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烈度因素强震后人员伤病规律及疾病谱回顾性分析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4758 论文编号:sb2018013019435619579 日期:2018-02-25 来源:硕博论文网
前 言
 
现代灾害救援医学是处理研究现代社会生产生活在医院外环境中发生的各种危重急症、意外灾害事故,及时组织救护力量,在现场对个体或群体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援、救护,进行必要的医学处理,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并在医疗监护下,采用现代交通,将伤病人运至医院,接受进一步全面救治的一门科学。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近 10 年,相继发生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及鲁甸地震,累计伤亡近 50 万人,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地震伤害的应急医疗救援属突发性重大公共医疗安全事件。加强对地震伤害早期医疗救援的组织指挥、救护技术及急救医疗物品保障的研究,是提高地震伤害应急医疗救护保障水平的关键。尽管目前地震灾害发生的事件和地点尚无法准确预知,但是只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精心组织,充分准备,防患于未然,努力提高抗震救灾的应急反应能力,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08 年的汶川,使全社会看到了传统的卫生应急体系对于突发强震后紧急响应的局限性和薄弱性,也意识到理性整合紧急医疗资源、加强和完善我国强震应急响应卫生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建立我国地震灾害医疗救援应急预案,提高遭遇特大灾害时的应急医疗救援反应速度与搜救能力,改善现场伤员分拣和转运流程,探索和掌握强震后人员伤亡规律,据此开展震后伤病的检伤分类、快速评估和救治需求分析,科学合理的配置医疗资源,实现快速、高效的医学救援,是降低受灾人群的伤残率和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地震烈度(seismic intensity)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或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目前对现有强震伤亡种类与数量预测研究未能对诸多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是强震后不同烈度地区以及相同烈度下伤病情况的相互联系及其影响进行分析,仅停留在一定阶段的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使得预计出的伤亡结果缺乏科学性、严谨性及可靠性。地震导致的直接相关性疾病研究缺乏统一标准,不同医疗单位与科研机构收集的一手数据所采用的描述与统计方法千差万别,如何系统化,如何标准化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汶川、玉树、芦山三次典型地震案例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历次救援的可靠经验,对精选各烈度地区数家经历一线救援医院的原始病例数据及其公开发表的有关强震后伤亡数据的文献,进行系统性总结。围绕烈度这个主线、结合地震空间、时间及医学救援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地震伤员疾病谱。为后期课题组改良与完善伤亡人员计算模型及风险评估模型、应急医学救援需求提供有力指导。
..........
 
第一部分 汶川地震不同烈度地区伤员早期伤病情况调查分析
 
我国是地震高发国家之一,20世纪以来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死亡人数高达69227人,失踪17923人,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1]。汶川震中最高烈度达到11度,玉树与芦山地震烈度均有9度。以往大量学者对历次地震后伤病谱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大量研究[2,3],但此类研究大多局限于某一地震某一医院或者医疗救援队所搜集到的伤病资料的差异性分析。与之相比,本研究选择了烈度跨度相对较大的汶川地震,对相同时段不同烈度区域伤病谱的特征规律进行深入探讨,更加客观、直接的体现出烈度因素对伤员伤情造成的不同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结合蔡山[4]等人利用遥感技术绘制的汶川地震烈度图,选取8至11四个烈度中的八个地区,即绵阳市区(8度)、德阳市区(8度)、彭州市(9度)、平武县(9度)、江油市(10度)、都江堰市(10度)、青川县(10度)、北川县(11度)。据张雁灵对汶川特大地震医学救援及人员伤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显示地震伤亡时间分布规律,暨以2周为界,伤亡人数分为增长期和稳定期[5]。所以我们选择搜集不同烈度地区两周以内伤病员数据为研究资料。两周内逐日收集上述地区地震伤相关病例信息共5790份(住院病人4080例,占比70.5%)。本研究中地震相关病例指地震直接或间接作用导致的人体病患,比如建筑物倒塌导致的骨折,地表道路损坏造成的摔伤与交通事故,水污染所引起的消化道感染等等。数据收集内容主要包括:地震伤病员的性别、年龄、致伤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诊断等内容。
..........
 
