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1 研究背景
研究生培养一直是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国家未来事业的中坚力量,研究生将对我国科研创新、学术水平、人才培养乃至社会道德产生重要影响。1995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对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深化改革、积极发展,分类指导、加强建设,注重创新、提高质量”的方针,随后几年,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开始迅速发展。1995年,我国招收研究生5.11万人,2000年招收研究生12.9万人,2013年招收研究生60.8万人,为1995年招生人数的近12倍。与此同时,我国的SCI论文产出也大幅增加, 2000年SCI收录期刊刊出我国科技论文3.10万篇,2012年达到19.01万篇,为2000年的6倍,位居世界第二。不可否认的是,广大研究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水平的SCI科研论文的数量大幅增加,这和国家近年来高度重视科技工作不无关系,但也不排除部分科研人员受 “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风气的影响,学风浮躁、急功近利而不惜学术造假、抄袭。如浙大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博士学位论文抄袭事件、上海交通大学陈进教授的“汉芯门”造假事件等,作为校长、教授,他们没有树立好良好的榜样,给高校的学术风气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学术不端现象也已经在研究生中开始泛滥,并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针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很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探究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制定学术诚信制度,加强学术不端的监督及惩罚力度等等,目前看来,研究生学术不端现象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遏制,这与解决措施较为分散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亟需建立一套研究生学术诚信保障体系,全方面加强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切实保证研究生学术诚信。
………..
2 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和实践,建立一套研究生学术诚信保障体系,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切实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对学术诚信重要性的认识。在现在社会风气浮躁以及社会就业形势的影响下,学生急功近利,为了眼前利益,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在这种背景下,构建完善的学术诚信保障体系,可以强化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减少不规范的学术行为,为他们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这样不仅可以保障学生在学习阶段的学习效果,也可以促使学生脚踏实地地进行科学研究。“研究生教育是为社会输送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 研究生的学术诚信直接影响未来科技工作者的诚信水平”[2]。因此,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研究生学术诚信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同时,校园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术素养和高尚品德的场所,应该培养学生具有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作风。所以,建立学术诚信保障体系,对校园风气的净化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从而确保社会风气以及科技发展的纯洁性。
……..
第一章 国内外关于学术诚信建设的研究现状
1 基本概念
20世纪初,“学”与“术”为两个不同的词。蔡元培先生认为:“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各国大学中所有科目,如工商,如法律、如医学,非但研究学理,并且讲究应用,都是术;纯粹的科学与哲学就是学: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基本,两者并进始可”[3]。自90年代中期,“学术”作为一个词语,其应用越来越广泛。《辞海》(1999年版)及《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修改本)中将“学术”定义为:“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目前,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学术事业自身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人们对学术内涵的理解也更加丰富和全面。“学术”不仅代表了纯理论型的研究,也囊括了非理论型的应用研究及学术训练等。如美国当代高等教育理论家欧内斯特•L•博耶认为,学术除了指纯科学,它还包括学科的研究、学术性服务和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4]。同时,学术主体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不仅包括少数学者,也包括各专业领域内的探索者和接受学术训练的初学者,学者、教师以及学生都是学术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得知“学术”包含两种观点:其一是作为一种知识形态,即系统专门的学问;另一种观点是作为一个过程,即获得学问的方式和过程[5]。本研究的学术诚信就是指人们在获得学问的方式和过程中的诚信问题。在中国古代,“诚”和“信"也是两个不同的词。 “诚”指的是人们内心的诚实正直,诚心实意,是一种信念;“信” 为“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指的是人们行为上的诚实不欺、践约守诺,是一种行为规范[6]。“诚"与“信”首先连用者为法家创始人管仲:“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7]。所以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范畴,即诚实,是个人人品修养和道德境界;也是一种行为规范,即信任和守信,是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基本准则。
……….
2 国外学术诚信建设的研究现状
目前,学术不端现象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各国政府和高校相继设立学术诚信管理机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加大科研道德教育和防范、惩治措施,以遏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经调查研究显示,各国专门针对学术诚信保障体系构建的研究较少,而关于研究生的学术诚信保障体系构建的研究更少之又少,而分别对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学术不端处理程序、学术诚信活动开展、法律法规制定这五个方面研究较多,这些方面也基本构成了学术诚信保障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将从这五方面做得较为成熟的国家中分析他们的学术诚信建设情况,通过他们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以期为我国研究生学术诚信保障体系的构建有所借鉴。美国最早提出学术诚信问题,并积极开展学术诚信建设的国家。美国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学术诚信规范制度为学术诚信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一定的保障。1999年, 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颁布了联邦政府层次研究不端行为的总体指导准则。该准则规定, 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科学基金会等资助机构对研究不端行为有最终决定权, 但研究机构要首先承担防范、制裁和调查学术不端行为的责任[14]。2000年,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又颁布了《关于科研不诚信行为的联邦政策》,该政策重新定义了“学术不端行为”,并规定了大学的主要责任是防止和查处学术不端行为,一经发现,应及时处理。
………..
第三章 研究生学术诚信保障体系的构建.........37
3.1 国家层面......37
3.1.1 法律法规方面 ....37
3.1.2 制度规范方面 ....38
3.1.3 组织机构方面 ....38
3.2 学校层面......38
3.2.1 制度规范方面 ....38
3.2.2 组织机构方面 ....39
3.2.3 处理程序方面 ....39
3.2.4 诚信活动方面 ....40
3.3 导师层面......41
3.4 研究生层面....41
第三章 研究生学术诚信保障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重庆市部分高校研究生学术诚信建设现状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研究生学术诚信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部分研究生自身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我约束力弱,且普遍存在投机取巧心理;其次,部分导师和研究生管理人员没有正确认识到研究生学术不端现象的严重性,从而使该现象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遏制;再次,部分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的开展频率不高,甚至有些学校只在研究生入学之初进行学术诚信教育,这样不能将诚信观念深入人心;然后,部分高校并没有制定专门的学术诚信规范制度,缺乏进行学术监督的组织机构,也有部分高校由于宣传和普及工作不够深入,导致已设定的诚信制度和机构形同虚设;最后,研究生学术诚信仅在道德层面上强调,却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因此,要改善研究生的学术诚信状况,我们应从问题的本身入手,从国家相关部门、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指导教师、研究生等各个层面综合考量,在借鉴国外学术诚信建设经验的同时,根据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研究生学术诚信保障体系。
………
结 语
近几年,研究生学术不端现象日益严重。这些现象既有研究生个人价值观、人生观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社会大环境、学校管理制度等客观上存在的问题,都对研究生诚信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选题比较新颖,目前国内还没有对研究生学术诚信保障体系的构建进行系统全面论述的学位论文,而且选题比较符合当前研究生培养现状的需要。此外,为了了解研究生学术诚信现状,使论文的研究具有更多的说服力,笔者通过对重庆市十所高校的研究生、导师及教育负责人采取了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获得科学的论证数据。本文从国家层面、学校层面、导师层面以及研究生层面系统论述了促进研究生学术诚信建设的举措。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我国研究生学术诚信保障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一些借鉴性措施。研究生学术诚信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学术诚信保障体系的构建已刻不容缓。我们不仅要借鉴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也要结合我国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学术诚信保障体系,并不断地从制度上、组织上、程序上完善该体系,唯此才能净化学术界风气,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
参考文献(略)