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自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的发展,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同世界一流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之上。而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与国家的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之上,2015 年 3 月 5 日,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中国制造 2025”国家战略计划,“中国制造 2025”战略的提出,对我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自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的发展,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同世界一流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之上。而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与国家的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之上,2015 年 3 月 5 日,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中国制造 2025”国家战略计划,“中国制造 2025”战略的提出,对我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国家创新指数 2016~2017》报告显示,研发活动最活跃的 40 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国家创新指数进步飞快,已经由第 37 位(2001 年)上升到第 17 位(2016 年)。反映出我国创新能力水平在近 20 年的时间里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创新能力的不断深化,已经由国家宏观战略层次,深入发展到企业微观层面,企业研发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三方专利产出数比例的不断提高都是这一方面的体现。除此之外,该报告对我国近年来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解读:2010~2016 年间,我国科研资金总额投入不断加大,投入的总金额已经从 1000 亿元增长至 8610 亿元,当前科技进步对 GDP 的贡献率超过 50%,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球的 15.6%,研发经费投入仅次于美国。
根据表 1-1 我们不难发现,我国近几年来的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在加大,虽然研发经费的支出增长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人均研发经费增加额总体来看则处于一个上升的趋势,由此不难看出我国对于研发的投入的重视是在不断加强的。

.......................
1.2 研究思路及内容
1.2.1 研究内容
本文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选取 2014 年~2016 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结合使用 SPSS22.0 和 EXCEL 统计软件研究分析经营风险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从而发现二者之间的具体关系;同时本文引入行业创新能力作为调节变量,分析在不同创新能力程度下,企业经营风险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程度是否会有所变化。
全文总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本章主要介绍研发活动的相关背景及意义,同时对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框架及方法进行概括描述,并对本文的独特创新点进行了阐释。
第二章为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本章主要对经营风险、研发投入以及行业创新能力的概念进行界定以及对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梳理,同时阐述三者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三章为研究设计,本章主要根据第二章的理论基础,提出研究假设,选取相关变量,建立经营风险、研发投入和行业创新能力三者之间的回归模型。
第四章为实证研究,本章主要通过实证检验的思路,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第三章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本章首先对经营风险、行业创新能力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待检验完成后进一步将行业创新能力作为调节变量,检验经营风险与研发关系的强弱是否会受到行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第五章为结论与建议,本章根据第四章的实证检验结果对全文进行总结归纳,同时对实证检验过程中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出现的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
..........................
第二章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研发投入
研发投入是为进行研发活动而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企业作为市场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往往是进行研发活动的主力军,研发活动通常表现在产品、服务、工艺及设计等方面的推陈出新,研发活动既可以是持续进行,也可以是间隙中断进行。
根据我国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6 号一无形资产》(2007)准则当中的规定,对于企业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费用化的部分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而符合资本化的部分,应当予以资本化。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主要包括:企业自行开展的研发活动、委托第三方有偿开展的研发活动以及与研发相关的其他活动,针对上述研发活动,上市公司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对上述研发活动产生的各项支出进行披露。当前国内外学者通常以研发投入强度来衡量研发投入的大小,研发投入强度的表示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分别是:研发投入/营业收入、研发人员/员工总数、研发投入/新产品销售收入、研发投入/市场价值。
2.1.2 经营风险
阮平南等(1999)认为企业经营风险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预期后果估计中较为不利一面的或然性,简单的说,经营风险是给企业带来负面后果的概率,这个风险既包括外部环境变化而产生的风险,又包括因为企业内部为获取利润而产生的风险。
胡振兴(2010)站在筹资者的角度来看,结合风险形成的成因,把经营风险分为广义的经营风险与狭义的经营风险,广义的经营风险包括经营战略风险、经营行为风险和经营环境风险,指的是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事项将产生的所有风险;狭义的风险则是企业供产销环节带来的商业风险。
经营风险是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带来的风险,体现于企业整个的供产销环节,因此,本文认为,经营风险主要是狭义上的经营风险。
.........................
