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选题的缘由
现代社会中存在很多的男女不平等现象,尤其是在参政权、受教育权、就业权以及婚姻生育权上表现的更加明显。虽然国家已经通过法律和其他途径来提高女性的权利和意识,但是解决这一问题仍需要长期和持久的努力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现在已经有很多哲学、社会学甚至经济学学者开始研究女权问题,但大多是从女权运动和一些女性写作方面来分析女权主义的发展过程和理论演变,或者从具体的故事或剧情中来分析男权女权的表现形式。国内学者主要是结合国内外的综述性研究进一步分析中国男女不平等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西方发达国家关于女性的研究发展很快,女权研究己成为主流学科,而在我国女权研究还未真正进入主流学术领域,女性依然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教育问题,很多困难的家庭都很难保证女性的受教育权从而使女性的发展受到限制;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一些国家单位或者企业有的甚至打出只要男性的牌子,女性在工作上受到明显的歧视,限制女性的发展;对女性的骚扰问题,虽然法律上正在努力制定相应的条文保护女性,但是也不能快速的解决存在的问题;家庭暴力问题以及各方面对女性的歧视。这些问题都关系到女性的权利,因此对女权问题的研究是形势所趋,也是社会公平的要求。
与此同时,国内外关于人们对女性的态度的测量只有外国学者Spence和Helmrich 1978年编制的The Attitudes Towards Women Scale[1].但是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在西方社会环境下编制的量表并不适合在国内使用,而国内暂时还没有人编制关于女权主义倾向方面的问卷,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人们对女性的态度和看法,本研究初步编制了《大学生女权主义倾向量表》,并进一步的分析人们的女权主义倾向和其他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1.2 研究的意义
现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一般认为妇女的社会地位主要指妇女拥有社会资源的能力和程度、社会对之的认可程度,以及相对男性而言妇女的比较社会地位。有研究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样本的调查和分析得出,女性对自己社会地位的评价与自我的认可程度、自己和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所居住区域的文化传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想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女性自身首先要提高自信和心理素质。本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让人们更好的了解女性,了解社会中还存在哪些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以及怎样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的意义:
第一,国内还没有学者编制有关女权主义倾向的相关量表,《大学生女权主义倾向量表》的编制具有一定的突破性。第二,国内各个领域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女权主义,此量表的编制对他们后续的研究可以有所帮助。第三,本研究不仅编制了量表,还将大学生的女权主义倾向与自尊和成就动机一起研究,能更好的帮助人们认识大学生女权主义倾向的状况以及它与其他心理因素的关系,从而使更多的女性提高自己的权利意识和平等意识,更懂得自尊与自爱。对自己的能力树立信心是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一个先决条件,因此女性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更好的发展自己。同时社会也要加大对女性的教育投入,这是提升女性社会地位一块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切不可重男轻女不平均分配社会资源。
2 文献综述
2.1 女权主义的相关研究
2.1.1 女权主义的定义
女权主义是来自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概念,学者对他的定义至今还没有完全一致的观点。“女权主义”最早出现在法国,泛指女性有关的为了争取与男性同等的社会权力的主张,后来传到英美并逐渐流行起来[3]。后来学者对“女性主义”和“女权主义”的意义有不同的解释。
《中国妇女大百科全书》将“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分做了两个辞条:女性主义是西方 19 世纪到 20 世纪 60 年代前流行的妇女运动理论和基本妇女观;女权主义则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为基础,并被称为“男女平权主义”,它要求结束妇女的从属地位,主张男女平等,是资产阶级妇女运动的主要理论基础。这是国内对西方女权主义最早也是最权威的解释。
在西方,女权主义最初涉及的内容带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主要是指女性为了追求平等的政治、教育和经济等方面的权利。但是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权”的意识已经被逐渐的淡化了。西方女权主义传入中国的变化主要的体现就是"女权主义"向"女性主义"的转变上,这并非只是简单的女性向男性争取相等的权利,而是对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和社会秩序发出的挑战,力图改变传统社会上积淀深厚的中国女性的命运。女权主义是妇女为争取平等权力而进行的斗争。当我们强调女性主义中的“性别”一词时,则即将进入了后结构主义的性别理论时代。“女性主义”对“女权主义”的小心替换,是希望消解“权”所蕴含的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对抗性。“女性主义”不仅失去了对宏观社会制度的批判力,更是把女权主义定位于“女性”个人利益和个性的张扬上。因此对女性主义的转换有一定的意义。郭爱妹在其博士论文“西方女性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一文中对女性主义的解释如下:女性主义是提倡两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平等的理论,是代表妇女的权力和利益的有组织的活动;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包括男女平等的信念以及一种社会变革的意识形态,旨在消除对妇女及其他受压迫的社会群体在经济、社会及政治上的歧视;女性主义不是一系列关于女人受压迫的政治结论,而是一种分析方法、一个新素材的发现和一种新的提问并寻求答案的方式。
2.1.2 女权主义的发展
2.1.2.1 女权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
