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幼儿园地方文化课程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4578 论文编号:sb2018012218572719461 日期:2018-01-30 来源:硕博论文网
一、引 言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中央政府层多次指出,在当前的时发表展过程中,要想使我国的综合实力得到大幅度地提升,在世界舞台中具有更高的影响力,一定要不断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提升文化产业基础,建立文化产业集群,进而提升我国在参与国际竞争过程中的综合竞争能力。所以,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与建设的大方向上,要始终坚持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产业,不断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建立更加多样化的文化形式与文化内容。而在建设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幼儿教育是最为基础的环节,也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001 年 9 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该文件对当前我国幼儿教育的内容、目标与方向提出了有效地指导,具体来说,该文件提出幼儿园应当与家长、社区及当地教育资源展开相关地沟通与交流,从而推动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相关资源的优势,从而为幼儿的学习与成长营造更加积极的环境。①并鼓励幼儿园要有效结合多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切实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让幼儿真实地体会到社会的进步,从而使幼儿对国家今后的发展拥有更加美好的期待。②2012 年 10 月,我国教育部又发布了《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该建议文件对我国幼儿教育的方向与内容提供了极大的参考。该文件指出,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要尽量掌握家乡的方言,此外,幼儿还应当对家乡的节日、风俗习惯等有较为详细地了解,从而使幼儿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不同地区所具备的文化魅力与文化底蕴,让幼儿从小在这些浓郁的文化气氛中得到更加积极地成长。①《纲要》、《指南》的颁布使地方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全国各个地区的幼儿园积极地开展了起来,从而使我国地区教育取得了更加显著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地区教育与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
 
(二)相关概念界定
目前,学界对幼儿园课程还没有明确的定论,因为即便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存在许多共通的地方,然而幼儿教育阶段与其他教育阶段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最为显著的地方在于,幼儿教育需要对幼儿的实际发展特征与发展状况展开重点的考虑,针对幼儿的成长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因此在开展幼儿教育时,需要对幼儿自身的发展状况与知识接受程度展开深入地探讨。①截止至目前,我国学者仍未对幼儿园课程内容及相关资源得出比较中肯的结论,不同学者的观点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李炙檬(2004)指出,幼儿教育过程中的课程资源主要指的是,在幼儿教育活动过程中不断积累的相关资源,因此,相关的教育资源是开展幼儿教育内容的前提,也是幼儿教育的基础。②宋慧(2015)提出,幼儿园课程资源包括进行幼儿教育活动中所需要用到的自然资源、物力资源、人力资源等。③而李姝婧(2015)则表示,幼儿园课程资源应当是指涵盖在幼儿教育内容制定中所使用的所有资源。④通过上述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幼儿园课程资源具体指的是,幼儿园内的教师按照当地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为推动幼儿健康成长,促进幼儿积极发展,帮助幼儿获得相关知识内容的所有资源。通常情况下,地方文化具体指的是,同当地有着紧密联系的文化内容。一般来说其范围有限,并可能与整个社会的主流文化不同或为其分支。张涛(2012)认为,地方文化表示在该地区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逐渐产生的与人类生活有着紧密关联的精神与物质内容的综合。⑤陈艳宇(2007)表示,基于地方文化的特征与内涵,其具备十分显著的随机性。⑥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所述的地方文化具体指的是当地居民在经过不断地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所不断累积的,同当地生活有着十分紧密联系的精神与物质的综合,具体包括当地的风俗习惯、特色娱乐活动、文化产品、饮食文化、特色建筑、遗迹等。
.........
 
二、天水地方文化课程资源的解析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陇中黄土高原与陇南山地的过渡地带,是我国版图的几何中心。介于北纬 34°05′~35°10′和东经 104°35′~106°44′之间。东西长 197 公里,南北宽 122 公里,面积 14325 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 3.2%,下辖两区五县。①天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大地湾遗址发掘证明,早在 7800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史传人类始祖伏羲、女娲就出生在这里,因而被称为“羲皇故里”,成为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历史上的天水,以桑麻翳野、都邑殷阜、经济发达、文化鼎盛、英才辈出而闻名,今日的天水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着极其丰富的地方文化课程资源。
 
