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艺术领域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明确提出教师应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培养幼儿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从《指南》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传递了的重要的教育理念那就是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关键的是要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支持和引导幼儿去主动探索和学习。①在实际的绘画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大胆的表现和创造,怎样去鼓励和支持幼儿主动学习呢,这就要求教师在绘画教学中自发的发出支持行为。《指南》还强调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机会和条件,萌发幼儿对美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尊重幼儿的艺术想象和创造,不以成人的标准去评价幼儿。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自主支持的思想意识,能及时地发现幼儿的需要,并发出自主支持行为,给予幼儿相应的支持。 绘画教育对于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很深远的现实意义。幼儿时期语言表达发展还不完善,绘画就成为幼儿表达自己,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绘画教育,能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审美情趣,发展幼儿的个性,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使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自主支持行为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幼儿来说,教师自主支持行为影响更加广泛和深远。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深入,对幼儿园绘画教学中教师自主支持行为也有新的要求。当前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仍缺乏自主支持的意识,难以发出自主支持行为,还有的教师在自主支持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自觉地将自己视为权威的教育者,发出一些控制性行为,导致幼儿在活动中主体性难以发挥;教师对幼儿的绘画心理和内心需求了解的不多,导致在绘画过程中忽略幼儿的内在心理需求;教师耐心倾听幼儿的时间过少等等。基于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自主支持行为存在的问题,探索幼儿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自主支持的现状和基本特征,为改善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实践,提高幼儿园绘画教学的质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是幼儿园绘画教育改革的现实诉求。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朱家雄教授认为:“绘画是指应用色彩、线条和构图,在一个平面上创造出直接可感的,具有一定形状、体积、空间感的艺术形象。”①孔起英教授指出:“绘画教学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使用笔、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艺术形式语言创造出可视的、有空间感的艺术形象,培养幼儿审美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① 刘炎认为,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教师支持、帮助幼儿与幼儿自主学习的统一活动,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一种双边复合活动。② 概括来说,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指的是教师根据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带领幼儿开展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学习绘画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活动,旨在提高幼儿感受美与欣赏美、表现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综上,本研究中的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仅指幼儿园教学计划表上安排的绘画教学活动。不包括美术区角活动、兴趣班或是节日庆祝活动和环境创设中幼儿参与的绘画活动。
.......
二章 研究方案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相比国外的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研究,我国的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研究起步比较较晚,且研究的不够全面和深入。目前,将教师自主支持行为融入到教学的具体领域和情境中的研究并不多见,且研究的范围多集中在大学和中小学。涉及到幼儿教育领域的研究很少,更没有关于幼儿园绘画教学领域的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了解 Z 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 Z 幼儿园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分布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为教师更好地贯彻和践行《指南》精神,支持幼儿自主性的发挥,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提出相应的建议。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目的抽样法,选取长沙市 Z 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原因如下:一是该园是一所办学条件优良,历史悠久,有着雄厚师资力量的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该园重视培养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且绘画教学活动开展得很好。二是研究者对 Z 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较熟悉,且交通方便,有利于开展研究。 研究者抽取 Z 幼儿园大、中、小各两个班,每个年龄班分别选择班主任教师教龄在 5 年以下和教龄在 5 年以上两名新熟手进行观察。每名教师观察 6 个绘画教学活动,共 36 个绘画教学活动。教师基本情况如下表 2-1:


...........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18
第一节 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分析 .... 18
第二节 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比较 .... 45
一、不同年龄班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比较 ........ 45
二、新手型教师与熟练型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比较 ...... 47
三、不同活动过程中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比较 .... 52
第四章 讨论 ......... 60
第一节 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本土化研究 ...... 60
第二节 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特点 ... 60
一、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类型在绘画教学活动中的分布呈现不均等性 .... 60
二、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有效性高 ........ 61
三、教师自主支持行为呈现一定的差异性 ........ 62
第三节 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影响因素 63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73
第一节 结论 ..... 73
第二节 建议 ...... 74
第四章 讨论
第一节 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本土化研究
本研究中,研究者选取了一所省级示范幼儿园的 6 名教师,对其绘画教学活动进行实际观察。在确定所要观察的自主支持行为类型时,研究者借鉴 Decietal,Flinketal 和 Reeveetal 对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分类,结合研究者在幼儿园的实际观察,确定了观察的行为类型。研究者发现幼儿园教师的自主支持行为与国外教师的自主支持行为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但除了教师对幼儿座位的安排这一行为。研究者在观察中并未发现幼儿园教师出现此行为。究其原因是通常在幼儿入园一段时间后,教师根据对幼儿的观察,会给幼儿安排好座位。幼儿慢慢也能记住自己坐哪里。这样,在绘画活动开始前座位教师早已安排好,就不存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去安排幼儿的座位了。 近年来,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做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相关研究。鉴于研究者观察的结果和国内外教师文化的差异,研究者认为今后教师自主支持行为本土化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研究人员可通过对教师访谈、走进课堂实际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地了解现阶段国内教育体制下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具体表现及特征,为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可操作化提供基础。第二,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理论和观察表,并结合调查分析的结果,明确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分类,为编制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测评工具提供科学依据。第三,扩大研究的群体范围,国内现有的观察研究多停留在初中年级的教师群体上,而幼儿园、小学、高中、大学教师自主支持行为很少,这些教师的自主支持行为表现及特征表现与初中是否有不同,则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
结论
本研究通过量的分析和质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 Z 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自主支持行为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
1.Z 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现状。从行为的数量上看,本研究统计教师自主支持行为共 560 次,这十种行为出现的次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教师表扬幼儿作为对他们信息的反馈、教师回应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办事、教师询问幼儿想要什么、教师倾听行为、教师给幼儿提供暗示或提示、教师给幼儿提供鼓励、教师提供幼儿行动的理由、教师给幼儿讨论的时间、教师对幼儿传递观点采纳的陈述。从行为的结果上看,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结果以幼儿接受为主。
2.Z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比较。本研究从不同年龄班、新手型教师和熟练型教师、不同活动过程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不同年龄班教师自主支持行为总体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新手型教师和熟练型教师的自主支持行为整体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十种行为中,新手型教师和熟练型教师在询问幼儿想要什么行为、给幼儿提供讨论的时间行为、给幼儿提供鼓励行为、对幼儿传递观点采纳的陈述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活动过程的教师自主支持行为整体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十种行为中,除了给幼儿提供行动的理由行为和对幼儿传递观点采纳的陈述行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八项行为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3.Z 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特点。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分布呈现不均等性。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有效性较高。不同年龄班、新手型教师和熟练型教师、不同活动过程的教师自主支持行为存在差异性。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