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故事”对大班幼儿自我概念的学前教育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4285 论文编号:sb2018122510473424224 日期:2018-12-29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本研究希望基于“学习故事”的相关理论学习,以研究者亲身进入教育现场进行“学习故事”教育干预,采取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的准实验研究方法,探讨教师运用“学习故事”对幼儿自我概念的影响,期望能够推动“学习故事”在我国幼儿园的本土化进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世界正处于深刻变革的时期,一切变革的先锋是教育。幼儿教育作为一切教育之源,其改革受到新理念、新科技、新方法的引领,期望幼儿拥有健康幸福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新的时代。但如今,在急功近利的社会价值观诱导下,家长将学业压力加在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身上,我国学前教育依然普遍呈现小学化。幼儿园活动长期是教师主导的集体教学,过于重视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多以简单的结果性评价为主,很少关注到个体差异和学习过程。这样的教育评价体系容易束缚孩子的自然天性,甚至使孩子的人格扭曲,诱发一系列儿童自杀事件、青少年心理问题、残暴的犯罪事件、令人深思的大学生的被拐事件等。另一方面幼儿教师面对繁琐无益的案头作业,及家长不信任的双重压力,无法真正地陪伴、了解幼儿,因而很难体验到幼儿教育专业的价值感和幸福感。使幼儿教师逐渐丧失专业信仰,造成幼儿园教师流动性大,又进入了阻碍幼儿健康发展的恶性循环。
基于时代需求和现实状况,迫切需要一种培养幼儿能力和品质的高质量幼儿教育理念,一个幼儿、幼儿园、家庭和社会良性互动的生态体系,一种既吸纳历史精华,又着眼现在和未来的幼儿教育模式。
自 2000 年起,安吉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们开始了幼儿教育改革之路。大家渐渐发现支持安吉游戏的评价体系——新西兰“学习故事”与我国《纲要》、《指南》精神中的契合之处,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重大意义。于是研究者查阅了从 2010 年至 2018 年约100 篇相关文献,以及三本学习故事译丛,分别为《学习故事与早期教育:建构学习者的形象》、《另一种评价:学习故事》与《学习的心智倾向与早期教育环境创设:形成中的学习》。在阅读中发现,成为一个教师最难和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如何准确地评价个体儿童,以及运用评价的结果来进行课程的计划和教学(周欣,2012)。“学习故事”蕴藏着后现代解构主义、存在主义、人本主义的内涵,是一种传递正能量的评价系统和课程生成方式。有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重拾专业自信;有助于幼儿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实现幼儿自主学习和发展,并促进其社会性发展,使其拥有健康的人格、个性,提升幼儿的幸福感。
.........................

二、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将通过对“学习故事”和“幼儿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进行回溯和梳理,以进一步了解核心概念的发展及内涵,明确论文研究的立足点与创新点。
(一)“学习故事”及其研究现状
“学习故事”是一套基于新西兰课程大纲形成的,识别儿童积极心智倾向的叙事性评估评价体系。在国际幼教界流传甚广、评价颇高,近年来在专家学者的引领下,国内幼儿园也相继进行了“学习故事”的本土化推广。
1.“学习故事”的来源
“学习故事”的核心理念,源自 1996 年新西兰正式颁布的国家幼教课程框架《TeWhāriki》,也叫做“编织课程”。该框架提出了明确的儿童观、课程观、学习和发展观、四大教育原则以及儿童学习和发展的五大线索。期待幼儿教师将四大教育原则与五大发展线索目标,编织到幼儿机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允许幼教机构和教师们在实践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1]。其幼儿本位和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等精神内涵类似于我国的《纲要》和《指南》。
新西兰课程框架提出了幼教工作者理想宣言、四大教育原则以及“儿童发展的五大线索”。幼教工作者理想宣言指出“儿童是以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的身份成长的,身体、心理、精神健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知道他们能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2]。“四大教育原则”包括:(1)激发力量和赋权,幼儿教育课程激发儿童学习和成长的力量,赋予他们主导自己学习的权利。(2)整体发展,幼儿教育课程体现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整体性。(3)家庭和社区,家庭和社区是幼儿教育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4)关系,儿童在与他人、所处环境和事物间建立的互动和互惠关系中学习。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一、实验变量
本研究为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自变量为“学习故事”教育实践行动研究的干预内容,因变量为《幼儿自我概念量表》前后测的幼儿自我概念得分水平。变量关系如图 2-1 所示。

(一)自变量——干预方案
为了完善干预方案,提升干预质量以增加生态效度,在正式进入实验场域进行干预前,研究者进行了“学习故事”捕捉练习(详见附录 3),并对“学习故事”试点园进行了参访活动。为正式的“学习故事”行动干预做好间接的理论准备和直接的实践经验准备。根据已有文献、“学习故事”捕捉练习和试点园的经验总结,初步拟定“学习故事”实验研究中的干预对策如下:在幼儿生态化环境中进行“学习故事”教育实践行动研究;将研究者、教师作为主要干预者;注意干预的质量和良好社会关系的建立。
.......................

