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在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相互依存的,这种相互依存反映在劳动分工、产品和服务交换等复杂的系统中。与此同等重要的是另一类人际关系,包括给予和获得帮助。这类行为不同于纯粹的经济行为,强调如何使他人获得帮助、安慰、感受到幸福感,这便是通常所说的亲社会行为。幼儿亲社会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方面。幼儿在童年期就学习和运用这些亲社会行为,并一直持续到成年期。幼儿期是培养亲社会态度和行为的最佳阶段。尽管幼儿明显地可以从对他们的善意行为中受益,但学会帮助、分享、合作、安慰和援助的幼儿,更是受益匪浅。
首先,和谐社会的发展倡导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生。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工业化的脚步逐渐加大,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潮也不断向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发起挑战。浮躁的情绪、悬浮的灰尘侵袭着我们原本已经亚健康的心灵。幼儿园的教学开展越来越向小学化过渡,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了附属课程,数学、英语和语文永远占据着主旋律。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长期影响,每个家庭就只有一个孩子,幼儿皇帝的宝座坚固不摧,从出生到长大就一直没有动摇。自私、霸道、懒惰、独立性缺失越来越成为了独生子女的专利。道德教育在社会是一种缺失,没有听过大学哪门课程开设的是有关道德方面的教育,取而代之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那么在幼儿园就更没有人重视对幼儿的道德方面的教育。亲社会行为养成对自己,对别人,对社会都是一个良性发展,人们生活在社会和谐的背景下,会更加积极和幸福。
其次,幼儿道德观念的形成需要树立亲社会行为的理念。由于尚处于幼儿期的幼儿自身认知水平有限,必须有人给予一定亲社会行为的指导。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是在与父母的交往中,在父母的要求和指导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对幼儿与他人,包括同伴的交往都有极为明显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幼儿成年以后的人际交往态度和行为。
认知因素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它主要指幼儿对亲社会行为的认识。如果幼儿在头脑里形成了一些稳定的利他观念,他们在面临分享或帮助的情境时,会毫不犹豫地提供帮助,或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其他幼儿。..........
............
第2章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 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威斯伯乐于1972年提出的,用来指与侵犯等否定性行为相对立的行为。亲社会行为应该归属于社会性行为这个大范畴,根据其动机和目的,可以将个体的社会性行为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两类。?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会化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社会行为,它代表了社会的积极愿望。一般与“援助行为”、“积极性行为”和“利他主义行为”在同样的意义上使用。从广义上来看,亲社会行为又是与自私、攻击性等反社会行为相反的一种社会行为,它包括的行为广泛,例如助人、同情、援救、分享、鼓励、保护、给予、牺牲、安慰、合作、援助、鼓舞等行为。亲社会行为根据动机发生原因可以分为有目的性的亲社会行为和无目的性的亲社会行为,例如幼儿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或家长的奖励而去帮助别人这种行为属于有目的性的亲社会行为;那么相反,在长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熏陶下,幼儿自发地表现出助人的行为像让座、主动打扫卫生等,属于无目的性的亲社会行为。
表现出亲社会行为的幼儿可以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产生满足感。当他们在帮助别人成功时,他们会认为“我是一个有用的人,我能做一些事情,我是重要的”。通过帮助、分享、安慰及合作,他们会对自己的世界产生影响。由此产生的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认知会形成一种健康的自我表象。幼儿产生亲社会行为的益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引起幼儿心理的满足感;建立自我能力的感知和认同;为幼儿提供融入社会情境的通道;促进正在发展中的关系;增加接受帮助或合作的机会;营造积极的团体氛围。
亲社会行为的产生也是需要建立在一定心理状态的改变基础上,首先是某种刺激对动作发生者产生剌激,从而产生亲社会行为认识,当认识到当前所发生的状况是需要帮助,或者是产生帮助行为能使被帮助者减少痛苦,实施亲社会行为者产生决定,如果幼儿认定自己有分享、帮助或合作的义务,他们就会选取或执行自己认为适于这种情境的行为。............
...................
第3章研究设计............................................................................19
3.1研究对象 .................................................................................19
3.2研究方法 ................................................................................19
3.3研究过程.....................................................................................22
3.4研究假设 .................................................................................22
第4章研究结果与分析.................................................................25
4.1移情训练在幼儿自我认知方面的结果与分析......................25
4.2移情训练在幼儿亲社会行为方面的结果与分析...................27
4.3移情训练在幼儿性别方面的结果与分析...............................30
4.4移情训练在家庭教养方式方面的结果与分析.......................33
4.5家长禾口教师访谈................................................................35
4.6研究结论 ..............................................................................39
第5章研究对策与教育建议......................................................41
5.1关于幼儿园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对策与建议................41
5.2关于家长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对策与建议.....................43
结束语
本文主要采用实验的研究方法,对5-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养成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并自行设计了一套培养5-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移情训练方案。本研究的实验结果丰富了 5-6岁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理论,并针对移情训练采取的方法提出了大胆的建议,希望对家长及幼儿园实施移情训练有所帮助,同时对加强5-6岁幼儿道德教育提出了意见。当然,受本人自身研究能力、研究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和有待完善的地方。
第一,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实验法,实验时间持续较长,在实验后马上进行后测,这时的实验效果是明显的,但无法知道幼儿受到移情训练的效果会持续多久。受到移情训练后的幼儿,他们的亲社会行为表现是否稳定,这个需要在以后的实验中进一步进行研究。在实验中,影响实验的无关变量较多,有些变量是无法控制的,如家庭教养的因素,幼儿教师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和配合程度等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间接影响,这也是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注意和控制的。
第二,本研究是建立在众多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在选择移情训练的方法上可能受前人研究的思路影响较大,选择的方法都是移情训练中最常用的方法,而且选择的部分故事内容不是很新颖,这就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够根据实验的要求自创一些有针对性和特点的故事内容,这样会更好地吸引幼儿的兴趣,对移情训练更有帮助。
移情训练对5-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179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