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临床医学论文,笔者将分析GC患者外周血胆汁酸谱,明确与GC相关的具体胆汁酸种类,进而探究其促进GC发生发展的机制,为GC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理论依据。
1.研究方法和内容
1.1研究对象
病例组:
纳入标准:
(1)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首次在西京医院接受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为GC的患者;(2)18岁-75岁之间,男女不限。
排除标准:
(1)既往行肠道手术、GC切除手术;(2)术前接受放化疗或免疫治疗;(3)既往诊断其他良/恶性肿瘤;(4)炎症性肠病病史;(5)既往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IgG 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6)既往有慢性肝病(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性肝炎);(7)数据信息不全者(无血清总胆汁酸信息者)。对照组:选取同期在西京医院就诊的非GC患者;排除标准同病例组。
.........................
1.2数据收集
收集的数据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血型、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index,BMI)等一般信息;以及外周血实验室检查结果(GC患者手术前最近一次空腹时测定、和非GC组入院后第一次空腹时测定),包括: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葡萄糖(Glucose,GLU)、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GGT)、尿酸(Uric acid,UA)、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lipoprotein,LDL)、肿瘤标志物(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CA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糖类抗原199)、CA125(Carbohydrate antigen125,糖类抗原125)、CA724(Carbohydrate antigen724,糖类抗原724)、AFP(Alpha-fetoprotein,甲胎蛋白))等血清学信息;H.pylori感染情况;既往病史如胆道疾病史(胆囊切除史、胆结石、胆囊息肉)、阑尾切除史、一级亲属GC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史、高血压病史;口服药物史:二甲双胍、降压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对于GC组,另外收集肿瘤发生部位及TNM分期的信息。
对于外周血指标,根据是否超过TBA检测值上限(15umol/l)将所有患者分为TBA阳性组(超过上限)和TBA阴性组(未超过上限);余外周血检测指标按照各自的中位值作为截断值,将所有患者分为指标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
..............................
2.结果
2.1患者筛选过程
初始共筛选了4019例GC患者,排除739例既往有其他胃肠道疾病患者,128例术前接受过放化疗或免疫治疗的患者,44例既往诊断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2例有炎症性肠病病史患者,178例既往有肝病病史患者,1181例未在西京医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467例无TBA检查结果的患者。最终筛选出1280例符合研究设定纳排标准的GC患者。病例的筛选和纳入流程见图1。
临床医学论文怎么写
...............................
2.2患者一般信息情况
共纳入GC患者1280例,其中男性971人(75.9%),女性309人(24.1%);非GC组共收集患者1594人,男性1068人(67%),女性526人(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C组平均年龄高于非G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C组平均BMI低于非G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婚姻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居住地构成比、民族构成比、血型构成比以及职业类型构成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一般信息如表1所示。
临床医学论文参考
.................................
2.结果·····················19
3.讨论·································36
结论·································39
3讨论
BA,尤其是疏水性胆汁酸,可促进GC的发生和发展[104]。为研究TBA在G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我们进行了这回顾性对照研究。我们的研究分析结果显示,GC组TBA水平高于非GC组,并且,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表明TBA升高是GC的危险因素;GC组TBA、ALT、GLU、ALP、CA724、AFP、CA125水平也高于对照组,与其他研究报道一致。
GC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还表明,男性、年龄56-75岁、居住地为农村、汉族、A型血、职业类型以体力劳动为主、胆囊切除史、糖尿病病史、阿司匹林、二甲双胍、ALP大于74IU/L、GLU大于5.21mmol/l、CEA大于1.95ng/ml、AFP大于2.74ng/ml、CA199大于9.43U/ml、CA125大于9.66U/ml均是GC的危险因素。
男性GC发病率高于女性。年龄高者患GC发生率高。大量研究显示,在所有人群和国家,GC在年龄小于50岁的成年人中都是相对少见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GC发病率也逐渐增加,在55-80岁之间达到高峰[105],并且男性的GC发生率约为女性的2-3倍[106]。
居住地为农村的患者GC发生风险高于城市及乡镇的患者,这可能与医疗条件、患者就医意识、饮食习惯以及饮用水质量、生活习惯等相关。职业类型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患者GC发生率高于脑力劳动者,这与农村患者GC发生率较高的结果相一致。汉族患者GC的发生率较少数民族高,这可能与我国人口绝大多数是汉族以及病例收集地区主要为汉族人口居住地相关。一项Meta分析研究显示,与O型血相比,A型血(OR=1.19,95%CI:1.13-1.25)和AB型血(OR=1.09,95%CI:1.03-1.16)与GC风险增加相关[107]。A型血患者GC发生率较高,具体机制暂不清楚,需进一步的研究进行探讨。
.................................
结论
GC患者的外周血胆汁酸水平显著高于非GC患者。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均表明外周血胆汁酸水平升高是GC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提示应重视在临床工作中对于TBA水平升高的患者加强GC筛查和监测。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之前虽有类似的研究,并没有如此大量的样本量以及考虑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外周血胆汁酸水平与GC的关系。
本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首先,这是一项回顾性研究,部分数据缺失,降低了统计分析与检验的效能;其次,本研究纳入的病例来自单一中心,可能存在病例选择的偏倚;再次,本研究选择的对照组为非GC患者,没有具体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患者作等级对照,可能降低了部分指标的可靠性。因此,本研究的结论尚需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进行验证。
下一步,我们将分析GC患者外周血胆汁酸谱,明确与GC相关的具体胆汁酸种类,进而探究其促进GC发生发展的机制,为GC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