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内外学者关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城市发展中王权作用的研究
一、 关于国王在城市政策方面的研究
虽然国内外学者关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格兰城市它的起源和发展问题还没有达成共识。但是在这一时期王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方面则是一致肯定的。众多学者在他们的著作中或者论文中都提及国王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在众多促进城市发展的原因中,王权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比如《剑桥英国城市史》的作者D.M.帕利泽,就描绘了国王通过法令、法规等种种规定保护商业发展,从而促进城市发展的图景;《中世纪的城市》的作者亨利·皮朗通过说明国王在规定市场和集市所开设的地点、时间等等问题证明国王间接推动了城市发展;汤普逊通过从反面批驳城市起源的“市场法说”说明当时国王对商业发展的贡献等等众多学者的描述使我们了解到王权在政策、法规方面对城市发展的贡献。
1.学者们关于王权在政治方面对城市影响的研究
俞金尧的“权势创造城市”这一观点正是体现了王权在政治方面对城市产生的影响。这种观点认为城市兴起的商业因素不是主要的,而是在其背后国王和封建主的力量的推动作用是其兴起的主要原因。他们根据最初英国城市都是在政治、军事和宗教的中心地区所兴起的,而提出城市兴起于统治阶级的政治权力。
俞金尧认为在中世纪,统治者的权力是城市发展的起源。城市是由各类不从事农业活动的人们的汇聚之处,而且,政治及与政治不可分离的军事和基督教活动对于城市的起源息息相关,不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而生活在城市中的最早的社会群体,首先就是社会的管理者,也是阶级社会中的统治者,统治阶级连同为统治者服务的军队、僧侣等,构成早期城市的主体。城市中的工商业围绕着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目的,而逐渐聚集到城市中。权势的增大促进工商业活动的发展,权势消弱势必工商业活动会消退。为了满足统治阶层的要求,权势的中心地区会吸引各式各类的工商业者,城市也就逐渐发育、孕育而成了。可见,城市的政治性质并不排斥发展工商业。
国内学者如刘健,就认为中世纪英国的赫里福德和诺丁汉都是重要的政治中心,早在 10 世纪时已是发展成熟的自治市,但再回看以前的世纪,就会发现赫里福德早在 7 世纪晚期就已是主教驻节地。坎特伯雷、伍斯特、塞特福德、伊利、格洛斯特、赫里福德和牛津等许多城市都位于主教驻节地和教堂所在地。伦敦就更不例外,一直以来都是政治和宗教中心。金志霖甚至断言,从总体上说,中世纪早期的城市大多只是作为军事中心、宗教中心或行政中心而存在,能称为经济中心者,为数极少。因此说,国王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二、关于对国王建立军事堡垒方面的研究
国王对于城市兴起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对商业的支持上,还表现在堡垒的建立上。国内外的学者对城堡与城市方面相对来说描述比较多,庞兹的《中世纪英格兰与威尔士的城堡》和汤普逊的《中世纪经济社会史》对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城堡的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和布局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的描述,使得城市发展有了相对强大的铺垫;瑞安·拉韦尔对在城堡中进行贸易的相关规定,说明集攻击和防御于一身的城堡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保护作用;汤普逊更提出了城市发展的“卫戍起源说”;亨利·皮雷纳在其著作《中世纪的城市》中,将“市场起源说”与“堡垒说”相结合,指出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乃是从事远距离贸易的商人围绕城堡聚居而成;此外还有对罗马旧城市遗址方面的论述等等。相对盎格鲁-撒克逊城市其他方面的研究,在城堡方面学者们还是成果颇丰的。