2.2 理论基础
2.2.1 技术溢出理论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技术溢出理论应运而生,在全球化进程中,跨国公司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及原材料,在这些国家建立分公司,并对其进行投资。在投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一定的技术转移,这种技术转移虽然有限,但是能够改善本国该行业的技术水平,缩短技术积累周期,有助于后续的研究与开发,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而言,能够带来外部效益,较为明显的推动本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这种现象即为技术溢出效应。
当前,随着供给侧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专利技术快速增长,与之相对应的是专利技术的一系列转让及授权。在这一过程中,无法获得最先进技术专利的企业,在市场倒逼影响下,无疑会通过研发来解决该问题,努力占据未来发展先机,这最终会在行业内形成良好互动。同时,行业中独角兽对关键技术的持有,会影响行业其他竞争者的研发进程。
技术溢出理论对于本文的指导意义在于:伴随着行业中新专利技术的不断研发发明,会在一定周期时间内在本行业领域产生溢出。例如,某科技企业宣布研发掌握了某新型技术,本领域产生震动,随后,该领域另一家实力雄厚公司成立专门研发团队,对其进行借鉴学习,并进行再创新。不久之后,该领域其他公司都迅速得到了掌握。竞争在利益企业与产生技术企业之间展开,即技术产生了溢出效应。
信号传递理论是对有效市场假说的进一步扩展,该理论认为当企业向市场传递出不同的股利分配政策时,将会在市场产生不同的影响:利好的股利政策将会在市场产生正面影响,而利空的股利政策则会带来负面的反应,从而对公司股价产生较大的影响。信号传递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披露的信息不仅仅局限于股利政策信息的披露,投资者也不再可能依据股利政策来判断是否应该对该企业进行投资,此时理性的投资者往往会从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来对公司的价值进行评估,而企业强大竞争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研发能力。
........................
第三章 研究设计..............................18
3.1 假设提出..............................18
3.1.1 经营风险对研发投入的影响................................18
3.1.2 行业创新能力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19
第四章 实证分析..............................30
4.1 描述性统计.........................30
4.1.1 研发投入描述性统计............................30
4.1.2 经营风险描述性统计..............................30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41
5.1 结论.............................41
5.2 建议..........................42
第四章 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4.1.1 研发投入描述性统计
本文对筛选的41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从研发资金投入强度与研发人员投入强度两个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
1.2 研究思路及内容
1.2.1 研究内容
本文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选取 2014 年~2016 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结合使用 SPSS22.0 和 EXCEL 统计软件研究分析经营风险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从而发现二者之间的具体关系;同时本文引入行业创新能力作为调节变量,分析在不同创新能力程度下,企业经营风险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程度是否会有所变化。
全文总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本章主要介绍研发活动的相关背景及意义,同时对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框架及方法进行概括描述,并对本文的独特创新点进行了阐释。
第二章为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本章主要对经营风险、研发投入以及行业创新能力的概念进行界定以及对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梳理,同时阐述三者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三章为研究设计,本章主要根据第二章的理论基础,提出研究假设,选取相关变量,建立经营风险、研发投入和行业创新能力三者之间的回归模型。
第四章为实证研究,本章主要通过实证检验的思路,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第三章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本章首先对经营风险、行业创新能力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待检验完成后进一步将行业创新能力作为调节变量,检验经营风险与研发关系的强弱是否会受到行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第五章为结论与建议,本章根据第四章的实证检验结果对全文进行总结归纳,同时对实证检验过程中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出现的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
..........................