二、实验程序
(一)具体步骤
1.材料准备
(1)“学习故事”教师访谈问卷。详见附录 1。
(2)本研究采用韩春红 2005 年改编自《幼儿能力和社会接纳觉知图片量表》的《幼儿自我该概念调查表》,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详见附录 2。
(3)“学习故事”行动方案,编自三本《学习故事译丛》等相关文献、研究者进行“学习故事”捕捉练习和试点园实践经验总结。
(4)拥有摄像、相机、录音功能的智能手机。
2.前测(2017.11.26-2017.12.8.)
(1)访谈:研究者首先进入实验班和控制班各 2 天,熟悉幼儿以及一日活动,对实验班两名教师进行一对一访谈,了解老师对“学习故事”的认识情况。
(2)测量:与教师协商选择适合的时间、地点,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测。用E-prime2.0 导入《幼儿自我概念调查表》图片,对幼儿进行一对一,看图回答问题的访谈,语言减少情绪暗示,记录得分。每人约 15 分钟,地点选在比较安静的房间里。
具体程序为:
1 打招呼和自我介绍。叫什么名字?待会看一些图片,我会问你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之前你看过,没关系请你告诉我你现在的答案好吗?准备好就开始啦!
2 开始提问。先展示每张图片再提问,Q1:这个小男孩(小女孩)......这个小男孩(小女孩)......你觉得你更像谁?Q2:你跟他(她)是很想还是一点点像?F 键很像 G 键较像 H 键较不像 J 键不像,
3 结束语。我的问题问完啦!谢谢你告诉我这么多!我们下次再见哦!
...........................
第三章 讨论与建议......................41
一、“学习故事”干预的实施效果.............................41
(一)“学习故事”对幼儿自我概念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41
(二)“学习故事”对幼儿自我概念的影响呈现性别差异................42
(三)实验组教师接纳自我概念呈边缘显著性的原因...................43

第三章 讨论与建议

一、“学习故事”干预的实施效果
(一)“学习故事”对幼儿自我概念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1.“学习故事”促进幼儿自我概念总体发展
研究者作为教师运用“学习故事”对实验组幼儿进行教育实践活动,对实验组幼儿自我概念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对幼儿的认知、身体、同伴接纳自我概念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效果,对幼儿教师接纳自我概念的促进作用也较为明显。实验组前后测对比结果显示,总体水平(p=.004<.05),实验组幼儿自我概念总分提高了 8.8 分,说明“学习故事”教育实践干预对实验组幼儿总体自我概念水平有显著的提升效果。各维度幼儿自我概念水平均有所提高,其中认知、身体和同伴接纳三个维度呈现显著性差异,即提升效果显著,而教师接纳自我概念呈现边缘显著,即在这一维度上,幼儿也表现出了较好的提升效果。而在两组后测的对比中,总体自我概念水平(p=.013<.05),说明本次教育干预有效促进了实验组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在教育实践干预的过程中,研究者从各个领域运用“学习故事”记录、分析、支持幼儿的发展进行了多个主题的集体支持系列活动,并对个别幼儿进行回应和支持。在集体活动结束后,研究者会立即和幼儿分享当天的“学习故事”,引导幼儿进行同伴间的互动交流,说明这些带有积极评价效果的影响和语言,对幼儿对认知、身体、同伴接纳自我概念以及教师接纳自我概念都有积极的促进效果。
........................

结语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能够让孩子内力觉醒,获得一生幸福的能力。幼儿时期正是自我概念、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的心理状态很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身心健康,一辈子的幸福感。如何幸福?需要思考如何在幼儿园让孩子做到自信(效能感)、自律(意志力)、自爱(界线感)地生活?经过研究发现:(1)教师运用“学习故事”能够促进大班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尤其对社会接纳自我概念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运用“学习故事”促进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存在着性别差异,对男生的幼儿自我概念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在实施学习故事干预时应更加关注并支持女生的发展。“学习故事”是一种拥有多元评价功能和辅助课程生成的评价系统。“学习故事”与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新趋势相适应,能够支持幼儿拥有内在的能量——良好的自我概念、学习品质;能够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提升专业水平,重拾专业信仰;改善师幼关系使教师成为了幼儿的知音,提升教师及幼儿的幸福感。在研究过程中“学习故事”使研究者把有意义的事变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变得有意义,提升了专业理论和实践水平,获得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