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笔者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白城市H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教授行为存在注重语言知识目标的讲授,忽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教育活动主体不明确,教师不够重视幼儿的情感性需要等问题;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进一步落实《准则》《标准》等学前教育政策的需要
学前教育论文怎么写
日前,国家颁发了多个关于学前教育相关的政策文件①,进一步完善了学前教育领域的法规体系,也体现出学前教育已经走到了由外延向内涵发展的新进程,如何提高教师具体的教学活动的质量成为我们亟需钻坚研微的问题。教师教学行为作为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指标,它不仅体现出教师的职业素养,而且还与幼儿在五大领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有直接的联系,影响着儿童在各个领域经验的积累和拓展。
2001年教育部发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②,对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与要求进行了具体的论述。教师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承担着支持幼儿行为、与幼儿进行合作,以及教育引导幼儿的角色,在培养其各种能力的同时,为了构建和谐、平等的师幼关系,老师应当成为幼儿的伙伴。
2012年教育部发布《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③明确提出,幼儿教师应坚持“以幼儿为本”的教育思想,坚守职业道德,不断完善专业知识储备、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幼儿教师不同于其他各年龄阶段的教师,还应承担幼儿的保育工作,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富有耐心、责任心等社会品格,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生理和心理健全发展。
2018年教育部发布《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④,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行为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师德师风建设,鼓励幼儿教师以德育人,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模范,提升教师的教学活动质量。
...........................
1.2 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1.1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研究
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0-6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这段时间是幼儿掌握文化知识的开始阶段,教育工作者要抓住这一机会,为孩子们提供适当的教材,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教学方式。①在她的教育计划中,语文教育主要由阅读和写作组成,主要采用蒙台梭利教学法,使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中,不断获取更多的语言知识。持有相同观点的Ana Teberoski(1999)在他的书中也指出,环境和材料对于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性。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语言学习活动、准备丰富的语言类教具,以促进幼儿语言技能的发展。
福禄培尔提倡教育三大要素:“数”、“形”、“词”。③他认为,儿童的语言发展与三项幼儿园活动——歌唱、动作和手势、建造密切相关,三者应当是有机的。比如,在讲故事的时候,孩子们不但会唱歌,还会用画画、肢体语言来表现剧情。因此,福禄培尔设计并发明了“恩物”将语言与其他领域玩教具整合,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上述研究表明,西方的教育家们非常重视儿童的语言发展,且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过程中都主张运用教具与学具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满足幼儿的语言发展需要。此外,还将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与其他领域活动相融合促进幼儿的全面综合发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他认为,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可以建立起更为科学的认知学习体系,以帮助教师指导幼儿进行有效的学习。①首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重要性。知识并不是对于现实世界的直观反映,它只是人们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对其所进行的一种诠释。因而,知识要在不断地建构个体的内在经验中得到持续发展。同时,要结合具体的情景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并对已有知识进行加工,使其具有新的内涵。其次,幼儿要学会学习,幼儿学习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由于已有经验的差异,人们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而学习的过程并非简单传递知识的过程,它是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身兴趣需要对外界事物主动选择、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是积极地建构者,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者。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教学是对知识的加工和转化,而非简单的进行知识转移,教学不能忽略学生的固有知识与经历。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把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以经验为新知识的增长点,恰当地促进新老经验的双向交流,从已有的经验中获得新的知识。维果茨基也提出了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相关理论②。他认为,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并适当增加活动难度,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从而帮助幼儿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为:幼儿园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点,尊重幼儿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为幼儿建构学习环境、准备学习材料等调动幼儿积极性,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思考,并通过具体实践解决存在的问题,满足幼儿认知发展的需求。帮助幼儿在原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知识结构。
.........................
2.2 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科学教学运动中,是教育学理论中较重要的一部分。所谓有效学习,是指幼儿通过教师教育活动获得实质性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有效性包括有效性、有效率和有效益三个层面,即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能够实现教育目标的同时取得较好地教育效果。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具备科学的时间效率观念,同时关注幼儿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果,最大限度上促进幼儿自身各方面能力发展。另外,有效教学还应该具有如下特点:即在教学活动中应关注到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能只局限于一个方面;关注教学的效益,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和教师的成果;还要求教师实施反思性教学,拓展有效教学措施。通过对教学活动不断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从而改进教学措施,进一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被广大学者认可的有效的教学准则是:(1)师生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的学习;(2)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3)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有机的结合,促进学生的发展;(4)通过增加活动的难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5)运用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
有效教学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为:幼儿园教师在组织语言教学活动时,应关注幼儿的参与,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内容,树立科学地语言活动目标,并能够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关注到幼儿的全方位发展。通过教师有效地教育行为,提升教师的语言教育质量。
................................
第三章 白城市H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分析 ....... 15
3.1 H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总体情况分析 ........... 15
3.2 H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各维度分析 ............. 16
第四章 白城市H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 23
4.1 H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存在问题 ............... 23
4.2 H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影响因素 ............... 30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36
5.1 结论 ..................... 36
5.2 建议 .............. 36
第四章 白城市H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H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存在问题
4.1.1教授行为方面
4.1.1.1注重语言知识目标的讲授,忽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
全语言理论认为在幼儿早期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途径是为幼儿营造一个充满自由和轻松的语言学习环境,以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①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开展语言教学,结合其兴趣和学习需要设计相应的语言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注意在语言教学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但是通过对白城市H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教授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发现,中班教师在开展语言教学活动时很少给予幼儿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以教师为主导的教授行为过多,而倾听幼儿的行为出现较少,而且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过分的注重知识的讲授而较少启发幼儿,并且多以“直观说明与演示”、“讲述语言活动相关的知识和规则”、“倾听幼儿提出关于语言教学活动的问题”的教授行为为主,幼儿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语言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喜欢与人谈话和交流、能在倾听的基础上理解对方的话、喜欢听故事和读书,但在中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性过强对幼儿的主体性地位产生了弊多利少的不良影响。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教师在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教学行为是优化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白城市H民办幼儿园两个中班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等了解民办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的现状,剖析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通过研究,主要形成以下结论:
(1)白城市H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十分不规范,以教授行为和引导/要求实践行为为主,评价/反馈行为较少。在教授行为中,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教师的直观说明与演示、讲述语言活动相关的知识和规则、倾听幼儿提出关于语言教学活动的问题最多;在引导/要求实践行为中,动手帮助实践中的幼儿,解释或建议已经完成的幼儿、引导幼儿操作、实践行为较多;在评价/反馈行为中总体较少,且以对语言活动结果的一般性否定、对语言活动结果的一般性表扬为主。
(2)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白城市H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教授行为存在注重语言知识目标的讲授,忽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教育活动主体不明确,教师不够重视幼儿的情感性需要等问题;教师引导/要求实践行为存在对幼儿的交流引导方式不当、教师对幼儿的听、说、读、写指导时机不当等问题;教师评价/反馈行为存在对幼儿语言运用的评价方法单一、笼统、教师强调对幼儿语言讲述的结果评价,忽略语言讲述的过程评价等问题。
(3)教师语言教学中以人为本理念缺失、教师语言教学理论知识不足、教师语言教学活动组织能力薄弱;幼儿园班级规模过大;幼儿园对教师语言教学活动质量评价制度不完善以及幼儿园缺乏提升幼儿教师语言教学能力的培训机制等是影响白城市H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