第二章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研发投入
研发投入是为进行研发活动而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企业作为市场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往往是进行研发活动的主力军,研发活动通常表现在产品、服务、工艺及设计等方面的推陈出新,研发活动既可以是持续进行,也可以是间隙中断进行。
根据我国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6 号一无形资产》(2007)准则当中的规定,对于企业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费用化的部分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而符合资本化的部分,应当予以资本化。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主要包括:企业自行开展的研发活动、委托第三方有偿开展的研发活动以及与研发相关的其他活动,针对上述研发活动,上市公司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对上述研发活动产生的各项支出进行披露。当前国内外学者通常以研发投入强度来衡量研发投入的大小,研发投入强度的表示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分别是:研发投入/营业收入、研发人员/员工总数、研发投入/新产品销售收入、研发投入/市场价值。
2.1.2 经营风险
阮平南等(1999)认为企业经营风险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预期后果估计中较为不利一面的或然性,简单的说,经营风险是给企业带来负面后果的概率,这个风险既包括外部环境变化而产生的风险,又包括因为企业内部为获取利润而产生的风险。
胡振兴(2010)站在筹资者的角度来看,结合风险形成的成因,把经营风险分为广义的经营风险与狭义的经营风险,广义的经营风险包括经营战略风险、经营行为风险和经营环境风险,指的是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事项将产生的所有风险;狭义的风险则是企业供产销环节带来的商业风险。
经营风险是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带来的风险,体现于企业整个的供产销环节,因此,本文认为,经营风险主要是狭义上的经营风险。
.........................
2.2 理论基础
2.2.1 技术溢出理论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技术溢出理论应运而生,在全球化进程中,跨国公司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及原材料,在这些国家建立分公司,并对其进行投资。在投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一定的技术转移,这种技术转移虽然有限,但是能够改善本国该行业的技术水平,缩短技术积累周期,有助于后续的研究与开发,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而言,能够带来外部效益,较为明显的推动本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这种现象即为技术溢出效应。
当前,随着供给侧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专利技术快速增长,与之相对应的是专利技术的一系列转让及授权。在这一过程中,无法获得最先进技术专利的企业,在市场倒逼影响下,无疑会通过研发来解决该问题,努力占据未来发展先机,这最终会在行业内形成良好互动。同时,行业中独角兽对关键技术的持有,会影响行业其他竞争者的研发进程。
技术溢出理论对于本文的指导意义在于:伴随着行业中新专利技术的不断研发发明,会在一定周期时间内在本行业领域产生溢出。例如,某科技企业宣布研发掌握了某新型技术,本领域产生震动,随后,该领域另一家实力雄厚公司成立专门研发团队,对其进行借鉴学习,并进行再创新。不久之后,该领域其他公司都迅速得到了掌握。竞争在利益企业与产生技术企业之间展开,即技术产生了溢出效应。
信号传递理论是对有效市场假说的进一步扩展,该理论认为当企业向市场传递出不同的股利分配政策时,将会在市场产生不同的影响:利好的股利政策将会在市场产生正面影响,而利空的股利政策则会带来负面的反应,从而对公司股价产生较大的影响。信号传递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披露的信息不仅仅局限于股利政策信息的披露,投资者也不再可能依据股利政策来判断是否应该对该企业进行投资,此时理性的投资者往往会从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来对公司的价值进行评估,而企业强大竞争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研发能力。
........................
