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业板财务现状实例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gg 点击次数:118
论文字数:38000 论文编号:sb201301081319075634 日期:2013-01-09 来源:硕博论文网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以知识密集型技术为基础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准,21 世纪更是一个高新技术产业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面对知识经济,各国政府开始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立足提升本国核心竞争力以及自主创新的能力,纷纷开始设立一种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方便的融资渠道,同时为风险资本营造一个正常退出机制的二板市场,即创业板市场。它以成长型的创业企业为服务对象,重点支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上市。
我国在“科教兴国”战略下,开始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我国新经济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小型成长性企业充满活力,逐渐成为构成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的实践尤其是美国的纳斯达克(NASDAQ)市场的成功经验,为我国设立创业板市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1998 年 6 月,国家科技部有关人员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的专家共同组成了“中国科技创业投资机制研究”课题组,以完成由国务院交办的“中国创业投资体系设计”的任务。由此,标志着对中国创业板市场有关政策的研讨正式起步。1999 年 8 月 20 日,《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出台,标志着有关创业板的研究开始进入具体政策的研究制定阶段。直至 2009 年 10 月 23 日,创业板市场正式开板,首批 28 家上市公司于 10 月 30 日挂牌上市交易。历经近十载,终于破茧化蝶。姗姗来迟的创业板承载了太多希望和期待,它打开了一扇为中小企业服务,为自主创新蓄力,甚至是为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动力的窗。发展至今(截至 2012 年 4 月 25 日),我国的创业板市场已运行了近两年半的时间,期间共有 311 家上市企业,总市值约达 7,903..75 亿元,总体运行平稳健康。但是,由于中国的证券市场本身就是一个新兴的、不成熟的市场,创业板市场的上市公司更显现出新兴、不成熟的特点,因此我国创业板市场的设立,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挑战,随着上市企业的不断增加,创业板市场的规模日益壮大,问题也慢慢呈现,不只是与国外成熟的创业板市场相比存在差异,与国内其他主要板块的发展状况也存在一定差异。本文从 2009-2011 年度企业财务数据着手,通过对四大板块(深圳主板 A 股、上证 A 股、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的横向纵向对比分析,总结我国创业板目前发展状态,进行原因分析,针对问题提炼进一步完善我国创业板发展的政策建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背景,通过收集我国创业板市场以及其他主要板块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力求通过对比剖析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中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完善我国创业板市场,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增强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竞争的优势的对策和建议,不只为微观个体提供参照,也力求为宏观环境的健全完善添砖加瓦。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在国内特殊的文化与制度背景下,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就经过了一个相对长时间的酝酿过程,随着其不断发展,对于相关具体问题,包括覆盖范围、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争论,不少专家学者或者目光投向了国外成熟创业板发展经验的吸收借鉴上,或者仅单一探讨我国创业板内部的发展状况,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大环境为背景,通过探讨对比同一环境下不同板块的发展指标,来剖析创业板市场更完善的发展策略的分析并不多见。创业板市场的发展与主板市场、二板市场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我国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市场发展相对完善,通过近三年财务数据的对比分析,不仅有利于创业板市场发展的路径选择理论的完善,而且对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背景下,如何更好的吸取其他板块发展经验的理论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2 相关概念界定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相关概念界定
创业板是在主板之外成立的中小企业股票交易市场,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往往成立时间短、规模较小,业绩也不突出,但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创业板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资本规模的要求降低了门槛,但对信息披露和业主范围要求相当严格。其设立的主要目的为:为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渠道;通过市场机制,有效评价创业资产价值,促进知识与资本的结合,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为风险投资基金提供“出口”,分散风险投资的风险,促进高科技投资的良性循环,提高高科技投资资源的流动和使用效率;增加创新企业股份的流动性,便于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等,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价值创造;促进企业规范运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1.2 首次公开发行(IPO)
股票的发行通常可分为公开发行和私募发行。股票公开发行又称公募,是指发行人通过中介机构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广泛地发售股票。私募发行又称不公开发行或内部发行,是面向少数特定投资人发行股票的方式。发行对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个人投资者,如公司老股东或发行人自己的员工;另一类是机构投资者,如大的金融机构或与发行人有密切往来关系的企业等。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即首次公开发行,是指那些前景看好的公司(公众公司或者私有公司),在承销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及资产评估公司等中介机构的帮助下,首次在股票市场向潜在的投资者发售股份,为拟投资项目的开展筹集资金的行为。大部分公开发行股票由投资银行集团承销,银行按照一定的折扣价从发行方购买,然后以约定的价格出售。


3 样本与统计................ 18-22
    3.1 样本的选择与研究设计.............. 18-19
    3.2 研究设计.............. 19-22
        3.2.1 所选财务指标的依据及内容.............. 19-21
        3.2.2 研究方法.............. 21-22
4 我国创业板财务状况实证研究.............. 22-48
    4.1 整体分析.............. 22-31
    4.2 分行业分析 ..............31-45
        4.2.1 盈利能力分析..............31-34
        4.2.2 偿债能力分析.............. 34-37
        4.2.3 营运能力分析..............37-42
        4.2.4 成长能力分析 ..............42-43
5 完善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建议.............. 48-53
    5.1 国家需进一步完善创业板监管制度 ..............48-49
    5.2 创业板企业自身需进一步加强日常经营管理.............. 49-50
    5.3 创业板应加强对拟投资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50
    5.4 创业板可适当实行低门槛准入.............. 50-51
5.5 建立成长性信息披露制度.............. 51-53


结论


20 世纪后期,二板市场热潮席卷全球。1971 年美国 NASDAQ 证券市场创立,各国随之争相效仿。如今,纵观世界二板市场,发展良莠不齐,有的已关闭,有的业绩平平,真正成功的只有NASDAQ。2009 年 10 月 23 日,我国创业板市场正式开板,截止目前已成功运行近两年多的时间。上市公司共计 311 家。目前创业板总体业绩 2009-2011 年度出现下滑趋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我国创业板证处于发展阶段,各种制度及运行机制均需逐步完善,并不能通过短时间的业绩来判定我国创业板的发展前景,然而它可以反映出一些问题,我们需从中借鉴并逐步完善相关制度与管理措施,从而促进我国创业板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打造中国的“NASDAQ”,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万兰芳.中国创业板才得理论与实践[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2]张蕊.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王国刚.中国创业板市场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张景安.风险投资与二板市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5]韩志国,段强.创业板与主板:相互排斥还是协调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6]郭锋,卢春泉,姚铮.创业板市场的制度创新[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7] 2007 年全球创业板市场报告[R]..深交所,2008(1).
[8]周少甫,潘娜.香港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的动态相关性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08(6).
[9]袁健红,吴利华.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的因素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3(1).
[10]徐惠珍.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绩效研究[D]江苏大学,2009.


上一篇:跨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的运用探究
下一篇:上市企业财务竞争力全面分析及评论探究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