1. 学者们对国王建立堡垒方面的研究
在古英语中,有三个词共同表达一个比屯或者一个村庄更大的居民点,那就是城镇,当然这个词表达的不是起因于现代工业革命的城市聚落,而要表达的是一种商业城镇。这三个词是baurgs,port和ceaster.旧英语中burh 与哥特语的baurgs是同根源的,后者在四世纪时的哥特人的福音书中用来解释希腊语的“лòλιζ”。现在的‘市镇’表现了一种古英语中‘burh’所表达的“一个繁荣的地方”这种基本含义的特殊的方面。这个词通常用于陈旧的碉堡和那些带有“-bury”后缀的地方。但是,它也用于私人的带有围墙和壕沟那样的保护物的建筑。最早的用来表达“城镇”意思的burh出现在754年,《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中的‘Cantwaraburg’。此后,在编年史中,‘burh’这个词基本上被用作由阿尔弗雷德大帝所建立的用来保护他在威赛克斯的领地的设防堡垒,及之后由长者爱德华和埃尔弗雷德在英国中部所建立的出与同样目的所建立的城堡。这种军事堡垒在最后逐渐发展成市镇和城市也是经过了漫长的过程的。
瑞安·拉韦尔认为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最早的堡垒是以直线型的方式建立的。这些包括最早的防御工事,比如说:东盎格鲁的土方工事,威赛克斯的伯利克土墙。直线型的防御工事用来定义由国王在其统治边界所建立的防御工事,用于预防不定时的袭击,并确保商人在交通行税的地方通过;比如说奥法的防御工事坐落在麦西亚王国和邻国威尔士王国之间,包括一系列的 6 英尺深的沟渠和24英尺高的防御土墙。圣·大卫(9世纪的一个威尔士主教),他的贡献在于留下了阿尔弗雷德国王的西撒克逊法庭的相关情况,其中第一次记载了麦西亚的奥法国王在麦西亚王国和邻国威尔士王国之间建立了一个“大的堡垒”。
第二章 国内外学者关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基督教会对城市影响的论述
一、关于教会在经济上的特权方面的研究
1.学者们关于基督教会在土地上所获特权的研究
基督教在英格兰确立了宗教统治地位之后,由于国王的虔信支持,他们开始大量封赐土地。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国国王和贵族向教会捐赠的土地在同一时期的欧洲时最多的。《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中就记载了国王赠给修道院的土地的事实:657年,伍尔夫希尔国王赠给圣彼得修道院的土地和沼泽。“我,伍尔夫希尔,今天慨然赠给圣彼得和塞克斯伍尔夫院长,以及修道院的众修道士我王国所属的下述土地、水流、池塘、沼泽、堰,以及位于这些地带的全部土地,从而除院长及众修道士之外,没有人在那里享有主权。赠礼如下:……。”
蒋孟引先生的《英国史》中也对国王赐予教会土地有相关记载:威塞克斯一个国王,就曾把全国土地的 1/10 用来赏赐教会。其次是教会大地产,像温切斯特或索尔兹伯里的地产,均可与忏悔者爱德华的地产相比。11 世纪时,肯特郡就有1/3土地属于会的。根据《末日审判书》的统计,主教和修道院长所拥有土地的人数是当时全国所有土地所有者的五分之一,其所拥有土地的占地面积占全国的百分之二十五,而修道院平均一年的总收入占全国的百分之三十。
