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 苗族童谣概述
一、苗族童谣种类和特点
(一)苗族童谣种类
苗族童谣按其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传授生活经验为主的童谣;一类是以娱乐为主的童谣。
1.传授生活经验为主的童谣
苗族童谣是从苗族生活中来的,是苗族民众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造的,因此童谣中蕴含了很多苗族先民的生活经验。苗族童谣中,有很多以传授生活经验为主的童谣,如《十二月花》“正月迎春花金黄,/二月君子兰花放,/三月桃花似红云,/四月牡丹花中王,/五月榴花穿红袄,/六月荷花开满塘,/七月牵牛吹喇叭,/八月桂花满枝香,/九月菊花展美姿,/十月鸡冠花昂昂,/冬月水仙水中开,/腊月梅花迎雪放。”传递的是植物知识。又如《爱惜粮食》“爹妈很辛苦,/种田养我们。/一天三顿饭,/大米白生生。/舀饭要注意,/吃饭要细心。/不要乱抛洒,/脚踩更不行。/哪个不听话,/我们记在心。/以后做朋友,/不准他挨近。”再如《劳动歌》“道路一百二十条,/干活才能活到老。/道路一百二十桩,/生产才能活久长。”传递的是引导幼儿从生活活动中判断真与善,恶与美,通过童谣传播了勤劳善良的品德。
2.丰富娱乐生活为主的童谣
(一)苗族童谣种类
苗族童谣按其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传授生活经验为主的童谣;一类是以娱乐为主的童谣。
1.传授生活经验为主的童谣
苗族童谣是从苗族生活中来的,是苗族民众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造的,因此童谣中蕴含了很多苗族先民的生活经验。苗族童谣中,有很多以传授生活经验为主的童谣,如《十二月花》“正月迎春花金黄,/二月君子兰花放,/三月桃花似红云,/四月牡丹花中王,/五月榴花穿红袄,/六月荷花开满塘,/七月牵牛吹喇叭,/八月桂花满枝香,/九月菊花展美姿,/十月鸡冠花昂昂,/冬月水仙水中开,/腊月梅花迎雪放。”传递的是植物知识。又如《爱惜粮食》“爹妈很辛苦,/种田养我们。/一天三顿饭,/大米白生生。/舀饭要注意,/吃饭要细心。/不要乱抛洒,/脚踩更不行。/哪个不听话,/我们记在心。/以后做朋友,/不准他挨近。”再如《劳动歌》“道路一百二十条,/干活才能活到老。/道路一百二十桩,/生产才能活久长。”传递的是引导幼儿从生活活动中判断真与善,恶与美,通过童谣传播了勤劳善良的品德。
2.丰富娱乐生活为主的童谣
丰富幼儿娱乐生活为主的童谣是苗族童谣的另一种类。此类童谣虽多以娱乐儿童,让儿童在吟唱童谣的同时得到快乐为目的,但笔者从收集到的童谣中发现,娱乐性虽是其中的特点,但如果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到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是能挖掘出其中蕴含的语言教育资源的。如《稀奇歌》“稀奇稀奇真稀奇,/鸭蛋孵出芦花鸡,/猛虎上树霸个窝,/雄狮生只花面狸,/灰狼河滩下窝蛋,/白鼠吓死小猫咪,/麻鹅昂头咯咯唱,/黑狗叫得叽叽叽。”童谣短小单纯,用语机智活泼,适合幼儿聆听与吟唱,为幼儿提供了优秀的语言范例,幼儿在诵读中既增加了识读文字的兴趣,也推动了自觉运用语言的愿望,对语言运用能力提升有极大推进作用。
..........................