在女权主义的相关研究中,女权主义理论涉及的核心概念主要有两个。一是父权制或父权文化,父权文化是以女性受压迫和歧视为前提的。父权制主要以父系制、父居制和父姓制为基本纽带构成。毋庸置疑在父权制社会的背景下所派生出的文化价值体系便以维护父权制为目的,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教育上都显现出了一定的男性支配的特征。二是 Gender,即社会性别或文化性别,是女权主义的另一个核心概念,它将性别分为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以便从社会文化意义上了解性别的差异,男性和女性的差别对待首先是因为生理上的差异,然后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又对不同的社会性别有了不同的角色要求。
2.1.2.2 女权主义理论的研究取向
女性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建构主要分为三种研究取向:经验论女性主义心理学、立场论女性主义心理学以及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女性主义经验论的首要任务就在于揭示普遍存在于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中的男性中心主义偏见,以及心理学的社会统治功能对两性不平等现状的支持和鼓励;立场论女性主义心理学将女性放在研究的中心地位,主张采用质性的、深度访谈的方法去倾听来自“女性的不同的声音”,研究女性的经验与生活,对“另一种声音”与“另一种认知方式”的肯定以及对女性主义的政治价值观的强调是该取向的的核心观点;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人认同受到社会性别、民族、种族、性取向、阶级等不同立场的影响,它否定唯一真理的存在,关注意义的形成及权力阶级对意义的建构,倡导多元思维方式,为展示女性生活的多元性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从而实现了对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的超越。
2.1.2.3 女权主义理论研究的特点
由于女性主义的研究中有多种理论倾向的存在,这也注定了女性主义研究有一些基本的特点:第一,弥散性。迄今为止,当代女性主义还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理论主张,它的各种观点都弥散在不同领域、不同问题的讨论上。女性主义曾经有三大派:自由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而近年以来,女性主义涉及的领域更为广泛,影响较大的有生态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等。如果按照学科来分类还有女性主义文学、女性主义社会学、女性主义政治学、女性主义哲学等,因此女性主义研究表现出明显的理论弥散性。第二,差异性。女性主义理论的弥散性决定了女性主义研究的差异性,它没有完全一致的理论观点,甚至差异很大。但在差异中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父权制的批判和对性别问题的关注。众多的理论研究都围绕在这两个问题的讨论上。第三,多元性。大多数女性主义研究并不赞成单一的理论立场,而是强调多元的对话,认同并接受内部的差异,倾听多种不同的声音,尤其注重那些处于边缘群体的声音,这种多元化既使当代女性主义内部充满了歧义,也为当代女性主义发展带来了活力。
3 研究设计.............................11
3.1 研究目的..................................11
3.2 研究假设...........................................11
3.3 研究对象...................................12
3.4 研究工具..........................................12
3.4.1 编制好的《大学生女权主义倾向量表》.................12
3.4.2 自尊量表..........................12
3.4.3 成就动机量表......................12
3.4.4 SPSS 16.0 软件和 LISREL 8.70 软件..............................13
4 量表的编制................................................13
4.1 问卷初稿的形成............................13
4.2 问卷初测.........................................13
4.3 问卷再测.......................................17
4.4 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20
4.5 问卷的测量学指标........................21
4.5.1 信度分析............................21
4.5.2 效度分析..........................22
5 量表的应用.............................................22
5.1 大学生女权主义倾向及各维度得分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23
5.1.1 大学生女权主义倾向及各维度的专业差异.................................23
5.1.2 大学生女权主义倾向及各维度的性别异......................................24
5.1.3 大学生女权主义倾向及各维度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24
5.1.4 大学生女权主义倾向及各维度在是否有过恋爱经历上的差异 ..............24
5.2大学生女权主义倾向与自尊的相关分析 ............................................27
5.2.1 女大学生女权主义倾向与自尊的相关分析.................................27
5.2.2 男大学生女权主义倾向与自尊的相关分析.......................................27
5.3 大学生女权主义倾向与成就动机的相关分析..............................................27
5.3.1 女大学生女权主义倾向与成就动机的相关分析................................27
5.3.2 男大学生女权主义倾向与成就动机的相关分析.......................27
结论
本研究主要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大学生女权主义倾向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大学生的女权主义倾向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差异,尤其是在性别上的差异更加的显著。
(3)男、女大学生在享有权利这一维度上都和自尊呈显著的正相关,而男性在特殊言语行为维度上与自尊呈显著的负相关。
(4)女大学生在角色地位这一维度上与成就动机呈显著的正相关,而男大学生则是在享有权利这一维度上和与成就动机呈显著的正相关。
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女权主义倾向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candace
点击次数:71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