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路钆造影3D-FLAIR MR内耳延迟成像技术在梅尼埃病的临床价值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18966 论文编号:sb2022031614513645014 日期:2022-03-27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临床医学论文,笔者经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经静脉钆造影 3D-FLAIR MR 内耳延迟成像技术显示前庭 EH 程度与其相应低、中频听力平均听阈呈强相关,可辅助 MD 临床分期,结合 MR 内耳钆造影显示EH程度及听力学检查共同评估MD病情有利于辅助临床选择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分析2019 年 12 月~2020 年 12 月至我院耳鼻喉科就诊的眩晕相关内耳疾病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18 岁;(2)临床诊断 MD 或疑似 MD;(3)眩晕相关其他内耳疾病;(4)无 MR 检查禁忌证。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2)内耳手术病史;(3)图像质量不佳。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经静脉内耳钆造影 MRI 检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根据 2015 年 Bárány 学会上更新的最新诊断标准[6],将 MD 分为临床确诊MD 或疑似 MD,临床确诊 MD 标准: ①2 次或 2 次以上眩晕发作,每次持续20min 至 12h;②病程中至少有一次听力学检查证实患耳有低到中频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③患耳有波动性听力下降 、耳鸣和(或)耳闷胀感;④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如前庭性偏头痛、突发性耳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迷路炎、前庭神经炎、前庭阵发症、药物中毒性眩晕、后循环缺血、颅内占位性病变等;⑤排除继发性膜迷路积水。疑似 MD 标准:①2 次或 2 次以上眩晕发作,每次持续 20 min 至 24 h;②患耳有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或)耳闷胀感;③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如前庭性偏头痛、突发性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迷路炎、前庭神经炎、前庭阵发症、药物中毒性眩晕、后循环缺血、颅内占位性病变等;⑤排除继发性膜迷路积水。
由 2 名年资分别为 9 年、12 年的耳鼻喉科医师在未知 MR 检查结果的情况下分别对每名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纯音测听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并划分为 MD确诊组、MD 疑似组、眩晕相关其他内耳疾病组及无症状组四组,其中无症状组标准为单侧患上述另外三组内耳疾病的患者,其对侧无临床症状、纯音测听结果正常的耳朵。
.............................

2 检查方法
采用 Magnetom Prisma 3.0T 超导体 MR 扫描仪(Siemens, Germany),患者采用仰卧位,头先进,用 32 通道线圈覆盖头部,以听鼻线为基准线定位,行常规平扫序列--横轴位 T1WI、T2WI、DWI、3D FSD SPACE、3D-FLAIR 序列,经静脉注射对比剂钆布醇(加乐显,7.5ml)后立即行横轴位及冠状位常规 TIWI 增强扫描序列,在静脉给药 4h 后行横轴位 3D-FLAIR 序列、斜矢状位 3D FSD SPACE 和斜矢状位 3D-FLAIR 序列扫描。3D FSD SPACE、3D-FLAIR 序列具体参数如下:(1)横轴位 3D FSD SPACE 序列:TR 1400ms,TE 180ms,翻转角 140°,视野大小 192mm×192mm,体素0.3mm×0.3mm×0.6mm,层厚 0.6mm,层数 48,激励次数 1.4,回波链 120,扫描时间 3min34s;(2)3D-FLAIR 序列:TR 6000ms,TE 316ms,TI 2050ms,视野大小 150mm×150mm,体素 0.4mm×0.4mm×0.8mm,层厚 0.8mm,层数 26,激励次数 2.0,回波链 200,扫描时间 4min18s。在横轴位增强 3D-FLAIR 扫描图像显示后,以球囊、椭圆囊中心为基线做斜矢状位 3D FSD SPACE 序列及 3D-FLAIR 序列扫描,层数均为 18,扫描时间分别为 1min21s、3min6s。
.............................

