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视角下4~6 岁儿童人物情景画的发展特征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2567 论文编号:sb2019021615305724924 日期:2019-02-25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本研究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儿童的人物情景画的绘画内容和形式在不同年龄段的发展情况,对绘画教学活动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1.1   问题提出
1.儿童艺术教育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2001 年 7 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纲要》指出,在幼儿艺术教育领域中,幼儿应该“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儿童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为了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中国教育部 2012 年10 月发布《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对幼儿艺术教育也做出了相应的指导目标:“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认为,“艺术”是一种教育工具”,“艺术教育对我们的教育系统和社会的主要贡献,在于强调个人和自我创造的潜能,尤其在艺术能和谐地统整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造就出身心健全的人”3。有不少研究证实,艺术能够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尤其是美术教育活动,对青少年儿童的心理、思维、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王鹤霏,2016;张敏,2009)。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人工智能已经开始逐渐替代人类的一些工作,它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人类的手工劳动,但人类的情绪和情感是无法被机器自动化的,因此更 显难能可贵。艺术作品作为 人类情绪和情感的载体,能够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释放,能够使儿童自由表达其内心。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艺术对人的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得到了一些研究者和学者的关注,与此同时,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儿童美术教育被学校、家长们的重视程度也逐步提高。
2.学前教育阶段美术的重要作用
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在此阶段,儿童主动学习到的所有内容以及被动受到的熏陶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身心。幼儿园里开展的游戏、学习活动、体育活动、音乐艺术活动和美术可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其中,美术活动为儿童提供了各种材料和机会,不仅能够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同时能为儿童的智力发展提供支持、与儿童的智力发展互补,促进儿童自身的同化和顺应,从而得到应有的发展(孔起英,1996;Sa?lam  M&Aral  N,2016)。有研究显示,教师可以通过 开展不同的美术活动,使儿 童的身体、情感、智力、语言和社会性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

1.2   文献综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至今,儿童绘画的研究价值已经毋庸置疑,作为儿童独特的“语言”,受到了全世界的心理学家、人类学家、艺术家和教育学家的关注。早期的研究者发现了儿童绘画发展的一般阶段,即涂鸦期、图式期和现实主义时期,这一发现为后来的研究者们进一步地研究儿童绘画的形式与内容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后,围绕儿童绘画的研究主要从发展和心理学两个角度,运用发展的方法(approaches of child drawings  )、艺术的方法(artistic approaches)、符号的方法(symbolic  approaches)和投射的方法(projective  approach)对儿童绘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1,相关的研究资料十分丰富。
结合本论题涉及的相关关键词,本研究将对绘画内容发展、绘画形式发展和儿童人物画发展等相关研究进行梳理。
1.2.1   儿童绘画内容发展相关研究
1.心理学角度的儿童身心状况和认识发展水平研究
儿童绘画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主题、绘画对象等内容成为研究者们从心理学角度对绘画进行探讨的主要角度。人们发现儿童绘画与儿童的身体状况、生活环境、人格、智力发展等方面相关,“画人测验”、“房-树-人”绘画投射测验、“绘画治疗”等测验方法由此诞生并被广泛使用2。但 Emma Willcock(2011)等人研究发现,儿童的人物画并不能作为测量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工具。在绘画投射测验中,美国心理学家玛考文认为儿童绘画作品中的家庭成员  、房屋和家庭生活的场景能够提供给成人很多的重要信息,从而探究儿童如何看待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很多研究者认为,儿童的人物画能够表达绘画者的冲突特征、防御机制、神经症以及病理学特征3。儿童绘画被看作儿童发展情况的镜子,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应根据儿童所处的年龄阶段和身心发展阶段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估。尤其在儿童的早期 阶段,语言能力限制了儿童 的口语表达,因此游戏、故事、绘画和音乐成为了儿童与他人之间更好的沟通途径。
..............................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请儿童以“我和 xxx 在一起做 xx”为主题完成绘画任务,只针对绘画作品中与人物相关的内容进行考察,不涉及教师、家长、幼儿园的性质和级别等其他因素;同时,为了使研究结果具有说服力并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在宁波市 A、B 两所幼儿园抽取 4~6 周岁儿童 300 名。
A、B 两所幼儿园共有 21 个班级,但 B 园中有两个小班因活动时间冲突无法收集数据,在两所幼儿园老师的帮助下,我得到了其余 19 个班级所有幼儿的名单及其出生年月。考虑到不同班级中的幼儿年龄分布不均衡,我按照收集作品的日期推算出儿童的年龄,结合各个班儿童数量及实际情况,将样本中 4~6 周岁儿童的出生年月的时间跨度定为 2011 年 4 月~2012 年 8 月,剔除出生日期在这个范围之外的儿童,从 19 个班级中逐一挑选,一直到挑选出本研究所需要的样本为止。从 19 个班级中选出本研究所需要的 300 名儿童,每个年龄段男孩、女孩各 50 名,其中 A 园 175 人,B 园 125 人,并请儿童根据题目完成绘画任务,共收集 4~6 周岁儿童的绘画作品 300 幅。
.............................

