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一、午睡对幼儿身心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幼儿午睡是其一日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儿身心发展会直接受到幼儿午睡质量的影响。—方面,高质量的午睡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对幼儿夜间睡眠及时的补充,帮助幼儿体力的恢复,消除疲劳感,让幼儿时刻都能拥有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午睡能够帮助幼儿稳定自身情绪,对幼儿紧张的情绪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除此之外,午睡质量的高低会对幼儿下午的半日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充足的睡眠,能使幼儿的精神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让幼儿有充足的精神进入到下午的活动之中,保证幼儿能够持久的投入到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去,进而更好的发展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保证了下午活动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最后,通过午睡活动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例如:便后洗手、起床后自己铺床叠被子都是幼儿在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总之,午睡对幼儿身心发展有重要作用。
二、自主性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学习品质
学龄前期是个体自主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他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对早期儿童的自主性发展与获得进行了详尽的探讨。他指出发展自主性是培养幼儿独立能力,使之感到自己的力量,感到自己有影响环境的能力的心理过程。首先,良好的自主性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个性品质,当幼儿能够独立完成某件事情时能够让其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更多的成功感,进而增强自信心。不仅如此,自主性的发展还能提高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其责任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独立自主的幼儿能动性更强,更愿意积极主动的探索周围的世界,因此,自主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培养其创新的品质。其次,幼儿自主性得到发展势必会给幼儿带来更多自由活动和自主交往的机会,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能够学到各种交往技能,交往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幼儿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能够习得帮助、合作、谦让、分享等亲社会行为。最后,自主性会影响个体在后续阶段中的学业成就,自主性高的个体,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决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等,这种自主学习的效能感与自信心会进一步提高其最终学习成绩。由此可见,自主性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学习品质,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重视幼儿自主性的培养。
..............................
第二节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有人指出,过去的研究当中思辨式、价值判断的东西太多,其实大家几乎都知道“应该”。但是,更多的人不知道“为什么”和“怎么样”这恰恰是我们最需要知道的。本研究一方面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尝试通过观察分析当前大班幼儿午睡环节自主性发展状况以及探索促进午睡环节幼儿自主性发展的有效方法,通过不断的反思与改进,提高幼儿自主性发展水平,进而为促进大班幼儿午睡环节自主性的培养提出合理建议,丰富和完善当前学前教育理论。
二、实践意义
(一)为促进大班幼儿午睡环节自主性发展提供参考案例
本研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行动研究,因此具有极强的实践性。通过分析大一班幼儿午睡环节自主性发展的状况,进而为发展大一班幼儿午睡环节自主性提出建议与对策,可以帮助一线幼教工作者对培养幼儿午睡环节自主性有更深入的认识,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促进幼儿午睡环节自主性发展的参考案例。
(二)为促进大班幼儿午睡环节自主性发展提供指导策略
在了解大一班幼儿午睡环节自主性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探讨影响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因素,并对其展开一系列的改进,这有利于提高教师指导策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此外,行动研究中全方位的反思可以让教师联系自身实际,促进自己的反省、发展自己,从而更好的提高午睡环节中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
第二章问题诊断与准备
第一节问题诊断
在行动之前,研究者深入A幼儿园大一班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观察,诊断当前大一班幼儿午睡环节自主性发展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这三点问题:第一,穿衣叠被的机会时常被剥夺,所以自我依靠能力难以得到发展;第二,装睡,打扰他人休息的现象时有发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第三,部分幼儿遇到困难消极被动,自我服务意识不够。在问题诊断的基础之上,研究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访谈有经验的教师等方法分析出大一班幼儿午睡环节自主性发展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教师和家长对幼儿自主性的认识度和重视度不足;其次,教师组织午睡活动时没有考虑到幼儿的气质特点;此外,大一班幼儿午睡环节自主性的发展缺乏适宜的环境支持;最后,家园教育不同步,幼儿难以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一、大班幼儿午睡环节自主性发展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午睡环节主要包括睡前准备、午睡以及起床三个环节。通过研究者的观察并结合对教师的访谈。研究者发现A幼儿园大班对幼儿午睡环节自主性的关注较少;发现A幼儿园午睡环节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幼儿自主性发展的情况。
(一)穿衣叠被的机会时常被剥夺——自我依靠能力不足
当下虽然己开放二胎政策,但是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却对孩子的生活能力的培养、生活习惯的养成相对有所忽视。在家里,家长对幼儿大包大揽,包办替代,很少给幼儿独立动手的机会。在学校,部分教师由于怕麻烦,往往会不允许幼儿自己动手叠被子,或者为了节省时间,直接给学生穿好衣服让他们赶紧离开寝室。幼儿自己动手的机会往往由于家长、教师的过多包办代替剥夺了不少。
.................................
