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前教育管理困境与对策研究——以阳泉市C乡为例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3656 论文编号:sb2020051221442631020 日期:2020-05-17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通过本选题,笔者有以下几点感悟:一、  办好学前教育需要多方入手共同参与。笔者认为想要改变当下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各级政府、相关教育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办园主体、幼儿园、幼教、家庭、社会等多方共同参与,各尽其职、互相配合才能将农村学前教育办好。二、  振兴乡村经济势在必行。调查中发现目前农村“空心化”问题比较严重,父母外出打工,带走学龄儿童,学龄儿童减少,学前教育投入减少。如果可以振兴乡村经济,让更多的年轻父母在当地就业,儿童自然也就留下了,经济能力的提升就可以增加学前教育投入,提高办园质量。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笔者在调查初期一直认为乡村的留守儿童问题会很严重,但是没想到最后的结论反而是并没有那么多的留守儿童,因为大多数儿童都随父母外出,在就业地上幼儿园,唯一能束缚他们的只剩了户口问题。这提醒了笔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确有道理。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2010 年 7 月,在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强化政府的责任,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发展基本方略①。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到“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②。梁启超先生也曾说“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一个人的一生有多个学习阶段,学前教育虽然处于初始的一个阶段,但对于整个教育过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现代社会,学前教育几乎代表着终生教育的奠基石,在人的一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是农业大国,目前农村的人口基数依然较大,农村学前教育方面也一直是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薄弱环节,入园率底、师资力量弱、办园条件差、儿童外流、留守儿童等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不论从教育规模,还是教学质量上,都与城市的学前教育存在较大差距。关注农村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状况,保障他们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笔者在乡镇工作期间,接触到很多适龄儿童与农村教师,了解到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农村儿童学习的第一阶段就是在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因为学前教育当前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加之在经济相对不甚发达的农村,农村学前教育方面凸显出诸多问题。所以笔者选择从农村的学前教育入手,通过实地调研走访,梳理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及成因,进而为一般农村儿童学前教育发展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1.2.2 研究意义
学前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政府机构本应对整个教育进行合理配置。农村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应从法律法规、制度框架、公共政策、社会组织等多维度予以全面推进,然而,农村儿童在承受着城镇化发展不协调代价的同时,自身的人身安全、受教育机会等多项权利却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农村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儿童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更将长远地制约着城乡均衡问题,甚或整个社会的变革与推进。其中农村儿童的学前教育是目前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更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本文选取的 C 乡是典型的农业乡镇,这里儿童的教育问题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国当下相关教育方面凸显的矛盾与纠结。笔者经由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探索 C乡农村儿童学前教育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理论上弥补了目前学前教育研究中存在的贫困乡镇和经济发达地区出学前教育经验,广大一般乡镇反而被忽视的研究不足,进而为相类似地区农村儿童学前教育方面的改革提供参照性建议。
..............................

第二章  农村儿童学前教育管理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由家长和幼教有计划的、系统的借助不同的方法和实物采取的刺激大脑各个功能区的教育。学前教育可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接受义务教育时间段内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狭义的学前教育是指适龄儿童在幼儿园接受的的保育和教育①。
学前教育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对儿童进行适当且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帮助儿童形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儿童人格的形成,对心理健康发展也有重要意义。本文所研究的学前教育,主要针对的是 3 至 6 岁或 7 岁的儿童。
2.1.2 农村学前教育
农村学前教育的界定,主要重点是“农村”,农村这一特定的教育环境对学前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及研究都离不开农村特有的自然、经济、人文环境。而对于农村的概念,国内外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标准,但主要是指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人口密度偏小、人口聚居规模小的劳动者聚集地②。
明确了农村和学前教育两个概念后,农村学前教育的概念也就明晰了。本文所研究的农村学前教育,主要是指乡镇以下的农村 3 至 6 岁幼儿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前接受的教育。
在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比较大,留守儿童的概念也会略有差异。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农村学前教育问题,而针对研究人群中涉及到的留守儿童,笔者认为将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务工,且连续 3 个月以上不见儿童,交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朋友、亲戚照顾的适龄儿童定义为留守儿童。
........................

