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塞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5668 论文编号:sb2021101911215638901 日期:2021-11-03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临床医学论文,笔者经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肿瘤分期(III/IV期)、全身化疗、腺癌是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2.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塞患者更易出现高龄、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呼吸困难、肿瘤位置压迫肺动脉、胸腔积液,生物靶向治疗,以及实验室指标中D-dimer、WBC、NEUT(%)、LDH、CEA、PT异常升高,ALB降低,提示当肺癌患者合并上述因素时应警惕肺血栓栓塞发生的可能性。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收集自 2014 年 5 月-2020 年 12 月于甘肃省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纳排标准筛选出30例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塞患者,并从同时期入院的患者中随机选取 67 例肺癌不合并肺血栓栓塞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本研究经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批准。
1.1.1  纳入标准
纳入患者需满足以下条件:(1)肺癌患者的诊断需有明确的病理诊断;(2)肺血栓栓塞的诊断标准为 2018 版中国《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8]。
1.1.2  排除标准
具有以下任意一种情况的患者即予以排除:(1)转移性肺癌;(2)影像学检查考虑为癌栓的患者;(3)存在其他疾病导致的恶病质;(4) 既往存在血栓栓塞病史;(5)患者凝血系统存在异常。
........................

1.2临床资料收集
借助我院 HIS 系统回顾收集病例,并记录相关病史及辅助检查结果,包括性别、年龄、BMI、生活习惯、是否合并基础疾病、临床症状、肺癌具体的解剖位置、与肺血管的毗邻关系、病理类型及分期、实验室指标、治疗方式等,其中肺癌分期按照国际肺癌研究协会制定的 TNM 第 8 版分期系统修订稿。 
通过 SPSS 25.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于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 X±S  描述,采用两独立样本 t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四分位数进行描述,采用  u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对于计数资料用百分构成比描述,采用 X2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意义的变量并在临床中普遍有意义的指标采用  Logistic  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独立危险因素。检验水准α=0.05,以 P<0.05  认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

第二章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
2.1.1 性别、年龄和 BMI
本研究纳入  2014  年  5  月-2020  年  12  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符合要求的肺癌合并PTE  患者  30  人,并从同时期入院的患者中随机选取  67  例肺癌不合并  PTE  的患者作为对照组,PTE  组男  19  人(63%),女  11  人(37%),平均年龄  65.67±8.85  岁,BMI 23.08±2.60 kg/m2,非PTE  组男  52  人(78%),女  15  人(22%),平均年龄  60.69±9.51  岁,BMI 23.26 ±3.48kg/m2。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年龄大小上有明显差异(P=0.017<0.05),在性别、BMI  方面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详见表  3-1。
表3 -1  性别、年龄和B MI
表3 -1  性别、年龄和B MI
............................

2.2肺癌合并 PTE 组
2.2.1 PTE 发生时间
30  名肺癌合并PTE  组患者发现  PTE  的时间大多在发现肺癌的3  个月内,发现肺癌3  个月内的有  19人(63%),其中同时被发现的有  14  人(47%),剩余5人在发现肺癌0-3个月。发现肺癌  3-6个月的有  4  人(13%),发现肺癌  6-12  个月内的有  3  人(10%),发现肺癌  12  个月以上的有  4  人(13%)。其中低危组25  人(83%),中低危组1人(3%),中高危组  3人(10%),高危组  1  人(3%),危险分层标准按照2018  版中国《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中的有关内容。详见图  3-3  及图  3-4。
图3 -3 肺血栓栓塞确诊时间      图3 -4   肺血栓栓塞危险分层
图3 -3 肺血栓栓塞确诊时间      图3 -4   肺血栓栓塞危险分层

...............................

第三章 结果............................................. 4
3.1 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 ........................................ 4
3.1.1 性别、年龄和B MI ....................................... 4
3.1.2 生活习惯 .............................................. 4
第四章 讨论............................................ 12
4.1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 12
4.1.1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 12
4.1.2 肿瘤相关临床资料 ..................................... 13
第五章 结论 ........................................... 23

第四章 讨论

4.1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4.1.1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在目前的研究中,癌症患者的年龄增长与  VTE  显著相关,研究发现癌症患者中 VTE  组的患者平均年龄超过不患 VTE  组患者 20  岁[12]。Lin  等人通过回顾性分析 1992-2000  年纳入密歇根大学医学研究中心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证明年龄与肿瘤患者发生 VTE  的概率呈正相关,而与性别无关[12]。同时在普通人群中也发现了这一现象,在一项长达 25  年的流行人口调查研究中,Silverstein 等人[13]发现在普通人群中发生  VTE  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高。Hansson  等人[14]报告,老年人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到 80  岁时发生率为 3.8%,提示存在与年龄相关的血管病变事件。关于高年龄癌症患者易合并静脉血栓的发病机制,Wilkerson[15]等人考虑,与年龄相关的静脉血管生物学的变化可能促进血栓形成,VIII  和 IX  因子的增加,血小板活性增加,血管壁发生一系列的分子改变等都可促进血栓形成。老年患者体内的炎症蛋白水平也增加,这可能导致血栓前状态[16]。这些人体内自然发生的变化可能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相互促进,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本研究结果提示,PTE  组平均年龄高于非  PTE  组,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在年龄上有一定差异(P=0.017<0.05),与既往研究相符。Chew  等人通过分析加州癌症登记处  1993  年至  1999  年诊断的肺癌病例中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数据,发现年龄<45  岁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概率明显增大[17],Zhang  等人的研究也指出了这一现象[18],提示肺癌在低年龄患者中可能更具生物侵袭性,从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年龄与肺癌患者合并肺血栓栓塞的关系尚无定论,需要更进一步探讨其机制。研究发现肺癌患者的一些基础情况可能促进肺栓塞的发展[9],如肥胖[体重指数(BMI)≥30kg/m2],但本研究中两组在BMI 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既往研究不符,考虑本研究PTE  组中晚期肺癌患者较多,易合并恶液质、营养不良、基础情况较差等情况,体重普遍偏低,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且本研究病例数相对较少,样本量不够大。关于BMI在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塞患者中的具体作用还需要更大样本的研究。
.........................

第五章 结论


1.肿瘤分期(III/IV期)、全身化疗、腺癌是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2.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塞患者更易出现高龄、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呼吸困难、肿瘤位置压迫肺动脉、胸腔积液,生物靶向治疗,以及实验室指标中D-dimer、WBC、NEUT(%)、LDH、CEA、PT异常升高,ALB降低,提示当肺癌患者合并上述因素时应警惕肺血栓栓塞发生的可能性。
3.本研究中纳入的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塞患者危险分层多为低危,但仍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验证,早期识别此类病人并给予规范的抗凝治疗,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