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同伴关系与自我主张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幼儿的自我主张是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能力,使幼儿能够在周围环境中与同伴、成人进行沟通交流,并且表达自己想法与观点的一种交往技巧。研究表明,幼儿约一岁时就能够使用策略来在沟通中表达自己的主张1。除此之外,有学者指出在早期,幼儿就能识别出不同主张之间所形成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方法策略来进行表达2。在《指南》第三章社会发展中指出幼儿在 5-6 岁时应与同伴友好相处,“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 ,当幼儿“与别人看法不同时,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
1.1 研究缘起
1.1.1 同伴关系与自我主张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幼儿的自我主张是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能力,使幼儿能够在周围环境中与同伴、成人进行沟通交流,并且表达自己想法与观点的一种交往技巧。研究表明,幼儿约一岁时就能够使用策略来在沟通中表达自己的主张1。除此之外,有学者指出在早期,幼儿就能识别出不同主张之间所形成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方法策略来进行表达2。在《指南》第三章社会发展中指出幼儿在 5-6 岁时应与同伴友好相处,“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 ,当幼儿“与别人看法不同时,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
同伴关系对于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这是幼儿获得自尊、社会性发展和情感体验的前提和途径,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幼儿在家庭中所不能学到的技能。同伴关系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及认知发展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前期是幼儿刚刚从家庭进入到一个较大的社会环境中,交往对象有其他幼儿、幼儿老师、幼儿家长等,幼儿迈出了社会化的第一步。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为幼儿当下和未来的社会化进程,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同伴关系类型则是幼儿在进行同伴关系时形成的不同交往类型。研究者提出,同伴关系是幼儿社会化及发展社会能力的主要背景,幼儿与同伴关系形成的经验,是幼儿形成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的重要力量4。同伴关系在幼儿个性和社会化发展中起着成人无法代替的作用,同时自我主张是幼儿自主性发展的最高表现,对其社会性的发展也是举足轻重,为幼儿提供另外一种与成人不同的解释渠道与发展契机,从同伴关系的角度对幼儿自我主张进行切入,为幼儿自我主张提供一个新的理解角度。
...........................
1.2 研究综述
1.2.1 自我主张的研究
1.2.1.1 自我主张的概念界定

自我主张的概念界定涉及到四种类型:一些研究将自我主张与自主相等同,认为自主即为自我主张的缩写代表,自我主张为狭义的自主9;一些学者论证自我主张是自主性的子维度,与自我依靠、自我控制共同构成自主性10;一些研究提出自我主张与自我抑制构成自我调控11;还有学者将自我倡导与自我主张连用12。在现有的自我主张有关文献中,英文表达为:self-assertion 或 self-advocacy,从单词词义上来说,这两种自我主张的表达是带有褒义词性的,与执行自我主张这类行为的主体本身有很大的关联;从 21 世纪初开始,在国外特教领域掀起了自我倡导运动,其目的是为特殊儿童的个人权利倡导,自我倡导意味着为自己的权利发表意见。许多有发展障碍的人为自己的权利倡导,称自己为“自我倡导者”13。后由特殊儿童自我主张研究领域延伸到普通儿童自我主张研究领域,为自我主张研究提供了更多的途径。
..........................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的提出
在幼儿园教育与实际生活里,幼儿老师对于教师权威与幼儿自我主张发展之间的认识是存在不足的。例如幼儿教师在一般情况下是如何分配玩具的决定者,拥有为幼儿选择并分配玩具的权利,幼儿被动接受,使用被规定的玩具进行集体活动和游戏。在与日本幼儿园的联合研究中发现,我国的幼儿教师更为注重对幼儿的控制性,而日本的幼儿教育更重视渗透性。研究者通过日常观察研究指出我国幼儿教师的指导重点主要集中在对幼儿集教活动的秩序管理上,在对幼儿教师的指导用语观察总结中,关于基本规则中,分配玩具、秩序问题的命令和指示超过了 3/469。而这种幼儿教育模式是带有他控特点的,对于幼儿自我主张能力的开展有较大的影响,且在同伴关系中,如果幼儿面临与同伴的冲突或矛盾场合时,可能会忽视自己自我主张的能力,而习惯于依赖成人的判断和指示。
在前期对于幼儿同伴关系的观察中,发现幼儿之间进行交往时,同伴关系会影响幼儿的观点,这类在幼儿园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但是如果对这些现象再进一步剖析会发现,幼儿同伴关系是与幼儿的自我主张之间存在联系的。以观察中的例子来说明,幼儿园中会有一些小朋友较受欢迎,这里面的原因多种多样,行为、长相、家庭都可能会影响,在观察中,这类较受欢迎型幼儿的想法或行为能被大多数的幼儿接受且表示赞同,他们的观点或建议似乎在同伴关系中拥有较高的地位与影响力;而在同样的情况下,如果是一名较为调皮或是被拒绝的幼儿,同伴对于他更多的采取的是排斥的态度,他的意见或是想法更大程度上得不到大多数幼儿的认同与理解,这样的结果则是这名被拒绝型幼儿得不到大多数同伴的接纳,因为得不到接纳,可能使得这名幼儿的言语、行为更为激烈或是通过偏激的行为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加了被同伴拒绝或是忽视的概率,他们的同伴关系会受其影响发展不顺利。由此从观察中可以得知,同伴关系与自我主张这两者之间是存在关联的。
.............................
