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概述
第一节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内涵和意义
2000年《高等教育成长档案政策论述》,指出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是个人承担反思和记录学习、表现和成绩的责任,并系统全面规划学术、职业和个人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获得学校和各界的有效支持。此定义是由学生自主执行,包含相互联系的规划、实施、记录、反思、评估五部分的整体过程。其中“系统全面”表现为有学校专门设计、维护和监督,与其他学生支持体系相互联系,以保证实施的全面性,如图书馆资源(LibraryresoureeS)、同伴指导计划(PeerMentorseheme)、电脑辅助资源(Computerfaeilities)、学生服务中心(TheStudentServieesCentre)、就业服务(CareersServiceS)。“有效支持”指一方面学校重视为学生实施个人发展规划提供老师、专业人员和其他资源,另一方面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作为全国范围内的政策性教育活动受到许多教育组织和项目在科研、技术保障和评估过程的支持。“过程”指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是多方联系的持续性发展,包含课程内外的学习活动和经验积累,并不断提升自我意识,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性。“发展”指建立在自主基础上,包含学术、职业、个人全方面的持续性发展。
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注重的反思性学习的能力、态度、行为包括:认知、评价并展示学术与非学术领域的学习;收集记录学习经验和成绩;评估自身优缺点扬长补短;通过此途径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二、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意义
(一)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将改善学生的学习和表现,提高规划和管理自身学习的能力。理解学习过程,知道如何改进学习;通过学科学习提升相关能力;运用更为全面的学习方法和课内外的学习以及个人发展资源;理解新环境中学习的重要性,在更广阔的背景下不断调整学习;收集、分析、展示课程内外的学习经验,设立发展目标,运用知识和能力以达到预定目标,评估进步与成绩;成为高效、独立、自信的主动学习者。
(二)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促进个人发展。通过此途径获得对自身现状和潜能的清晰认识;对所做行为负责的态度;在复杂多样的环境中自我管理,培养学习、发展的内部动机,使内外的评估体系达到良好平衡;建立自信;主动寻求并充分利用指导和建议;珍惜并创造机会。
(三)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为职业准备奠定基础。根据自身特点做出有效的职业选择;认识自身优缺点并扬长补短,提高职业技能;运用支持系统拓展相关机遇;协助职业生涯规划。
(四)使学生学会展示成绩:培养收集、筛选、存储、分析、管理信息和材料的能力;学会以合适方式有目地进行自我展示和自我推荐。
(五)从长远的角度,为学生提供独一无二的成长档案记录;鼓励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积极态度,善于把握机遇;将学习与职业需求紧密结合;学会反思;致力于持续的个人专业发展。
第二节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理论基础
科尔伯的经验学习理论是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经验学习理论最主要的前提是将人类一的学习活动视为持续过程,认为人类获得具体实际的经验,透过观察及反射动作形成所谓的抽象概念,人类则将此抽象式的概念予以一般化,并将之应用于所遇到的新情境中加以验证,于是个人产生新的具体经验,同时发展出不同的学习型态。经验学习理论认为,有效的学习是具体经验(ConercteExperience)、反思性观察(RefleetiveObservation)、抽象的概念化(AbstractConceptualization)、主动验证(ActiveExPerimentation)四个学习阶段的循环。具体经验阶段强调个人要投入到新经验的情境中,凭着个人的直觉与认知基础获取第一手具体实际经验;反思性观察阶段在前一阶段基础上对周遭事物的仔细观察与客观描述,在反思性观察经验中培养洞察事物的能力;抽象的概念化阶段强调形成个人对现象解释的一般化概念;主动验证阶段以之前所形成之一般化概念或理论来解决实际所遭遇的问题。
第二章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的实施
第一节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实施模式与方法
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在指导文件《高等教育成长档案指导纲领》的框架下,各高校根据自身背景和要求,选择或制定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具体实施模式与方法。一、实施模式克莱格(elegg)和布兰得利(Bradley)于2006年发表的理想类型‘”’,将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按学科分为职业模式、就业模式和学术模式。这种模式是建立在对谢菲尔德哈莱姆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在所有学科领域实施情况的研究总结基础上,结合各学科特点与培养目标,通过一线教学实践体验,并结合英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巴兹尔•伯恩斯坦《教育象征控制与认同一理论研究与批判》的分类理论所形成。但这种分类模式并不是完全固定,可根据不同学校具体的培养方向采用不同的模式。职业(Professional)模式,此模式所属学科培养目标专业性较强,受限于特殊职业的专门要求,学生未来的去向如教师培训组织、特殊健康护理组织、特许理疗机构等。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一方面侧重提升学生在此领域的特殊职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规划本身易于转化为持续性专业发展的一部分,是职业生涯的重要组成。此模式因学科强调独特的专业特性,所以学生不仅要反思学科专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还应反思自己的个性特质是否适合特殊的职业需求。通过激励、反思和提供发展机会,帮助学生规划、发展职业的相关技能,广泛参与职业实践活动。
