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企业财务重述市场效应之实例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gg 点击次数:196
论文字数:32500 论文编号:sb201301191109055905 日期:2013-01-21 来源:硕博论文网

1. 前言


1.1问题的提出
自从美国司法机构宣布安然公司倒闭、投资者遭受到巨额股价损失之后,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的信心也发生了极大的锐减。安然公司破产以后,更多的上市公司会计丑闻及财务报表重述导致投资者对财务报表的不信任程度进-步加剧,例如世通公司、泰科公司、施乐公司等。在投资者质疑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加剧的同时,美国会计界、审计界及国会在2002年发起了-系列政治及立法行动,旨在改革上市公司的监管与披露制度,进而导致了2002年7月30日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签署并且成为法律。财务重述制度是上市公司所特有的制度,上市公司应该对己经发布的财务报告负有法律责任。因此,当发现已经公布的财务报告存在错误时,必须采用-定的方式进行修正性申明,以使财务报告使用者注意。2005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的第154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http://sblunwen.com/cjcwgllw/ StatementofFinancialAccountingStandardsNo.154,简称SFAs154)代替了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第20号意见书(AceountingChangesandErroreorrections—ar印laeementofAPBopinionNo.ZoandFASBstatementNO.3)。第154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对财务重述的定义是:“修正前期发布的财务报告以反映这些报告中存在的差错被更正的过程。”财务重述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因为安然公司事件给资本市场的巨大冲击,引发了较为严重的信任危机,这对美国会计学界无疑是-次空前绝后的“灭顶之灾”。2001年安然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报告,宣布由于隐藏债务以及虚增利润等问题,准备重新表述1997-2000年度的财务报告,这-财务重述行为揭示了该公司破产、680亿美元的股票市场价值短期内烟消云散。此后,世界通信、施乐等大型公司也相继进行了财务重述,大幅下调了以前年度报告的盈余数字。这些大型公司财务重述的现象沉重的打击了美国资本市场,引起了监管部门以及学术界对财务重述现象的深刻反思。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全球财务重述现象也越来越多。


很多证据表明,财务重述现象极大地损害了投资者、股东的利益,以至严重地侵害了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信任。因为管理层可以将负面新闻的负面延迟在-段时间,也就是-定的期限对利润进行操纵。所以,Hall(2002)说,财务重述现象给财务报表使用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通常意义上,大众投资者通常是依靠财务报表信息及审计师的审计信息来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休伦咨询集团2003年10月的归类,1998年至2002年,这五年间向SEC申请财务重述的公司中,其中约20.4%可以归因于收入的确认问题,这无疑对会计盈余产生直接的影响。公司管理层可以通过提前确认营业收入或者不正确的核算来进行盈余管理。而广大投资者似乎对盈利数字颇为敏感。ArthurLevitt(2000)是SEC的主席,在-次联邦储备银行会议中说:高质量的财务信息是资本市场的血液。但是若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所发布的财务信息持怀疑态度,投资者的信心将会殆尽,进而导致流动性逐渐消失,资金枯竭,公正而有序的资本市场将不复存在。因为审计过的财务信息重新表述,会导致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同时信任程度急剧下降。尽管财务重述后的信息有望降低不确定性,但是公司过去、现在及未来的其他财务信息的不确定性在增加,甚至投资者会质疑公司是否还会发生财务报表重述。由于财务报表的不可靠,投资者会意识到他们所面临着更大风险的资金分配决策。
美国审计总署GAO(2002)指出,在公司内部宣称将要重新表述先前已经报出的财务信息时的交易前-日至后-个交易日这段期间,财务重述公司的投资者将会承受-9.5%的超额累计报酬率。在重述前的,60天至重述后的60天里,投资者的超额累计报酬率将会增长为-18.2%。Dechow(1994)表明,通常情况下股票收益率和会计盈余的相关性高于股票收益率和现金流量的相关性。她认为,虽然现金流量与会计盈余的相关性从长期看是稳定且递增的,但是会计盈余仍占据主导地位;Dechow(1994)解释道:现金流量通常会带来时滞和匹配问题,-并且不太能反映公司的真实业绩。也就是说,投资者更多的是依靠收入而非现金流量去评估公司的价值。尽管如此,然而当则-务重述给投资者带来了更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那么投资者是否会依靠现金流量指标去评估重述公司价值?投资者是否会因认为重述后的财务报告依旧缺乏可靠性而不再依赖于会计盈余信息?回答这些问题可以深入了解到投资者是如何运用财务信息来协助他们做出资本分配决策的。