中世纪史家汤普逊总结到:无论是国王、封建主还是普通人民,他们对教会的赐予,无不是处于宗教信仰和世俗目的这两种原因。罗伯特埃克伦德也认为除了国王,贵族和民众也出于对宗教的虔信,把土地自愿捐赠给修道院和教会。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希望他们在死后可以葬在修道院的墓地中,与圣徒和国王的灵魂同在,所以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在他们的遗嘱中把土地捐赠给教会和修道院,罗伯特·F·埃克伦德也曾举例说:苏福克郡也有超过 300 名信徒将其土地捐赠给当地的斯伯登修道院;沃吉的圣丹尼斯公爵,除了捐赠了一个庄园,还将沃吉的一块土地一同捐赠给了法国梅齐埃的西多会;还有普通民众也会把土地捐赠给教会和修道院,以寻求他们的保护。大量的土地吸引了大量的贫苦农民到教会和修道院的所在地,而且很多都是逃亡的农奴,教会无条件吸收这些人口,允许其在修道院周围生活,把土地交给这些人耕种。
二、关于教会在城市建设中作用的研究
上述的这些有利因素,使得城市更容易在修道院和教会的所在地发展起来。刘易斯?芒福德曾说“古典城市与中世纪城市之间最密切的联系.不在于遗存下来的建筑物而是基督教修道院。”与欧洲其他一些地区相比较,英国中世纪的城市多在富裕的修道院中,而这也是英国城市的特殊的现象。坎特伯雷、伍斯特、塞特福德、伊利、格洛斯特、赫里福德和牛津等许多城市都位于主教驻节地和教堂所在地。坎特伯雷这个著名的大主教所在地,在9世纪时就有一个大面积的教堂,其后著名的圣奥古斯丁修道院也修建在此。围绕着教堂的是密集的房屋,在城内有一个市场所在地;此外还有另一个著名的主教城市温切斯特,在9世纪时,也有一个市场,根据考古证据表明,当时这里是一个工商业发达的地区,这从它的街道的称谓上可以体现,比如说制革匠街、肉铺街、市场街等等。
刘易斯·芒福德还把修道院城堡所起到的凝聚作用作为城市出现的先决条件,而不同意“贸易兴起城市说”。 M.M.波斯坦也曾说:一些修道院就建在城市近郊,例如康布雷附近的圣格里修道院,随之出现的社区最终与城市融为一体。当城市的城墙严重坍塌、无法再提供任何保护时,城市便受到附近由中世纪城镇发展而来的城墙坚固的修道院的保护。最后,有些城墙坚固的修道院诞生了不依赖任何城市生存的都市居民区,圣贝当便是如此。在城堡的保护功能上,考古证据告诉我们,可能在9世纪早期,座落在赫尔福德主教就被防御性的栅栏和一个继承性的街道系统所包围,它提供给周围人们一个的避难所。
D.M.帕里泽认为建立在新的防御性城堡的教会,它的地位的体现依靠两个因素:这个地区的历史和这个教堂所在的位置。阿尔弗雷德和长者爱德华,可能很大程度上不同意在城堡中的教堂实力太过强大,除了女修道院。在温切斯特,很显然是不可能去驱除大教堂的。因此爱德华(继承了他父亲的意志)在大主教区附近建立了另外两个大教堂,以作为王室权威的象征。男修道院通常是不会建立在城堡中的,相反,可能因为修女感觉上是需要保护的,也因为女修道院长通常是王室公主,国王因此而偏爱。890年阿尔弗雷德在威尔顿和在888年的沙夫茨伯里建立的女修道院就坐落在城堡中。在麦西亚,埃塞尔雷德和埃塞尔弗雷德经常鼓励在设防的城堡中建立大教堂:在什鲁斯伯里就是这样,圣查德和圣玛丽教堂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在城堡之中建立教堂去安置圣人的遗体和遗物,埃塞尔福雷德对城市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遗物圣体明确的被当作是每一个城市地位的象征。
第三章 国内外学者关于北欧人对城市影响的论述…………29
一、关于丹麦人入侵对城市破坏方面的研究………… 29
二、关于丹麦人入侵对城市建设方面的研究………… 30
1.学者们关于丹麦人在英格兰建立城市的研究………30
2. 学者们关于丹麦商人的贸易活动对城市发展的研究…………31
3.关于城市起源的“商业起源说” ………32
三、笔者的观点…………33
第三章 国内外学者关于北欧人对城市影响的论述
一、关于丹麦人入侵对城市破坏方面的研究
