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民警精神生活现状与提升对策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85
论文字数:25000 论文编号:sb201301141033185752 日期:2013-01-14 来源:硕博论文网

一、 公安民警精神生活的涵义及提升必要性

(一) 公安民警精神生活的涵义

1. 精神生活的涵义
在英语中,“精神生活”一词被译为“spiritual life”,在国外,这个词很大意义上指的是指宗教生活。由于“精神生活”在中英文中的涵义有所不同,因此国外有关“精神生活”的研究与国内的研究内容有所不同。自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精神生活内涵进行了理论研究,关于精神生活的概念有多种说法。不少学者从精神活动的角度来界定精神生活,把精神生活简单的与精神活动等同起来。坚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北京大学哲学系黄楠森教授认为:“人们的精神生活主要包括了人的心理活动以及作为人的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专门指那些为了满足个人的精神需要的活动的总和。”安起民把精神生活定义为:“精神生活是人们精神活动的总和……”,如学习、创造、交往、娱乐等一系列活动形式。范玲给精神生活下的定义是“能展现人的精神生命,体现人的精神价值的各种活动的总和。有的学者从精神投入的角度来定义精神生活,如包哲兴、张同基认为“人之所为人的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可以理解为它是主体(人、社会)为着满足自身精神需要的、有精神投入和精神(文化)交流的、并对主体自身的精神状态与精神建构带来直接影响的、包括影响的、包括精神文化的创造与消费在内的一切活动。”还有一些学者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层面来理解精神生活,比如 1988 年在杭州召开的全国企业文化座谈会上,于光远把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用“吃喝玩乐”四个字概括,他的精神生活指的就是“玩乐”,只不过给“玩乐”增加了一个定语“健康的”。还有的学者从精神需求的角度归纳精神生活的涵义,如廖小琴认为精神生活是在社会条件和物质基础达到一定标准,人的发展必然是按照“个人所拥有、选择、追求、创造的精神资源满足和超越自身精神要求的精神活动及其状态”的方式存在。
综上所述,精神生活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生活方式。本文偏重于廖小琴教授的观点,精神生活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一定的物质生活基础上,现实的个人以其所拥有、选择、追求、创造的精神资源满足和超越自身精神需求的精神活动及其状态,它是人的发展的本质存在方式。.......................
.......................

二、 当前公安民警精神生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 当前公安民警精神生活的整体情况

1. 主体性增强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程度的提高,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是精神生活主体性的提高。人的主体性主要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从调研的情况看,公安民警的主体意识逐步觉醒。目前,维稳工作形势严峻,一方面要面对一定数量的高科技手段犯罪和相当比例具有高智商、高学历,较高法律知识、较强反侦察能力的犯罪嫌疑人;另一方面则是人民群众和学习型社会对警察的期望、要求越来越高,广大公安民警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加强学习、提高能力。随着警营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极大激发了广大公安民警学文化、学知识的热情。各级公安机关积极顺应形势的发展,努力为提升公安民警的文化素质创造条件。比如,许多公安机关建立了形式各异、功能相近的“警察文化沙龙”,民警在工作间隙和 8 小时之外,会主动聚集到活动场所,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吮吸心灵的“鸡汤”,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漫步徜徉,为自己的大脑“充电”,给自己的身心“加油”,充分证明和表现出了公安民警的主体意识觉醒和增强。公安民警逐渐成为警察文化的主体,在文化领域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涌现出一批热爱公安工作、熟悉公安业务、讴歌公安民警的年轻作家,他们在工作之余,辛勤创作,反映民警真实生活的作品不断出现,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影响。比如,翠香派出所民警牛筱刚笔耕不辍,先后有《亲戚》等 6 篇小说和诗歌入选《珠海经济特区三十年文学作品选》征集活动,其报告文学《无知的疯狂》更发表于《啄木鸟》杂志,获得“全国公安恒光杯文学大奖赛”优秀奖;青年民警李汉卿长篇武侠小说《江湖封侯》在“2008全球华文武侠小说大赛”中一举夺冠,并得到高度评价。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民警谭庆珍自创歌曲《老百姓最亲》、《警营放歌》在民警中广为传唱。