(一)天水地方文化课程资源的内容
天水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矿产资源、土壤资源、动植物资源和淡水资源蕴藏丰富。天水的矿产资源可分为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两大类,如铁、铜、白云岩等。天水主要有温带草原黑垆土、黄绵土区和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两个植被土壤区,天然森林资源拥有水杉、银杏、金钱松等大量珍贵树种,生存着羚牛、梅花鹿、红腹锦鸡等许多珍禽异兽。天水北部地区为黄河水系的渭河流域,南部地区为长江水系的嘉陵江流域,境内的葫芦河、白家河等保障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流经市区的藉河更为大人和儿童提供了嬉戏、游玩、划船、赏鱼、逗鹅的休闲娱乐场所。天水有古老而丰富的人文历史,珍贵而众多的文物古迹。史前文化遗址以大地湾遗址为中心,包括秦州师赵村遗址、麦积柴家坪遗址等;和伏羲文化相关的有卦台山、伏羲庙等一批古建筑;先秦文化遗址有麦积放马滩、甘谷毛家坪等;还有天水关、街亭、诸葛军垒等一批三国古战场遗址;石窟文化有以麦积山石窟为代表的包括甘谷大像山石窟、武山水帘洞石窟等组成的石窟艺术走廊。同时,还有南郭寺、玉泉观、李广墓、胡氏民居等一批名寺名观和名居名墓。这些遍布全市的名胜古迹为天水幼儿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见证,也为当地幼儿园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课程资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二)天水地方文化课程资源的特征
通过对天水市各个地区的文化资源展开充分的调查与搜集,笔者表示,天水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具备多样性、群众性、地域性、教育性等四个方面的特征。通过对天水地方文化课程资源的详尽了解发现,真可谓是形式多样,异彩纷呈。从物质文化课程资源中的自然资源、名胜古迹、民居建筑、饮食小吃到精神文化课程资源中的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文娱活动、民间游戏、民间风俗和传统节日习俗,不胜枚举。多种多样的地方文化资源为天水地区的幼儿园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幼儿园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特色、师资水平、幼儿需求来进行开发利用,为幼儿园的特色化发展开辟广阔的提升空间。地方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是直接来自群众生活、反映群众生活的文化,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无论是其包含的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带有浓郁的群众生活气息。如天水民间歌谣《务农田》,其内容形象地再现了天水农民按季节种豌豆、锄麦、割麦、碾场、种麦、收菜、冬储的群众劳动生活。幼儿在群众生活中也经常能接触到地方文化,比如:看到的天水民居的建筑特点、过节时的传统习俗、平常吃的地方风味小吃、大人讲述的民间传说故事、教唱的民间童谣、节日庙会时看到的民间工艺品等。可见,群众生活中的地方文化资源与幼儿紧密相连,源自群众生活中的地方文化开启了幼儿对群众生活的好奇心,这种文化将不再是晦涩、抽象的文化,而是群众文化生活。
..........
 
三、天水市幼儿园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分析......21
(一)天水市幼儿园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现状........21
1.当地幼儿教师对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认知现状.....21
2.当地幼儿园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内容的现状....23
3.当地幼儿园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具体方式的现状.....26
(二)天水市幼儿园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26
1.开发利用取得的成果...........26
2.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29
3.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1
四、天水市幼儿园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课程资源的对策与措施......35
(一)教育主管部门方面.....35
1.多渠道加大支持力度...........35
2.尽快出台相关帮扶措施.......35
3.积极构建多方互动平台.......36
(二)幼儿园方面........36
1.从多种模式、多个方面对教师展开培养......36
2.建立良好有序的开发利用机制....37
3.依托社会资源进行合作性开发利用.....37
(三)幼儿教师方面....42
 
四、天水市幼儿园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课程资源的对策与措施
 
通过笔者针对当前情况下天水市幼儿园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分析可以得出,虽然已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问题也较为显著,存在众多弊端,基于此,本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一)教育主管部门方面
首先,天水市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当地幼儿园的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为相关活动提供更多的资金,通过相应的财政支持,为教师开展相关活动予以鼓励,同时政府还应当出台相关的措施,对大力开展相应活动并获得一定成就的教师提供奖励,从而建立促进教师开发利用当地地方文化课程资源的政策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其次,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不断提升当地幼儿教师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课程资源的积极性,通过颁布相应的政策文件,对相关活动提供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从而确保相关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地开发利用。最后,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应启动当地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相关课题、项目研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科研培训,对开发利用成果显著的幼儿园或教师个人予以奖励,并在地区内进行成果展示、经验分享,以促进当地幼儿园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整体提升。相关教育主管部门还应当有效地发挥其所具备的职能优势,积极构建幼儿园、社区、家庭、高校研究机构、文化部门、地方文化研究者、其他相关部门、社会团体等多方互动的平台,通过多个层次,多个角度,为当地幼儿园的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设立多种模式、渠道与理念。例如,以教育主管部门为主体,协调幼儿园、高校、文化部门之间的合作,为当地幼儿园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课程资源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资源的共享,从而提高开发利用的有效性。另外,还应积极和发达地区的幼教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当地的教师尽可能多地提供外出参观培训学习的机会,让当地地方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大幅度提高。
...........
 
结 语
 
本研究首先对天水地方文化课程资源进行了解析,详细阐述了其内容、特征及其蕴含的教育意义。随后,本研究展开了对天水市幼儿园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分析,具体包括,幼儿园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现状,例如当地幼儿教师对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认知现状,当地幼儿园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内容的现状,以及幼儿园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具体方式的现状。随后对天水市幼儿园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展开分析,主要涉及开发利用取得的成果,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发利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接下来,本研究对天水市幼儿园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措施展开探讨,首先,在教育主管部门方面,应多渠道加大支持力度,尽快出台相关帮扶措施,并积极构建多方互动平台;其次,在幼儿园方面,从多种模式、多个方面对教师展开培养,建立良好有序的开发利用机制,并依托社会资源进行合作性开发利用;第三,在幼儿教师方面,应当树立积极的开发利用意识,形成科学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努力提升开发利用的专业素养,同时拓展多元化的开发利用方式。通过本研究的分析与探讨,希望对天水市幼儿园地方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有效的参考,帮助相关教育机构及天水市各个幼儿园制定相应的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发展方案,进而推动天水市地方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进程,促进天水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天水市的地方文化得到有效地推广与传承。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各种因素的制约,本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与遗憾,如占有的文献资料不够丰富、调查的样本数量不足、调查范围不够广泛、采访不够细致深入、研究方法单一、研究不够深入、解决问题的策略缺乏创新等,都极大地影响着本研究的结果和水平。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将继续保持对本课题的浓厚兴趣,运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田野追踪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以期提出更为科学、合理、实用、易操作的天水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策略,为天水地区幼儿文化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