二、苗族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运用价值
苗族童谣采用的是贵州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通常是幽默诙谐的,音节是和谐的,形式是简短的,读起来朗朗上口。苗族童谣的内容主要取材于幼儿身边的真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情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这正好迎合幼儿的年龄需求。当然,苗族童谣的语言设定风格通常与幼儿天真活泼的心境具有共同之处,语言的活泼性,幼儿能在朗诵苗族童谣时,从中感受到与之心理贴近的事物、认知,促使幼儿积累语言词汇,感知、理解与运用语言带来的愉悦,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起到重要的教育价值。
苗族童谣采用的是贵州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通常是幽默诙谐的,音节是和谐的,形式是简短的,读起来朗朗上口。苗族童谣的内容主要取材于幼儿身边的真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情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这正好迎合幼儿的年龄需求。当然,苗族童谣的语言设定风格通常与幼儿天真活泼的心境具有共同之处,语言的活泼性,幼儿能在朗诵苗族童谣时,从中感受到与之心理贴近的事物、认知,促使幼儿积累语言词汇,感知、理解与运用语言带来的愉悦,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起到重要的教育价值。
(一)有利于培养幼儿语言运用的能力
在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幼儿的生活、游戏、情感等始终离不开语言的伴随,在教育者有效的语言教育方式的引导下,对幼儿语言水平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苗族童谣中选择适宜幼儿的童谣进行诵读,对幼儿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方面的培养有极大的辅助作用。
(1)幼儿语音的发展
语音是儿童赖以表现的媒介和物质体现,语音发展是儿童口语发展的首要因素。苗族童谣作为一种特殊的诗歌体裁,它与小说、散文、戏剧等非诗歌体裁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它具有别具一格的双重性,第一是语言艺术,第二更重要的是音响艺术。体现在苗族童谣是在幼儿之间互相传送,相比成人更能体现其声音的作用力。如《小小雀,小小鸟》“小小雀,/小小鸟,/小小哥儿地上跑。/妈来扶,/爹来抱,/小小哥儿哈哈笑。”该首苗族童谣上段和下段结构一致,每句末词韵脚一致,韵律和谐,节奏欢快明朗,只要进入该童谣的语音世界,幼儿无需任何辅助便可以随兴而唱,由此可见在苗族童谣声音形态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鲜明的节奏和韵律,从而也迎合了幼儿的语音接受图式。在幼儿语音发展的过程中,幼儿语音美感获得的有效途径和基点则来源于童谣,同时其价值也为幼儿语音发展提供了极具趣味性的素材。
..............................
第二部分 苗族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运用的现状分析
一、苗族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运用的现状调查
本次调研是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调研法,对民族地区民族是苗族的幼儿园一线老师进行调查。调研对象选自贵州省黔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5 所公办幼儿园 90 名教师,共发放 90 份问卷,有效问卷 80 份,有效率 85%。运用 SPSS22.00 对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调査数据统计分析如下:
(一)教师基本情况

由表 3.1 可知,在所调查的 80 位幼儿教师中,5 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占 58.7%,6-10 年教龄的教师占 27.8%,92.5%的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出身,这从侧面反映了该地区中青年教师的比例较高,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较高,为学前教育事业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但多数教师教龄较短,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实际经验。
........................
在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幼儿的生活、游戏、情感等始终离不开语言的伴随,在教育者有效的语言教育方式的引导下,对幼儿语言水平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苗族童谣中选择适宜幼儿的童谣进行诵读,对幼儿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方面的培养有极大的辅助作用。
(1)幼儿语音的发展
语音是儿童赖以表现的媒介和物质体现,语音发展是儿童口语发展的首要因素。苗族童谣作为一种特殊的诗歌体裁,它与小说、散文、戏剧等非诗歌体裁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它具有别具一格的双重性,第一是语言艺术,第二更重要的是音响艺术。体现在苗族童谣是在幼儿之间互相传送,相比成人更能体现其声音的作用力。如《小小雀,小小鸟》“小小雀,/小小鸟,/小小哥儿地上跑。/妈来扶,/爹来抱,/小小哥儿哈哈笑。”该首苗族童谣上段和下段结构一致,每句末词韵脚一致,韵律和谐,节奏欢快明朗,只要进入该童谣的语音世界,幼儿无需任何辅助便可以随兴而唱,由此可见在苗族童谣声音形态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鲜明的节奏和韵律,从而也迎合了幼儿的语音接受图式。在幼儿语音发展的过程中,幼儿语音美感获得的有效途径和基点则来源于童谣,同时其价值也为幼儿语音发展提供了极具趣味性的素材。
..............................
第二部分 苗族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运用的现状分析
一、苗族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运用的现状调查
本次调研是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调研法,对民族地区民族是苗族的幼儿园一线老师进行调查。调研对象选自贵州省黔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5 所公办幼儿园 90 名教师,共发放 90 份问卷,有效问卷 80 份,有效率 85%。运用 SPSS22.00 对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调査数据统计分析如下:
(一)教师基本情况

由表 3.1 可知,在所调查的 80 位幼儿教师中,5 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占 58.7%,6-10 年教龄的教师占 27.8%,92.5%的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出身,这从侧面反映了该地区中青年教师的比例较高,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较高,为学前教育事业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但多数教师教龄较短,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实际经验。
........................
