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一、 研究缘起
1999年以来,在政府的推动下,我国高校开始了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校园面积、教室、实验室、学生宿舍、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严重不足,高校原有的资源无法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需要。为适应扩招的需要,全国各地多所高校扩建或兴建新校区,建设经费需求急剧增长。但是,在高等教育经费需求激增的同时政府拨款却没有同步增长,教育投入与教育需求间的矛盾凸显,办学经费短缺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在高等教育规模膨胀和政府拨款不足的背景下,高校大规模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成为继政府拨款、学费收入之后,高校经费来源的第三大渠道,“负债经营”成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
不容否认,银行贷款是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但是,银行贷款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改善办学条件、促进高等教育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其巨额本息也使高校陷入困境,高校资金运转困难。《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由此可见,高校必须承担偿还贷款的责任。扩招后贷款建设的高校,2008年己迎来还款高峰。但是,高校的经费收入仅能基本维持日常运转,凭借高校自身的力量无法偿还巨额贷款与利息,部分高校的银行贷款规模大大超出其经济承受能力,严重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指出:“高校贷款有可能成为继‘钢材、水泥、电解铝’之后的又一个高风险贷款项目。”2007年7月,全国政协在赴重庆、湖北等省就高校贷款问题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于全国政协常委会上公布了一份高校负债问题的报告,报告称,全国高校贷款总额已达2500亿左右。从总体上看,高校凭借自身力量基本不可能在短期内偿还本金。报告警示,目前部分高校己存在严重的财务风险,有可能引发社会风险。①但从现实情况看,大多数高校未对贷款引发的财务风险给予足够的重视,既无还款方案,也无财务风险预警与控制机制。面对到期的贷款,高校普遍采取的做法是“借新贷,还旧贷’,,缺乏还贷责任意识。而以贷还贷的做法只能暂时避免高校资金链断裂,一旦银行的金融政策调整或改变,银行不能继续发放贷款,高校将陷入财务危机。高校巨额负债问题若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将面临一场深刻的危机。因此,债务风险是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构成部分。除了债务风险外,国有资产流失、资产利用率低下、物力、财力浪费严重等问题在高校一直存在,高校投资行为及资产管理漏洞带来的财务风险也不容忽视。债务风险、投资风险、财务管理风险等高校财务风险的显现,背后隐藏的是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高等教育监控体系及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要有效控制高校财务风险,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改革现有的大学制度是治本之策。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综述
财务风险控制属于风险管理的研究范畴。国外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保险部首先提出了风险管理的理念。19犯年纽约保险经纪人协会成立,由几家美国的大公司组织,定期讨论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1963年,美国学者发表了《企业风险管理》一文,引起欧美各国的普遍重视,此后,风险管理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门化,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一门独立的学科。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主要开展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迄今为止,国外关于财务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如何应对财务风险,关于高校财务风险的研究很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委员会及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共同开展了“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与治理”项目研究。该项目共有8个国家参与,分别为澳大利亚、爱尔兰、荷兰、瑞典、英国、德国、日本和美国。该项目成果报告《ontheEdge:seeuringasustain曲leFutureforHigherEdueation》第三章谈及了高校财务危机。报告指出,随着高校自主权的扩大,高校破产的风险也在增长。一些参与国至少有过一次高校破产或必须注入资金才能拯救高校的事件。英国有几所财务困难的高校合并组建了更为强大的新学校,作为代价,它们丧失了原先的独立身份。很多国家都形成了监控和预警系统来预测及应对高校的财务问题。其中较先进的是荷兰高等专业教育大学所使用的系统。该系统中,一个独立于政府的中介机构扮演外部评价机构和改革推进者的角色。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对于我国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第二章大学制度改革与高校财务风险的内在联系
高校债务风险、投资风险及财务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均与我国现行大学制度的固有缺陷有关,现行大学制度不完善是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深层原因。因此,有效控制高校财务风险,改革大学制度是治本之策。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高校财务风险
高校《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六十八条规定:“本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根据办学主体划分,我国高等学校又分为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的财务风险,因此,本文常常将“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简述为“公办高校”或“高校”。若有其他类型的高校,文中会特别说明。
第三章 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 .....................19-25
一、债务风险..................... 19-21
二、投资风险..................... 21-23
(一) 校办企业连带责任风险 .....................21-22
(二) 盲目采购风险..................... 22
(三) 其他投资风险 .....................22-23
三、财务管理风险 .....................23-25
(一) 资产闲置与流失现象严重..................... 23
