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 论
航天企业生产系统作为国家重要的庞大的工业系统,其复杂性显而易见,加之其会采用不同领域的高难度技术,故对各种计量参数的数量、精度、量程、频带的要求就更高。譬如,随着科技的不断提升,航天器与地面的距离越来越远,这一情况对通信、跟踪、定位等的要求就相应的提高了。以卫星为例,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距离地面达到 35800km,而用无线信号联系的部分特殊用途监测卫星,距离地面远达 112280km,为了接收到精准的数据,就需要对发射机的功率和接收机的灵敏度等相关参数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既需要完备的测试设备,还需要建立与先进测试方法匹配的计量标准。目前,几十千瓦的发射功率已成为地面设备平均发射功率,低于 15K 的接收机噪声温度已经成为现实。为了更好的控制航天器,获得更精准的方位、速度方面的数据,对电子参数和设备加工、伺服控制元件的要求更为严格。对宇航系统而言,地面设备之间以及地面与航天器之间的联系,都是通过高速的传输和数据的大量处理进行的,这就需要相当宽的信号传送频带。11GHz~14GHz、20GHz~40GHz 是国际通讯和广播卫星普遍使用的,有时可能会使用更高的频段,毫米和亚毫米已经成为研究者不断迈进的目标。这样的研究势必需要新的元器件和部件,从而提出新的计量测试要求。
..........
第 2 章 计量管理理论及标准
2.1 计量管理理论
这项工作在计量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它与国民经济以及人民生活等关系密切,它所展开的各项计量管理工作,为国民经济的各方面提供了计量保证,对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计量管理充分发挥了计量系统的整体功能,采用科学、技术、法制的措施来保证计量单位制的统一、测试的准确一致以及计量装置安全可造的运行,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利润。随后又改为在国家法律下的系统。计量装置准确、可靠的运行,是在测量仪器的控制、计量监督和计量评审的基础上实现的,真正做到了公平和公正,杜绝了不诚实的测量损害人民群众利益情况的发生。
2.2 ISO10012 标准
该标准势必不会替代抑或增加 GB/T15481 标准的相关要求,这是因为在测量过程中有些因素会影响测量结果,如测量方面的细节、人员能力和实验室间的比对等在 GB/T15481 中有更详细的规定。标准除实施要求外,还给出了“指南”。“指南”提供的内容有助于对标准内涵的理解,也指出了实施的具体方法。但引言明确指出,“指南”仅作为信息,而不是对“要求”的增加、限制或修改。② 总要求。MMS 应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规定的计量要求是从产品出发的,包括关于测量的误差和不确定度的最大范围、测量的条件以及操作者技能等,同时也要满足对计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相关要求,另外组织在确定 MMS 的范围和内容时,必须不能忽视因违背计量要求而产生的后果和风险。③ 管理职责。本标准中的管理职责是阐述计量单位与职能间的联系,并对单位的领导者和计量管理者的管理职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根据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基本方针,通过 MMS 和质量目标的制定,管理评审及随后的改进措施,使 MMS 得到不断的完善。
第 3 章 中国航天企业计量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18
3.1 国家对国防和军队的计量要求 ............................................. 18
3.2 航天企业计量管理改进的必要性 ................................................................. 20
3.3 中国航天企业计量管理现状 .......................................................................... 21
第 4 章 中国航天企业计量管理改进建议 ............................33
4.1 航天企业计量定位 ............................................................. 33
4.2 健全相关的计量体系 ................................................. 34
结 论 ................................................40
第 4 章 中国航天企业计量管理改进建议
4.1 航天企业计量定位
中国航天企业发展定位为成为国际一流大型宇航企业集团,其计量的发展应定位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计量研发能力,具有国际一流的校准实验室,其定位应在应用研发、技术开发方面,航天企业计量的计量保证设备校准部分应定位在航天科学技术开发、生产开发、生产、销售和后续开发各阶段的技术评价、技术监督、技术支持上。目前,不平衡性已经在企业计量工作发展中显现出来。作为世界上的尖端科技产业,航天事业对于各项机器设备、科研生产都有着相当严格的要求和标准,一丝的差错和失误便会影响最终的结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航天事业中的计量审计工作也成为一项异常艰巨而且细致的工作。但是到现在为止,由于组织机构的变革、相关设备的损毁、人员外流等原因,航天事业单位中的各项计量工作远远不能满足航天事业发展的要求,需要我们为计量工作的发展制定新的规划。
4.2 健全相关的计量体系
我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为了与世界性的生产研究工作相接轨,曾于上世纪末期对计量工作的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了较为严格的划定。《计量法》和相关法规的诞生为我国的计量工作体系提供了法律和规章制度上的基本保障,但是这些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还不能从各个方面为我国计量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相应机构的建立、对应文件指南的开发和相关工艺产品的限定等都成为我国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我国航天事业乃至全体尖端行业事业的发展,计量生产的缺陷严重影响科研的进行和生产的质量,从这一意义上讲,计量体系的健全成为了我们提高生产科研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支点。
.............
结 论
本文通过梳理计量管理的理论文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述,结合国际标准 ISO10012,在对航天企业进行行业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现行的中国航天企业计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得到的结论如下:(1)航天企业计量发展思路应该在巩固原有法制计量、科学计量的基础上,加强服务于本企业主业的工业计量,开展计量前沿技术研究,加强测量过程控制,提升计量管理水平和计量技术水平;(2)我国航天企业计量管理工作距离国际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且航天企业计量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企业对计量管理意识不足,造成了计量体系不完善;航天单位对计量管理器具及数据的管理存在漏洞,器具的使用和维护存在不足,缺乏对数据的保护。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