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临床医学论文,笔者认为存活素基因的特异性短发卡核糖核酸-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Survivin shRNA-APC双基因)对HT-29结肠癌细胞产生显著的诱导细胞凋亡效果。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主要材料和试剂:
临床医学论文怎么写
...............................
2. 实验方法
2.1细胞培养
2.1.1目的基因的筛选和维持表达
将已通过含有Puromycin(嘌呤霉素盐酸盐)检测过的Survivin shRNA-APC同表达稳定细胞株、Survivin shRNA单表达稳定细胞株、APC单表达稳定细胞株、空载体稳定细胞株将上述细胞株单独注入于含有10%胎牛血清DMEM的不同培养基中,选择较合适的浓度为4.0μg/ml的嘌呤霉素分别加入上述培养基中,使目的基因能够正常持续表达。
2.1.2细胞培养至对数期
将HT-29型结肠癌细胞,置于相同环境条件及培养基中。上述所有分组均保持培养温度为37℃、二氧化碳浓度为5%的相同环境,并置于二氧化碳细胞培养箱进行恒温传代培养,间隔2~3日更换一次孵化液,以保证各组细胞密度达到2~4×107个/ml备用。
2.2实验动物分组
在本实验组所选购的无特定病原体级无胸腺裸鼠中挑选出健康裸鼠40只备用。在室温23~26℃,湿度50%~55%,间隔10~12小时明暗交替,自由饮食水条件下进行饲养2周。再选取体健且无病态、皮肤无伤痕破损、无感染的裸鼠按照6只/组进行分组。
.........................
结果
1. 各组裸鼠皮下荷瘤的生长发育状况
每间隔5天观察并记录各组裸鼠皮下荷瘤情况,APC单基因、Survivin shRNA单基因及双基因组同空白、空载组相比较,肿瘤生长迟缓,双基因较单基因组瘤块缩小更显著(P﹤0.05);空白、空载两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意义(P=0.66)详见表1,图4。
临床医学论文参考
...............................
3.DNA断裂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各组荷瘤的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
DAPI的染色结果显示:实验动物各组皮下荷瘤的瘤组织中均出现了大量蓝染的荧光,主要分布于胞核,在高倍视野下能够看到部分胞核内呈现固缩化的染色质、核形态分成几个部分、呈现出胞核破裂及固缩、边缘亮化等结肠癌细胞坏死或凋亡时的形态变化。经FITC标记后显像:发现各组皮下荷瘤的瘤组织中都能够看到程度各异的细胞凋亡即呈现出绿染的荧光表达,以胞核为主。
实验动物各组皮下荷瘤的瘤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统计表明,APC组(32.333±2.513)、Survivin shRNA组(34.245±2.774)、双基因组(56.327±3.208)细胞凋亡指数AI较空白(9.928±0.297)、空载(10.162±0.577)两组均有显著增大(P﹤0.05);空白(9.928±0.297)、空载(9.928±0.297)两组间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857);APC单基因(32.333±2.513)、Survivin shRNA(34.245±2.774)单基因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9)。
..........................
六、结果.......................26
七、讨论.........................37
八、结论.....................................40
讨论
一、实验理论依据及应用价值:
结直肠癌在世界范围内的高患病率与高死亡率,成为继肺癌和乳腺癌之后临床科研人员高度重视的疾病。在中国结直肠癌的每年新增发生例数、死亡患者数也呈现上升势态,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巨大威胁[2,102]。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人类结直肠癌的主要发病机制中,Wnt信号通路异常激活被指出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存在关联性[103]。受到上述致病机制的启发,目前结直肠癌的防治并不在局限于手术及辅助放化疗,分子靶向药物的运用也已在改善肿瘤病人症状、延长远期存活率、增加放化疗敏感性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实验前期就目前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的相关靶点作出了综述,靶向治疗仍然具有很大前景。
临床医学论文参考
Survivin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差异性,在各种肿瘤中均可有一定强度的表达,被认为是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最普遍的基因[104]。一项对中国人群中79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除样本的基因突变检测研究,发现中国人结直肠癌APC、K-ras、p53基因具有高突变率[105]。另据一项统计发现约有85%的散发结肠癌病人,出现APC基因突变[106]。可见在结直肠癌的发病中,APC基因存在较高突变率。APC基因突变后产生的短截型APC蛋白失去降解β-catenin功能,导致细胞核内大量蓄积的β-catenin在TCF/LEF的作用下激活下游Survivin、CyclinD 1等基因,最终诱发肿瘤的形成。Zhang等研究证实[107],APC基因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Survivin基因。
....................................
结论
本研究在前期课题组的研究基础上,采用Survivin shRNA-APC双基因共表达稳定细胞株建立HT-29结肠癌裸鼠皮下荷瘤,观察并比较双基因、survivin shR NA单基因、APC单基因、空白及空载组(阴性对照)各组间皮下荷瘤的瘤体生长情况,观察双基因对皮下荷瘤中结肠癌细胞的促凋亡效果及探讨其与内质网应激凋亡通路PERK-ATF4-CHOP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
存活素基因的特异性短发卡核糖核酸-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Survivin shRNA-APC双基因)对HT-29结肠癌细胞产生显著的诱导细胞凋亡效果,该过程伴随ERS的参与,可能通过上调结肠癌细胞中内质网应激PERK-ATF4-CHOP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起到协同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作用,而双基因组相较于单基因组的调控能力可能更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