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研究背景
财务重述是公司自愿或在外部压力下对前期财务报告财务信息进行更正的行为。财务报告是公司公布财务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是投资者重要的信息来源,准确的信息是良好资本市场的基础,高质量的财务信息有助于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真实经营情况并做出正确决策,引导资本合理流动。而财务重述是对前期报告错误或遗漏信息的更正、补充,体现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低质量,不利于资本市场的效率和稳定。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状况呈现出以下特点:
(1)发生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重述事项多样
1997年至2006年间,美国证券市场上进行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数量由90家剧增至1557家,财务重述问题日益严重。在我国证券市场,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数量也呈现增加的趋势,从1999年的24家增加至2005年的195家,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比例波动上升,至2013年达到峰值22.40%,随后重述公司占比保持在10%到20%之间,报告中涉及的重述事项范围较广,如利润调整、成本费用、估值计价、税费及股权等多种会计问题。
(2)财务重述引发关于保护股东权益及提高公司治理能力的思考
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重述主要在两个方面体现出对股东利益的损害:一,低质量的财务信息可能会误导股东决策。股东尤其小股东主要依靠公司披露信息了解公司情况,权衡风险收益,做出相关决策,财务重述行为可以反映前期会计信息的低质量,低质量的财务信息难以引导股东作出最优的决策。二,公司的财务重述行为往往带来负的市场反应,市场价值下滑损害到股东的利益。研究认为财务重述行为源于公司治理的失效,提高公司治理能力有助于上市公司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进而减轻财务重述给股东权益造成的伤害。管理者与股东之间、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上市公司的内、外部治理优化都进入相关分析范围。
......................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将财务重述与及时性相结合,丰富财务重述相关研究
本文从财务重述及时性入手,丰富了财务重述领域的相关研究。现有文献对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重述动机、影响因素、经济后果等方面,内容丰富但较少关注财务重述的信息质量。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质量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相比其他指标,及时性研究是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的主要部分。会计信息及时披露,能够保证财务报告等资料对投资者及其他信息使用者的有用性,增强公司财务信息的透明度,财务重述是上市公司重要的信息披露行为,对财务重述的及时性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选取部分公司治理特征,初步探索其对财务重述及时性的影响
以往研究认为财务重述源于公司治理能力不足,发现多种公司治理特征包括管理者特征及董事会特征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行为都具有影响。本文进一步探索公司治理特征与财务重述信息质量的关系,从及时性的角度探究管理者薪酬、管理者持股比例、大股东持股、独立董事比例与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行为的关系,丰富公司治理特征与财务重述信息质量的相关研究。
......................
2文献综述
2.1财务重述的相关研究
2.1.1国内对财务重述的相关研究
国内财务重述相关研究的侧重点为下列四个方向:对国外财务重述的研究历程进行总结、梳理,对国内公司财务重述基本情况的统计、分析,财务重述与审计,财务重述与公司治理。
(1)对国外财务重述的研究历程进行总结、梳理
王啸、杨正洪及王毅辉、魏志华较早进行相关研究,对美国市场的法律环境、财务重述特征、重述经济后果等进行梳理,结合我国管理现状提出修改重述报告公告方式、制定信息披露专项指引等政策建议。何威将国外的相关文献分为财务重述的原因、特征及经济后果三部分进行总结,并做出研究展望,首先是财务重述研究应与我国各阶段不同制度环境相结合,其次是将行为金融学加入财务重述研究。周晓苏和周琦的整理研究增加了财务重述类型,研究建议更加具体,提出财务重述研究可以向产权性质和盈余管理方向发展。
(2)我国财务重述情况的统计分析
魏志华等研究发现1997-2007年间,A股市场上财务重述公司占比由2.96%升至17.88%,2000年之后的占比几乎都在10%以上,财务重述已成为资本市场上的常见现象。不同的重述公告类型所引起的市场反应也有所差别,所有公告类型中更正公告的比例最高且负面影响最大,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资本市场关注财务重述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姜英兵等对上市公司财务重述2004年至2008年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财务重述关系多种会计问题例如成本费用、估值计价、税费及股权等等,其中利润调减的公告占比最大,每年约为75%,而且公司会对重述时机进行选择因而市场反应不明显。
.....................
2.2会计信息及时性的相关研究
2.2.1国内对会计信息及时性的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对会计信息及时性的研究开始较晚,但研究内容更为丰富。邓顺永发现延迟披露的公司发布的多为坏消息,而且盈余下降程度与公司退迟披露时间具有正比例关系,证实中国市场也存在“好消息早,坏消息晚”的规律。李维安等、巫升柱等研究认为年报披露及时性受到审计意见影响。王建玲、张天西研究表明公司规模及类型、发行股票类型与年报披露及时性相关。朱晓婷、杨世忠对市场反应进行论证,发现相比于晚披露年报公司,早披露年报公司的市场反应更强,认为年报及时性存在信息含量。王雄元等发现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能够反映其透明度和公司盈余管理水平,具有信号效应。修宗峰发现所有权集中度对年报信息披露及时性具有影响,集中度越高披露越及时。李丹和宋衍蘅将年报披露的及时性与可靠性相结合,发现时间压力会使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对年报的可靠性产生影响。王磊等对社会责任与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社会责任评级好的公司信息披露更为及时。
......................
3理论基础及假设提出..........16
3.1概念界定.........16
3.1.1财务重述.........16
3.1.2财务重述报告.............17
4研究设计...........24
4.1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24
4.1.1样本选取............24
4.1.2数据来源..............24
5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28
5.1描述性统计及分析............28
5.1.1财务重述描述性统计及分析..........28
5.1.2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及分析........29
5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5.1描述性统计及分析
本部分首先对2011至2015年间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对本文样本中所涉及的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及分析。
5.1.1财务重述描述性统计及分析
本文对2011至2015年间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时滞情况分析如表5-1所示。

....................
6研究结论及建议
6.1研究结论
本文以2011-2015年深、沪两市进行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根据相关理论与研究,建立模型对公司治理特征与财务重述时滞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管理者薪酬特征、董事会特征与实际控制人性质能够对财务重述及时性产生影响。本文根据第五部分的实证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管理者的薪酬激励越高,公司财务重述时的披露时滞越长
本文的管理者薪酬激励水平由前三大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总额及管理层是否持股进行衡量。管理者薪酬较高或持有公司股权时,其利益受到公司绩效情况及资本市场表现的影响越大。财务重述代表了前期的低质量会计信息,重述方向也以不利居多,往往导致上市公司业绩负向调整或市场表现下滑,进而损害管理者利益,管理者出于自利心理,在面临薪酬或股权利益将遭受损失时,有动机采取措施保护自身利益。管理者通过延迟财务重述,延长了坏消息公布的时间,使具有时间性的薪酬得到保护,争取时间避免股价下跌的利益损失。研究结果显示,管理者薪酬水平较高与持有股份时,企业的财务重述时滞越长。
(2)大股东与财务重述时滞的关系受是否绝对控股影响
绝对控股情况下,第一大股东并未对财务重述时滞产生显著的作用,壕沟防御效应不明显;非绝对控股时,第一大股东表现出利益协同作用,持股比例越高,财务重述及时性越强。另外,第一大股东的治理作用受到实际控制人性质的影响,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政府时,绝对控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财务重述越及时,而非绝对控股第一大股东未能表现出利益协同效应,持股比例越高财务重述却越不及时。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