2. 精神生活层次提高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需要按层次可划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其中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都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的需要。
目前,公安机关普遍建起了警察文化长廊,许多民警在工作之余开始迷恋丹青、“舞文弄墨”。对此,社会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支持者认为,可以提高民警的文化素质,潜移默化地影响警察的执法行为,反对者认为,案子那么多,破案任务那么重,不应该浪费时间,警察练字绘画简直就是不务正业。过去,民警一有空闲就聚在一起喝酒打牌,现在,越来越多的民警空闲之余聚在一起切磋书法技艺、研讨书法心的。.................
...................

一、 公安民警精神生活的涵义及提升必要性……………… 5
(一) 公安民警精神生活的涵义…………………………… 5
1. 精神生活的涵义………………………………………………5
2. 精神生活质量的涵义………………………………………… 6
3. 公安民警精神生活的特点…………………………………… 7
(二) 提升公安民警精神生活质量的必要性………………… 8
1. 提升民警精神生活质量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8
2. 提升民警精神生活质量是加强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8
3. 提升民警精神生活质量是提高民警自身素质的必然要求……9
4. 提升民警精神生活质量是增强民警凝聚力的必然要求………9
二、 当前公安民警精神生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一) 当前公安民警精神生活的整体情况……………… 11
1. 主体性增强……………………………………………11
2. 精神生活层次提高…………………………………… 11
3. 精神生活特性加强……………………………………12
4. 精神感受总体良好………………………………………12
(二) 当前公安民警精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13
(三) 影响公安民警精神生活质量的原因……………………… 17
三、 提升公安民警精神生活质量的对策……………………… 20
(一) 掌握民警精神需求,为提升民警精神生活质量构建标准体系…20
(二) 建立长效机制,为提升民警精神生活质量寻求政策支持…… 21
(三) 倡导红色文化,为提升民警精神生活质量创造良好环境…22
(四) 丰富活动手段,为提升民警精神生活质量创建良好平台…23
(五) 加大基础投入,为提升民警精神生活质量提供物质保障…25

结 论

综上所述,本文在理性审视国内关于精神生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公安民警工作实际,对当前公安民警精神生活现状进行了深刻分析,对公安民警精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试图找准深层次原因,并尝试提出构建符合公安民警职业特点的精神生活内容和提升对策。对于公安民警而言,丰富精神生活是缓解现实工作中工作压力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期加强警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更是加强警察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开展公安民警精神生活问题研究,对于提高警察的归属感、成就感、荣誉感和凝聚警心、激发潜能,对于促进公安工作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一科学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丰富公安民警精神生活是时代的要求,公安民警精神生活作为公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凸显出日益重要的“软实力”。然而限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公安民警的精神生活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明显改善,提升公安民警精神生活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它的实施既需要对成功经验的借鉴,也需要公安机关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更需要公安民警自身素养的提高。因此,必须把提升公安民警精神生活质量列入公安工作日程,在工作中不断完善提升对策。

参考文献

[1]张振声.现代警察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36.
[3]张振声.现代警察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152.
[4]黄楠森.人学原理[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71.
[5]安起民.简论社会精神生活[J].教学与研究,1980(6):12.
[6]范玲.幸福: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平衡[J].社会科学家,2006(3):124.
[7]张同基,包哲兴.精神生活:一个属人的世界——有关精神生活中的若干问题的研
究札记[M].宁夏:宁夏社会科学,1996(6):81.
[8]谢辉.对精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解读[D].吉林:吉林大学,2006:6.
[9]廖小琴.精神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研究[J].学术交流,2005(12):161.
[10] 廖小琴.精神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研究[J].学术交流,2005(12):161.
[11]马清华.马克思精神生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0:6.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