关于对丹麦入侵对城市破坏方面,国内和国外的学者们一般倾向于对事实的描述。例如,格温·琼斯的《北欧海盗史》;帕利劳林的《丹麦王国史》,对丹麦海盗、丹麦商人的商业活动及建立殖民点(城市)方面有较为详细的论述,此外还有很多关于海盗方面的论著。其中对丹麦入侵对城市的破坏方面有很多史实上的记录,学者们用了大量的史实和考古学证据说明了丹麦入侵对英格兰城市的破坏,在众多的著作中,在对破坏方面的描述相对城市建设方面来比也占了大多数,成果颇丰。在本文中,笔者对这一方面也就不多以论述了。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国经历的主要战争之一就是丹麦人的入侵,丹麦人的入侵对英国的城市和修道院进行了大肆劫掠,首先使得英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D. M.波茨坦曾就丹麦入侵给英格兰城市带来的破坏进行了说明,他曾言:“那时的丹麦人就如同噩梦一般,当时一些著名的修道院和一些商业重镇都遭到了扫荡般的劫掠。一些城市和修道院甚至不复存在了。”北欧人在8世纪时,社会生产力低下,基本还靠捕鱼和狩猎为生。加之北欧处在纬度较高的地带,自然环境不良,生产工具落后等等因素,北欧人的生活状态在当时比较贫穷。同一时期,8 世纪的英格兰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商业城市,如:坎特伯雷的港口、伦敦、伊普斯维奇和约克,经济有了一定的增长,城市也发展较快,北欧的这些国家的经济远远比不过英格兰的经济发展情况,这无疑使得北欧人对这些富饶的地方产生各种幻想,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他们开始向南方进发。
总结
8到11世纪末叶,英国城市的总数已超过80个,不要说坎特伯雷、罗切斯特、伦敦、温切斯特、约克、肯特、南安普顿等等这些大城市,此外还有黑斯廷斯、奇切斯特这样的小城市。不过这时的城市其城市规模也都还很小,人口很少。根据末日审判书所提供的人口数字计算,当时人口总数达到四千到五千以上的城市除了伦敦外只有5个,即约克,林肯,牛津,诺里奇,塞特福德;人口总数达到两千到四千人的城市大约有11个;而一千人以上人口的城市只有14个。当然还有更小的城市,如斯塔福德为750人,亚茅斯为400人,杜克斯伯里则不超过300人等等。不过在近来出版的《剑桥英国城市史》中,编纂这一时期的主要负责人帕利泽认为这个数字要高的多: 城市居民在 1086 年就至少占总人口的10%,随着人口得增多。到1300年就已占了15%或更多。
“城市”是一个用于商品交换的有围墙守卫的聚居地。它的含义不是仅仅就是一个地点。就像 H.M.卡尔文说的那样“只把城市当成真实的地理名词是学世界的一大缺陷,它不足以充分说明城市的历史”。112在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有三 种城市出现在英格兰。第一种是处在原罗马城市城墙中的政治中心——伦敦、约克、坎特伯雷和温切斯特——这些城市也是主教城市。可是必须说明,在罗马城堡里的定居人口的密度很低。第二种是没有城墙的商业贸易港口,它们在维京时代基本消失了:南安普顿、福德、萨尔、多弗尔、斯坦福德、伊普斯维奇。维京时代结束后,英国又形成了维京人创造的城市。比如‘londonwic’,“wic”这一词在这里要说明一下。其是“郡”,从9世纪开始出现了“ Schleswig”一词;985年出现了“Bardowiek”一词,还有在847年温切斯特被称为“Wicgerefa”。这个词的解释与“港口(port)”一词的含义有些相像,根据 w.沃格尔精彩的解释,在 9世纪被称为“郡”的地方显然代表着“一个流动商人通常获得产品的地方,一个聚集多余产品的地方,一个地主和商人建造仓库的地方”。114考古学表明在伦敦的西部确实出现了这种类型的商业中心,这一地区至少有 24 海德,或者 80 海德,位于现在的舰队街和怀特霍尔街之间,被比德描述成一个重要的长距离贸易的中心。在862年斯堪的纳维亚占领之前,约克的手工业和贸易似乎已经相当成熟。好像许多商业中心都在政治中心附近形成了一个功能性的统一体:在温切斯特的哈姆维;在伍德布里奇、伦德尔和萨顿附近的伊普斯维奇。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