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论文包括理论建构、问卷编制、现状调查与分析、结果讨论与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提升路径的思考五个部分。写作思路为:首先,研究者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既有问卷或量表,结合幼儿园教师访谈,从理论上提出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的结构构想。然后,根据理论构想编制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初测问卷并进行实证调查,确定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的实证结构并形成正式的问卷。最后,通过对我国重庆、四川、云南、山西、贵州、甘肃、广东、北京和上海等多个省市地区的幼儿园教师进行现状调查,初步揭示了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的现状特点。
一、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基本结构的讨论...................65
第一部分 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调查问卷的编制
第三部分 对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调查结果的讨论............................ 65
一、问卷结构的理论构想
(一)研究目的
通过理论分析和访谈法提出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问卷的理论构想,通过统计分析验证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问卷的理论构想。在此基础上编制《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问卷》,为探讨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现状提供测评工具。
通过理论分析和访谈法提出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问卷的理论构想,通过统计分析验证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问卷的理论构想。在此基础上编制《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问卷》,为探讨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现状提供测评工具。
(二)理论构想的主要来源
本研究问卷结构的理论构想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通过文献查阅,参考借鉴国内外希望感问卷的研究成果;二是通过对幼儿园教师的访谈,归纳出影响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的因素和指标。最终得到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问卷的维度和指标体系。
(三)职场希望感问卷维度构想
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希望感问卷,尤其是 McDermott 和 Snyder(1999)编制的生活不同侧面希望量表(DSHS)及郭传辉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发展特征编制的《大学生希望问卷》的基础上,以幼儿园这一教育组织是以为幼儿及家长群体提供保教服务为组织共同目标为前提假设,结合已有研究中对教师职场积极心理影响因素的探讨,试探性地提出本研究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问卷结构。主要包括组织希望感、群体希望感和个体希望感三个维度。
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希望感问卷,尤其是 McDermott 和 Snyder(1999)编制的生活不同侧面希望量表(DSHS)及郭传辉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发展特征编制的《大学生希望问卷》的基础上,以幼儿园这一教育组织是以为幼儿及家长群体提供保教服务为组织共同目标为前提假设,结合已有研究中对教师职场积极心理影响因素的探讨,试探性地提出本研究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问卷结构。主要包括组织希望感、群体希望感和个体希望感三个维度。
.......................
二、预测问卷的编制和施测
本研究以文献综述和访谈资料的整理结果为基础,初步编制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问卷。为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研究者严格遵循研究程序,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得出核心概念的内涵,然后对访谈资料进行语义分析,初步形成结构模型。本研究认为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是一个由组织希望感、群体希望感、个体希望感构成的多维度、多层次的结构系统。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结合访谈资料词频统计的结果,自编了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问卷。通过对题目所表达的内容进行分析,剔除了明显与研究内容不相关的题目,删除意义相近和重复的题目。
本研究以文献综述和访谈资料的整理结果为基础,初步编制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问卷。为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研究者严格遵循研究程序,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得出核心概念的内涵,然后对访谈资料进行语义分析,初步形成结构模型。本研究认为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是一个由组织希望感、群体希望感、个体希望感构成的多维度、多层次的结构系统。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结合访谈资料词频统计的结果,自编了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问卷。通过对题目所表达的内容进行分析,剔除了明显与研究内容不相关的题目,删除意义相近和重复的题目。
其次,对初始问卷进行语义分析,请幼儿园教师和学前教育专家仔细阅读初始问卷的哥哥题项,对其内容及表述的恰当性、清晰性及科学性进行评定与修改,初步检验问卷的内容效度。经过专家评定,修改了一些题项,使其表述更易于理解,合并了部分意义重复的项目,最终形成了 25 个项目的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的初始问卷,其中组织希望感 9 个题目、群体希望感 9 个题目、个体希望感 7 个题目。问卷采用五点记分法,“1”表示非常不符合、“2”表示不符合、“3”表示一般、“4”表示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问卷的编制需要接受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的检验,结合研究需要,本问卷的编制原则如下:
(1)成分——题项匹配原则。该原则要求问卷必须能够测量到理论上需要测量的内容,因此,问卷题目的筛选必须根据理论中的职场希望感产生的来源,及其所反映的具体内容来确定,以此来保证问卷编制的内容效度。
(2)职场希望感——与幼儿园教师职业特质相一致原则。问卷题项的确定必须充分考虑幼儿园教师本身的身份特征。因此,职场希望感与幼儿园教师的身份特征要相一致就要求自编问卷的题目设置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体现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质,使问卷具有可靠的信度。同时,在题目的表述上也要注意问卷的题项表述符合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情况,并能够被教师理解,以此来保证问卷的效度。
.........................


.......................