第三章 研究设计..............................18
3.1 假设提出..............................18
3.1.1 经营风险对研发投入的影响................................18
3.1.2 行业创新能力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19
第四章 实证分析..............................30
4.1 描述性统计.........................30
4.1.1 研发投入描述性统计............................30
4.1.2 经营风险描述性统计..............................30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41
5.1 结论.............................41
5.2 建议..........................42
第四章 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4.1.1 研发投入描述性统计
本文对筛选的41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从研发资金投入强度与研发人员投入强度两个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表 4-1 揭示了本文所选样本研发投入的总体情况,研发资金投入强度最小值为 0,三年来最大值为 72.75%,同时,从表中不难发现,2014~2016 三年中,创业板研发资金投入强度均值维持在 7%左右,根据国际标准,若高技术企业的研发投资强度低于 1%是难以生存的,若保持 2%左右时也只是可以勉强维持生存,只有当研发投资强度超过 5%时才是具有竞争力的,因此创业板的竞争能力优势明显,另一方面,
,研发人员投入强度最小值为 0,最大值为 92.22%,三年来的均值在 21%左右,从这一点上面也不难发现,
创业板企业在研发投入上投入的力度较大。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本文选取 2014 年~2016 年创业板数据研究企业经营风险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同时结合行业创新能力这个影响研发投入的外部因素,同时运用 SPSS22.0 统计软件,分别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从而得出行业创新能力、经营风险和研发投入三者之间的关系:
(1)创业板上市公司经营风险水平差距较大。创业板自开通以来,在其上市的公司同时兼具高成长性与高风险的特点,本文选取经营杠杆系数作为衡量经营风险的标准,系数越大则经营风险越大,从前文的描述性统计中可以看到,创业板经营杠杆系数最大的为 640.99,最小仅为-156.026,由此足以说明创业板企业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即使剔除样本异常值的影响,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仍然有较大的波动。
(2)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水平较高。本文在对研发投入进行说明时,根据国际惯例与前人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从研发资金的投入强度和研发人员的投入强度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创业板在 2014~2016 年的三年中,研发资金投入强度均值为 7%,研发人员投入强度均值维持在 22%左右的水平,这两项指标均高于主板上市的企业。
(3)行业创新能力行业间差距较大。本文主要从行业间的投入和产出两个维度来计算行业创新能力水平,经过计算,行业间的创新能力水平差异较大,在创业板中,创新能力最高的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创新能力最弱的行业为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有创新投入产出活动的企业多集中于制造业当中。
(4)整体而言,经营风险对研发投入具有负相关影响。本文假设提出经营风险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呈反方向变化,在第四章实证部分已经得到证实,经营风险主要反映出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决策过程中遇到所遇到的一系列风险,选取的经营杠杆系数指标主要从企业的经营收入、息税前利润等方面进行考虑综合计算得到。如果企业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较弱,则会对其研发投入产生较大的影响,当进一步检测经营风险对研发投入的时间影响时,经营风险对研发投入强度存在两期滞后,而经营风险对研发人员投入强度则不存在滞后性,因此,经营风险负向影响企业研发投入,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印证本文假设 1。
参考文献(略)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本文选取 2014 年~2016 年创业板数据研究企业经营风险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同时结合行业创新能力这个影响研发投入的外部因素,同时运用 SPSS22.0 统计软件,分别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从而得出行业创新能力、经营风险和研发投入三者之间的关系:
(1)创业板上市公司经营风险水平差距较大。创业板自开通以来,在其上市的公司同时兼具高成长性与高风险的特点,本文选取经营杠杆系数作为衡量经营风险的标准,系数越大则经营风险越大,从前文的描述性统计中可以看到,创业板经营杠杆系数最大的为 640.99,最小仅为-156.026,由此足以说明创业板企业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即使剔除样本异常值的影响,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仍然有较大的波动。
(2)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水平较高。本文在对研发投入进行说明时,根据国际惯例与前人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从研发资金的投入强度和研发人员的投入强度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创业板在 2014~2016 年的三年中,研发资金投入强度均值为 7%,研发人员投入强度均值维持在 22%左右的水平,这两项指标均高于主板上市的企业。
(3)行业创新能力行业间差距较大。本文主要从行业间的投入和产出两个维度来计算行业创新能力水平,经过计算,行业间的创新能力水平差异较大,在创业板中,创新能力最高的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创新能力最弱的行业为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有创新投入产出活动的企业多集中于制造业当中。
(4)整体而言,经营风险对研发投入具有负相关影响。本文假设提出经营风险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呈反方向变化,在第四章实证部分已经得到证实,经营风险主要反映出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决策过程中遇到所遇到的一系列风险,选取的经营杠杆系数指标主要从企业的经营收入、息税前利润等方面进行考虑综合计算得到。如果企业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较弱,则会对其研发投入产生较大的影响,当进一步检测经营风险对研发投入的时间影响时,经营风险对研发投入强度存在两期滞后,而经营风险对研发人员投入强度则不存在滞后性,因此,经营风险负向影响企业研发投入,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印证本文假设 1。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