的两个班:中(1)和中(2)班,每班各 23 名幼儿,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实验班级,对策略的有效性进行教学实践验证。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以及简笔画的类别特点,笔者根据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对应到系统的简笔画技能发展模式,选取了五种层次、类型不同简笔画课程进行课堂验证,分别是日常生活类简笔画《大街上的汽车》、动物类简笔画《到处旅行的蜗牛》、植物类简笔画《一排生长的植物》、人物类简笔画《想象中的人物》以及综合类简笔画《老鼠的一家》。其中,中(1)班对幼儿教师不加任何说明,让她以自己原来的方式进行教学,中(2)班在笔者的建议下,通过和该班幼儿教师一起协商,按照笔者提出的新的教学策略,进行简笔画教学。最后,对比两个班幼儿的简笔画绘画作品及上课表现,从而验证策略的有效性。
..............................

结语
中班幼儿因其生理、心理尚未发展成熟,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又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因而表现在简笔画绘画中也存在很大的异质性,每个幼儿对于简笔画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所呈现的绘画作品也是千差万别的。而幼儿教师在实际简笔画教学中经常容易忽略这一点,出于轻视幼儿的能力发展,亦或是对于简笔画教学的认识不够的原因,千篇一律地采用范画的教学方法,致使简笔画教学效果不佳,幼儿的各方面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正是看到了上述简笔画教学的弊端,文章从实际教学出发,扎根科学教学理论,在实际教学问题的基础上,利用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为中班幼儿简笔画教学提出了一整套优化方案。
首先,从中班幼儿简笔画教学现状出发,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访谈法以及文献分析法,对中班幼儿简笔画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幼儿教师在中班幼儿简笔画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对于简笔画教学的理论认知与教学实践研究不足,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存在局限性,甚至出现模式化教学现象,教学指导和教学评价方式欠佳,对于幼儿的激励效果不明显的问题。进一步对中班幼儿简笔画教学,以幼儿作为主要的观察对象,进行更为深入的实地观察,发现由于教师不正确的教学方法,致使中班幼儿在学习简笔画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兴趣性方面,中班幼儿对于简笔画的兴趣开始很高,但难以长时间维持;专注性方面,个别幼儿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完整完成绘画作品的现象;独立性方面,“模仿” 成为幼儿简笔画绘画活动的又一错误化学习现象。
其次,针对中班幼儿简笔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运用认知异质性理论,对中班幼儿简笔画作品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中班幼儿的简笔画绘画技能处于“单一”到“对应”技能发展水平阶段,无论在简笔画造型、构图、还是设色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表现为有的幼儿已经发展到了“系统”水平阶段,而有的幼儿则还停留在“单一”水平阶段。这也提醒幼儿教师在进行简笔画教学的过程中,要认识到中班幼儿对于简笔画技能掌握的不平衡性,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最后,通过对中班幼儿简笔画教学现状的调查和中班幼儿简笔画绘画作品的分析,以认知异质性理论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首先,从中班幼儿简笔画技能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分别提出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师所应具备的相关教学能力,其次,提出了在教学结束后,要多角度地对中班幼儿的简笔画绘画作品进行评价;最后,对中班幼儿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更好地促进中班幼儿绘画的发展。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