2.2   研究目的
1.对 4~6 岁儿童施以同样主题的绘画任务,通过对他们的人物情景画显示出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探究儿童绘画中人物情景画的内容和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怎样的发展特征。
2.根据儿童表现出的人物情景画的年龄发展特征,对儿童美术教育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 4~6 岁儿童人物情景画内容表达的发展特征  该部分内容主要是探究 4~6 岁儿童人物情景画内容在绘画与内容一致性、人物形象、情景、作品类型等四方面的发展特征。
2. 4~6 岁儿童人物情景画形式表达的发展特征  该部分内容主要是探讨 4~6 岁儿童人物情景画形式在造型、构图、颜色等三方面的发展特征。
本研究在 Golomb(2008)对儿童人物画所做的系统研究、师萌(2014)对儿童绘画构图特点的研究和骈岑(2014)对儿童绘画表现能力发展的研究的基础上,以 Golomb 的研究为基本出发点,结合师萌和骈岑的研究结构以及儿童人物情景画的实际特点,对 4~6 岁儿童人物情景画的发展特点研究所涉及到的研究内容进行如下划分(参见图 2.1)。

..........................
3 4~6 岁儿童人物情景画内容的发展特征分析 ................... 19
3.1  绘画内容与题目的一致性分析 ....................... 19
3.2  人物分析 ............................ 21
4 4~6 岁儿童人物情景画形式的发展特征分析 .......................... 31
4.1  造型分析 ................................... 31
4.1.1  人物形象分化情况分析 ...................31
4.1.2  人物形象的方位变化分析 ............................32
5  研究结果与讨论 .................... 39
5.1   4~6 周岁儿童人物情景画的发展特征 .............................. 39
5.1.1   4~6 周岁儿童人物情景画内容的发展特征 ..........................39
5.1.2   4~6 周岁儿童人物情景画形式的发展特征 ......................42

5   研究结果与讨论

5.1  4~6 周岁儿童人物情景画的发展特征
5.1.1  4~6 周岁儿童人物情景画内容的发展特征
1.内容与主题一致性
从本研究的数据中可以看出,4~6 岁儿童人物情景画中,内容与主题的一致性随着年龄增长,变化十分显著。4 周岁的儿童对绘画主题的表达十分有限,只有约 20%的儿童能够表现出“我和 xxx 在一起做 xx”这个主题,大部分儿童所表现出来的只是一个个绘画 形象的简单排列,只能表达 出题目中的“我”和“谁”,有部分儿童能够描绘出场景,比如蓝天、白云、小草、月亮等等,但大部分儿童无法表现出正在做的事情。如在访谈中儿童说自己的作品题目叫做《 我 和 同 学 在 一 起 玩 玩 具 》 , 但 作 品 中 只 有 “ 我 ” 和 “ 同 学 ” , 没 有 “ 玩具”。5 周岁儿童中有约 40%能够描绘出题目中的全部人物形象和情景,到了 6周岁,能够完全表现出题目的儿童达到了 50%。从访谈中可以了解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绘画内容与题目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6周岁的儿童甚至可以抓住绘画题目所涉及到的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并用不同方式表现到作品中,如对于和同伴一起玩玩具这个场景来说,儿童可以在每人手上画一个玩具来表示在玩玩具,也可以在人物形象之间画出一个玩具来表示;同时,有少数儿童能够表现出与题目无关,但可以表现出情景的形象,如画出吊灯表示在室内,画出锅和碗以及刀叉表示在厨房等等(参见图 5.1,图 5.2)。 

............................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4~6 周岁儿童的人物情景画内容的发展特征
由于 4 周岁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有限,约 80%的 4 周岁儿童的人物情景画内容和题目不一致,只能表现出部分题目。对于“我和 xxx 在一起做xx”这个主题,大部分 4 岁儿童会选择描绘和亲人在一起的游戏情景,且儿童会根据自己想要表现的内容在画面上无序地安排许多人物形象;选择画想象画和回忆画的儿童数量各占约 50%。5 周岁儿童中,绘画内容和题目表达一致的人数有十分明显的增长,意味着儿童正在探索题目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同时,儿童会根据题目来安排人物形象的数量,且人物形象的排列更加有序。能够看出,该年龄段儿童的社会性得到了初步发展,并具有了一定的交往能力,因此,选择表现与同龄人在一起活动的儿童增加,选择表现与父母、祖辈等亲人在一起活动的儿童人数则大幅减少。在情景表达方面,儿童会倾向于表现生活情景,描绘想象画和回忆画的人数各占一半。6 周岁儿童在人物情景画中表现出较大的变化。由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儿童的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因此,有一半的儿童能够表现出绘画题目,同时,儿童也意识到了不同情景的特点并能够在绘画中表现出来。一些 6 周岁儿童能够根据人物形象的数量和画纸的大小有序地安排形象的位置,使绘画作品看上去更加舒服。6 周岁儿童对运动情景的描绘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对同 龄人的描绘也更多,也更喜 欢表达想象出来的内容。
从本研究分析出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总体来说,4~6 周岁儿童的人物情景画内容表达呈现出总体上升的趋势。其中,5 周岁儿童的绘画表达能力较 4 周岁有一个十分明显的提升,而 6 周岁儿童相对于 5 周岁儿童在该方面的提升幅度则较小,因此,不难看出,5 周岁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转折点,对于不同年龄儿童人物情景画内容的发展特征来说,该年龄段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