2.文献综述


2.1国外研究现状
DefondandJiambalvo(1991)研究表明,财务重述公司具有较低的盈利增长率,是因为这些公司的所有权通常比较分散且较少设置审计委员会。但是几chardsonetal.(2002)研究了1997年至2000年的财务重述公司,发现财务重述公司大多数是高速增长的公司,因为这些公司处于达到或者超过分析师预测的压力之年,他们未得出财务重述公司和非财务重述公司在盈利性方面有显著差异的结论。Desaietal.(2004)的研究证明,老练的投资者常常利用会计信息尤其是较高的总应计项目及其组成部分来验证低的会计信息质量,他们认为由于短线操纵模式和高的盈余相关,会计信息可以用于预测财务重述。Efendietal.(2004)研究发现,短线投资者通常可以区分哪些公司财务有问题并且在财务重述之前卖空口Hribaretal,(2000)则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比非机构投资者在使用会计信息和预测会计舞弊方面,更加具有资源优势。他们将机构投资者分为三类’:短暂式、专业式和准索引式,并且发现这三种类型的投资者比非机构投资者在季度报告期间更早的抛售其所持有的财务重述公司股票。另外,致力于短期收益的短暂式机构投资者似乎更有能力预测财务重述,并且在重述前处置其所持股份。


3.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4-41
    3.1 财务重述概述..................... 34-37
        3.1.1 财务重述的概念..................... 34-35
        3.1.2 财务重述制度的发展 .....................35-37
    3.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7-41
        3.2.1 理论基础 .....................37-39
        3.2.2 研究假设..................... 39-41
4. 实证研究 .....................41-57
    4.1 研究方法与模型 .....................41-45
        4.1.1 研究方法 .....................41
        4.1.2 模型选择..................... 41-45
    4.2 样本与数据 .....................45-47
        4.2.1 样本选择 .....................45
        4.2.2 数据来源..................... 45-46
        4.2.3 数据处理方法..................... 46-47
    4.3 实证分析结果 .....................47-57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7-54
        4.3.2 回归分析..................... 54-57
5. 结论与启示..................... 57-65
    5.1 研究结论 .....................57
    5.2 政策性建议..................... 57-62 
    5.3 本文的局限性 .....................62-63
5.4 未来的研究展望..................... 63-65


结论


第一, 本文将财务重述前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股票收益率和会计盈余之间的相关性在财务重述之前较强,财务重述之后变得较弱;股票收益率和现金流量的相关性在财务重述之后显著增加。但是并没有具体研究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波动,这无疑是今后继续研究的重中之重。
第二,本文延续之前的方法,在计算累计超额报酬率时以沪市或者深市的综合指数为正常收益率进行计算,其中的制度变迁、行业特征、宏观经济、地域、公司规模等等因素,并未考虑在内。
第三, 有的企业在发布临时公告的日期是节假日,由于我国的上交所和深交所在周末及节假日是暂停交易的,故股票在节假日是没有具体的开盘价和收盘价可参考。所以,在此种情况下计算市值是从以下个开盘日为事件发生时点,进而财务重述时滞的数据也不够准确;对超额累计报酬率、平均超额报酬率指标的计算也存在无法克服的误差,无疑会给结论带来-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孙爱军,陈小悦.2002.关于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的研究-兼论中国股市的利润驱动特性.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4-29
2吴淑馄,柏杰,席酉民.1998.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的分离与合一—中国上市公司实证分析.经济研究,8:9-11
3于鹏.2007.股权结构与财务重述:来自上市公司的证据.经济研究,9:134-144
4张为国,王霞.2004.中国上市公司会计差错的动因分析.会计研究,4:24~29
5周春生,马光.2005.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财务报表更正.金融研究,11:82-92
6李若山、史学军、谭菊芳.2000.会计信息更正的代价-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盈利预测报告错误分析.财务与会计,4:21-24
7王霞,张为国.2005.财务重述与独立审计质量.审计研究,3:21-24
8朱元午.1997.论国际会计惯例和会计国家特征.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36-41
9黄丽萍,贾长年.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演变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3:80-82.
10周洋,李若山.2007.上市公司年报“补丁”的特征和市场反应.审计研究,4;67-73


上一篇:XBRL理念下财务报告储存与分析系统
下一篇:大学制度改革视角下高校财务风险管控研究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