2.2 相关基础理论
2.2.1 教育公平理论
教育公平是指让所有公民享有公平接受教育资源的权利。从受教育的个体角度考虑,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而学前教育恰恰是教学全过程的起点。从社会整个教育均衡发展来看,包括区域间公平、学校间公平和群体间公平,而农村教育充分反映了区域间教育公平的情况①。
本文所研究的农村学前教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教育中由于经济、文化等不同因素而引起的起点和区域间教育存在不公平的问题。
2.2.2 公共政策理论
公共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美国新出现的一门交叉学科。这门新学科的出现,既是当时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也和战后美国社会的特殊情况有关。其中的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到公共目的、实现公共利益,经过政治过程而选择并制定的方案。公共政策必须反映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能具有合法性,是一种对社会利益的分配②。因此,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归属和最终目的,代表着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和起点。
而本文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府部门或者社会行业权威实施的具有确定目标和方向的计划或者行动。而公共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对有关群体引起新的利益分配。农村的学前教育涉及的利益群体较多,无论是家庭、学校、政府还是社会都受其政策的影响,所以掌握公权力的政府应该承担责任,合理的调整各方利益,制定出更好兼顾各方利益的公共政策。
图 3-1: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单位:人)
.........................
 
第三章  阳泉市 C 乡学前教育管理现状及困境 .......................... 15
3.1 阳泉市 C 乡概况 ......................... 15
3.1.1 经济与社会概览 ........................................ 15
3.1.2 科教文历史沿革 ........................................ 15
第四章  阳泉市 C 乡学前教育管理困境成因分析梳理 .................... 29
4.1 公共政策问题凸显 ........................................... 29
4.1.1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 29
4.1.2 资金投入难以保障 ...................................... 29
第五章  农村儿童学前教育管理的优化途径 ............................ 37
5.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形成长效发展保障机制 ................. 3
5.1.1 加强国家立法,完善农村学前儿童的教育和保护法律体系 .... 37
5.1.2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农村学前教育 ........................ 38

第五章  农村儿童学前教育管理的优化途径

5.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形成长效发展保障机制
通过立法确保政府对学前教育发展的主导作用,是当今各国较为普遍的做法,且效果较为明显。因为只有通过法律才能保障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政府有责任制定相关学前教育的法律条例,形成长效保障机制。
5.1.1 加强国家立法,完善农村学前儿童的教育和保护法律体系
对学前教育立法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加快立法符合地方学前教育发展需求的法律、法规、制度等,完善学前教育和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体系,尤其是可以补齐学前教育无法可依这一短板,明确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才能充分保证学前教育发展。
众多学前教育事业做得好的国家可以给我们一些经验参考,如美国二战之后就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儿童学前教育的相关法律条文,《儿童保育和发展固定拨款法》(1990)、《儿童早期教育法》(1990)、《早期学习机会法》(2000)等,为促进美国社会学前教育公平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我国对于学前教育的发展和重视在逐步提高。1999 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2010 年 6 月,《教育规划纲要》中专题研究学前教育问题;2010 年 7 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规定了:政府责任、办学体制、投入机制、机构监督等问题,提出到 2020 年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划目标。一系列的纲要、计划为加快学前教育立法奠定了基础。2018 年 9 月 7 日,公布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拟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任期内提请审议①,学前教育法更是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一类立法项目。11 月 15 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播发。相信不久的将来即可看到学前教育法的颁布。
表 3-4:2018 年 C 乡各幼儿园第二学期收费情况表
.........................
 
结语
通过本选题,笔者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  办好学前教育需要多方入手共同参与。笔者认为想要改变当下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各级政府、相关教育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办园主体、幼儿园、幼教、家庭、社会等多方共同参与,各尽其职、互相配合才能将农村学前教育办好。
二、  振兴乡村经济势在必行。调查中发现目前农村“空心化”问题比较严重,父母外出打工,带走学龄儿童,学龄儿童减少,学前教育投入减少。如果可以振兴乡村经济,让更多的年轻父母在当地就业,儿童自然也就留下了,经济能力的提升就可以增加学前教育投入,提高办园质量。
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笔者在调查初期一直认为乡村的留守儿童问题会很严重,但是没想到最后的结论反而是并没有那么多的留守儿童,因为大多数儿童都随父母外出,在就业地上幼儿园,唯一能束缚他们的只剩了户口问题。这提醒了笔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确有道理。
四、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一开始本打算发放大量调查问卷,但是发现很多调查人员对于问卷内容的理解有很特别的偏差,后来改为了访谈加部分调查问卷,暴露了笔者的思维差异,导致对于问题的挖掘没有足够深入。另外虽然对于本乡进行了足够时间的实地调查走访和访谈,但是作为一个调查而言,范围还是相对太少,论文的内容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反映的问题在其他农村地区可能有很大区别。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