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弈分析角度探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策略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vicky 点击次数:103
论文字数:45985 论文编号:sb2015032221455712024 日期:2015-03-29 来源:硕博论文网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概述

1.1.1  我国能源消耗情况

能源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同时也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能源问题作为我国重大战略问题,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在实现城镇化、现代化和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始终扮演者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对能源的消耗也是越来越多,而一次能源的储备量是非常有限的。近几年各国虽然积极寻找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新型可替代能源,但是取得的成果毕竟有限,不足以完全取代一次能源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能源问题始终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

根据《BP(British Petroleum Amoco 英国石油公司)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中的数据,2010 年,全球的一次能源消耗平均增幅达到了 5.6%,成为 1973 年以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而中国在2010年的一次能源消耗增幅竟达到了 11.9%。一直以来,美国都是世界能源消耗量最高的国家,而就在这一年,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耗量达到了 24.03 亿吨油当量,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能源消耗最大的国家。到了 2011 年,全球能源消耗速度有所下降,一次能源消耗量平均增幅为 2.5%,与过去十年的历史平均增幅基本持平,但是相较于 2010年5.6%的增长率,已经放缓很多。中国在这一年,其能源消耗增量占全球的 71%,一次能源消耗量达到了 26.132 亿吨油当量,占世界消耗总量的五分之一以上。2012 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全球经济增长普遍变缓,全球一次能源消耗增幅仅为 1.8%,这主要归功于美国 2.8%的负增长率。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依然以 7.4%的增长率快速增长,如表 1-1。所以,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中,我国的能源形势变得愈来愈严峻。

 

1.2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1.2.1  问题的提出与界定

1)  研究对象的界定

在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之前,我们首先要区分几个概念:首先是“绿色建筑”,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是这样定义的,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二是“低碳建筑”,即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三是“节能建筑”,即按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减低能耗的建筑,可以理解为绿色建筑的某一方面。节能建筑也分很多类,其中包括一般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而民用建筑又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本文所研究的对象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2)  研究范围的界定

我国地域辽阔,拥有着极其复杂多样的地理气候特征,有东部沿海的海洋性气候,有西藏的高原气候,有四川的盆地气候,有新疆的沙漠气候等。而在这些不同气候特征的地区,从空气湿度、温度,到太阳辐射,再到风、霜、雨、雪等众多气候环境要素也都表现的差异很大,从而形成对建筑物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影响。为了使建筑热工设计与地域气候相适应,在保证建筑物基本的热量需要的同时,本着节约能源提高效率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气候特点,把全国划分为五个热工设计分区,分别是: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如下图 1-3 所示,全国主要城市热工设计分区分布如下图1-4所示。

 

2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运作分析

 

2.1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的应用

2.1.1  合同能源管理发展概述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简称EPC,是一种基于市场机制的新型节能管理模式,起源于上个世纪 70 年代的美国,代表着新型节能服务产业的兴起。从事节能服务的公司(简称 ESCO)通过与业主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业主提供包括评估、诊断、设计、融资、改造、监测和维护等一整套节能服务项目,并从改造后项目获得的节能收益中获得回报,其实质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投资的运营方式。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迅速发展,得到了普遍推广和利用,目前其在这些国家的应用已经进入相对比较成熟的阶段,建筑节能市场运作比较完善,政府政策引导也比较全面和成熟,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效果。我国在 20世纪90 年代末才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前期发展十分缓慢,直到 2003 年才有了较大发展,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不断增加,服务范围也随之扩大,在建筑节能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国务院在 2010 年 4 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是利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调节节能减排工作的进行,有利于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满足我国节约能源的战略目标,同时能够很好地推动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促进新型经济增长发展。紧接着,中央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为了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制定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对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实行财政资金奖励。在随后的三年中,我国积极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和推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具体如下表2-1:

 

2.2  合同能源管理市场运作模式

2.2.1  合同能源管理市场主体及运作模式分析

在常见的建筑节能项目中,合同能源管理常见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节能效益分享模式,另一种是节能量保证模式。

节能效益分享模式下,一般由节能服务公司通过融资、银行贷款等多种金融渠道,提供项目所需的全部资金和技术设备支持,负责节能改造项目全部工作。当项目节能改造完成后,按照能源管理合同事先约定的比例和期限,与业主一起分享节能经济效益,以此来收回投资成本并获得相应的利润报酬。当合同期满后,节能服务公司将投入的所有设备系统无偿转让给业主,而业主则独享之后的节能经济效益。

节能量保证模式下,节能服务公司承担全部的资金与设备,或者与业主按照一定的比例共同承担。节能服务公司需承担节能改造全部的工作,并按照能源管理合同的约定,保证一定节能量的完成。在合同期满后,如果节能服务公司能够完成约定的节能量,则从业主那里获得相应的报酬,如果节能服务公司没能完成约定的节能量,则应从原有的报酬中扣除,实行“超奖差赔”政策。在项目结束后,节能服务公司将全部设备系统无偿转让给业主,而业主则独享之后的节能经济效益。