1.2 研究综述
1.2.1 自我主张的研究
1.2.1.1 自我主张的概念界定

自我主张的概念界定涉及到四种类型:一些研究将自我主张与自主相等同,认为自主即为自我主张的缩写代表,自我主张为狭义的自主9;一些学者论证自我主张是自主性的子维度,与自我依靠、自我控制共同构成自主性10;一些研究提出自我主张与自我抑制构成自我调控11;还有学者将自我倡导与自我主张连用12。在现有的自我主张有关文献中,英文表达为:self-assertion 或 self-advocacy,从单词词义上来说,这两种自我主张的表达是带有褒义词性的,与执行自我主张这类行为的主体本身有很大的关联;从 21 世纪初开始,在国外特教领域掀起了自我倡导运动,其目的是为特殊儿童的个人权利倡导,自我倡导意味着为自己的权利发表意见。许多有发展障碍的人为自己的权利倡导,称自己为“自我倡导者”13。后由特殊儿童自我主张研究领域延伸到普通儿童自我主张研究领域,为自我主张研究提供了更多的途径。
..........................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的提出
在幼儿园教育与实际生活里,幼儿老师对于教师权威与幼儿自我主张发展之间的认识是存在不足的。例如幼儿教师在一般情况下是如何分配玩具的决定者,拥有为幼儿选择并分配玩具的权利,幼儿被动接受,使用被规定的玩具进行集体活动和游戏。在与日本幼儿园的联合研究中发现,我国的幼儿教师更为注重对幼儿的控制性,而日本的幼儿教育更重视渗透性。研究者通过日常观察研究指出我国幼儿教师的指导重点主要集中在对幼儿集教活动的秩序管理上,在对幼儿教师的指导用语观察总结中,关于基本规则中,分配玩具、秩序问题的命令和指示超过了 3/469。而这种幼儿教育模式是带有他控特点的,对于幼儿自我主张能力的开展有较大的影响,且在同伴关系中,如果幼儿面临与同伴的冲突或矛盾场合时,可能会忽视自己自我主张的能力,而习惯于依赖成人的判断和指示。
在前期对于幼儿同伴关系的观察中,发现幼儿之间进行交往时,同伴关系会影响幼儿的观点,这类在幼儿园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但是如果对这些现象再进一步剖析会发现,幼儿同伴关系是与幼儿的自我主张之间存在联系的。以观察中的例子来说明,幼儿园中会有一些小朋友较受欢迎,这里面的原因多种多样,行为、长相、家庭都可能会影响,在观察中,这类较受欢迎型幼儿的想法或行为能被大多数的幼儿接受且表示赞同,他们的观点或建议似乎在同伴关系中拥有较高的地位与影响力;而在同样的情况下,如果是一名较为调皮或是被拒绝的幼儿,同伴对于他更多的采取的是排斥的态度,他的意见或是想法更大程度上得不到大多数幼儿的认同与理解,这样的结果则是这名被拒绝型幼儿得不到大多数同伴的接纳,因为得不到接纳,可能使得这名幼儿的言语、行为更为激烈或是通过偏激的行为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加了被同伴拒绝或是忽视的概率,他们的同伴关系会受其影响发展不顺利。由此从观察中可以得知,同伴关系与自我主张这两者之间是存在关联的。
.............................
2.2 研究内容
本研究围绕 5-6 岁幼儿的同伴关系与自我主张之间存在的关系展开研究,研究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对幼儿园自然环境中同伴关系的自我主张情况进行观察,其二是采用实验法研究不同游戏同伴与任务难度对幼儿自我主张的影响。
本研究围绕 5-6 岁幼儿的同伴关系与自我主张之间存在的关系展开研究,研究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对幼儿园自然环境中同伴关系的自我主张情况进行观察,其二是采用实验法研究不同游戏同伴与任务难度对幼儿自我主张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 5-6 岁幼儿同伴关系与自我主张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与实验,分析同伴类型的自我主张的表现特点,探讨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关联,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同伴关系与自我主张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十分重要,通过对 5-6 岁幼儿同伴关系与自我主张的研究,丰富幼儿自我主张的研究,以便对这个年龄段的自我主张作更深入性的了解,论证同伴关系与自我主张之间的关联。
在幼儿园实践教学中,老师对于幼儿自我主张观点的理解与看法会直接影响到老师在处理很多关于幼儿同伴关系中的“冲突行为”,在这些“冲突行为”中,有一些是基于幼儿的正当权利与需求所提出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法,收集关于幼儿园中自我主张的现状情况,对幼儿的自我主张的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对幼儿同伴关系与自我主张进行探讨,促进幼儿老师对幼儿自我主张的认识与了解,同时探讨自我主张与同伴关系之间的联系,使幼儿老师更好利用到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促进幼儿自我主张以及社会性的发展。
.............................