学术(academic)模式,此模式盛行于人文社会学科以及强调学科理解的理性论科学领域学科,这些学科有明显的学科界限。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侧重帮助学生改进专业学科的学习,引导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注重培养学科有关的元认知、思辨能力、专业学科知识技能,如从基础的语法、读写到高水准的学术推理技能和论文、报告写作;科学领域和艺术设计领域更加强调实验室以及设计室的定量分析能力、操作能力。总之与职业和就业模式相比,此模式注重学科的学术专业性,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学习过程以及通过学习、反思、规划,主动掌握自己专业领域的学习。理想类型根据不同学科和培养目标,清晰将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分为不同导向,但实践过程中较少学科单纯只属于某一模式,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实施模式总体上有三种导向:1、个人辅导,2、职业规划,3、学术发展、记录。大部分的个人发展规划实施都含有以上三方面。
第二章 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的实施........................................ 25-41
第一节发展规划实施模式与方法........................................ 25-31
第二节发展规划与学科的关系 ........................................31-32
第三节发展规划与课程的关系 ........................................32-36
第四节发展规划主要实施内容........................................ 36-38
第五节发展规划质量标准与保障........................................ 38-41
第三章 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实施案例........................................41-49
第一节发展规划:学校层面 ........................................41-42
第二节发展规划:院系层面 ........................................42-49
第四章 英国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的实施........................................49-59
第一节个人发展规划的实施效果 ........................................49-51
第二节对我国高等教育启示........................................ 51-59
结论
英国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的实施,从学期开始初的技能审核了解到学期中的导师谈话以及期末的审核和新学期规划,无处不体现对学生发展规划评价的重视。我国高等教育在实施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相关要素时也应有配套的评价体系,保证实施效果。具体可以制定相关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导师定期与学生会面,讨论规划制定和实施情况,引发反思与讨论,并在一定时期对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进行评价,相关人员如思政辅导员、校外专业人员、雇主也可参与评价过程。另外,评价应以诊断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为主,侧重评价的促进、激励和调整作用,之后根据学生、教师的反馈,及时调整完善。
学生是实施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的主体,无论通过何种模式、方法和具体实施步骤,最主要就是要体现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关注,这是一切的出发点。英国在实施过程中十分重视调动学生参与个人规划实施的积极性,因而我国高等教育实施相类似的培训时也应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只依赖教师和学校的计划安排,更要主动的认识自己,结合自身特点、需要、能力,规划学术、职业和个人发展道路,并付诸行动和实践,不断反思提升。
鼓励学生主动将大学阶段的个人发展规划与持续专业发展相衔接。通过对英国高校调查发现,相比于年轻学生,成人学生或重新返回高校的学生更自觉参与个人发展规划。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了解社会需要,知道大学阶段真正应该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就个人发展规划培养学生的内容以及实施本身而言,不仅是大学阶段学生的优秀素养,也是终身学习和继续专业发展的所需要的积极态度和能力,同时也符合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需要。因而要将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相关要素与持续专业发展紧密结合,构建一个持续路径以链接大学学习阶段与就业阶段,做好长期发展的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