对于节能量保证模式是美国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采用最多也是最成功的运作模式,而对于效益分享模式,节能服务公司不仅要自己全部承担节能改造费用,而且还需要承担未来节能收益低于预期等多种风险。但是在 2010 年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颁发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表示财政奖励资金针对的对象是实施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并且在《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中也是明确对节能效益分享型模式下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做出标准合同范本,所以我国目前还将继续推广节能效益分享模式来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本文在后面的研究中,也是基于节能效益分享模式下的合同能源管理进行分析研究。

 

3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相关经济激励理论基础 .......................... 29

3.1  委托-代理理论 ............................. 29

3.2  委托-代理框架下的进化博弈分析......................... 31

3.3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 33

3.4  本章小结 ........................ 34

4  政府-节能服务公司的经济激励力度分析............... 35

4.1  政府-节能服务公司之间进化博弈分析 ...... 35

4.2  政府-节能服务公司之间经济激励力度分析.................... 40

4.3  本章小结 ..................... 48

5  实证分析:上海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经济激励政策分析.................... 49

5.1  经济激励政策类型研究 ......................... 49

5.2  经验实证分析方法 ........................ 52

 

6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政策建议

 

6.1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工作重点

6.1.1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紧迫性

到目前为止,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在 2012 年底组织展开的对全国建筑节能工作检查的情况,截止到 2012 年底,我国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基本已经达到了 100%,北方各省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达到了 2.2 亿平方米,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在“十二五”期间才刚刚起步。

“夏热冬冷地区”主要指长江中下游及其周边地区,主要包括上海、重庆两个直辖市,和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四川、福建、贵州等省的部分地区。

根据第五章对夏热冬冷地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节能改造项目的对比,上海市作为夏热冬冷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的直辖市,其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发展都是属于前列的。成功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数为195家,是整个夏热冬冷各省市中备案数最多的。其次是江苏省,节能服务公司备案数也达到了189 家。而对于其他省市,节能改造工作并不理想。有关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奖励标准也都是仅仅执行中央规定的最低标准。

夏热冬冷地区主要有两大方面的能耗需求,一是夏天空调制冷,二是冬天用能采暖。尤其是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夏天凉爽、冬天温暖,而且更加追求居住的舒适度,包括隔热、降噪、通风等。因此如何结合夏热冬冷地区的特点,对既有居住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是接下来建筑节能改造的工作重点。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Conclusions)

我国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目前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现行的经济激励政策比较有限,节能改造参与主体的节能意识比较淡薄,节能改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本文通过引入“合同能源管理”市场机制,以进化博弈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设计最优激励机制,对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政策提出一些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结论:

(1)通过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把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市场化,进而分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外部性和准公共物品等经济属性,得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处于“市场失灵”状态,需要政府采取经济激励政策来进行调控。

(2)政府与节能服务公司作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并不能从一开始就找到最优均衡状态,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模仿和调整的过程,最终得到一种“进化稳定策略”状态。通过建立政府与节能服务公司之间进化博弈模型,用“复制动态方程”来表示政府与节能服务公司的策略选择的动态演化趋势,从而进一步得出政府和节能服务公司在不同初始条件下,他们的“进化稳定策略”状态,即(经济激励,节能改造)和(不经济激励,不节能改造)。

(3)政府作为委托人,节能服务公司作为代理人,通过提出的一些基本假设,在满足参与性约束条件和激励相容约束条件下,建立政府和节能服务公司的委托-代理模型,并在政府能够直接观测到节能服务公司努力水平,和政府不能直接观测到节能服务公司努力水平两种状态下,分别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如果企业的努力水平能够被直接观测到,这个时候正好能够达到帕累托最优风险分担状态。而往往现实情况中,由于政府和节能服务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企业的努力水平是不被政府直接观测到的,那么这个时候帕累托最优风险分担无法达到。此时求得的最优激励力度与企业的单位努力成本b、企业的风险规避度和外生随机变量的不确定性有关。

(4)委托-代理模型的建立和求解都是运用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理论分析推导的过程,还需要实践的检验。因此本文运用经验实证分析方法,以上海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经济激励政策为例,分析了上海市节能目标的超额完成情况以及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大力发展,都与它出台的相关经济激励政策是息息相关的。通过分析上海市经济激励政策,检验了最优的激励机制确实需要考虑到企业的单位努力成本、企业的风险规避度和外生随机变量的不确定性,从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合理性,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所在。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浅谈18世纪英国女性作家群
下一篇:房地产业上市公司之财务风险影响审计收费简论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