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运用心理学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125
论文字数:30000 论文编号:sb201210092123283363 日期:2012-10-10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一章 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从事任何工作,都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同理,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科学的思路。而正确的工作思路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密不可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自己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一方面来源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和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知识;另一方面则来源于其他学科。在诸多可资借鉴的其他学科中,心理学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章在论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现状的基础上,就其与心理学的密切关系进行分析。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现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们对其内涵多有异议,目前尚无定论。归纳起来分析,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是为实现人的政治社会化而进行的教育工作。持此观点的人,往往把着眼点完全放在政治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培养教育上。

  (2)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思想教育工作,它包括政治思想、哲学思想、道德思想、法制思想、审美思想等一切思想内容的教育工作,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和完成现实任务。
这种认识和解释在内容上比第一种宽泛。

  (3)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括思想教育,而且包含道德品质教育。这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转变人的思想,提高人的素质,而且还要培养和塑造人的道德品质,使人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都得到提高和加强。这种认识和解释,在内容上比第一种和第二种涉及面广。因为它不仅包含思想教育,而且包含品德教育。

  (4) 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但是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更加丰富。它不仅应当包含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而且还应当包括心理教育。这种概念强调政治思想教育的核,邝地位,认为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与此同时,它也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丰富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不仅在于提高人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而且也在于提高人的心理素质,以使人的思想和道德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要,更有利于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新时期,影响人的情绪和积极性的,不只是政治思想问题和道德品质问题,还有心理素质问题。人的心理问题趋向普遍化,在许多情况下,不研究人的心理问题,就无法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潜能。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包含心理教育,提高人的心理素质。............
..............
 

第二章 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稳步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不断走向深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当代大学生政治热情高涨,政治参与积极,政治理论较扎实,思想动态良好,所有这些都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分不开的。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少问题。基于前文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联系和区别的论述,结合“80后”和“90后”大学生群体的新特征,本章着重分析了心理学原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都能够再有突破。

  第一节 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多年来,在为数众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体系阐述,轻实际问题研究;重教师单向“灌输”,轻师生双向交流;重教师“一言堂”,轻学生“群言堂”;重教师教学积极性,轻学生学习主动性;重抽象的逻辑推理、理论证明,轻理论联系实际或“案例教学”;重传统的授课方式,轻现代教学手段、教学技术和方法的利用,等等。l8]上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心理学原理的灵活运用则有助于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的有机结合不无必要。
       新时期教育对象的特点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有机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中西方文化交融与碰撞激烈,而多属独生子女的“80后”和“90后”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新起点,思想观念时刻经历着巨大变化。诸如此类的主客观因素的叠加,使大学生成为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群体。具体而言,交际困难、对网络的强烈依赖、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学习与生活压力、情感困惑和危机、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就业压力,己成为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诱因。l0J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活动与教育对象心理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要使这一过程取得好的效果,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内容的把握与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上,必须考虑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遵循个性发生、发展的规律,利用心理学中态度改变等有关理论,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的有机结合。...........
.............
 

第三章 心理学视野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19
  第一节 心理学视野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解析.................19
    一、心理学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涵义.........................20
    二、心理学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基本机制.........................25
  第二节 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施途径.................................25
    一、心理测量.............................................................................................27
    二、心理咨询..............................................................................................32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35
  第三节 心理学原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35
    一、运用个体差异理论,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35
    二、掌握逆势和顺势心理理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36
    三、利用思维原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诱导性.............................37

     结束: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我们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具有不容忽视的战略意义。本文在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描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的内在联系和区别,阐述了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重点研究了心理学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以及两者结合的实施途径。但限于笔者的研究精力和能力,本文未能对心理学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实证研究,未能对心理学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作更加深入的论述。在今后的研究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和工作实践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索,并且对心理学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配套措施和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前景看好,不无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大力支持。鉴于此,我们应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尽快形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大合力,积极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