二、苗族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运用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苗族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运用现状”进行调研,笔者认为目前幼儿园教师在运用苗族童谣于语言教育活动时,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虽对苗族童谣有所了解,却收集不多。调研中看出,教师对苗族童谣是有一定了解的,但苗族童谣素材的来源却单一化。加之,现代社会文明不断发展,新奇时尚的国内外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逐渐取代了口耳相传的民间口承文学(童谣是其中一类),教师对苗族童谣运用于语言教育活动的观念也慢慢淡化了,这也是童谣收集不多的原因。
二是知道苗族童谣资源可以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运用,却未积极付诸行动。笔者在调查问卷发放同时,也对所调查幼儿园进行了实地考察,观察到大多数教师比较专注于幼儿园规定的教材资源,对苗族童谣的教育活动的开展频率也较低。
三是对苗族童谣运用于语言教育活动存在畏难心理。在调研中,也看出教师对苗族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运用是充满期待的,大多数教师认为这类文化资源是值得运用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不仅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积极意义,而且也能让幼儿从小感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丰富性。但另一方面,她们又觉得有一定难度,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幼儿园管理者配备的语言领域童谣教材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运用。
经过对“苗族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运用现状”进行调研,笔者认为目前幼儿园教师在运用苗族童谣于语言教育活动时,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虽对苗族童谣有所了解,却收集不多。调研中看出,教师对苗族童谣是有一定了解的,但苗族童谣素材的来源却单一化。加之,现代社会文明不断发展,新奇时尚的国内外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逐渐取代了口耳相传的民间口承文学(童谣是其中一类),教师对苗族童谣运用于语言教育活动的观念也慢慢淡化了,这也是童谣收集不多的原因。
二是知道苗族童谣资源可以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运用,却未积极付诸行动。笔者在调查问卷发放同时,也对所调查幼儿园进行了实地考察,观察到大多数教师比较专注于幼儿园规定的教材资源,对苗族童谣的教育活动的开展频率也较低。
三是对苗族童谣运用于语言教育活动存在畏难心理。在调研中,也看出教师对苗族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运用是充满期待的,大多数教师认为这类文化资源是值得运用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不仅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积极意义,而且也能让幼儿从小感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丰富性。但另一方面,她们又觉得有一定难度,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幼儿园管理者配备的语言领域童谣教材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运用。
............................
一、实施准备阶段..................................... 29
(一)研究的实践背景................................... 29
(二)研究的实践流程............................ 30
第四部分 苗族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运用的建议............................... 69
一、提升教师运用苗族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 69
(一)教育活动设计方面.................................. 69
(二)教育活动实施方面................................. 70
第四部分 苗族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运用的建议
一、提升教师运用苗族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
(一)教育活动设计方面
1.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合理。教育活动目标制定是苗族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运用的最重要一环,目标恰当与否对整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包括影响教学活动设计的方向、范围和程度。笔者在实践前的调研中发现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普遍存教育活动目标欠缺指向性的问题,致使教师实施教育活动时,出现较大的盲目性。因此,要使苗族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运用,笔者认为教育活动目标制定的合理性,应是教师实施活动前要关注的问题。建议做法是:首先,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其次,制定的目标要稍高于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促进幼儿的发展;第三,具体活动目标要与幼儿园总目标、年龄阶段的目标相一致。总之,一定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制定出符合苗族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运用的活动目标。如在《蔬菜十兄弟》活动目标制定的过程中,研究者首先与中班幼儿进行了了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到他们对于蔬菜特征的认知相对有限。根据这一点,研究者与合作教师进行沟通,认为可以先开展一次认识蔬菜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再开展苗族童谣语言教育活动,让幼儿再次观察图片描述蔬菜的特征是可行的。同时考虑到每个幼儿都能在现有水平上得到提供,又让幼儿对苗族童谣中的内容进行大胆猜测并讲述。
..........................
结语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苗族童谣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价值及功能,其中适合幼儿诵读,学习的童谣对幼儿的语言理解与运用方面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大的辅助作用;将苗族童谣运用到幼儿园中,也可丰富幼儿园的语言教育资源;同时对苗族文化的传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苗族童谣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价值及功能,其中适合幼儿诵读,学习的童谣对幼儿的语言理解与运用方面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大的辅助作用;将苗族童谣运用到幼儿园中,也可丰富幼儿园的语言教育资源;同时对苗族文化的传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以中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为基点,结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在与研究小组等多位教师的深入磨合和探讨下,制定出适合中班幼儿的活动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出适宜幼儿学习的苗族童谣。再者,对都匀市 Y 幼儿园就苗族童谣运用到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活动,并采用行动研究法来了解苗族童谣运用到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实践过程,由于研究者自身能力、精力、时间有限,使得本研究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及待改进的地方,首先,在本次研究中仅选取了五个苗族童谣运用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没有涉及到渗透的语言教育活动;其次,尽管本研究实施过程中进行了不断的反思及分析,但可能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被发现,可能会有新的突破,并改进;然后,由于研究者能力水平、时间的原因,本次活动只筛选与整理了部分苗族童谣,从其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的童谣来开展活动,多少会对实践研究本身造成一定的影响;最后,本研究中只选取了中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施,没有选择小班、大班,因此没有将苗族童谣全面的渗透到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研究。
以上是对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及今后努力的方向的总结,同时研究者也会继续进行研究,进一步努力的丰富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略)
以上是对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及今后努力的方向的总结,同时研究者也会继续进行研究,进一步努力的丰富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