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视角下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9588 论文编号:sb2019111011544428508 日期:2019-12-07 来源:硕博论文网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质量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如何为幼儿提供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是我国当前在发展学前教育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最核心的任务”“保障幼儿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教育部在《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应将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工作作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学前期是特殊的游戏期。人们不仅逐渐意识到游戏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从法规的高度明确了其地位的重要性。如在《儿童权利公约》中明确规定:幼儿享有从事游戏和娱乐活动的权利。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形式,在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中,应充分发挥游戏所具有的教育作用,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保教结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强调:“游戏活动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重视游戏的作用;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条件,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满足幼儿游戏活动的时间,引导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习得一系列的学习经验。”除此之外,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 2016 版《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强调:“游戏是幼儿获取学习经验的主要方式,也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水平和能力需要,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条件;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介入与指导。”另外,针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日益突出的问题,教育部于 2011 年 12 月专门颁布了《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 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也明确提出幼儿园“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身心发展水平,创设多种区域游戏活动空间,配备丰富的玩具、游戏材料和幼儿读物,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通过与环境、材料等的相互作用,获得一系列的学习经验。”
..............................

1.2 选题意义
1.2.1.理论意义
区域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区域游戏活动的环境创设、教师的介入与指导等与幼儿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在梳理和分析国内外有关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质量评价的文献的基础上,并结合开放式问卷和深入访谈,对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建构,不仅有助于丰富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理论和研究,同时也为后续的有关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工具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2.2 实践意义
通过构建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能为评价教师指导区域游戏活动的能力和检验区域游戏活动开展与实施的效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同时也能促使教师对区域游戏活动的支持与指导水平的提高。另外,也能为当前区域游戏活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和如何开展评价工作提供一个有效的参照,帮助区域游戏活动质量的评价者及时了解区域游戏活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准确把握区域游戏活动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幼儿园一线教师及时调整对区域游戏活动的支持与指导方向,最终促使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的实施和开展更加科学化.
..........................

2.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质量评价指标的理论构想

2.1 对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质量评价相关文献的梳理
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质量评价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结果表明:在评价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质量时,可从区域游戏活动的条件、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支持和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的表现三个维度来考虑;分别将其作为关键词,对文献作进一步分析,可将每个维度下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作为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质量评价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
2.1.1 对游戏条件相关文献的梳理
将幼儿园游戏条件作为关键词在知网中进行搜索,其结果显示:有38篇教育期刊、30篇硕博士论文、1篇会议记录对这一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幼儿园游戏条件是指对幼儿发展产生相应影响作用的因素,也可称之为游戏环境。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幼儿园游戏条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其存在形式进行划分,幼儿园游戏条件可分为有形环境和无形环境,有形环境包括游戏场地、游戏材料等内容,而无形环境即指人际关系、游戏氛围等;从形态角度分析,幼儿园游戏环境包括动态环境和静态环境两种形式,其中游戏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即是典型的动态环境,而空间布局、材料投放等属于静态环境管理范畴;从空间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游戏环境可分为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两方面内容;而从属性角度分析,幼儿园游戏环境又可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
虞永平认为:可将幼儿园为幼儿游戏活动开展所创造的全部要素统称之为幼儿游戏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两个方面。对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物质环境进行评价,不仅要对室内外游戏场所进行关注,同时还要注重游戏材料的实际投放情况。另外,对幼儿园室外游戏场地进行评价,可从室外场地面积、场地质量、机械设备、游戏安全等方面加以考虑。应体现环境的自然特征,进行区域划分时充分遵循动静结合的原则,并注重区域间的联系,同时应配置具有安全性、多功能组合性、可移动性及经济实用的器械。
........................

2.2 开放式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
2.2.1 对幼儿园园长、一线教师以及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的调查
随机选取城市和农村、公办和民办幼儿园的 120 名幼儿园教师、20 名园长以及 30名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围绕哪些因素影响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质量等问题发放开放式问卷,并当场回收问卷。(见附件一)
整理、分析回收的 170 份开放式问卷,在围绕哪些因素影响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质量的问题中,提及次数较多的因素依次是:区域材料的投放(88.26%)、区域的空间设置(83.57%)、教师的指导(79.63%)、幼儿的自主性(70.45%)、幼儿表现出的游戏兴趣(66.52%)等。其中,“区域材料的投放”、“区域的空间设置”属于“游戏条件”方面的内容;“教师的指导”属于“游戏中教师的支持”方面的内容;“幼儿的自主性”、“幼儿表现出的游戏兴趣”属于“游戏中幼儿的表现”方面的内容。这与本研究对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评价的相关文献梳理的结果基本一致。
2.2.2 对学前教育专家、幼儿园管理者的访谈
选取湖南省学前教育领域的 8 名专家和 3 名幼儿园行政管理人员,围绕上述开放式问卷中提及的若干关键词主要涉及了哪些领域等问题进行访谈,并采用纸笔以及录音设备当场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
访谈结果显示,8 名学前教育专家和 3 名幼儿园行政管理人员均认为开放式问卷中提取出的关键词,基本属于区域游戏条件、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支持和区域游戏中幼儿的表现这三个领域。具体意见如下:
学前教育专家 C 指出:“从游戏条件、游戏中教师的支持和游戏中幼儿的表现三个方面对区域游戏活动质量进行考察是比较全面的,是一个由静态、空间层面和动态、时间层面两个基本要素构成的系统。游戏条件可看作空间层面管理范畴,游戏中教师的支持和游戏中幼儿的表现发生在区域游戏的过程中,可看作时间层面范畴。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三者中,游戏中幼儿的表现是评价区域游戏活动质量的关键要素,应作为观察与评价的重点。
............................
3.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质量评价预测问卷的项目分析.................................25
3.1 样本来源................................25
3.2 项目分析................................25
4.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质量评价正式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35
4.1 样本来源....................................35
4.2 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结果...................................... 35
5.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质量评价正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38
5.1 信度检验..............................38
5.1.1 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38
5.1.2 重测信度...................................38

8.讨论

8.1 区域游戏指标体系各维度的科学性
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质量是一个复杂系统的概念,评价内容影响人们从何种维度对区域游戏活动质量进行评价。在新课程理念下,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质量评价处于一个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人们对其评价内容的认识也逐渐深刻和全面。本研究基于对国内外有关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质量评价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通过系统分析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质量评价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和个别深入访谈,对各要素进行归类分析与整理之后发现,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质量评价大致包括游戏条件、游戏中教师的支持、游戏中幼儿的表现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游戏条件属于空间层面管理的范畴,而游戏中教师的支持和游戏中幼儿的表现均属于时间层面范畴。
在区域游戏活动开展的实践中,教师往往会根据评价内容来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评价中某一内容要素的缺失,往往会造成教师对区域游戏活动质量评价的错误认识。例如,将区域游戏活动质量评价的内容仅定位于评价“游戏条件”或“游戏中教师的支持”方面,或过分强调“游戏条件”,而忽视“游戏中幼儿的行为与表现”,势必会造成教师片面追求物质环境的创设,而导致教育的片面和幼儿发展的片面。本研究通过采取设置指标权重的方法考察三个维度的重要性程度,使每项指标的纳入具有一定的数据支持。评价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每项指标均能综合、均衡而非平均的反映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的质量。其中,维度三:游戏中幼儿的表现的权重最大,表明区域游戏活动质量的水平,主要通过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及发展体现的。因此,游戏中幼儿的表现是评价区域游戏活动质量的关键要素,应作为观察与评价的重点。同时,也应将游戏条件、游戏中教师的支持等内容纳入区域游戏活动质量评价的范畴。
..........................

9.结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