结果

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
本研究中符合纳入标准共 53 例患者,女性 32 例,男性 21 例,平均年龄为 54.32±13.52 岁,病程 3 天~12 年,24.0(12.0-60.0)个月。其中 5 例患者双侧临床确诊 MD,27 例患者单侧临床确诊 MD(其中 4 例伴对侧疑似 MD,6 例患者伴对侧眩晕相关其他内耳疾病,17 例患者对侧为无症状耳);1 例患者双侧疑似 MD,3 例患者单侧疑似 MD(其中 2 例伴对侧眩晕相关其他内耳疾病,另 1 例对侧为无症状耳);10 例双侧眩晕相关其他内耳疾病;7 例单侧眩晕相关其他内耳疾病,对侧为无症状耳。故 106 只耳分为 MD 确诊组 37 只,MD 组疑似组 9 只,无症状组 25 只,眩晕相关其他内耳疾病组 35 只。本研究中眩晕相关其他内耳疾病包括前庭性偏头痛、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听神经瘤、迷路炎、老年性耳聋、突发性耳聋。
.........................

2 一致性检验
头颈组耳鼻喉科医师及影像科医师诊断的一致性程度如表 2.1、2.2。2 名耳鼻喉科医师及 2 名影像科医师对各值的测量结果 k 值及 ICC 值均高于 0.8,一致性高。
临床医学论文参考
临床医学论文参考
.......................

结果........................................14
讨论......................................20
结论.....................................23


讨论

1 静脉给药 3.0T MR 3D-FLAIR 延迟扫描序列显示 EH 征象
本研究中 53 例 106 耳在 3.0T MR 3D-FLAIR 4h 延迟扫描所得图像均显示良好,均可清晰显示内淋巴间隙及外淋巴间隙。本研究中创新性的增加了斜矢状位 3D FSD SPACE 及 3D-FLAIR 扫描序列。由于球囊和椭圆囊结构微小,单纯的横轴位内耳延迟成像,可能会因为定位误差使得前庭内球囊和椭圆囊主体不在同一层面,导致 EH 及其分级评估受到影响;而以横轴位球囊与椭圆囊中心为基线做斜矢状位 3D-FLAIR 序列扫描所得图像,可更直观的显示球囊与椭圆囊的解剖结构和方位,并可清晰观察二者是否发生融合,辅助判断是否真正存在 EH 征象及其程度。
目前,唯一公认的 MD 病理改变为内耳 EH[20],其原因可能与 Paparella[21]的内淋巴吸收不良观点相关。当内淋巴囊和前庭水管发生堵塞时,淋巴液积聚在内淋巴间隙内;由于内、外淋巴互不相通,并且内、外淋巴的边界为膜性结构,一旦压力失衡就会导致内淋巴间隙的扩大。近来研究表明,前庭积水较耳蜗积水对 MD 的诊断更具有特征性[22,23],并且有半数的 MD 可观察到前庭内球囊与椭圆囊大小比例的倒置[24]。本研究 MD 确诊组中 19 只耳(51.4%)轻度积水均表现为球囊与椭圆囊大小比例倒置。此外,3D-FLAIR 序列图像上蜗管及其周围的骨质均为低信号,故其边界区分较为困难[25]。故本研究选择观察前庭内球囊及椭圆囊改变情况作为 EH 诊断及分度标准。本组研究在 MD 确诊组中,发现 EH 征象有 33 只耳,阳性率高达 89.2%,与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相近[15,26,27]。同时本研究发现,并非仅在 MD 患耳中可出现 EH 征象,少部分眩晕相关其他内耳疾病甚至无症状耳也可出现 EH 征象,本组共 1 只无症状耳、4 只患眩晕相关其他内耳疾病耳表现 EH 征象,提示 EH 并非诊断 MD 的唯一标准,需寻求或联合其他征象进行综合诊断。
临床医学论文怎么写
临床医学论文怎么写

...........................

结论


1.经静脉给药 3.0T MR 横轴位结合斜矢状位 3D-FLAIR 序列内耳延迟成像不仅可多方位观察前庭膜迷路结构,并可对前庭是否存在 EH 征象及其程度进行有效的评估。
2.EH 并非诊断 MD 的金标准,但结合前庭 EH 及 PE 征象能有效、精确的诊断MD,准确性较高。
3.经静脉钆造影 3D-FLAIR MR 内耳延迟成像技术显示前庭 EH 程度与其相应低、中频听力平均听阈呈强相关,可辅助 MD 临床分期,结合 MR 内耳钆造影显示EH程度及听力学检查共同评估MD病情有利于辅助临床选择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