第二部分 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的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正式测试的被试来源广泛,包括我国重庆、四川、云南、山西、贵州、甘肃、广东、北京和上海等多个省市地区的
幼儿园教师。本研究的正式测试同样通过发放纸质和电子问卷两种方式进行,问卷共发放 520 份,回收 493 份,回收率 94.8%,剔除 22 份乱答或少答的问卷后,有效问卷为 471 份,有效率 90.6%。问卷的第一部分为幼儿园教师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教龄、婚
正式测试的被试来源广泛,包括我国重庆、四川、云南、山西、贵州、甘肃、广东、北京和上海等多个省市地区的
幼儿园教师。本研究的正式测试同样通过发放纸质和电子问卷两种方式进行,问卷共发放 520 份,回收 493 份,回收率 94.8%,剔除 22 份乱答或少答的问卷后,有效问卷为 471 份,有效率 90.6%。问卷的第一部分为幼儿园教师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教龄、婚
姻状况、有无子女、学历、专业、岗位、园所类型、任教幼儿园的所在地、用工性质、月收入、带班年级以及班级人数。正式调查中,幼儿园教师的基本情况如下:


.......................
二、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的总体表现情况
为了解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的总体表现情况,本研究对 471 名不同地区的幼儿园教师问卷在各维度及总分上的平均分和标准差进行了统计分析,最高分为 5分,最低分为 1 分,3 分为理论中值。统计结果见下表。
为了解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的总体表现情况,本研究对 471 名不同地区的幼儿园教师问卷在各维度及总分上的平均分和标准差进行了统计分析,最高分为 5分,最低分为 1 分,3 分为理论中值。统计结果见下表。

从上表可见,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总分为 3.644,高于理论中值 3 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说明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的职场希望感处于中等偏上。对各因子的分析发现,组织希望感、群体希望感和个体希望感的得分均在 3.2-3.8 分之间,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从排序上,各因子得分排序为:组织希望感<群体希望感<个体希望感。
(一)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在组织层面的表现
本研究中,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在组织层面主要有六大表现:认为和谐的同事关系很有价值;认为达到园所领导要求很重要;找到多种方式处理好组织层面内相关事务;尝试多种方式克服组织工作困境;积极投入组织层面相关工作;对组织层面目标达成的信念。
........................
一、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基本结构的讨论...................65
二、关于《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问卷》编制的讨论.......................66
第四部分 提升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的思考....................... 73
一、提高组织希望感的思考..........................73
一、提高组织希望感的思考..........................73
(一)建立积极的教师管理制度,形成组织推动力........................73
(二)构建全面的组织支持系统,加强组织目标认同......................75
第四部分 提升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的思考
第四部分 提升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的思考
一、提高组织希望感的思考
(一)建立积极的教师管理制度,形成组织推动力
(一)建立积极的教师管理制度,形成组织推动力
Luthans 等(2008)发现,积极组织氛围与员工心理资本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①,一个乐观和充满希望的领导者势必会影响其组织成员的乐观和希望水平。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②而思想的领导在职场具体体现在管理制度上,因此积极的管理制度是形成组织推动力,提高幼儿园教师组织希望感的关键。
1.管理制度积极化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管理制度体现出消极取向。制度假设教师在工作中必然出错,制度功能定位在“规范”、“检查”、“处理”、“防止”及“矫正”,表现出对教师的不信任,忽视教师参与对有效管理的积极影响。消极管理下教师谨小慎微,工作缺乏积极性,教学工作如死水一潭,难有突破。有研究表明当前幼儿园管理也存在以“权”为本的问题①,表现出一贯的消极性。积极型教师管理制度对于教师个人积极投入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对解决教师管理及教师教育领域内出现的问题产生重要的正向功能②。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管理制度体现出消极取向。制度假设教师在工作中必然出错,制度功能定位在“规范”、“检查”、“处理”、“防止”及“矫正”,表现出对教师的不信任,忽视教师参与对有效管理的积极影响。消极管理下教师谨小慎微,工作缺乏积极性,教学工作如死水一潭,难有突破。有研究表明当前幼儿园管理也存在以“权”为本的问题①,表现出一贯的消极性。积极型教师管理制度对于教师个人积极投入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对解决教师管理及教师教育领域内出现的问题产生重要的正向功能②。
建立积极的管理制度其目的在发挥制度的教育引导功能,促进教师工作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积极管理制度的建立首先要充分信任教师自身内含着积极的心理力量及品质;其次,制度的功能定位应超越对问题的矫正与修复,实现引导教师提高思想境界、道德水平和工作积极性的最终目标;最后,领导应摒弃在制度制定上的专制权利,充分重视教师在组织管理制度建设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发挥其在制度的制定、实施和评价中的积极作用。
........................
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一、研究结论
(1)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是一个有多层次组成的结构,主要包括组织希望感、群体希望感和个体希望感。
(2)本研究中编制的《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问卷》经检验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符合教育测量学要求,可以作为研究的测量工具。
(3)总体而言,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水平存在差异,其中个体希望感水平最高,群体希望感水平次之,组织希望感水平最低。
(4)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其差异主要表现在男性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希望感、个体希望感及职场希望感总分上显著低于女性幼儿园教师。
(5)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在年龄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年龄在 21-30岁、31-40 岁、40 岁以上的教师在组织希望感、群体希望感、个体希望感三个层面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 20 岁以下教师的得分,31-40 岁的教师在总均分和各因素上也显著高于 21-30 岁的教师。
(6)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在教龄上的差异不显著,但得分呈现“倒 U”型,即随教龄增长,幼儿园教师的职场希望感水平先逐渐提高,在教龄达 21 年后再降低。
(7)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在婚姻状态上存在显著差异,已婚的幼儿园教师在职场希望感总分及其各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未婚的幼儿园教师。
(8)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在生育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有子女的幼儿园教师在职场希望感总分及其各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无子女的幼儿园教师。
(9)幼儿园教师职场希望感在学历上存在显著差异,整体呈现大专组>本科组>高中、中专及以下组>硕士研究生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