1.2 伤病分类
在 WHO 灾难医学救援疾病分类法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五次重大地震伤病谱文献中统计分类方法[6],将课题组收集整理的伤病人员分为 5 类,即:外伤/伤口类、急性消化道感染类、皮肤病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类、其他类。其他类指动物咬伤、急性出血性肠炎、结膜炎等疾病,传染病外的内科类疾病以及烧伤等特殊类型外科类疾病。其中外伤/伤口类中损伤部位按照《简明损伤定级标准》2005(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2005)分为颅脑、颌面、胸部、腹部、脊柱、骨盆、上肢骨折、下肢骨折。其中多发伤与多处损伤按上述损伤部位分类参考入院诊断及发病时间分别计入。因伤者常出现多部位损伤,故统计例数会有重复。受伤机制按照数据初步统计分析,分为砸伤/掩埋伤、高处坠落伤、跌伤/交通伤、其他(包括烧伤、锐器伤等)等四大类。
...........
 
2 结果
 
2.1 不同烈度地震伤员基本信息
在5790例汶川地震资料完整伤员信息中(住院加门诊):男2941例,占比50.8%;女2850例,占比49.2%。未成年人(0~ 18岁)827例,其中男性402例,占比48.6%,女性425例,占比51.4%;成年人(18~ 60岁)3323例,其中男性1751例,占比52.7%,女性1572例,占比47.3%;老年人(> 60岁)1640例,其中男性795例,占比48.5%,女性845例,占比51.5%。地震不同烈度伤病员男女例数及比列见表2。已有早先本研究所第三军医大学王更新等人对汶川不同救治单位地震伤员年龄及男女性别之间有过初步研究,本次研究将进一步对不同烈度之间进行描述性汇总分析。
........
 
第二部分 汶川、芦山与玉树地震相同烈度地区伤员早期伤病情况.......18
1.资料与方法.........18
2 结 果.......20
3 讨 论........25
小 结...........30
参考文献.....31
 
第二部分 汶川、芦山与玉树地震相同烈度地区伤员早期伤病情况
 
1.资料与方法
对汶川地震四个不同烈度区域以及相同烈度下汶川、玉树、芦山地震不同地区的伤员伤病谱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探索震后相同地区不同烈度及相同烈度下不同地区的伤情类型及分布特点, 对此类医学救援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为探索与了解强震后人员伤亡的特殊规律及医疗救援力量配置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整个课题分为两部分进行。(1)第一部分根据权威发布的地震烈度图,在汶川地震中选取8至11四个烈度中的绵阳市、德阳市区等八个地区,收集上述地区两周内地震伤相关病例信息。地震相关病例指地震直接或间接作用导致的人体病患,比如建筑物倒塌导致的骨折,地表道路损坏造成的摔伤与交通事故,水污染所引起的消化道感染等等。(2)第二部分分别在芦山地震与玉树地震中选取天全县、结古镇等七个地区相关病例信息,与第一部分收集到的汶川8、9烈度地区病例组合一起进行对比研究,此次比较主要针对外伤/伤口类伤情数据。两部分数据收集内容主要包括:地震伤病员的性别、年龄、致伤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诊断等内容。
........
 
小 结
 
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具有受伤类型复杂、数量较大、伤情重且病情变化快、致死率高等的特点。地震时地表及建筑物破坏程度将会对伤员的受伤机制、部位产生显著影响。地震伤员疾病谱随地震烈度的不同而变化。充分肯定目前我国抗震救灾医学救援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但仍有很多方面有待提高。汶川地震后救援机制的不断完善,给后续芦山与玉树的灾后救援提供了宝贵经验。围绕烈度因素开展灾后疾病谱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对明确灾后不同地区的救援重点和指导卫生资源及人员的合理配置和使用、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