第二节走进研究现场
通过对大班午睡环节中幼儿自主性发展的状况的分析及问题的诊断,我们制定了如下的行动方案:

..............................
第三章行动研究的过程...............28
第一节行动研究第一阶段——理论学习阶段............29
一、幼儿午睡环节自主性的内涵梳理....................29
二、第一阶段的总结与第二阶段的计划............31
第四章研究结果...........53
第一节午睡环节中幼儿自主性得到了提升..............53
一、幼儿逐渐能够自己穿衣叠被进行自我服务...................53
二、幼儿开始懂得克制自己不打扰他人午睡................54
第五章研究结论、建议与反思.............62
第一节研究结论...............62
一、促进幼儿午睡环节自主性发展应以其气质特点为依据..........62
二、教师专业素养是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关键支持要素............62
第四章研究结果
第一节午睡环节中幼儿自主性得到了提升
通过本次研究,大一班幼儿午睡环节的自主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主要表现为:幼儿逐渐能够自己穿衣叠被进行自我服务;开始懂得克制自己不打扰他人休息;开始主动学习解决午睡中的困难。
一、幼儿逐渐能够自己穿衣叠被进行自我服务
通过此次行动,教师和家长对午睡环节幼儿的自主性有了全新的认识,幼儿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幼儿园,自己动手的机会都明显增加,在午睡环节中逐渐能够整齐的叠放自己的衣裤、被子。
幼儿自我服务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幼儿获得了更多动手的机会,以往大班的幼儿能够自己穿脱衣裤,但是大部分不能彳各自己的衣服叠整齐放置。一方面是大多数幼儿并没有整理自己衣裤、被子的习惯,另一方面是没有机会自己整理被子,一些能够发展幼儿自我依靠的契机被忽视,通过此次行动,教师在这些事务上开始“放手”,幼儿获得了更多自己动手的机会,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其次,大班幼儿的个体差异较大,自我依靠能力参差不齐,由于受到幼儿园规章制度和条件的限制,一方面,教师为了更快速的整理好寝室,另一方面,教师为了避免冬季太冷能力差的幼儿赶不上午点时间,所以,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幼儿教师依然会采用催促和包办代替,本来动手能力就不强的幼儿动手的机会就这样被剥夺了,自我依靠更加难以提升。通过研讨与反思,教师也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对幼儿自我依靠能力较弱的幼儿给与更多的耐心与指导,提前将一部分午点放进电饭煲保温,让这部分幼儿有更多的时间能够整理自己的被子,这部分幼儿在整齐的叠放衣裤、被子这方面逐渐实现了从不会到会的转变,部分幼儿还能叠放的很好,这样做缩小了幼儿之间自我依靠的差距,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得到了整体性提升。
..............................
第五章研究结论、建议与反思
第一节研究结论
一、促进幼儿午睡环节自主性发展应以其气质特点为依据
气质类型是指人气质的不同类型,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典型而稳定的动力特征。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点所制约。孩子一出生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有的孩子爱哭好动,有的孩子平稳安静,人的气质虽然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并无好坏之分。因此,教师要正确的对待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
因材施教,是教育心理学中最基本的一条原则。也就是说,在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孩子的兴趣、能力、气质等方面的特征,选择适合孩子的方法对其进行教育。幼儿的气质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行引导。例如胆汁质类型的幼儿叠不好衣服时,可能会显得急躁,教师就要教会他们多一点耐心,做事不用急,粘液质的幼儿如果叠不好,教师可以主动进行沟通与引导,对待抑郁质的幼儿教师要多一份包容与耐心。由此可见,不同的幼儿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教师在促进大班幼儿午睡环节中自主性发展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幼儿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气质选择合适的方法来促进幼儿午睡环节中自主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