.............................
3 5-6 岁幼儿同伴关系与自我主张的观察 ......................................... 24
3.1 研究目的 .............................. 24
3.2 研究方法 ........................... 24
4 5-6 岁幼儿同伴关系与自我主张的实验研究 ..................................... 33
4.1 研究目的 ........................ 33
4.2 研究方法 .................................... 33
5 研究结论 ................................ 40
5.1 五种同伴关系类型的自我主张表现不同 ...................................... 40
5.2 在不同情境下,幼儿自我主张具有可变性 .................................... 40
6 综合分析与讨论
6.1 5-6 岁幼儿自我主张的基本状况
在研究中,前期对 78 名幼儿的自我主张进行了观察,主要从提出观点与建议、表达正当需求以及表达拒绝三个方面进行。在观察中发现,在所抽取的幼儿班级中,自我主张主要发生在同伴关系的过程中,自我主张的表达方式是通过语言与动作来表达,如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我觉得可以做”等等,这与文献中所提的幼儿的口头主张越强,其自我主张越强的结论相符合;或者没有明确表达出,通过动作来表达自我主张。同时实验结果表明 5-6 岁幼儿的自我主张存在可变性:不同同伴关系类型的游戏同伴,幼儿的自我主张是不同的:亲密同伴在场,自我主张得分低;陌生同伴在场,自我主张得分高。在不同任务难度的情境下,幼儿的自我主张是不同的:容易任务情境下,自我主张得分高;困难任务情景下,自我主张得分低。
在研究中,前期对 78 名幼儿的自我主张进行了观察,主要从提出观点与建议、表达正当需求以及表达拒绝三个方面进行。在观察中发现,在所抽取的幼儿班级中,自我主张主要发生在同伴关系的过程中,自我主张的表达方式是通过语言与动作来表达,如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我觉得可以做”等等,这与文献中所提的幼儿的口头主张越强,其自我主张越强的结论相符合;或者没有明确表达出,通过动作来表达自我主张。同时实验结果表明 5-6 岁幼儿的自我主张存在可变性:不同同伴关系类型的游戏同伴,幼儿的自我主张是不同的:亲密同伴在场,自我主张得分低;陌生同伴在场,自我主张得分高。在不同任务难度的情境下,幼儿的自我主张是不同的:容易任务情境下,自我主张得分高;困难任务情景下,自我主张得分低。

7 教育启示
7.1 加强对幼儿同伴关系的观察与研究
在研究一的观察中发现,五种同伴关系类型:被拒绝型幼儿、一般型幼儿、被忽视型幼儿、受欢迎型幼儿以及矛盾型幼儿,他们都有相应的特点。幼儿在同伴关系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采用什么样的社交技巧,对于他们的社会性发展至关重要。
在实际生活中,五种同伴关系类型的自我主张情况可以通过外显的行为或是语言来观察到,幼儿老师和家长应该加强对不同同伴关系的观察与研究,根据不同同伴关系类型的特点,给予幼儿及时的交往指导,帮助幼儿在同伴关系中用正向的方式与同伴进行交往,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及意见。受欢迎型幼儿在同伴关系中处于积极的位置,幼儿老师与家长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被拒绝型幼儿在同伴关系中处于较为劣势的社交地位,幼儿老师及其家长可以根据其特点,引导幼儿改变与同伴关系的方式,例如不再用激烈的语言或是行为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等,通过这些来改变在同伴关系中的劣势地位,让他们获得愉快的同伴关系体验,促进同伴关系能力与自我主张的发展;被忽视型幼儿在同伴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这类幼儿通常性格安静较为内向,幼儿老师及家长可以通过多鼓励他们向外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想法,为他们多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矛盾型幼儿在主要是指那些被一些同伴喜爱,同时又被另一些同伴认为是有破坏力而不被喜欢的幼儿,所以也称有争议的幼儿,幼儿老师及家长可以通过积极转化他们调皮捣蛋的行为,更好地引导他们把活跃和充沛的精力为同伴和集体服务,让幼儿获得更大的个人效能感与满足感。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