(二) 财务控制薄弱..................... 23
(三) 流动资金短缺风险..................... 23-25
第四章 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制度..................... 25-33
一、高校法人实体性地位缺失 .....................25-27
二、高校的预算软约束..................... 27-28
三、高等教育投入体制不完善..................... 28-30
四、政府对高校的监督缺位..................... 30-31
五、高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31-33
(一) 缺乏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 31-32
(二) 缺乏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32-33
第五章 大学制度改革与高校财务.....................33-47
一、转变政府职能,维护高校..................... 33-35
二、硬化高校预算约束..................... 35-37
三、完善高等教育投入体制..................... 37-40
(一) 多渠道保障高等教育经费投入 .....................37-39
(二) 改革拨款方式,提高经费使用绩效..................... 39-40
四、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40-41
五、完善高校内部治理..................... 41-47
结论
随着高校财务风险的日益显现,如何防范与控制高校财务风险成为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化解高校债务的策略、防范高校投资风险的途径、保证高校资产安全与完整的举措等涉及高校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诸多问题,国内众多专家、学者都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然而,笔者认为,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不完善、现行大学制度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的状况下,高校财务风险更多的是一种制度风险,制度不完善导致高校财务风险日益显现并对高校的教学、科研等核心职能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笔者的观点是高校财务风险的控制,主要应通过科学的、完善的、稳定的制度来实现。只有从根本上推动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实现政府宏观管理、高校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才‘能真正做到高校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与控制,才能形成防范与控制高校财务风险的长效机制,保障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高校财务风险控制与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与阻碍一样,小打小闹的改革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阶段与显著的发展成果要求我们的大学制度得以改革与完善,推动高校在完备的现代大学制度的框架内实现突破性发展。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制度与健全高校内部管理制度是控制高校财务风险不可割裂的两大主体部分。只有政府宏观管理制度与高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齐头并进,作为制度性风险的高校财务风险才能真正得以有效控制。笔者从大学制度改革的视角探讨高校财务风险控制,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何通过大学制度的改革来有效控制高校财务风险、保证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笔者,也是笔者努力探讨的动力。在论文写作接近尾声时,笔者才逐步寻求出有一定说服力的答案。每当想起自己论文的主题,笔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通过大学制度改革来控制高校财务风险,这能够实现吗?虽然心存疑惑,但是笔者仍满怀希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适应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明确政府管理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权利和责任。2010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以十大试点作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其中之一便是“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试点地区和学校”。目前,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己经启动,笔者相信,我国的大学制度改革终会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校的财务风险会在完善的大学制度约束之下得以有效防范与控制,也相信我国的高等教育会在新一轮的改革和发展道路上迎来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鲍威.扩招后扩招后中国高等院校的贷款融资行为与财务运作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l).
2曹淑江.高等学校的软预算约束与财务自主权[J].高等教育研究,2005(10).
3窦伟.修正的Z值风险模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探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4杜秀敏.高校管理的瓶颈—财务风险成因与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7).
5部蕊.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证券期货,2009(8).
6侯瑞山.高校财务预警系统及比率分析[J].江苏高教,1999(6).
7胡丹.完善高校内控制度,强化财务风险管理[J].教育财会研究,2009(10).
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高等教育管理项目办公室一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刻不容缓:确保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下)—“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与治理”项目成果报告[J].辽宁教育研究,2005(10).
9江小惠.公办高校贷款偿还问题的公共政策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06(10).
10蒋业香,李存芳.风险防范:公办高校财务管理改革的新课题[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5(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